王树碧(贵州首钢水钢医院553028)
【摘要】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我院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行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加子宫前后壁排式缝合治疗12例,无一例病人切除子宫,无并发症发生,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保留了生育功能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改良背带式缝合排式缝合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82-0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11%,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危及产妇的生命。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止血的方法有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背带式缝合及切除子宫等。但是,有一部分病人经过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处理后不能止血,而子宫动脉栓塞仅于较大的医院开展,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处理难治性产后出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具有止血迅速、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的优点,值得推广。具体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我院产后出血经常规按摩子宫及缩宫素处理无效行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加子宫前后壁排式缝合治疗12例,其中顺产1例、剖宫产11例。剖宫产中妊娠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8例、胎盘植入2例、双胎妊娠1例。失血量约1500---4000ml(称重法及容积法),诊断主要考虑子宫收缩乏力,而顺产后致产后出血的1例病人不排除有羊水栓塞致DIC可能,因为基层医院,检验不全面,未明确诊断。
2、方法行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加子宫前后壁排式缝合。如为剖宫产的均为于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具体操作如下:①将子宫暴露于腹腔外,用1-0可吸收线于子宫切口距右侧3cm的右下缘3cm处进针,穿过宫腔至切口上缘3cm,距侧方4cm处出针,向宫底方向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3-4针(间隔约2-3cm处进针后间隔2-3cm出针,达浅肌层,将缝线固定于子宫浆肌层),缝至宫底(在宫角内侧3-4cm处)后向宫颈方向褥式缝合后壁,于子宫切口水平宫底韧带起始处由后壁进针入宫腔,水平出针至左侧后壁对称点,同法缝合左后壁子宫浆肌层经宫底至前壁,在左侧子宫切口下缘约3cm处出针拉紧打结,并缝合关闭子宫切口,缝合过程助手始终双手加压子宫。②于子宫前后壁分别如城墙式间断缝合至宫底部,使子宫呈压缩状态。
结果
12例患者均手术抢救成功,,术后无再发出血,且保留了子宫。术后42天随访,所有病例子宫复旧好,恶露色、量正常。产后月经恢复无影响。其中一例患者术后两年余再次妊娠并于我院行剖宫产。
讨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针对产后宫缩乏力需急行开腹处理或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迅速控制子宫出血所采取的一种措施。我们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将缝合线固定于子宫,不易滑脱,加上子宫前后壁间断缝合(即子宫前后壁排式缝合)效果更为理想。尤适用于剖宫产术中经一般处理无效的宫缩乏力性出血,有可能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能力,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处理产后出血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可靠、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并能保留子宫等优点,对于基层医院,髂血管结扎不熟练,动脉栓塞技术不能开展,不失为最好的实用方法。正常情况下胎盘娩出后宫腔容积缩小,肌纤维收缩加强,交织于子宫肌纤维间的血管被压迫而止血,同时开放的血窦关闭。当某些因素使子宫不能收缩或收缩乏力时,交织于子宫肌纤维间的血管不能被有效挤压,血窦开放,导致子宫出血不止和难以控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原理为减少盆腔动脉压;机械性纵向挤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壁的弓状血管有效地被挤压,血流明显减少减缓;局部加压后易于使血流凝成血栓而止血;同时因血流减少,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而进一步压迫血窦,使血窦关闭而持续止血。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既能迅速止血,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还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但是,如果经上述处理不好,应积极的采取子宫切除术,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罗美娣,苏秀芬,徐莱临.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3)89-90.
[2]周杨,胡敏华,王继昌,曾瑞珍,李传棠.改良B-lynch缝合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1月,第8卷,第2期.
[3]黄志敏.张晓燕.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12例分析,河北医药,2010年3月,32卷5期.注:子宫前后壁排式缝合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所用之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