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共生萌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山兜兰,非共生萌发,液体悬浮培养,低温处理
非共生萌发论文文献综述
华梅,向振勇,孔继君,赵黎明,蒋宏[1](2019)在《文山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山兜兰成熟但未开裂的果荚为研究材料,以种子萌发时间及萌发率作为考察指标,探究固体培养和液体悬浮培养2种方法对文山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采用单因素法探究直接播种与低温处理播种对文山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固体培养方法相比,文山兜兰种子在液体悬浮培养的条件下平均萌发时间提前且萌发率更高,液体悬浮培养更适合文山兜兰种子初期的萌发培养。文山兜兰种子直接播种,其萌发时间较长,且萌发率较低。在经过低温处理73d以后再进行播种,文山兜兰种子萌发时间可提前13d,萌发率达到59.33%。不同的培养基种类能显着地影响文山兜兰种子萌发的时间及萌发率,1g/L的花宝1号(含椰子粉)培养基能显着缩短萌发的时间,并且具有较高的萌发率。综合分析,文山兜兰种子最佳的萌发方法为低温处理种子,采用花宝1号(含椰子粉)作为培养基进行液体悬浮培养。(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秀玲,黄昌艳,宋倩,周锦业,王晓国[2](2016)在《同色兜兰的非共生萌发与快速繁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的同色兜兰种子为材料,观察其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并探讨建立同色兜兰高效快繁体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种子发育中后期即授粉后210~240d为较适宜的采收期,授粉后210d的种子萌发率最高(达77.79%);1/4 MS和1/2MS为同色兜兰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添加100mL/L椰乳或1g/L蛋白胨对种子萌发及原球茎生长和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1g/L活性炭对原球茎褐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添加剂量不宜过大;添加香蕉汁和苹果汁对同色兜兰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分化有抑制作用;暗处理对同色兜兰种子萌发无影响;分化后的原球茎在壮苗和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20d即可得到4~5片叶、高3~5cm的同色兜兰健壮试管苗。(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周丽,隆林,王苑,王兴益,刘森银[3](2015)在《兴仁金线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特性与快繁育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兴仁金线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特性和芽增殖条件,结果表明,授粉后55 d种子达到生理成熟状态,种子萌发率最高达97.28%;授粉后75 d种子趋于形态成熟,萌发率可达94.44%;授粉后115 d的种子过度成熟,萌发率反而仅为23.34%。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ER+0.3 mg·L-16-BA+0.5 mg·L-1NAA+0.03 g·L-1活性炭,增殖系数为8.25。把试管苗移栽到直径6~9 mm的细树皮中,成活率在96.83%以上。本研究为兴仁金线兰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陈莹,范旭丽,高江云[4](2015)在《白旗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与试管苗快速繁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旗兜兰的种子非共生萌发与试管苗快速繁育开展研究,对比了不同培养基、预处理、种子成熟度及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白旗兜兰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授粉后270 d的种子,在1/4MS+10%椰汁培养基上,用1%Na OCl溶液处理种子40 min并在播种后的前4周进行黑暗培养。最适合原球茎转化幼苗的培养基是3.0 g·L-1花宝一号+1.0 mg·L-1NAA+0.5 g·L-1活性炭+10%香蕉匀浆,而最佳幼苗生根壮苗的培养基是3.0 g·L-1花宝一号+1.0 mg·L-1NAA+1.0 mg·L-16-BA+0.5 g·L-1活性炭+10%香蕉匀浆。(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丁兰,张丽,杨宁,刘国安[5](2014)在《濒危植物盘龙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盘龙参种子为材料,筛选离体条件下适宜种子非共生萌发、种苗快繁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盘龙参种子在无植物生长物质的培养基中能够萌发,但不能发育成苗;在含有1.0mg·L-1 KT、0.1mg·L-1 IAA和0.1mg·L-1 GA3的培养基中萌发,并能进一步发育形成种苗;在较高浓度生长素(1.2mg·L-1 NAA)的培养基中不能萌发。种苗在较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和较低浓度生长素配比的培养基中能够增殖,最高增殖系数可达到2.8,转入壮苗生长培养基中培养80d后可以移栽温室。最适增殖培养基为1/2MS+12.0mg·L-1 6-BA+0.1mg·L-1 NAA+10.0mg·L-1腺嘌呤;最适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1.0mg·L-1 KT+0.1mg·L-1 IAA+10.0mg·L-1腺嘌呤。(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4年04期)
丁兰,张丽,郭柳,桑杰,秦临喜[6](2014)在《濒危植物佛手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速繁殖》一文中研究指出离体条件下对佛手参种子进行了非共生萌发研究,成功实现了种子萌发,并通过根状茎增殖和分化获得了大量再生种苗。结果表明,成熟佛手参种子难以萌发,而未成熟种子具有萌发能力,萌发率可达到20%,适萌发培养基为:1/2MS+1.0~2.0 mg·L-1 KT+0.1 mg·L-1 NAA+10.0 mg·L-1腺嘌呤;根状茎增殖适培养基为:1/2MS+3.0 mg·L-1 6-BA+0.1 mg·L-1NAA+10.0 mg·L-1腺嘌呤;芽分化适培养基为:1/2MS+1.0 mg·L-1 KT+10.0 mg·L-1腺嘌呤。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1.0mg·L-1 KT)与较低浓度类生长素(0.1 mg·L-1 NAA)的配比对佛手参种子萌发、根状茎增殖及芽分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NAA抑制种子萌发。根状茎与愈伤组织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分化能力却显着高于后者。(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周丽,邓克云,徐正海[7](2013)在《‘金州报春’兜兰的非共生萌发与快速繁殖》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授粉后不同时期报春兜兰栽培品种‘金州报春’的种子,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建立了高效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RE+0.3 mg·L-1NAA+0.1mg·L-16-BA+100 mL·L-1椰子乳(体积比);授粉162 d后的种子萌发率较高并且无白化现象,授粉203 d的种子播种后萌发率可达94.33%;分化后的原球茎在壮苗培养基上培养4个月后可得到有5~6片叶、高3~5 cm的健壮试管苗。(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邓莲,张毓,王苗苗,赵世伟[8](2012)在《濒危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地区自然居群的大花杓兰蒴果为研究材料,对大花杓兰种子进行了非共生萌发研究。种子成熟度是影响大花杓兰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授粉后第6~8周,种皮呈透明至浅褐色,体式显微镜下可见白色球形胚时,种子萌发率较高;种子过于幼嫩或成熟均不易萌发。VWD改良培养基上种子萌发最好,萌发率可达68.06%。培养基中加入1.2 mg/L的KT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并维持低褐化率,是适宜大花杓兰萌发的激素浓度。培养基中加入100 mL/L椰乳或100 g/L马铃薯有利于大花杓兰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2年06期)
刘其府,傅燕艳,曾宋君,吴坤林,张建霞[9](2012)在《同色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种子成熟度及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对同色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50 d的种子在1/4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 mg/L NAA、100 mL/L椰子水、1.0 g/L活性炭和2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播种后90 d萌发率可达70.3%;授粉后240 d的种子在含有0.5%有效氯的次氯酸溶液中处理40 min能最有效地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成熟种子的萌发率从14.3%提高到69.0%。(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李晶,吴明开,刘作易,沈志君[10](2012)在《黄花白及种子非共生萌发及幼苗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成熟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种子非共生萌发及幼苗发育条件。结果表明,马铃薯、蔗糖、NAA、6-BA 4个因素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显着,说明成熟种子对培养基的要求较低,容易萌发;但蔗糖和马铃薯对幼苗发育的影响显着,幼苗发育的较适条件是蔗糖添加量10 g/L,马铃薯添加量100 g/L,NAA的添加量0,6-BA的添加量0.5 g/L。(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非共生萌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的同色兜兰种子为材料,观察其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并探讨建立同色兜兰高效快繁体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种子发育中后期即授粉后210~240d为较适宜的采收期,授粉后210d的种子萌发率最高(达77.79%);1/4 MS和1/2MS为同色兜兰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添加100mL/L椰乳或1g/L蛋白胨对种子萌发及原球茎生长和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1g/L活性炭对原球茎褐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添加剂量不宜过大;添加香蕉汁和苹果汁对同色兜兰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分化有抑制作用;暗处理对同色兜兰种子萌发无影响;分化后的原球茎在壮苗和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20d即可得到4~5片叶、高3~5cm的同色兜兰健壮试管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共生萌发论文参考文献
[1].华梅,向振勇,孔继君,赵黎明,蒋宏.文山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方法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9
[2].李秀玲,黄昌艳,宋倩,周锦业,王晓国.同色兜兰的非共生萌发与快速繁殖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6
[3].周丽,隆林,王苑,王兴益,刘森银.兴仁金线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特性与快繁育苗[J].植物生理学报.2015
[4].陈莹,范旭丽,高江云.白旗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与试管苗快速繁育[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5
[5].丁兰,张丽,杨宁,刘国安.濒危植物盘龙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繁研究[J].广西植物.2014
[6].丁兰,张丽,郭柳,桑杰,秦临喜.濒危植物佛手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报.2014
[7].周丽,邓克云,徐正海.‘金州报春’兜兰的非共生萌发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报.2013
[8].邓莲,张毓,王苗苗,赵世伟.濒危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研究[J].种子.2012
[9].刘其府,傅燕艳,曾宋君,吴坤林,张建霞.同色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2
[10].李晶,吴明开,刘作易,沈志君.黄花白及种子非共生萌发及幼苗发育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