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齐如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齐如山,看戏,谭鑫培,尚小云,梅兰芳,王瑶卿,荀慧生,板眼,欣赏习惯,脚色
齐如山论文文献综述
梁燕[1](2019)在《齐如山说老北京戏迷》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百余年前京城戏迷的特点,京剧史家、民俗学家齐如山(1877~1962)在1914年出版的《观剧建言》一书中,按照观众看戏的着眼点不同,将其分为七大类:有专看做工的、有专听唱工的、有专看容貌的、有专看名声的、有专看行头的、有专看主演的、有专来捧场的等等(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10-25)
梁燕[2](2019)在《齐如山谈老北京戏园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老北京人的娱乐中,看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谈起清末民初的老北京戏园子,京剧史家、民俗学家齐如山在他的诸多着作中,描写得非常细致。1913年出版的《说戏》一书中,齐如山最先从声音的角度描绘了戏园子独特的剧场环境:比方燕喜堂、同乐等园,每逢火(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9-05)
贺湘善[3](2019)在《不由恒蹊》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如山先生是我的外公,我母亲齐长是齐如山的长女。我和外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一年多,但他对我们的关爱、对我一生的影响,使我永志难忘。我对外公的情感源于我家和我个人的经历,我父亲青年时立下农业救国的志向,曾就学于北京农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农(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9-04)
李占鹏[4](2019)在《论齐如山对国剧原则及本质的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戏曲的原则有哪些,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在清代以前的漫长时期还没有一个曲学家做过准确而完整的专门表述。能从创作、舞台、观赏叁个方面对中国戏曲的原则、本质做出全面而系统的探索的只有齐如山。齐如山既有丰富的剧场经验,又有高超的写作能力,他一生徜徉于戏场剧院,而且以皮簧和后来的京剧为对象,从实际调查出发,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为他总结和概括中国戏曲原则与本质提供了坚实基础。他总结和概括的中国戏曲的原则与本质无疑最接近最吻合戏曲实际,也最具有权威性。他的研究对象虽然是被称为所谓国剧的皮簧戏、京戏,但把皮簧戏、京戏作为总结和概括中国戏曲的原则与本质的艺术样式无疑是很正确的选择。(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马继文[5](2019)在《齐如山京剧艺术舞台实践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如山在百年以前将艺术管理思维充分运用到舞台实践中,直接影响甚至左右了梅兰芳整个演艺生涯的走向。追溯中国艺术管理的源头及理路,我们可以从齐如山身上找到较为完整的线索。本为以现代管理思想与理论为依托,主要从剧目剧场、财务款项、人力资源等叁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齐如山的京剧艺术舞台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艺术管理(中英文)》期刊2019年02期)
董悦[6](2018)在《齐如山先生笔下的老北京》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如山是中国京剧史上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以其深湛的传统戏剧功底和西方文化素养对"梅派"艺术的形成、成熟、走向世界,竭尽心智,功不可没。他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几百万字戏剧理论方面的着作,除此之外,齐先生抗战时期的一系列民俗学着作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一些描写北京以及华北的作品为我们生动勾勒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老北京的风貌。(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12期)
胡淳艳[7](2018)在《齐如山藏书印经眼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见齐如山所用印章中,以藏书印为多,也有少量鉴藏印和姓名章,其形状、字体、尺寸各异,情况较为复杂。从现有藏书情况来看,齐如山的藏印还是有大致的钤印习惯与规律。通过其藏印,可以窥见齐如山部分藏书的递藏情况。齐氏藏书的去向,也体现了现代以来私家藏书最终归宿的主流趋势。(本文来源于《晋图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胡淳艳[8](2018)在《如影随形——现当代文艺中的齐如山》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民国时期的小说《梅兰芳》(1919年)、《梅兰芳被刺记》(1947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电影、电视剧《梅兰芳》、京剧、话剧等文艺作品,都塑造了齐如山形象。近百年文艺作品中的齐如山形象,从帮闲篾片、儒雅学者,到癫狂文人,其形象变化背后都有梅兰芳形象的如影随形。"这一个"的齐如山的形象流变折射出"嗜戏薄伶"观念的变迁。(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03期)
梁燕[9](2018)在《再议齐如山与梅兰芳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齐如山(1877-1962年)与梅兰芳(1894-1961年)的关系是中国京剧史上一段历史佳话。随着研究的展开,学界对齐、梅关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齐如山对梅兰芳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国际声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也有人认为齐如山在其回忆录中夸大其词,比如指点身段等等,在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记述中并非如此。对于这些质疑,还是应该依据当时的一些史料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画报》期刊2018年01期)
郭艳平[10](2018)在《齐如山戏曲观的李渔意味》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如山亦文亦商的身份和游历欧洲的经历,使其在戏曲观构建中难以避免地混合了传统文人、务实商人和西方话剧的思维理念。尽管齐如山在其研究国剧的活动中,鲜有提及李渔的着述。但李渔与齐如山二人都致力于"场上之道"的研究,在有关戏曲编演的趣味性、戏曲观众及曲情等诸多方面,二人不仅观点相似,而且在文字表述上也十分接近。解读齐如山戏曲观中的李渔意味,既可以深化和丰富齐如山的剧学研究,同时也因齐如山与梅兰芳的紧密联系,可以为研究梅兰芳的舞台表演美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齐如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老北京人的娱乐中,看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谈起清末民初的老北京戏园子,京剧史家、民俗学家齐如山在他的诸多着作中,描写得非常细致。1913年出版的《说戏》一书中,齐如山最先从声音的角度描绘了戏园子独特的剧场环境:比方燕喜堂、同乐等园,每逢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齐如山论文参考文献
[1].梁燕.齐如山说老北京戏迷[N].北京日报.2019
[2].梁燕.齐如山谈老北京戏园子[N].人民政协报.2019
[3].贺湘善.不由恒蹊[N].中华读书报.2019
[4].李占鹏.论齐如山对国剧原则及本质的探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马继文.齐如山京剧艺术舞台实践策略探析[J].艺术管理(中英文).2019
[6].董悦.齐如山先生笔下的老北京[J].长江丛刊.2018
[7].胡淳艳.齐如山藏书印经眼述略[J].晋图学刊.2018
[8].胡淳艳.如影随形——现当代文艺中的齐如山[J].文教资料.2018
[9].梁燕.再议齐如山与梅兰芳之关系[J].中华文化画报.2018
[10].郭艳平.齐如山戏曲观的李渔意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