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衡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心泵,平衡孔,背叶片,轴向力
平衡孔论文文献综述
刘在伦,芦维强,赵伟国,陈淘利[1](2019)在《离心泵平衡孔和背叶片对轴向力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平衡孔和背叶片对低比转数离心泵轴向力特性的影响,选用一台IS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只有平衡孔、只有背叶片及二者皆有、皆无4种方案进行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背叶片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大于平衡孔,且对泵能量损耗起主导作用.在额定工况下,前泵腔内液体压力沿径向具有"阶梯型"变化规律,后泵腔内液体压力近似线性增大,平衡腔内液体压力随流量变化几乎呈直线分布趋势;同一台试验泵中,平衡孔对前泵腔和平衡腔内液体压力影响更大,背叶片对后泵腔内液体压力降低效果更佳.叶轮加背叶片后所受扭矩明显增大,仅有平衡孔时扭矩稍有增加.全流量工况下平衡孔对轴向力的平衡能力优于背叶片;两者共同存在时,平衡轴向力效果最差.(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绪林,郭元,李亚洲,唐张献,吴文烈[2](2019)在《液下泵平衡孔位置对轴向力及外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不同位置平衡孔对液下泵轴向力及水力学特性的影响,平衡孔的位置在泵叶轮和导轴承座上。首先用理论公式计算泵轴向力,然后利用商业仿真软件Fluent对泵全流道进行定常计算,计算各方案在不同流量下轴向力大小,利用绘图软件作出液下泵外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叶轮开孔或叶轮兼导轴承座开孔时的轴向力相对于导轴承座开孔位置下降约50%;设计流量下,3种开孔方式的泵扬程绝对误差小于0. 7 m。在导轴承座开孔和叶轮、导轴承座均开孔时泵效率近似为84. 4%,而仅叶轮开孔的泵效率为80. 4%;设计工况下泵轴向力相对误差小于1. 1%,泵叶轮或泵体开孔位置对轴功率无影响。实际工作中,在叶轮、导轴承座开孔时液下泵比叶轮开孔多运行1 440 h,相对于仅在导轴承座开孔多运行4 848 h。综合轴向力与泵外特性,叶轮与导轴承座均开平衡孔时更适合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叁卫[3](2019)在《官僚君主制下权力的失衡与平衡——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孔飞力教授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选取了清代乾隆年间一个特殊的"妖术"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个事件生动细腻的叙述与阐幽发微的分析,描绘出清代盛世的真实生活图景,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官僚君主制"的独特政治结构给泱泱帝国带来的深刻影响。生长于清代独特政治生态的叁个主要的政治阶层——君主、官僚、民(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9年03期)
刘华,黄俊杰,李蒙军[4](2018)在《基于UG的汽轮机转子平衡孔钻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转子平衡孔结构和钻模原理,并重点讨论了如何使用UG软件及其功能,实现钻模模块化设计,从而达到快速设计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10期)
冯克明,赵金坠,朱建辉,师超钰[5](2018)在《基于预制平衡孔的转子精密平衡校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子类零件平衡校正通常是先经动平衡检测后,再在转子重心区域去重校正。由于传统钻削或铣削机械去重质量难以精确控制,致使转子平衡精度低、生产效率低。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难点,基于预制平衡孔思路提出了一次增重精密平衡校正新方法。即在转子设计制造过程中,在转子上先提前设置N个圆周均布平衡孔;经转子动平衡测试后,确定其中两个平衡孔为配重孔;再利用平面平衡力系方程,计算出两个配重物质量;最后利用天平精密称取配重物,分别组装到两个配重孔中即可。该方法只需精密称量一次增重组装即完成转子精密平衡校正,不需要再进行钻削或铣削去重,易于实现量化生产。经超硬磨料高速砂轮平衡校正试验测试,证明其平衡校正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13期)
耿晨[6](2018)在《叶轮开设平衡孔的气液混输泵内部流动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液混输泵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流体介质中含气率的升高,混输泵的性能和稳定性常常受到极大地危害。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设计的“深海气液混输泵”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流动状态进行了数值分析,并针多级混输泵的内部气相分布及轴向力等运行中突出的问题,研究了叶轮开设平衡孔前后的混输泵的性能变化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首先采用混合模型,在考虑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进口含气率分别为10%、15%、20%、25%及30%共5种不同含气率情况下的内部的定常流动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加,混输泵的扬程和效率下降速度增加,且在不同进口含气率条件下,转轮叶片表面载荷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多,同级转轮相同叶高处的叶片表面压力不断减小;气相体积分数在各级转轮流道进口附近及吸力面附近均有较大值;转轮出口处液体主要表现为周向速度,扩压器出口处的液相速度以轴向速度为主;对混输泵的扩压器进行了内部流动的湍动能分析,发现在导叶流道中心附近有通道涡产生,且随含气率的增大通道涡强度增大。其次,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混输泵内部的非定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进口含气率时非定常计算的压力脉动以及混输泵在x、y、z叁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分析发现转轮与扩压器的脉动均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大而加剧,并且除了在转轮通过频率以及导叶通过频率上取得较大的脉动幅值外,随着气体含量的增多低频幅值也越来越明显。通过压力脉动概率密度图分析发现,不同含气率条件下各部件压力脉动能量的集中程度不同。对诱导振动分析发现:转轮的x、y方向的振动主频为两倍的导叶通过频率,扩压器上各个方向振动的主频几乎均为转轮叶片通过频率,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多各方向振动的低频幅值也均有所增大。最后,针对混输泵内气相分布不均和轴向力过大的问题,本文研究提出在轮盘开设平衡孔的方法,并分析了采用叶轮平衡孔装置对混输泵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在进口含气率为10%、20%及30%时,开设平衡孔后混输泵轴向力可以减少约0.92%、1.23%、1.40%,效率减少约0.90%、1.64%、2.04%。因此在进口含气率较低时综合考虑混输泵的性能问题,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转轮内气体分布不均程度,也能降低多级混输泵的剩余轴向力,扩大混输泵的进口含气率适用范围。为了深入探究转轮平衡装置的最佳设计参数,分析了不同转轮平衡孔截面面积和中心位置对混输泵各项性能的影响发现,当 d=1.4mm时混输泵剩余轴向力约为809.27N,当d=3.0mm时,剩余轴向力约为794.09N,即随着平衡孔直径的增加混输泵轴向力不断减小,且混输泵外特性变化非常小。对比平衡孔中心位置周向变化时混输泵性能及轴向力情况发现,平衡孔开设在转轮叶片吸力面附近时,对混输泵转轮内流动影响较小,此时混输泵轴向力的合力也最小。各方案的轴向力脉动主频均为58.33Hz,即混输泵转频,对比发现在转轮叶片压力面附近时混输泵转轮各部件轴向力脉动最大,转轮内部流动也最不稳定。(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晁文雄,魏春梅,何彬,王淑红[7](2018)在《高速离心泵叶轮的平衡孔对其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以高速高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Fluent流场仿真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SIMPLE算法对高速高压条件下运行的离心泵在叶轮有无平衡孔的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内部流场全流道叁维数值模拟,分析叶轮上的平衡孔对离心泵性能及轴向推力的影响,探讨了其减小轴向力的效果。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若平衡孔的大小合适,平衡孔对泵扬程影响不大,但是对离心泵轴向推力的减小有效。(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周金鑫[8](2017)在《离心泵平衡孔泄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平衡轴向力,在叶轮后盖板下部开设平衡孔广泛应用于离心泵的结构设计中。平衡孔连通了平衡腔与吸入侧,使平衡腔的液体压力降低,减小了作用在后盖板上的压力,从而消除或降低了轴向力。但由于液体从平衡腔流回吸入侧,产生了平衡孔的泄漏量,改变了离心泵内部流场,造成了容积损失,降低了离心泵的效率,甚至对泵的整机性能也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开设平衡孔离心泵内液体泄漏量的准确测量和计算尤为重要。而由于对离心泵内部流场理论研究不完善,测量泄漏量的实验手段实施困难,准确测量和计算离心泵内液体泄漏量已成为行业难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量,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离心泵内部流场结构、泄漏量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离心泵内液体泄漏量的计算方法,对工程实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和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引入了无量纲参数,得到了后泵腔不同轴向位置的径向速度分布,分析了各泵腔轴向间隙值对后泵腔液体径向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泵腔轴向间隙s=10mm时,外流区和壁面边界层液体厚度约为后泵腔间隙值的20%,随轴向间隙的增大,两个区域液体厚度在不断增大,s=8mm,s=4mm时,分别约为轴向间隙值的30%,50%,相应的湍流核心区的厚度在减小。当s=1mm时,湍流核心区厚度极小,不同轴向位置的径向速度差别较大,此时径向速度沿轴向的梯度最大。2.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后泵腔间隙分别为1、4、8、12、16、20mm的全流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间隙值下,平衡腔液体压力的分布规律和泄漏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后泵腔轴向间隙增大,平衡孔进口处平面和闷盖壁面压力随之升高,这个变化在轴向间隙为4mm~16mm时较为明显;同一工况下的平衡孔泄漏量随后泵腔间隙值的增大而上升,对于同一泵腔间隙,平衡孔泄漏量随流量的增大而较小。3.推导了与泵腔阻力系数、密封环阻力系数和平衡孔阻力系数相关的速度系数与隙径比的关系曲线和泄漏量计算公式,由关系曲线可知随隙径比的增大,全流道速度系数也在增大。全流道速度系数与隙径比的关系曲线和泄漏量计算公式可用于试验中对速度系数进行预估和泄漏量的求解,关系曲线可以预估隙径比在0.006~0.127的全流道速度系数,再与泄漏量计算公式联合,可求得不同泵腔轴向间隙的泵腔流道液体泄漏量。4.利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平衡孔泄漏量的表达式,并通过对IS80-50-315型离心泵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在叶轮不同转速工况下平衡孔泄漏量表达式坐标点,并利用origin软件对坐标点进行多项式拟合,建立平衡孔泄漏量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叶轮的旋转阻碍了液体从平衡腔流回离心泵的吸入侧,且转速越快,泄漏液体的阻力越大,平衡孔的泄漏量越小。5.利用浮动叶轮试验台开展了泵腔流道泄漏量实验,主要通过泄漏量测试装置来研究不同平衡孔的泄漏量特性。在密封环半径为89mm、长度为15mm以及同一叶轮的不同直径的平衡孔条件下,对后泵腔间隙为6mm的泵腔流道的液体压力和泄漏量进行了测试,间接的得到了不同平衡直径的泵腔内液体泄漏量特性。6.由量纲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的联合运用所得到的平衡孔泄漏量函数,对实验方法测得的泵腔流道泄漏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平衡孔泄漏量的确定一种新方法,为采用量纲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量相结合研究离心泵平衡孔泄漏特性问题提供了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23)
陈小昌[9](2017)在《离心泵平衡孔泄漏量对轴向力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平衡孔双密封环叶轮具有平衡大部分轴向力的特性,目前仍普遍应用在离心泵中。平衡孔液体的泄漏量对这种叶轮平衡轴向力的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影响离心泵的容积效率、轮阻损失和泵腔内的液体压力分布,而且对轴向力的计算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平衡孔液体的泄漏量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就显得格外必要。本文设计了通过调节平衡腔液体压力来测量平衡孔液体泄漏量的试验装置,利用试验测量和数值分析的方法,测试不同平衡孔孔径的试验泵的平衡孔液体泄漏量、泵性能、泵腔和平衡腔液体压力,深入研究了平衡孔液体泄漏量及泄漏量系数的特性及其对泵性能、泵腔压力分布以及平衡腔区域轴向力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平衡孔孔径对泵性能影响的问题,以IS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的平衡孔套可以实现在同一个叶轮上改变平衡孔孔径,在不同平衡孔孔径条件下,测量了不同运行工况的试验泵的流量,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转速和输入功率,得到了不同平衡孔孔径和运行工况下试验泵的性能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孔径的平衡孔条件下,试验泵的性能曲线变化规律都相似,且增大平衡孔孔径会影响泵的性能,使其扬程减小,输入功率增大,效率降低,在平衡孔的孔径小于6 mm时,改变平衡孔孔径对离心泵性能影响较小,当平衡孔的孔径大于6 mm时,改变平衡孔孔径对泵性能影响较大。在相同泵扬程下,泵进口液体压力最大差值仅为2.12 kPa,说明平衡孔孔径对泵进口液体压力影响很小。2.针对测量平衡孔实际泄漏量的难题,设计了通过调节平衡腔液体压力来测量平衡孔液体泄漏量装置,测量了在不同运行流量条件下,不同平衡孔孔径的泄漏量,得到了对应的平衡孔泄漏量系数,并引入无量纲的比面积和扬程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平衡孔液体的泄漏量及泄漏量系数与比面积的关系曲线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平衡孔孔径和比面积增加,平衡孔液体的泄漏量随之增加,其流量系数随之减小;在相同比面积条件下,离心泵的扬程系数越大,通过平衡孔的液体的泄漏量越大,而平衡孔泄漏量系数越小。分析得到的不同扬程系数下,平衡孔流量系数与比面积的关系曲线为计算相似泵的平衡孔泄漏量提供了新的方式。3.试验测量了试验泵在不同工况下平衡腔的液体压力,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平衡腔区域的轴向力以及轴向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平衡孔孔径条件下,平衡腔区域的轴向力随离心泵扬程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扬程条件下,平衡孔孔径增大,平衡腔区域轴向力明显降低,但平衡腔区域轴向力的降幅收窄。平衡腔区域的轴向力系数与比面积的关系曲线是非线性曲线,在比面积小于2.5时,其轴向力系数随比面积增大而迅速减小;比面积位于2.5至4.5之间时,轴向力系数曲线趋于平坦,比面积大于4.5时,轴向力系数曲线几乎平行于横坐标。4.建立了试验泵在不同平衡孔孔径条件下的不同运行流量的45个计算模型,通过对试验泵的全流道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试验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平衡孔泄漏量和平衡腔轴向力的模拟值,以及平衡孔附近区域和平衡腔的液体速度和压力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得到,试验泵在同一平衡孔孔径的条件下,其平衡孔液体泄漏量的试验值与模拟值都随泵运行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一运行流量的条件下,随着叶轮平衡孔孔径增大,平衡腔轴向力逐渐减小;平衡孔的存在使平衡腔压力相较于无平衡孔时有数量级的降低,但平衡孔的使用使叶片进口处压力分布变得混乱,叶片背面低压区增大,且平衡孔孔径越小,通过平衡孔液体的流动速度越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1)
樊占鹏,杨秀锋,李梦梦[10](2016)在《某型飞机桨叶平衡孔的喷丸强化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飞机铝合金桨叶平衡孔的喷丸强化可以有效提高桨叶的疲劳强度。但在强化过程中必须对喷丸时间、喷丸强度、丸料、覆盖率等因素进行精确控制及优化,以确保达到理想的强化效果,保障飞行安全。(本文来源于《航空维修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平衡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不同位置平衡孔对液下泵轴向力及水力学特性的影响,平衡孔的位置在泵叶轮和导轴承座上。首先用理论公式计算泵轴向力,然后利用商业仿真软件Fluent对泵全流道进行定常计算,计算各方案在不同流量下轴向力大小,利用绘图软件作出液下泵外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叶轮开孔或叶轮兼导轴承座开孔时的轴向力相对于导轴承座开孔位置下降约50%;设计流量下,3种开孔方式的泵扬程绝对误差小于0. 7 m。在导轴承座开孔和叶轮、导轴承座均开孔时泵效率近似为84. 4%,而仅叶轮开孔的泵效率为80. 4%;设计工况下泵轴向力相对误差小于1. 1%,泵叶轮或泵体开孔位置对轴功率无影响。实际工作中,在叶轮、导轴承座开孔时液下泵比叶轮开孔多运行1 440 h,相对于仅在导轴承座开孔多运行4 848 h。综合轴向力与泵外特性,叶轮与导轴承座均开平衡孔时更适合工程实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衡孔论文参考文献
[1].刘在伦,芦维强,赵伟国,陈淘利.离心泵平衡孔和背叶片对轴向力特性影响[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9
[2].陈绪林,郭元,李亚洲,唐张献,吴文烈.液下泵平衡孔位置对轴向力及外特性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李叁卫.官僚君主制下权力的失衡与平衡——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读后[J].书屋.2019
[4].刘华,黄俊杰,李蒙军.基于UG的汽轮机转子平衡孔钻模设计[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
[5].冯克明,赵金坠,朱建辉,师超钰.基于预制平衡孔的转子精密平衡校正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8
[6].耿晨.叶轮开设平衡孔的气液混输泵内部流动数值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7].晁文雄,魏春梅,何彬,王淑红.高速离心泵叶轮的平衡孔对其性能的影响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18
[8].周金鑫.离心泵平衡孔泄漏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9].陈小昌.离心泵平衡孔泄漏量对轴向力特性影响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10].樊占鹏,杨秀锋,李梦梦.某型飞机桨叶平衡孔的喷丸强化技术分析[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