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偏压小净距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浅埋偏压,小净距,富水,隧道施工
偏压小净距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19)在《浅埋偏压富水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施工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受到地质、地形等环境情况的影响。尤其是富水地质情况下隧道的开挖,施工风险大、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本文针对定安隧道在富水、小净距等不利条件下进行论述,提出一些富水、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力求现场施工安全、质量得以有效保障。(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5期)
贾锋[2](2018)在《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荷载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相似理论,构建典型偏压条件下隧道开挖模拟试验系统,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破坏过程与荷载模式进行具体研究。结果表明:(1)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破坏发展过程包括隧道开挖引起结构与地层变形,在隧道周边围岩中形成微破裂面,并逐步加密和向深层岩体延伸发展,随后深埋侧浅部张拉开裂,深层岩体产生剪切滑移,浅埋侧亦随之快速变形、滑移,直至整体坍塌等阶段。其关键阶段为隧道周边位置微破裂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深埋侧浅部地层张拉开裂;(2)竖向荷载总值随偏压角度增大而增大,与既有方法相比,实测偏压效应更为显着,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在既有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荷载值进行适当修正。(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9期)
郑宏扬[3](2018)在《不同地形条件对不等高程小净距隧道的偏压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不等高程小净距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地表坡度、不同埋深及不同高程差3种地形条件对围岩偏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等高程小净距隧道两洞的偏压程度随地表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埋深和不同高程差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地表坡度和高程差对左洞(两洞高程较低的隧洞)围岩的偏压程度影响较大,当地表坡度为0°且两洞高程差<40m时,两洞围岩应力仍处于偏压状态且在小净距影响范围内。(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14期)
腾俊洋,唐建新,张闯,张宇宁[4](2018)在《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分布与围岩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受力特点,研究推导了考虑施工工序及地形坡度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公式。分析了考虑不同地形坡度及同一坡度不同埋深2种工况下地形坡度及埋深对围岩破裂范围、水平侧应力、拱顶压力的影响规律,并指出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在考虑地形坡度下与水平地表下分布规律的差异,建立了3DEC数值模型以对上述理论规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分析规律与理论推导计算规律相吻合。将理论计算公式应用于马嘴隧道出口浅埋段隧道稳定性计算,由计算所得围岩稳定性系数及现场隧道变形监测结果提出隧道围岩及地表稳定性处理措施。(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飞飞[5](2018)在《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与减震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隧道与连拱隧道的一种新型隧道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满足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和线路走向控制的要求,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形规划和优化,具有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在隧道工程的建设中通常受地质构造、环境条件及工程成本等客观条件限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浅埋偏压的情况。近些年,全球发生了多起震害,对地下工程造成了较大的损坏,隧道抗震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现有文献中对于小净距隧道抗震研究尚且不足且不够深入。因此,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加速度与应变响应规律和傅氏谱与主频率变化规律,并提出有效的减震措施,对拟建该类型隧道选址、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地下洞室(群)岩石边坡地震灾变行为与抗震性能评价”(编号:51204215),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大型振动台试验。采用MIDAS-NX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叁维数值模型,并通过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叁维数值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开展了不同边坡倾角、不同净距、不同加载方式、不同围岩类型下的隧道衬砌剪力响应与隧道减震措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振动台试验研究。在地震波加载的水平方向上,隧道左半拱加速度响应较为强烈。竖直方向上,主要是拱顶与拱脚处响应较强烈。相对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的隧道加速度响应较为剧烈。隧道测点加速度响应变化趋势受上覆岩层的厚度、中岩柱及岩质边坡等因素影响。拉应变受加载波的类型影响较小,而受加载波加速度激振峰值影响较明显,拉应变随着加速度激振峰值增大而增大。一般在拱脚及拱顶处拉应变较大,衬砌测点的拉应变大于压应变。锚杆应变响应峰值随着加载波峰值的增大而增大,锚杆残余应变具有同样的响应规律。(2)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叁维数值模拟研究。不同边坡倾角工况下,隧道剪力的变化趋势相似,剪力大小有区别。随着边坡倾角的增大,左洞的两个拱肩之间的剪力大小差异逐渐变大,而右洞的两个拱肩的剪力之间大小差异逐渐减小。既有边坡对隧道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且不同倾角工况下,影响的程度不同。在拱肩与拱脚处的剪力响应较大,而在拱顶处的剪力响应较小。在1.5D与2.0D工况下隧道横断面的剪力响应较强烈,而1.0D与3.0D响应相对较弱。隧道横断面剪力响应值的大小受加载波的峰值影响,随着加载峰值越大,剪力响应越大,基本呈现出线性变化。在30度边坡条件下,小净距隧道横断面剪力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加载方式对小净距隧道剪力响应有很大的影响,且同种加载方式下,不同加载方向同样对剪力响应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最大剪力发生在隧道拱肩与拱脚处。(3)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减震措施研究。减震层能够很好的吸收地震波的能量,减少地震对隧道的破坏,能够降低隧道轴力的大小。通过比较不同厚度的减震层,可以得到10cm左右厚的减震层的减震效果最好。在隧道连接处设置抗震缝装置能够有效降低隧道所受的轴力、剪力、最大主应力及最小主应力,得知抗震缝是良好的减震措施。采取减震措施比无减震措施情况下隧道受到的内力要小。减震效果由大到小为:减震层+抗震缝>减震层>抗震缝。不同的减震措施能够改变隧道轴力的变化趋势,不同减震措施对应不同的轴力变化趋势。当减震层+抗震缝共同作用下,主要体现出减震层的减震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施特凡[6](2018)在《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变形特性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原有的傍山道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和运输需求。隧道因其在改善线型、缩短行车时间方面的巨大优势,被大量的改线公路和新建线路所采用。双洞分离式的修建方式是目前多数公路隧道采用的设计方式,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小净距隧道;同时,由于我国东南地区山体坡度一般较缓,洞口段浅埋的情况难以避免;加之隧道设计均为单洞叁车道或四车道,线路横向跨度大,两洞埋深不同的情况再所难免,导致了大量公路隧道的洞口段受到浅埋、偏压、小净距的综合影响。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被多次扰动,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复杂,与常规的隧道施工相比施工难度更大,施工风险更高。开展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变形规律、围岩的力学特性和施工关键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依托某单洞叁车道的双线分离式隧道工程,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计算,对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及围岩的周边收敛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工后检测手段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国内外双洞隧道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对隧道的浅埋、偏压、间距情况进行了分析判断。(2)采用数值分析软件MIDAS/NX建立隧道模型,对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围岩的周边收敛情况,并对施工引起周边围岩变形较大的施工关键工序进行了识别。(3)采用现场监测手段对隧道地表沉降情况和隧道周边围岩收敛情况进行了现场测量,将监控量测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了部分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4)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采用地质雷达法对完工后的工程实体质量进行了检测。(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泾堂[7](2018)在《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病害处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曲奥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地形、地质、施工、实际现场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了该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二衬、仰拱开裂等施工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中夹岩加固、仰拱基底加固及二衬裂缝处理处治技术,并对加固处治后的隧道结构进行现场跟踪监测,进一步评价了处治效果。(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8年02期)
杜飞[8](2017)在《地形偏压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地形偏压小净距隧道的特点,研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石家庄至冀晋界曹家庄公路曹家庄小净距隧道为研究背景依托,针对地形偏压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安全监测方案,施工现场根据方案进行了有效的监控量测,保障了小净距安全施工,为类似工程做参考。(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飞飞,江学良,杨慧,连鹏远,牛家永[9](2017)在《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加速度响应规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规律,采用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双向大瑞波(DR-XZ)作为加载波,研究了在不同加速度激振峰值作用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加速度响应规律,探讨了非偏压与偏压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加速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向加载波水平方向上隧道的右半拱加速度响应较为强烈,竖直方向上拱顶与拱脚处加速度响应较为强烈;相对比隧道在加载波的水平方向上加速度响应,竖直方向上隧道加速度响应较为剧烈;地震波的激振方向对隧道加速度响应有较大的影响;隧道测点加速度响应变化趋势受上覆岩层的厚度、中岩柱及岩质边坡等因素影响;振动台试验值与数值模拟值之间的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且两者变化趋势较为相似,验证了振动台试验的合理性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相对于偏压隧道,非偏压隧道的加速度响应规律性较强,偏压对隧道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作用较强。(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17期)
刘太平[10](2017)在《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及支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在施工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故需加强隧道开挖及支护技术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及支护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实例对该类隧道工程的坍塌开挖及支护技术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7年03期)
偏压小净距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相似理论,构建典型偏压条件下隧道开挖模拟试验系统,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破坏过程与荷载模式进行具体研究。结果表明:(1)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破坏发展过程包括隧道开挖引起结构与地层变形,在隧道周边围岩中形成微破裂面,并逐步加密和向深层岩体延伸发展,随后深埋侧浅部张拉开裂,深层岩体产生剪切滑移,浅埋侧亦随之快速变形、滑移,直至整体坍塌等阶段。其关键阶段为隧道周边位置微破裂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深埋侧浅部地层张拉开裂;(2)竖向荷载总值随偏压角度增大而增大,与既有方法相比,实测偏压效应更为显着,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在既有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荷载值进行适当修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压小净距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浅埋偏压富水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9
[2].贾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荷载特征试验研究[J].公路.2018
[3].郑宏扬.不同地形条件对不等高程小净距隧道的偏压影响研究[J].施工技术.2018
[4].腾俊洋,唐建新,张闯,张宇宁.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分布与围岩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
[5].王飞飞.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与减震措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6].施特凡.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变形特性及控制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7].刘泾堂.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病害处治技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
[8].杜飞.地形偏压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安全监测技术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9].王飞飞,江学良,杨慧,连鹏远,牛家永.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加速度响应规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
[10].刘太平.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及支护技术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