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特性模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入流,大涡模拟,致动线模型,转矩控制
外特性模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魏德志,黄扬,万德成[1](2019)在《动态入流下带控制系统风力机的气动特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OpenFOAM开源类库开发的ALMwindFarmFoam求解器,结合致动线模型与大涡模拟方法对动态入流下NREL 5MW风机的气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改进的转矩控制和PI变桨控制作用下,风力机的转速、转矩、输出功率及叶片气动载荷对动态变化入流风速的响应特性,并通过与未施加控制风力机输出结果的对比,探究控制系统对风力机运行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作用下,风轮转速、气动转矩和输出功率均能较好地达到设定的运转水平,但在风速增加至额定风速的过程中,上述参数的响应存在一定的迟滞;此外,风轮叶片所受气动载荷也由于控制系统的调节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16)
肖茂宇,甘斌林,张哲,赵庆隆[2](2019)在《高空无人机用复合增压系统高低空匹配特性模拟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研究了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用单级机械加单级涡轮复合增压的航空活塞发动机,该发动机通过目前国内自研性能最为先进的单级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改型设计,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升限。由于机械和涡轮两种增压系统匹配方式的不同,导致发动机在高低空运行时存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运行点不匹配的问题,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修正建议,可用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12航空活塞发动机技术》期刊2019-08-14)
王越[3](2019)在《采煤机永磁半直驱截割传动系统负载特性模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叁机配套”主要装备之一,截割传动系统作为采煤机的主要工作机构,工况环境复杂恶劣,载荷变化不均匀,波动和冲击较大,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生过载,破坏运行平稳性和准确性。本课题提出一种新型永磁半直驱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去除了传统结构中故障率较高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减少系统的传动环节,降低系统的故障率。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低速大扭矩永磁电机驱动形式的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负载特性以及模拟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煤机永磁半直驱截割传动系统负载特性研究。建立永磁半直驱截割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螺旋滚筒负载特性为切入点,数值仿真出螺旋滚筒的动态负载,并对滚筒上负载的速度特性进行研究;进而求解各齿轮副在稳定工况和突变工况下的啮合受力情况,分析其载荷特点。(2)永磁半直驱系统负载特性模拟方法研究。阐述永磁半直驱系统负载特性模拟原理及模拟系统的物理实现;基于等效比例缩放和前向模型设计动态负载模拟跟踪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动态跟踪方法的有效性;确立系统的时延路径,仿真分析延时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史密斯预估控制进行补偿。(3)永磁半直驱系统负载模拟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在分析LabVIEW与各总线集成的测试系统基础上,利用LabVIEW设计和开发出一套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度高、综合性强的动态负载模拟系统综合测控软件。(4)永磁半直驱系统负载特性模拟实验研究。从实验平台性能测试、动态负载模拟跟踪方法验证、工况模拟叁个方面,验证永磁半直驱系统负载特性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实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冉运敏,卜宪标[4](2019)在《单井地热采暖系统岩石温度特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单井地热采暖取热及热恢复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重点分析了岩石温度的恢复特征。结果表明:在同一深度条件下,距离井壁越近,岩石温度恢复率越大,温度恢复程度越高;岩石温度恢复并不是一个均匀平稳的过程,在开始恢复后60 d左右,距井中心0.1 m处温度恢复率就已经达到85%,100 d左右达到90%;随着换热进行,岩石温度逐年降低,出口温度和取热功率也随之逐年降低。第一个采暖季平均采出水温度为295.87 K,取热功率为724.80 kW,第二个采暖季平均采出均温度为295.18 K,取热功率为696.49 kW。(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苏之勇,周光辉,崔四齐,菅晨光,张东京[5](2019)在《纯电动客车热泵型空调系统中压补气供热循环特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纯电动客车低温运行特性,以R407C为循环工质,对建立的中压补气增效型纯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进行模拟研究。运用C语言,对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制热量、COP进行模拟计算,并把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0℃的低温工况下,相对于不补气系统,中压补气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17. 7℃,制热量增加64%,系统COP提高51%。(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2期)
贾艺典[6](2018)在《风力机柔性传动特性模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扭力型变的存在,大功率、长出轴风力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传动链部分会表现出柔性传动的特性。为简化模拟的难度,传统风力机模拟系统往往忽略风力机的柔性特性,但但会使风力机模拟的精确度有所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闭环控制的大功率风力机柔性传动特性的模拟方法,使模拟机组复现了实际风力机传动部分的柔性特性。首先,建立实际风力机的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和柔性传动机构模型,并将风力机参数按比例缩小至模拟系统可模拟的范围内,然后建立模拟用永磁同步电机在叁相静止坐标系、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和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简述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和基于矢量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模拟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转矩闭环控制的方法使模拟电机复现出大功率风力机柔性传动特性。针对风速突变和负载转矩突变的情况,以风力机等效高速轴转矩为给定转矩,模拟系统可以很好地复现实际风力机的柔性振荡特性,两者振荡频率幅值等均吻合。此外采用机电系统类比的方法对模拟系统可以模拟的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仿真系统中得到验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功率电路,调理电路,电源电路等硬件系统,完成了基于RT-LAB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实验验证提供基础。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故模拟系统的可靠性高,灵活性好,能在实验室进行相关风力机模拟的实验。(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谢天,范庆伟,房瑾,付亦葳[7](2018)在《暖风器与低温省煤器联合系统变参数热力特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站锅炉排烟温度高、排烟热损失大的问题,以某亚临界330 MW机组为例,采用Ebsilon软件建立了包含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的完整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对常规低温省煤器和暖风器与低温省煤器联合系统进行了热力特性模拟,着重分析了设计不同的暖风器出口风温时,联合系统的特性变化,及其对汽轮机热耗率、锅炉效率、发电煤耗、辅机功耗和供电煤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暖风器与低温省煤器联合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与常规低温省煤器系统相比,联合系统可多节煤0.5~0.9 g/(k W·h);设计不同的暖风器出口风温时,供电煤耗降幅随风温升高而增加,但风温升高至一定程度后,节能量不再变大。(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8年07期)
储晨曦,卜令兵,杨巨鑫[8](2018)在《用于偏振云粒子探测系统的典型非球形粒子散射特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了解云物理过程,探测冰云及混合相云云粒子特性,提出了一种带有偏振通道的云粒子探测器模型,可以同时探测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一定立体角内的散射能量和退偏比。模拟了椭球,圆柱和球形粒子的相函数,不同角度的退偏比,总散射截面,发现球形粒子几乎不产生退偏,其退偏与椭球、圆柱粒子退偏有数个量级的差距,探测时可以直接以退偏分辨球形粒子。计算了在探测器前后两个接收立体角内非球形粒子的散射截面和退偏比均值,粒子退偏比和散射截面随粒子的横纵比变化比较连续,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辨部分粒子的形状。粒子退偏比随粒子的等效半径变化波动,不利于探测时分辨粒子大小。在模拟的粒径范围内,粒子等效半径和散射截面大致成正相关,探测时可以以此分辨粒子大小。粒子散射模拟结果表明,该探测系统除可以进行球形粒子探测能力外,具有一定的非球形粒子探测能力。(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玉华,史纪安,王帅飞,张少杰[9](2018)在《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带型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为农田垄沟集雨种植的垄沟带型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槽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10%)和降雨条件(降雨强度为16mm/h,降雨量24mm,试验历时81min)下,在土槽内分别设计宽带型垄沟(垄宽和沟宽均为60cm)和窄带型垄沟(垄宽和沟宽均为45cm),2种垄沟均为1∶1带型,垄高15cm,借助数码相机记录垄沟断面土壤湿润锋动态,利用时域反射仪(TDR)测定沟中心、垄沟交界、垄腰、垄顶及垄中心0~5,5~10,10~15,15~20,20~25和25~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研究垄沟集雨种植系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果】2种带型垄沟土壤水分入渗所呈现的湿润锋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垄沟交界处土壤浸润锋水平和垂向推进速度大于其他部位,半垄沟集雨系统横截面大致呈现为垄沟交界水分富集区、沟内水分过渡区和沟中心水分次富集区3个相连接的部分。尽管2种带型垄沟湿润锋在垄沟交界处均呈现出垂直入渗和横向侧渗增大的现象,但窄带型垄沟湿润峰距垄沟交界处最大侧渗距离(6.14cm)比宽带型垄沟(7.28cm)仅降低了1.14cm。在垄沟交界处,窄带型垄沟浸润峰面积占整个湿润锋面积的比例(64%)大于宽带型垄沟(47.3%),窄带型有利于水分蓄积保墒。在0~30cm土层,同一深度垄沟交界处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沟中心、垄腰,垄顶、垄中心土壤含水率与初始含水率差异不大。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和降雨事件下,2种带型垄沟湿润锋运移累计面积及变化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人工降雨后0~72h,集雨沟不同观测部位2种带型垄沟土壤含水率之差的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结论】2种带型垄沟集雨种植系统中,土壤水分在垄沟交界处存在富集区域,适当降低垄沟带型宽度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渗漏和蒸发损失。(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涛,张洪杰,陶玉林,吕小明,朱琳[10](2017)在《CFD换热特性模拟技术在大型压缩机空冷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某大型天然气储气库站场压缩机空冷器换热效率低、排温高的问题,为找出引起空冷器换热性能变差的原因,提供解决办法的理论依据。以现场实际工况为原型,建立空冷器单元整体叁维模型,模拟分析了空冷器进出口消声措施、换热器旁回流区域、换热器表面积灰及不同环境温度下对空冷器内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消声措施和换热器旁回流区域对空冷器单元阻力损失影响较小,分别引起冷却空气流量降低约1%和1.26%;换热器翅片管束外积灰对空冷器换热影响较大,积灰厚度从0.1mm增厚0.5mm时,冷却空气流量减小43%,大幅降低了空冷器换热能力;运行现场环境温度从-30℃(冬季最低温度)上升至50℃时(夏季最高温度),冷却空气质量流量降低17.94%。根据研究结论,清洗翅片管积灰和更换大流量风扇是改善该空冷器换热效果的主要措施,现场实施后空冷器换热有明显改善,机组出口温度可以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19)
外特性模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研究了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用单级机械加单级涡轮复合增压的航空活塞发动机,该发动机通过目前国内自研性能最为先进的单级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改型设计,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升限。由于机械和涡轮两种增压系统匹配方式的不同,导致发动机在高低空运行时存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运行点不匹配的问题,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修正建议,可用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特性模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魏德志,黄扬,万德成.动态入流下带控制系统风力机的气动特性模拟[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2].肖茂宇,甘斌林,张哲,赵庆隆.高空无人机用复合增压系统高低空匹配特性模拟分析研究[C].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12航空活塞发动机技术.2019
[3].王越.采煤机永磁半直驱截割传动系统负载特性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冉运敏,卜宪标.单井地热采暖系统岩石温度特性模拟研究[J].新能源进展.2019
[5].苏之勇,周光辉,崔四齐,菅晨光,张东京.纯电动客车热泵型空调系统中压补气供热循环特性模拟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
[6].贾艺典.风力机柔性传动特性模拟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7].谢天,范庆伟,房瑾,付亦葳.暖风器与低温省煤器联合系统变参数热力特性模拟[J].热力发电.2018
[8].储晨曦,卜令兵,杨巨鑫.用于偏振云粒子探测系统的典型非球形粒子散射特性模拟[J].光散射学报.2018
[9].刘玉华,史纪安,王帅飞,张少杰.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刘涛,张洪杰,陶玉林,吕小明,朱琳.CFD换热特性模拟技术在大型压缩机空冷系统中的应用[C].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