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回公告效应论文-刘坚,唐美林,颜李朝

赎回公告效应论文-刘坚,唐美林,颜李朝

导读:本文包含了赎回公告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效应,事件研究法

赎回公告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坚,唐美林,颜李朝[1](2019)在《中国可转换债券的赎回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绝大部分可转换债券是通过强制赎回"迫使"持有者提前转股,从而实现退市.为探究上市公司赎回可转换债券对公司标的股票价格的影响,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回归方法对中国可转换债券的赎回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赎回公告前一天以及公告当天样本平均异常收益率显着为负,并且直至公告日后5天也均为负,说明可转换债券赎回存在负股价效应;赎回股价效应受公司的盈利性、公司规模以及可转换债券基本特征因素的影响,而公司财务杠杆的影响并不显着.文章完善了可转换债券研究理论,并对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以及融资公司合理选择赎回时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9年03期)

彭益[2](2014)在《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赎回的公告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转债是优于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股权融资的一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转债在投融资领域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赎回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可转债赎回公告的效应有助于发行公司和投资者深刻认识可转债,并为发行公司确定融资策略和投资者确定投资策略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首先在回顾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统计了我国可转债赎回的基本情况,然后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截止到2013年我国市场发生提前赎回的可转债进行研究,检验可转债赎回对股价的影响,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该影响的成因;此外,在分析“价”的同时结合“量”的分析,检验了可转债赎回的成交量效应;最后,以高频的股票价格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市场对可转债赎回公告信息的反应速度。结果表明,我国的可转债赎回公告对股价存在负面影响,并且这种负面影响在可转债赎回公告当天及之后的30天内都是显着的;股价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财务杠杆、价格压力、公司成长性、公司盈利能力和可转债特征变量;可转债赎回对成交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赎回公告当日开始小幅上涨并在公告后一天达到一个较高值,可以认为这与持有者转股套现以及我国的T+1交易制度有关,间接支持价格压力假说;市场对赎回公告的反应不是即时的,通常持续到公告后7-8个30分钟交易时间的间隔。本文的结论对可转债发行公司确定最优的赎回时机、优化可转债的条款设计以及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方面都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4-10)

孙艳[3](2012)在《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效应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两年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期限的临近,赎回的现象会越来越多。本文拟对现有研究中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的股价效应以及相应的理论解释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2年09期)

王海燕,顾荣宝[4](2011)在《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赎回公告效应.结果表明A股市场上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股票在赎回公告发布前一个交易日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为负且不显着,在赎回公告发布当日及后一个交易日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显着为正,随着时间远离赎回公告日,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在中期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为负也不显着,这些现象可以理解为由中国股市的非对称效应和转股套现所引起的卖方压力所导致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张永力,盛伟华[5](2010)在《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可转债的赎回公告效应进行了测度和检验,发现其在赎回公告的前一天和当天不显着,而在赎回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和中期内都显着为负。在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情况后,我们认为可转债赎回公告是一个关于公司基本面的负面信号的可能性很小。通过检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可转债转股数据,我们找到证据支持卖方压力的假说,即我国可转债赎回公告在短期和中期的负效应都是由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套现的行为引起的。(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贾卫强[6](2008)在《股改时期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赎回公告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允许深、沪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以来,可转换债券的发展曾一度比较缓慢。近年来我国转债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可转换债券的融资规模也越来越大。作为一种较新的投融资品种,其已经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除配股和增发新股以外可用来筹集资金的“第叁驾马车”。尤其在2001年增发热后,国家对增发、配股这两种再融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同时投资者大多开始认为上市公司利用增发、配股往往是进行恶意的圈钱。在此背景下中国可转换债券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在经历了近10年的匍匐摸索,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被广泛运用的融资工具正逐渐被中国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了解和关注,可转换债券也继增发、配股之后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另外,可转债集债权、股权和期权于一身,也成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中不多的衍生品里的重要品种。伴随着中国转债实务的发展,国内学界对其做了较多的研究。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可转债融资动机的研究、比如比较可转债发行的优势及劣势,发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及发行时机的考察。2.可转债发行条款的研究,从可转债价格对条款的敏感性来研究条款设计以及结合法律法规的限制和从公司财务角度对发行条款进行技术分析。3.可转债的定价研究,国内一般是在西方可转债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做修正补充,也有少量研究从投资者和公司的博弈入手。4.可转债决策行为研究,这方面系统的研究还很少见。我国可转债的赎回条款绝大部分的约定为:若标的股价持续一段时间高于转股价格的30%时,则公司可以赎回转债,即赎回条款被触发。从2005年底开始,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我国股市迎来了前所未有新一轮大牛市。由于转债标的正股价格的大幅度上扬,市场中大量转债的赎回条款被触发。由于我国转债本身的延迟股权融资性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启动赎回条款显然是减轻未来债券利息负担、促进转债全面转股的“一石二鸟”之策,所以在赎回条款一经被触发公司大多就会宣布赎回,从而强制转债持有者转股。于是在2006下半年后,尤其是2007年,我国转债市场引发了一场转债赎回的浪潮。从2007年至2008年3月共有17只转债公司宣布赎回。但是对在国内公司转债赎回的相关研究基本为空白。而国外对转债赎回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多,本文认为在国内这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去做相关研究。并且现在进行相关研究的条件也相对较为成熟。国外对转债赎回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公司赎回的规范理论研究,不同时期的赎回、赎回后不同期限公司业绩或公司股价变动的相关实证研究。基于这样的事实,本文试图去探讨这个问题,即在中国的转债市场中,公司宣布赎回转债是否也会有着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股价效应?如果有异常的股价效应是否会和公司的某些财务特征、行业特征有某种关系呢?怎样的理论可以对其进行有合理的解释呢?如果和金融市场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经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问题造成的呢?笔者认为通过讨论和研究如果能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较好的回答,不管是对作为融资者的发行公司还是对作为投资者的机构和个人甚至是整个中国转债资本市场稳定机制的设计都是有意义的。笔者对实证结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并提出了以后研究的相关建议。当然,本文只能算作一个有益的尝试,更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以后中国转债市场有更好的发展时做更详细更深入的研究。根据上述的研究背景、动机及目的,进而确立本文的内容共分为五章,其主要内容说明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在于说明本论文探讨的研究背景与动机、研究目的、流程与架构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本文对与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效应有关的理论及文献做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在转债的条款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了转债的转换条款、赎回条款以及我国转债市场最近几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同时本文还比较了我国转债条款和国外条款的一些异同。之后,本文依次对有效市场理论、转债的发行公告股价效应、国外关于转债赎回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同时本文是第一次对赎回公告的相关研究进行理论综述的文章。此部分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叁章数据与方法主旨在于介绍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事件研究法,同时介绍研究对象的范围、研究数据的来源、取样的标准以及对其的统计性描述。最后本文选取了市场模型作为正常收益的衡量模型,并决定对异常收益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第四章公告效应及分析的首先用上章所收集的样本公司的相关数据以事件研究法分析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并对其做相关的统计检验。本文在本部分分别用全样本和清洁样本进行了赎回公告异常收益的测算,并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即在我国,转债赎回公告也存在着和英美国家一样的负的股价效应。在这之后是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旨在对所发现的公告异常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横截面回归分析,以验证相关理论假设,如信号传递假设及流动性假设。企图找到我国异常收益的解释模型。在本部分本文发现了我国特有的制度因素对负的异常收益的影响,这和西方金融市场发达国家是不同的。第五章结论与建议的主旨在于将研究发现作整体解释,说明所分析资料的实证结果,主要对对后续相关的研究者提出建议。如上所述,本文在系统总结我国转债转债条款、发展的相关情况后利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我国股改时期发行转债的上市公司在转债赎回宣告时的股价效应,发现赎回公告会对股价产生较显着的负效应,尤其是在宣告后几天内有显着的负的异常收益。通过剔除在赎回公告有其他重大事项而污染的样本后得到更加显着和更大的异常收益,这和英美国家的情况是一直的。同时本文还做了赎回条款被触发期间异常收益的分析,并没有发现显着的异常收益。之后本文对事件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规范和实证的分析,规范分析认为我国转债赎回公告的负异常收益应是由于我国市场不完全从而股票供给预期增大而引起的,但其后的实证分析并没有支持这一结论。通过横截面的分析基本可以认为本文并没能发现我国公司宣布可转债赎回引发的股东财富效应的具体原因,本文并没有发现转债赎回的异常收益和流动性因素有关,也没有发现我国转债赎回宣告异常收益与信息不对称有关。这与Ivan E.Brick,Oded Palmon,Dilip K.Patro (2007)对美国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文认为目前在我国转债赎回引起的负的股价效应也和西方国家一样仍然是个迷。但本文却发现了我国特有的情况,即负的股价效应和流通股比率成反比,并给出了具体的解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特殊的二元股权结构造成的。本文第一次对公司宣告赎回可转债的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由于我国的样本数据大多发生在刚刚过去的07以及08年,国内目前尚没有人做相关的实证研究,所以本文也是国内第一次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并得到了初步的有意义的结果,发现了方向和英美国家而非日本等国家一致的异常收益,但由于目前国内样本质量及数量的限制本文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8-12-01)

赎回公告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转债是优于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股权融资的一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转债在投融资领域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赎回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可转债赎回公告的效应有助于发行公司和投资者深刻认识可转债,并为发行公司确定融资策略和投资者确定投资策略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首先在回顾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统计了我国可转债赎回的基本情况,然后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截止到2013年我国市场发生提前赎回的可转债进行研究,检验可转债赎回对股价的影响,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该影响的成因;此外,在分析“价”的同时结合“量”的分析,检验了可转债赎回的成交量效应;最后,以高频的股票价格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市场对可转债赎回公告信息的反应速度。结果表明,我国的可转债赎回公告对股价存在负面影响,并且这种负面影响在可转债赎回公告当天及之后的30天内都是显着的;股价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财务杠杆、价格压力、公司成长性、公司盈利能力和可转债特征变量;可转债赎回对成交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赎回公告当日开始小幅上涨并在公告后一天达到一个较高值,可以认为这与持有者转股套现以及我国的T+1交易制度有关,间接支持价格压力假说;市场对赎回公告的反应不是即时的,通常持续到公告后7-8个30分钟交易时间的间隔。本文的结论对可转债发行公司确定最优的赎回时机、优化可转债的条款设计以及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方面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赎回公告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坚,唐美林,颜李朝.中国可转换债券的赎回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9

[2].彭益.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赎回的公告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孙艳.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效应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12

[4].王海燕,顾荣宝.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张永力,盛伟华.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10

[6].贾卫强.股改时期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赎回公告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标签:;  ;  ;  ;  

赎回公告效应论文-刘坚,唐美林,颜李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