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论文-徐桂龙,郑炼付,皮丕辉,胡健,杨卓如

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论文-徐桂龙,郑炼付,皮丕辉,胡健,杨卓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复合乳胶粒,草莓状,有机无机,制备

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徐桂龙,郑炼付,皮丕辉,胡健,杨卓如[1](2013)在《聚合物核/nano-SiO_2壳草莓状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核/nano-SiO2壳草莓状复合乳胶粒由于结构和性能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而在催化反应、控制释放、吸附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已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聚合物核/nano-SiO2壳草莓状复合乳胶粒的制备机理,对分散聚合法、细乳液法、无皂乳液法和模板法等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目前草莓状聚合物/nano-SiO2复合乳胶粒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蒋波,蔡飞鹏,张晓东,许敏[2](2012)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粒子型态的转化率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分裂/融合过程的细乳液聚合是制备此类复合粒子的新型方法。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基于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原理推导了核壳型、半球型、夹心型和分离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界面Gibbs自由能方程,考虑了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对纳米复合粒子热力学平衡型态的影响,扩展了上述方程应用范围。将这些热力学方程用于炭黑/(聚)苯乙烯/水体系中,发现当无机颗粒体积分数小于0.2时,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核壳型、半球型和夹心型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略有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聚苯乙烯/水相的界面张力略低于苯乙烯/水相的数值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张凯,马艳,范敬辉,黄渝鸿[3](2011)在《超声波辅助引发分散聚合反应制备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声波的分散、粉碎、活化、引发等多重作用,在实现无机纳米粒子在反应介质中均匀分散的同时,引发单体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了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模拟了超声波场下分散聚合体系中的温度分布场,结合超声波的传热及传质过程,提出了超声波场作用下分散聚合的反应是分区域分阶段逐步进行的反应机理。通过无机纳米粒子存在下的苯乙烯(St)体系分散聚合反应的研究,提出了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成核及增长过程的"石榴"模型。(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1年01期)

蒋波,张晓东,许敏,孙立[4](2010)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是制备此类复合粒子的有效途径,其中分裂/融合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制备工艺.纳米复合粒子的型态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把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这一基本热力学原理应用于计算细乳液聚合、采用新型分裂/融合工艺制备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并推导了核壳型、半球型、夹心型和分离型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方程.通过比较特定制备条件下不同形态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可以预测最稳定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20期)

朱文[5](2010)在《聚合物包裹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用聚合物包裹无机粒子的各种方法,包括直接吸附法、非均相聚合法等,其中用细乳液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粒子是比较有优势的一种方法。最后介绍了复合粒子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杨磊,沈高扬,傅丽君[6](2009)在《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耦合剂、LBL等技术,通过模板反应、乳液聚合等制备了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结果表明,无机纳米粒子能均匀分散在有机体中,或包覆于有机物的外层,有效防止了纳米粒子的团聚;该类材料不仅具有核、壳两类材料的性能,也具有某些独特的性能,其在光、电、磁及光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应加强该类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挖掘其潜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09年02期)

张凯,范敬辉,马艳,吴菊英[7](2007)在《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表征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结合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工、电子、军事等领域。文章对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表征方法及主要应用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07年02期)

程新建[8](2007)在《PMMA/SiO_2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及无机空心微球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一直是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这是由于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兼具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优点。同时,中空微球由于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和具有表面渗透能力等优点,也成为材料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采用常规乳液聚合的方法,在二氧化硅溶胶粒子存在下合成了SiO_2/PMMA复合粒子。二氧化硅粒子不需通过表面改性,直接用于原位聚合;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表面带有正电荷的聚苯乙烯微球,并用其作为模板粒子,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空心微球。进一步采用类似的方法制备了空腔中装载了纳米粒子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碱性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为辅助单体,通过4-VP与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显酸性的羟基之间的酸碱作用,将有机聚合物与无机粒子结合起来,制备了SiO_2/PMMA复合粒子。研究表明复合粒子的形态可以通过调节乳化剂的类型和用量、单体/SiO_2的质量比、SiO_2的粒径、单体加入方式等反应条件来控制。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失重、Zeta电势等分析表明,得到了有机/无机复合粒子。(2)在本实验组独创的制备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用此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空心微球。采用少量的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基叁甲基氯化铵(MTC)作为共聚单体,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水/醇介质中合成了表面带有正电荷的聚苯乙烯微球,并用其作为模板粒子,制备了中空二氧化钛微球。在模板粒子分散液中加入氨水和钛酸正丁酯,通过钛酸正丁酯的Sol-Gel反应形成二氧化钛。由于二氧化钛表面带负电,被带有正电荷的聚苯乙烯粒子捕获,得到了二氧化钛壳层包覆模板粒子的复合粒子。聚苯乙烯同时或者稍后溶解,得到了中空微球。不需再外加有机溶剂或通过煅烧来除去模板粒子。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可以得到TiO_2/PS复合微球或者TiO_2空心微球,其形态可以通过氨水用量来调节。(3)进一步使用上述制备空球的方法,合成了空腔中装载有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二氧化硅空球。首先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存在下,分两次加入阳离子辅助单体,合成了表面带有正电荷且包覆了多个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聚苯乙烯微球。再用此微球作为模板粒子,加入氨水和正硅酸乙酯,通过Sol-Gel过程形成二氧化硅,由于二氧化硅表面带负电,通过电荷相互作用吸附到带有正电荷的聚苯乙烯粒子上,得到了二氧化硅壳层包覆模板粒子的复合微球,聚苯乙烯同时或稍后“溶解”并从二氧化硅壳层的孔隙中扩散出来,于是,实现了一步法制备二氧化硅空心微球,且其空腔中装载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7-04-10)

黄俊,王军涛,李斌,肖海燕,刘诚[9](2006)在《新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固定化漆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四氨基酞菁钴(CoTAPc)-Fe3O4纳米复合粒子,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场发射扫描电镜(FEG-SEM)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了CoTAPc包覆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的纳米复合粒子.粒子呈现不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70 nm,矫顽力为316.4A/m,接近超顺磁性.以此纳米复合粒子作为载体,通过交联法固定漆酶,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为3;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且易于分离.(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张胜文[10](2006)在《细乳液法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及其成膜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已成为近年来聚合物乳液领域研究热点,其制备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利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iO_2/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粒子、表面硅羟基化的聚苯乙烯乳胶和苯丙乳胶叁种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并对后者的乳胶粒子进行了初步成膜性能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MPS)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为无机粒子,采用苯乙烯的细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包覆SiO_2的有机-无机复合乳胶粒子。研究表明复合乳胶粒子的形态主要取决于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和乳化剂的浓度,而与二氧化硅的表面化学特性无关。对于45nm二氧化硅,改变乳化剂浓度可以得到多核、不规则壳核以及壳核结构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复合乳胶粒子:对于90nm二氧化硅,乳化剂浓度的变化对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复合乳胶粒子的核壳形态结构没有影响,但是可以改变聚苯乙烯壳层的厚度;对于200nm二氧化硅,可以得到“草莓”型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复合乳胶粒子。通过MPS与苯乙烯单体的细乳液共聚合成功制备了硅羟基表面官能化的聚苯乙烯乳胶粒子。FTIR和固体硅核磁谱(~(29)Si NMR)分析表明在上述条件下MPS的水解缩聚反应被成功抑制,绝大多数MPS是以共聚方式引入到聚苯乙烯乳胶粒子。动态光散射(DLS)和TEM分析表明MPS用量对细乳液单体液滴和乳胶粒子的粒径影响不大,而乳化剂的用量对细乳液单体液滴和乳胶粒子的粒径影响比较大。ζ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明在聚苯乙烯乳胶粒子表面存在硅羟基,并且随着MPS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表面的硅羟基数目明显增加。进一步通过MPS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细乳液共聚合成功制备了硅羟基官能化苯丙乳胶粒子。详细讨论了体系的pH值、引发剂体系、以及MPS的用量对细乳液乳胶粒子、乳胶膜的凝胶含量和溶胀比以及乳胶膜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溶胀实验表明乳胶粒子和乳胶膜的凝胶含量和溶胀比主要受体系的pH值和引发剂体系影响,而MPS的用量对乳胶粒子的凝胶含量没有影响,但是影响乳胶膜的凝胶含量。动态力学分析表明,增加MPS的用量以及对乳胶膜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乳胶膜的储能模量。(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6-04-01)

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分裂/融合过程的细乳液聚合是制备此类复合粒子的新型方法。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基于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原理推导了核壳型、半球型、夹心型和分离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界面Gibbs自由能方程,考虑了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对纳米复合粒子热力学平衡型态的影响,扩展了上述方程应用范围。将这些热力学方程用于炭黑/(聚)苯乙烯/水体系中,发现当无机颗粒体积分数小于0.2时,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核壳型、半球型和夹心型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略有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聚苯乙烯/水相的界面张力略低于苯乙烯/水相的数值造成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徐桂龙,郑炼付,皮丕辉,胡健,杨卓如.聚合物核/nano-SiO_2壳草莓状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2].蒋波,蔡飞鹏,张晓东,许敏.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粒子型态的转化率依赖性[J].化工学报.2012

[3].张凯,马艳,范敬辉,黄渝鸿.超声波辅助引发分散聚合反应制备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机理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

[4].蒋波,张晓东,许敏,孙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J].化学学报.2010

[5].朱文.聚合物包裹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研究进展[J].山东科学.2010

[6].杨磊,沈高扬,傅丽君.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9

[7].张凯,范敬辉,马艳,吴菊英.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表征及应用[J].绝缘材料.2007

[8].程新建.PMMA/SiO_2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及无机空心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复旦大学.2007

[9].黄俊,王军涛,李斌,肖海燕,刘诚.新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固定化漆酶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

[10].张胜文.细乳液法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及其成膜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6

标签:;  ;  ;  ;  

无机有机复合粒子论文-徐桂龙,郑炼付,皮丕辉,胡健,杨卓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