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应力论文-蒙方成,毛建平,杨洋

锚下应力论文-蒙方成,毛建平,杨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锚下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应力,锚下应力,锚下裂缝

锚下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蒙方成,毛建平,杨洋[1](2017)在《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锚下应力分析与应变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上部结构形式。本文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锚下应力进行理论分析,讨论加强钢筋的设置、腹板厚度对锚下应力的影响;测试钢束张拉力作用下空心板锚下应变,观察锚下混凝土裂缝情况,综合分析锚下裂缝产生机理。研究表明:提高锚下加强钢筋的配筋率和加厚腹板均可减小空心板锚下混凝土拉应力,加厚腹板效果更显着;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局部存在裂缝和结构损伤,预应力钢束张拉时裂缝不一定马上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而是在锚下混凝土应力重分布后出现。(本文来源于《预应力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邹广林,李新平,梁杰[2](2017)在《悬臂节段锚下应力状态的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简单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入手,利用ANSYS对悬臂节段锚下截面的上下缘应力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悬臂节段锚下截面的应力状态与材料力学中偏心受压构件的应力状态存在差异,悬臂节段上下缘的正应力分布和局部承压区与上下缘的距离有关,在局部承受构件的过渡区域的上下缘存在一个压应力最大点,且悬臂节段锚下的应力变化过渡区域远超出1倍梁高范围。(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7年01期)

刘开发[3](2016)在《锚下应力测控技术在凯峡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张拉锚固自动控制综合测试仪对已完成张拉的预应力钢束进行反拉,仪器实时显示并记录反拉过程中拉力与位移,仪器同步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的数据达到界限时立即停止反拉,采集数据与设计张拉控制应力进行对比,对预应力筋张拉质量进行评价,补张拉锚下应力不达标的钢束,指导后续预应力施工。通过现场锚下预应力检测,极大的提高了凯峡河特大桥的预应力施工质量。(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徐学斌[4](2016)在《PC箱梁竖向预应力张拉工艺优化及锚下应力控制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C箱梁中竖向预应力体系提供竖向预压力,减小腹板主拉应力,从而达到防止腹板开裂的目的。但是,腹板开裂现象并未彻底遏制,严重影响着桥梁结构正常使用性能及耐久性。当前,针对竖向预应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作用机理、设置方式、损失计算理论、机具设备等方面,就施工工法,尤其竖向预应力张拉时机、张拉工艺、锚下应力控制标准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依托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关键技术研究”,以某特大桥为背景工程,着重研究竖向预应力张拉对腹板力学行为影响、张拉工法对腹板应力状态影响以及施工中对于锚下有效应力控制标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ANSYS仿真模拟研究竖向预应力张拉对腹板抗裂性能及开裂后腹板力学行为影响,得出竖向预应力张拉不仅可以显着提高腹板抗裂性能,还能明显提高腹板开裂后刚度,减缓裂缝的延伸及挠度的增长。同时,竖向预应力的张拉使腹板裂缝的形态有别于未张拉时斜裂缝的“受力点与支点连线”方向,与主梁走向呈45°。(2)采用ANSYS生死单元对竖向预应力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在箱梁腹板纵向正应力一定的前提下,分析整体张拉、分段张拉、滞后张拉对腹板受力影响,得出滞后两个梁段张拉竖向预应力腹板应力状态与整体张拉基本一致,最大竖向压应力仅比整体张拉大2.7%,较分段张拉减小32.3%,具备工程实用价值。(3)在背景桥梁腹板裂缝多发位置处竖向预应力钢筋锚下埋设穿心式压力传感器,采集桥梁全寿命周期内锚下有效应力,以实测数据作为初始序列建立竖向预应力损失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做基于不等步长的模型修正。得出竖向预应力长期损失占初始张拉力7.92%的结论,建议竖向预应力施工中锚下应力控制应在公路桥规计算竖向预应力钢筋预压力产生混凝土压应力0.6倍折减系数的基础上,考虑长期损失的影响,以不小于设计张拉力0.7倍为宜。本文研究成果为竖向预应力施工及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规范竖向预应力施工技术,对PC混凝土箱梁竖向预应力体系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4-28)

蔡志锋[5](2014)在《腹板束作用下局部锚下应力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腹板束在张拉时巨大的预压力通过锚具、钢垫板传递给混凝土,此时腹板局部锚下区域的混凝土应力分布复杂,梁单元的平截面假定已经不完全适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应力分析。本文通过MIDAS-FEA建立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对该区域进行空间有限元数值分析,以探讨腹板局部锚下区的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而明确其应力分布状况。(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10期)

游经团,房贞政[6](2013)在《周边锚块压力对大吨位混凝土锚固区锚下应力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大型空间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大吨位混凝土单锚和群锚锚固区模型及群锚模型中6种索孔加荷工况进行分析,探讨单锚和群锚锚固区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异同,并考察周边索孔压力对锚固区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锚相比,群锚锚固区仍存在碎落应力区,但除最外侧索孔外,锚下的崩裂应力区不明显;在群锚锚下的一定深度范围内,其压应力出现中部大、周边小的现象;在一定索孔间距下,可以不考虑相邻索孔压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朱光业[7](2011)在《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下应力的准确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预应力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所以伸长值的计算及锚下应力的控制就相当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施工过程,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预制箱梁中预应力钢绞线伸长值的计算及实际操作中锚下应力的准确控制,总结出一套较适用于现场施工的使锚下应力准确达到设计应力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01期)

肜辉[8](2010)在《二次张拉低回缩预应力锚具及锚下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中的竖向预应力通常是采用张拉精轧螺纹钢的方式来实现,但精轧螺纹钢YGM锚固体系都存在锚具实际回缩损失大、安装的精度要求高、精轧螺纹钢筋易被拉断和压浆质量不够好等等缺陷。为此,湖南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和湖南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出一种“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使之得到有效的改善。为了验证这种新型锚具的工作性能,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从受力、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可靠度等方面考虑,本文确定螺母的最佳长度为25mm。2.单孔二次张拉低回缩预应力锚具螺母外侧最大应力位于与垫板相接触的受压端,往自由端逐渐减小,在自由端轴向应力转为拉应力、环向应力转为压应力。3.设计了采用二次张拉低回缩预应力锚具的矩形梁试验,将理论计算结果分别与传统夹片式锚具锚下应力场、新型二次张拉低回缩预应力锚具锚下应力场进行对比,发现在张拉过程中叁者锚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一致,因此单孔二次张拉低回缩预应力锚具锚下构造可完全与传统夹片式锚具相同。4.通过实桥测试对低回缩二次张拉预应力锚具应用于腹板竖向预应力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测试,重点测试了其由于接缝压缩、锚具变形及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弹性压缩值、松弛损失值、收缩徐变损失值,并对影响预应力损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本文的最后,对新型二次张拉低回缩预应力锚具的发展和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和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4-25)

殷鹏雷,蒲黔辉[9](2005)在《预应力混凝土锚下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承压预应力构件锚下应力分布是否相对均匀合理,成为衡量结构受力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以空间程序ANSYS对局部承压的预应力混凝土端部锚固区的应力分布规律做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05年06期)

朱万旭,郑晓龙[10](2001)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锚下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锚下结构的应力分析,简要介绍 MSC/PATRAN、MSC/AFEA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威姆预应力技术》期刊2001年06期)

锚下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简单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入手,利用ANSYS对悬臂节段锚下截面的上下缘应力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悬臂节段锚下截面的应力状态与材料力学中偏心受压构件的应力状态存在差异,悬臂节段上下缘的正应力分布和局部承压区与上下缘的距离有关,在局部承受构件的过渡区域的上下缘存在一个压应力最大点,且悬臂节段锚下的应力变化过渡区域远超出1倍梁高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锚下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蒙方成,毛建平,杨洋.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锚下应力分析与应变测试[J].预应力技术.2017

[2].邹广林,李新平,梁杰.悬臂节段锚下应力状态的计算与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7

[3].刘开发.锚下应力测控技术在凯峡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

[4].徐学斌.PC箱梁竖向预应力张拉工艺优化及锚下应力控制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6

[5].蔡志锋.腹板束作用下局部锚下应力状态分析[J].科技信息.2014

[6].游经团,房贞政.周边锚块压力对大吨位混凝土锚固区锚下应力分布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朱光业.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下应力的准确控制[J].科技信息.2011

[8].肜辉.二次张拉低回缩预应力锚具及锚下应力分析[D].湖南大学.2010

[9].殷鹏雷,蒲黔辉.预应力混凝土锚下应力分析[J].四川建筑.2005

[10].朱万旭,郑晓龙.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锚下应力分析[J].海威姆预应力技术.2001

标签:;  ;  ;  

锚下应力论文-蒙方成,毛建平,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