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新股论文-章卫东,罗希,王玉龙,李浩然

定向增发新股论文-章卫东,罗希,王玉龙,李浩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向增发新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定向增发,公司治理

定向增发新股论文文献综述

章卫东,罗希,王玉龙,李浩然[1](2019)在《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6—2015年我国实施了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为样本,研究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上市公司向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后公司的治理水平将会有所下降;第二,上市公司向非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后公司的治理水平将会有所改善;第叁,与财务投资者相比,战略投资者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后对公司治理改善效果更好;第四,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向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后对公司治理的改善效果更好;第五,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向财务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后对公司治理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张彤彤[2](2019)在《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的增发对象有关联股东和社会机构投资者,这两类增发对象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信息质量及相关性存在不对称现象,关联股东认购新股时会根据以“身份”优势获取的相关信息来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存在利益输送行为。作为投资者,其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首先会进行收益风险分析。因此,投资者会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因为成长性代表了企业的发展潜力、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关联股东也不例外,其在认购上市公司增发的股票时也会关注公司的成长性水平。而作为发行方的上市公司,其会在融资动机的刺激下进行盈余管理,公司通常采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为利用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进行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调整对研发投入等费用类支出财务决策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关联股东会利用其达到折价认购的目的。由于关联股东认购存在利益输送行为,且可利用上述方式进行操作。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至2017年间进行定向增发新股的161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利益输送相关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响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比例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关联股东的认购比例具有相关性的假设。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首先,上市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认购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即发行方的未来发展前景越好,关联股东认购新股的比例也随之提高;其次,上市公司在增发前一年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强时,关联股东的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会越高;最后,增发新股公司的信息不对称水平越高,其关联股东认购的比例越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对定向增发股份公司的监管,不断完善其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规定,对研究与开发阶段进行更加具体的划分;第叁方中介监管机构需发挥更积极作用等建议,以期保护投资者相关利益,为我国会计准则及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5)

李斯蕾[3](2017)在《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私募股权融资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美等国,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资本市场也逐步掀起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热潮”。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是一种类似于私募的股权融资方式。然而,同中有异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新股可以向关联股东发行。而关联股东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认购,本身就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关联交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关联股东的逆向选择问题难以避免,并极有可能利用其对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的控制权向自身输送利益,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股权再融资中,关联股东毫无疑问是信息的优势方。关联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研究开发支出及注入资产类型等私有信息的掌握,是其作出是否参与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决策的重要依据。关联股东不仅可以利用其掌握的上述私有信息,作出是否参与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决策,还可以利用公司管理层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选择权来操纵公司盈余,以此影响定向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达到低价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目的,甚至还可以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将集团公司的劣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向关联股东输送利益,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因此,本文以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的成长性、研究开发支出及注入资产的类型对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影响为视角,研究当关联股东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时,是如何利用其掌握的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的成长性、研究开发支出及注入资产类型的信息优势作出认购决策的,并分析关联股东又是如何通过公司管理层操纵研究开发支出来影响定向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以及关联股东是如何通过定向增发新股注入资产向关联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以此对引导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健康发展作出一定贡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的成长性、研究开发支出及资产注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后发现,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向特定对象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而我国资本市场中向特定对象利益输送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与国外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时可以向关联股东增发,这为上市公司向关联股东输送利益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的成长性、研究开发支出及注入资产类型对关联股东参与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课题。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定向增发的理论及利益输送理论等,系统分析了关联股东利用其掌握的私有信息作出参与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决策的原因,深入剖析了关联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操纵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研究开发费用及注入资产类型的动机及后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1)关联股东会更加积极地认购成长型公司的定向增发新股;(2)当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关联股东认购成长型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越大;(3)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的总研发支出占比越大,关联股东参与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越高;(4)定向增发新股公司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占比越大,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例越大;(5)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司总研发支出的占比与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比例的正相关关系越显着;(6)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司费用化研发支出的占比与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比例的正相关关系越显着;(7)定向增发新股公司注入的资产与原有上市公司资产的相关性越强,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发行的股份比例越高;(8)当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注入的资产与定向增发新股原有资产的相关性越强,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越大;(9)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越大,公司未来的市场绩效会越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2008年至2013年间公告了定向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的成长性、研究开发支出及注入资产类型对关联股东参与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并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以往关于定向增发新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发行折价、资产注入、盈余管理与利益输送等方面。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可以向关联股东发行这一制度背景,假设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关联股东存在逆向选择,研究了定向增发公司的成长性、研究开发支出以及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的类型对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发行的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关联股东利用其掌握的定向增发新股公司成长性、研究开发支出以及注入资产类型等信息作出是否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决定,而非关联股东由于并未掌握这些信息的真实情况,因而放弃或者较少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公司发行的股份,本研究还拓展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关联股东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解释。(2)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研究发现,由于关联股东掌握了较多的关于公司成长的私人信息,导致关联股东在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时会积极参与认购,而其它投资者由于没有掌握这一信息从而放弃或者较少的参与认购,并且当关联股东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关联股东认购的成长性公司的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越大,以此拓展了公司成长性对投资者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影响的研究。(3)以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业绩及市场价值的影响方面,本文研究了企业研究开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或予以资本化对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发行股份的影响,揭示了上市公司利用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与资本化来操纵盈余从而达到低价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现象,以此丰富了研究开发支出与公司盈余关系的研究。(4)以往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注入资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掏空”方面,本文则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注入资产既存在“掏空”现象,也存在“支持”的情况,当定向增发新股注入的资产与发行公司原有资产的相关性越强时,关联股东认购的比例越高,此时,关联股东在公司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这有助于强化关联股东对定向增发公司的控制,从而可以提高资产注入后公司的绩效,这一发现丰富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注入资产的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6-01)

赵兴欣[4](2017)在《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融资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主要手段。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出现的问题也受到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5月6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定向增发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的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相比于配股和公开增发等其他融资方式,定向增发有着发行成本低、发行限制少、融资速度较快等诸多优势,使得其近年来备受上市公司的青睐,而学术界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宽。目前,多数学者主要从定向增发的发行动机、定价机制、股东财富效应和实施前及解锁前后的盈余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虽然也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向不同对象定向增发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从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的视角出发,探讨定向增发新股认购对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文选取2006年1月1日年至2012年12月31日间我国沪、深两市实施了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定向增发新股作为研究事件,探讨了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动机和认购后对定向增发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定向增发新股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其次,对不同类别投资者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动机及对公司绩效影响相关性理论进行阐述。再次,以委托代理理论、股权制衡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参与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动机及其对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假设。接着,运用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数据分别检验了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参与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后对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对长、短期经营业绩有正面影响;(2)上市公司仅向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比仅向财务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长期经营业绩更好;(3)上市公司仅向财务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比仅向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短期经营业绩更好。针对这些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1)鼓励上市公司采取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2)应该鼓励上市公司向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3)财务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发行的定向增发新股股份之后要积极参与公司治理;(4)适当延长投资者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锁定期。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接着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及方法,最后列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研究,其中既介绍了有关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研究成果,也总结了定向增发新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其次归纳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结果,最后对以上文献进行了评价总结。第叁部分为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与公司绩效的理论概述,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概念以及类型,接着阐述了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投资者类型,总结了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最后详细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股权制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第四部分是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解释了实施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叁个研究假设。第五部分为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检验,以2006年至2012年间我国沪、深两市证券市场上实施了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主要采用变量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本文的叁个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以期在未来的研究中有所改进。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两点:(1)尽管现有文献关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较多,但是,关于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动机以及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文献较少。本文通过研究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动机及其对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绩效的影响,可以丰富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文献。(2)本文以股权制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基础,从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出发研究了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认购定向增发的新股后对公司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的影响,可以增强对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认购目的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6-01)

罗雪[5](2017)在《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新股认股对上市公司公告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增发目前已经是国内外资本市场再融资重要选择之一,也是资本市场无法替代的重要环节,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再融资工具。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定向增发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有了快速的发展。作为投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产物--机构投资者也参与到定向增发的大潮当中。国内目前对定向增发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股东上,研究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且存在较大的争议。那么在公司实施定向增发时,同样是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机构投资者,他们的参与会不会对公司短期股价有影响呢?如果有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上参与定向增发认购的机构投资者类型较多,每类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公司股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带着这些疑问,本文选择深沪两市A股市场上在2006年5月8日—2013年12月31日实施定向增发并最终成功发行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机构投资者为着眼点,采用事件研究法系统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新股认购对上市公司市场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机构投资者分为七大类,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差异影响。本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首先详细介绍定向增发的发展现状,其次指出目前针对定向增发的研究文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在简要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针对问题的假设。第叁部是解决问题。首先详细叙述了本文所运用的事件研究法的定义及步骤,并对实证研究的变量和回归模型进行完整地介绍,最后将研究数据样本进行了筛选并代入回归模型,得出实证结果。文章在最后一章节根据实证结果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进而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提出建议。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主要有如下叁点:(1)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显着为正;(2)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并不会使公司市场反应表现变好,对有显着为负的影响。(3)并不是每一类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短期市场反应均有如机构投资者整体般负面的影响。在机构投资者的类型中,信托类和社保基金类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短期股价有显着为正的效应,而保险类机构投资者则有显着为负的效应,券商、普通基金类、一般投资类以及其他类机构者对股价表现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7-01-01)

熊子恒[6](2016)在《定向增发融资远超新股IPO》一文中研究指出震荡市当中,二级市场的投资难以收获高额收益,作为中线投资的定增市场却格外火爆。但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多。尽管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增发价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定增计划被迫中止,但在目前的大盘点位上,机构仍然看好未来的定增市场。机构掘(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6-07-19)

俞军,杨学春,巫绪芬,汤静[7](2015)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研究综述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增发新股已经成为我国全流通时代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文章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文献关于定向增发新股折扣动因、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定向增发公司经营业绩、定向增发利益输送、定向增发与整体上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该研究领域未来进一步思考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黄轩昊[8](2015)在《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司的融资能力已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而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股权再融资也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财务问题。2006年5月8日,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之下,定向增发作为一种再融资的方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诸多的再融资手段之中,定向增发以其发行时要求达到的条件较少,发行成本低,发行手续更加简单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当今公司的欢迎,可以预见,定向增发将在未来几年的再融资方式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随着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逐年增加,在学术界中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学者们大多从定向增发的定价,带来的财富效应以及在实施定向增发前的盈余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的证券价格变化。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在定向增发中认购新股的动机以及认购新股比例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则几乎没有。本文以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作为样本,将关联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认购作为切入点,探究关联股东在定向增发中认购的动因与结果。是否当公司拥有更高的成长性时关联股东会加大对定向增发新股的认购比例?当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比例更高时是否公司的未来绩效更优?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对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相关性分析中所涉及的理论进行概述,接着对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分析过程涉及的理论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监管理论等,并且对本文所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公司成长性更好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关联股东将会更积极地参与定向增发新股的认购;(2)当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时,关联股东对成长性公司的认购比例会进一步加大;(3)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比例更高的公司,未来的绩效能够呈现出更好的结果。针对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关联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新股的认购,同时防范关联股东在认购过程中的利益输送。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以及本论文的框架。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的文献回顾,分析了公司实行定向增发新股的各种动机,归纳了定向增发新股对公司的财富效应及对业绩影响的不同研究结果。第叁部分是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理论概述,解释了定向增发的概念和种类,分析了定向增发过程中不同的认购对象的区别,总结了公司成长性的不同衡量方式,并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监管理论、控制权理论等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解释了公司的成长性如何影响关联股东对定向增发新股的认购,以及关联股东的认购比例如何影响公司的未来绩效,并提出了本文的叁个假设:假设1,当公司的成长性越高时,关联股东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定向增发新股的认购,即认购的比例越高;假设2,当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公司的成长性越高时,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越大;假设3,当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越大,公司未来的绩效越好。第五部分是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相关性的实证检验,以实施定向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本文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同时指出在研究上的缺点与不足。(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6-01)

徐凯华[9](2015)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对长期股价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5月,我国证监会正式对外正式公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这正式拉开了我国定向增发发展的序幕,在此后时间内,定向增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仅仅几年的时间内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既然定向增发这么受到上市公司的欢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定向增发在再融资市场受到追捧?本文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数理分析,发掘定向增发定向增发受追捧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短期以及长期股价产生的影响。短期来看,定向增发的公告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正面的信号,即: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来筹集其所需要的资金用以扩张投资,此外,定向增发提升上市公司长期股价表现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不足和高额代理成本等问题,提升企业的价值。在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短期股价影响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得出了相对一致的结论,即定向增发可以在短期内提升上市公司的股价,形成正的公告效应。但是如果用短期的逻辑来分析定向增发对长期股价的影响却存在严重偏差,部分学者认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能够获正的超额累计收益率,而部分学者则发现定向增发后不利于股价的长期上升。在本文的文献梳理和相关理论基础中,可以看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对大股东及关联方参与的定向增发其股价表现通常较好,而向非大股东及关联方定向增发的其股价表现有所欠缺。这说明当企业拥有优质资产或者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大股东及关联方拥有完善的企业信息,会在定向增发中首先认购,从而在未来企业升值中得到更大利益,并且在认购中大股东及关联方可以增加对上市公司的控制。(2)利益趋同是解决上市公司于股东冲突的一个重要办法,而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可以促使两者间利益更趋于一致,可以通过提升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来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但是股权集中度并非越高越好,引入机构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提升公司价值。(3)上市公司的短期公告效应为正,但是后期随着投资热情的降低,股价降低,并且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表现欠佳,累计超额收益率为小于零的状态。本文以上述理论分析为基础,以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定向增发总体、不同定向增发对象、不同募集资金用途以及大股东及关联方认购方式等4个角度对影响上市公司长期股价的因素及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长期股价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既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又进行了适度的拓展。本文的主要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本文的研究创新点;第2章,介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与股价关系的相关理论,对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梳理,为本文实证提供理论支撑;第3章,对我国现阶段定向增发的现状和特征适度归纳,对比例我国不同股权再融资方式,分析定向增发新股所特有的优势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定向增发新股的动机所在;第4章,实证分析,在总结定向增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定向增发不同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股价表现的影响;最后,总结,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针对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5-05-15)

方雅莉[10](2015)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后,定向增发成为了目前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热门选择。盈余管理有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形式,而我国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定向增发过程中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增发对象不同、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同对其的影响还未形成系统的结论,是否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企业股票价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我国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希望能给我国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定的投资和筹资方面的启示,也希望能对我国政府部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立法和监管,规范资本市场的行为,对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本文以2011年在我国A股市场定向增发新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过程中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新股前一年存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定向增发新股的增发对象不同,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方向也不同。若增发新股对象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上市公司会实施负的盈余管理。其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定向增发前一年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有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也越强烈。此外,本文研究发现,若定向增发公司在增发前实施了负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那么增发后市场表现出正的股价效应;若公司实施了正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那么增发后市场表现出负的股价效应,出现股价“变脸”。本文研究结论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3-01)

定向增发新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的增发对象有关联股东和社会机构投资者,这两类增发对象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信息质量及相关性存在不对称现象,关联股东认购新股时会根据以“身份”优势获取的相关信息来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存在利益输送行为。作为投资者,其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首先会进行收益风险分析。因此,投资者会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因为成长性代表了企业的发展潜力、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关联股东也不例外,其在认购上市公司增发的股票时也会关注公司的成长性水平。而作为发行方的上市公司,其会在融资动机的刺激下进行盈余管理,公司通常采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为利用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进行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调整对研发投入等费用类支出财务决策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关联股东会利用其达到折价认购的目的。由于关联股东认购存在利益输送行为,且可利用上述方式进行操作。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至2017年间进行定向增发新股的161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利益输送相关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响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比例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关联股东的认购比例具有相关性的假设。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首先,上市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认购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即发行方的未来发展前景越好,关联股东认购新股的比例也随之提高;其次,上市公司在增发前一年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强时,关联股东的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比例会越高;最后,增发新股公司的信息不对称水平越高,其关联股东认购的比例越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对定向增发股份公司的监管,不断完善其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规定,对研究与开发阶段进行更加具体的划分;第叁方中介监管机构需发挥更积极作用等建议,以期保护投资者相关利益,为我国会计准则及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向增发新股论文参考文献

[1].章卫东,罗希,王玉龙,李浩然.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9

[2].张彤彤.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9

[3].李斯蕾.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4].赵兴欣.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投资者类别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5].罗雪.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新股认股对上市公司公告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7

[6].熊子恒.定向增发融资远超新股IPO[N].深圳特区报.2016

[7].俞军,杨学春,巫绪芬,汤静.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研究综述与展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

[8].黄轩昊.公司成长性与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9].徐凯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对长期股价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10].方雅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

标签:;  ;  ;  ;  

定向增发新股论文-章卫东,罗希,王玉龙,李浩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