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固化反应论文-刘春海

紫外光固化反应论文-刘春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紫外光固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硫醇-烯烃点击反应,环氧树脂,超支化聚合物,增韧增强

紫外光固化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海[1](2016)在《紫外光引发硫醇—烯烃点击反应制备环氧树脂和光固化膜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在电子、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常规制备方法存在工艺繁琐、后处理污染环境等问题,研究工艺简单、高效无污染的环氧树脂合成技术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方兴未艾的研究兴趣所在。硫醇-烯烃点击反应具有反应条件简单、速度快、产率高等优点,是高分子化合物和单体合成的新技术。本文将硫醇-烯烃点击反应应用于合成多种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超支化环氧树脂、光固化膜及膜性能;制备超支化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复合材料,探索超支化环氧树脂对DGEBA的综合改性功能和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多种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的制备及表征。以不同结构的一元醇(苯甲醇)、二元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和丁二醇)、叁元醇(THEIC和叁羟甲基丙烷)先与巯基丙酸进行酯化反应,分别合成了不同官能度的硫醇,产率均在95%以上。然后硫醇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进行紫外光引发点击反应,获得不同官能度的环氧树脂,包括苯甲醇-缩水甘油硫醚(PMEP)、乙二醇-二(缩水甘油硫醚)(EGEP)、一缩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硫醚)(DGEP)、丁二醇-二(缩水甘油硫醚)(BGEP)、叁(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叁(缩水甘油硫醚)(THGEP)和叁羟甲基丙烷-叁(缩水甘油硫醚)(TMGEP),产率均在99%以上,所有产物的环氧值与其理论值相近。通过红外谱图、核磁谱图、电喷雾质谱表征和证实了环氧树脂的结构和分子量。(2)利用硫醇-烯烃点击反应制备了叁种不同分子量的超支化环氧树脂(EHBP)和研究其与DGEBA构成复合材料的性能。首先用巯基丙酸对叁种不同分子量的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端巯基超支化聚合物,然后再与AGE进行点击反应获得相应的叁种超支化环氧树脂。利用红外谱图、氢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超支化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指数。结果表明,合成的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与理论值接近、分子量分布指数较窄。研究EHBP对EHBP/DGEBA复合材料的性能(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发现随着EHBP用量和分子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分子量的超支化环氧树脂(EHBP-12)的用量为9wt%时,机械性能达到最大值。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性能相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可分别提高27.82%、39.84%和132.40%,复合材料的耐热性略微下降。其增强增韧功能符合原位增强增韧机理。(3)硫醇-烯烃点击反应制备光固化膜及其性能。以二乙醇胺、巯基丙酸、二苯基膦酰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氮叁元硫醇(DAMP)和两种不同结构的含磷二元烯烃,一种为含烯丙氧基和丙烯酸酯基的二元烯烃(DPDA),另一种为含两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基的二元烯烃(DPMA),使用红外谱图、核磁谱图表征和证实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使用紫外光引发硫醇和烯烃单体进行点击反应制备光固化膜。使用红外研究了不同双键(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丙烯酸酯基和烯丙氧基)与巯基的光聚合反应机理。结果显示硫醇可显着提高固化膜的物理性能、提高双键转化率和凝胶含量。热重分析表明氮磷元素的协同作用可提高材料的阻燃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6-05-31)

王迷霞[2](2015)在《异海松酸甲酯的合成、紫外光固化反应及其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海松酸是湿地松松香中的重要树脂酸成分之一,是重要的医药及精细化工中间体化合物。由于异海松酸及其衍生物在紫外光作用下能够发生固化反应,有望直接在光化学领域得到应用。深入研究异海松酸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固化行为,有助于提高海松酸型树脂酸的利用价值,以便于最大限度和最有效地利用湿地松松香。本文研究了异海松酸甲酯的合成及其在紫外光作用下发生的光固化反应,得到了硬度、附着力、柔韧性都较好的固化膜,获得了热力学性能较优的固化产物。在对异海松酸甲酯的固化产物进行结构与物性研究基础上,采用制备型薄层色谱法从固化产物中分离得到经鉴定其化学结构为7-羰基-8,15-异海松酸甲酯的一种氧化副产物。运用透析膜分离技术初步揭示了异海松酸甲酯的紫外光固化产物组成特征。本研究取得如下重要结果:研究了异海松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及制备工艺条件。以自制的异海松酸为原料,采用酰氯化-酯化法合成了异海松酸甲酯,GC纯度为99.5%,通过FT-IR、MS、1H NMR及13C NMR等分析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其结果与异海松酸甲酯文献值一致。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获得了异海松酸酰氯和异海松酸甲酯的优化合成工艺条件:酰氯化反应中异海松酸与草酰氯物质的量之比为1.0:1.0,反应时间为3 h,异海松酸的羰基转化率为94.9%;酯化反应中异海松酸酰氯与叁乙胺物质的量为1.0:0.24,反应时间为80 min,异海松酸酰氯的羰基转化率为99.4%。研究了异海松酸甲酯在一定条件下的紫外光固化反应及固化膜的性能。通过研究光引发剂种类、光照强度、光照距离等对异海松酸甲酯相对固化速率的影响发现,光引发剂2959是异海松酸甲酯进行紫外光固化较好的光引发剂,光照距离最小为4.5 cm、光照强度最大为100%(600 W),此时的相对固化速率最大。固化膜的铅笔硬度为H,附着力为1级,耐冲击强度>50 kg/cm,柔韧性曲率半径为0.5±0.1 mm,具有一定的耐碱性和耐酸性、较好的耐盐性和耐水性。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固化产物组成很复杂。在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固化产物时发现,固化产物中存在有K带吸收的物质,采用制备薄层色谱法从固化产物中分离得到异海松酸甲酯的一种紫外光氧化副产物,即7-羰基-8,15-异海松酸甲酯,得率为3.4%。通过UV-vis、FT-IR、GC-MS、1H NMR、13C NMR等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及表征,还探讨了7-羰基-8,15-异海松酸甲酯可能的形成机理。通过对固化产物的TG、DSC、FT-IR、UV、GPC等分析,研究了异海松酸甲酯的紫外光固化产物的性质及初步的组成。异海松酸甲酯固化产物的DSC分析和TG分析结果表明,固化后得到了热力学性能较优的异海松酸甲酯固化产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异海松酸甲酯中有91.7%的端乙烯基发生了紫外光固化反应,另外在固化产物中明显出现了-OH(氢键)的吸收,也就是说在固化过程中可能还同时发生了氧化等副反应。利用透析膜分离技术对固化产物进行透析处理,将分子质量在1 000 D以下的物质如少量未发生反应的原料、发生了氧化或异构生成的副产物、二聚体、叁聚体等,与分子质量较大的聚合物质进行分离,而后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聚合物质进行GPC分析。固化产物在透析处理前后的GPC分析结果表明,异海松酸甲酯在引发剂作用下经紫外光照射后发生了固化聚合反应,但是其聚合物质的聚合度较低且分子质量分布较为分散,其中分子质量大于1 000 D的聚合物的重均聚合度为7,占固化产物质量的8.3%。除分离得到的氧化副产物7-羰基-8,15-异海松酸甲酯(质量分数为3.4%),小分子质量物质如未反应原料、其他副产物成分、二聚体和叁聚体等,约占固化产物质量的88.3%,详细组成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5-05-01)

王颖[3](2014)在《紫外光促进有机硅氧烷胶凝的反应机制研究及稀土发光玻璃的光固化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硅氧烷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医学、化学化工、国防军事以及电子光学等领域。但是,其溶胶-凝胶过程漫长限制了该方法的进一步使用,因此促使有机硅氧烷的溶胶-凝胶过程的相关研究成为制备其凝胶材料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通过调节溶胶-凝胶体系的pH、反应温度、有机硅氧烷与水的比例、加入共溶剂以及选择适当的交联剂等方法来促使有机硅氧烷的溶胶-凝胶过程,但仍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其胶凝时间。上世纪90年代科研工作者偶然发现紫外光辐照能促使TEOS的溶胶-凝胶过程,且有推测紫外光辐照有机硅氧烷的水解-缩合产物的过程中因产生了·OH,所以其胶凝过程得以加速。本实验组在前期的工作中也发现Fenton试剂产生的·OH能促使有机硅氧烷快速胶凝,但向反应体系直接引入这种由化学试剂反应产生的-OH,难免会引入其它物质,这样对材料的性能和清洁性造成影响。鉴于快速、简易、绿色环保、低温的工艺过程在工业生产和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紫外光促使有机硅氧烷快速胶凝的研究领域。综述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该领域尚且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有:(1)还没有针对紫外光辐照促使有机硅氧烷溶胶-凝胶过程的系统性研究,尤其是紫外光辐照促使有机硅氧烷溶胶-凝胶过程的机理尚不明确;(2)对可聚合有机硅氧烷双端反应的相互影响亟待深入研究;(3)通过功能有机硅氧烷双端反应可制得相应功能材料的工艺方法在制备稀土发光材料中的应用价值有待开发。目前主要以掺杂或包覆的物理形式将稀土元素分散在有机硅氧烷为前驱体的凝胶材料中,而这种发光材料因稀土元素分散不均或表面发生泄漏会导致发光效率不好。如将稀土元素通过其配合物键合到功能硅氧烷的凝胶材料中,有望能克服以上发光效能不好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科学研究和探索,并初步得到科学结论:(1)本工作中利用FT-IR等技术分别通过化学试剂引入·OH和紫外光辐照对不同硅氧烷溶胶-凝胶过程的宏观表象影响做对比研究,进而系统性的研究紫外光辐照对有机硅氧烷胶凝过程影响作用的机制;同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引入羟基自由基和紫外光辐照后的溶胶-凝胶体系做·OH的对比检测。其结果表明-OH能促使有机硅氧烷的溶胶-凝胶过程,同样紫外光辐照也能促使其快速胶凝,且随着·OH的不断加入和紫外光的不断辐照这种促使作用会不断加强,在此过程中二者具有等效性;通过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均表明紫外光辐照有机硅氧烷溶胶-凝胶体系时能产生-OH,且其产生的·OH主要源于紫外光辐照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产物的过程中。总之,紫外光辐照对有机硅氧烷胶凝过程促使的本质机理是紫外光辐照有机硅氧烷的水解-缩合产物时产生的·OH对其胶凝过程的促使。(2)利用29Si NMR与FT-IR技术对前驱体MAPTMS和GPTMS双端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借以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海洋光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和SEM分别对MAPTMS通过双端反应所得的薄膜材料进行疏水性、透光性、表面形貌进行测试和表征;对GPTMS双端聚合反应的相互影响做以上同样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APTMS无机端反应至不同阶段形成的Si-O-Si网络对有机端C=C的聚合反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无机端水解-缩合反应时间越长形成的Si-O-Si网络对之后有机端聚合反应的阻碍作用越强,经液体29Si NMR检测其产物为不同Si-O-Si结构的多聚体,当MAPTMS在自然水解-缩合反应的初始阶段(2h-2d)时无机端生成不同结构的Si-O-Si网络对有机端聚合反应的阻碍作用较小;而MAPTMS有机端在光或热引发聚合反应后的产物很难与水混溶,所以其对无机端的水解-缩合反应影响很大;在UV作用下MAPTMS双端同步反应几分钟后反应体系固化,此过程中有机端的聚合反应受到较小的阻碍,而无机端的反应因体系在很短时间内被固化而终止。通过MAPTMS无机端反应至2d再进行有机端的聚合的反应可制得固体薄膜。这种薄膜材料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良好,并且其薄膜在不同放大倍数的SEM图片中均看不到明显的裂痕、缺陷和折痕;GPTMS双端反应之间也存在很明显的阻碍作用,尤其是无机端反应至不同阶段形成的无机网络对有机端环氧基的开环缩聚反应均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当两端在60℃下同时反应,根据FT-IR反映出的信息双端均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应,但反应至1h时体系也达到固化状态,所以双端反应迫于终止(3)基于以上工作,利用3-甲基丙烯酸丙酯(或丙烯酰氧)叁甲氧基硅烷(MAPTMS)和丙烯酸铕Eu(AA)3制成以配位形式分散铕的稀士键合型荧光凝胶玻璃。在工艺上结合了对稀士元素的物理分散和化学键合法,为制得新型的杂化发光材料开创了新方法。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海洋光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等对制得的稀土键合型荧光凝胶玻璃的光学性能、荧光发光效能做了相应的检测,其结果表明这种荧光凝胶玻璃的荧光效能和光学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吴建兵,凌丽霞,马国章,王宝俊[4](2013)在《巯基-乙烯基点击反应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巯基-乙烯基反应是点击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通过添加巯基化合物可以克服自由基聚合过程中的氧阻聚、光引发剂小分子碎片等,因而近年来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引入巯基-乙烯基点击反应成为紫外固化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巯基-乙烯基点击反应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巯基-乙烯基反应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的优缺点、反应机理、分子选择及分子设计原理,最后对巯基-乙烯基反应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的进一步应用前景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王青[5](2013)在《基于巯烯基光点击反应机理的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UV光固化胶粘剂具有材料来源广、快速固化、零VOC排放、固化工艺成熟等优点,在很多领域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速度。此类胶粘剂以丙烯酸酯自由基型为主,存在氧阻聚、暗处难固化、厚层及带色体系难固化等不足。而基于巯-烯基光点击反应的复合体系除了具有传统光固化体系的优点外,还具有反应条件简单、快的固化速度、对水和氧不敏感以及固化膜收缩应力低等优越性能,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化学、生命、医药和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将巯烯基光点击反应机理应用于UV光固化胶粘剂中可有效克服传统UV固化胶粘剂的不足。本课题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蓖麻油(CO)、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出蓖麻油基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同时以新戊二醇、叁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和蓖麻油四种不同结构的端羟基化合物为原料,采用酯化法分别与3-巯基丙酸(3-MPA)合成出端巯基光引发单体。将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与四种端巯基化合物按一定比例复合,加入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预聚体中双键与光引发单体中巯基发生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得聚氨酯丙烯酸酯固化膜。采用1H-NMR、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产品残余异氰酸酯含量和酸值。另外还测定了胶粘剂的粘度、剥离强度、硬度、固化膜收缩率等性能,通过系列数据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巯基和预聚体结构中的碳碳双键成功地引入到聚氨酯链段中,当nHPA/nCO/nIPDI配比为0.7/0.48/1或1/0.37/1,反应温度为70℃、催化剂添加量为200ppm时,预聚体合成条件最佳。蓖麻油基端巯基化合物的合成条件与小分子醇基巯基化合物的合成条件不同,反应温度为125℃,催化剂添加量为4%(wt),巯基丙酸中[-COOH]与蓖麻油中[-OH]摩尔比为1.1时,酯化产率最佳。随着巯基化合物官能度的增加,胶粘剂热稳定性和剥离强度增加。当预聚体中双键与叁羟甲基丙烷基巯基丙酸酯中巯基物质的量之比R为1.5时,胶粘剂固化时间80s,剥离强度116N/m,固化膜收缩率10.8%,失质量50%时的温度为369℃。蓖麻油基胶粘剂固化膜的综合性能良好:固化时间为90s、剥离强度为120N/m、固化膜体积收缩率为6.5%、失质量50%时的温度为375℃。(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5-30)

马国章,吴建兵,许并社[6](2010)在《紫外光固化暗反应过程中C=C双键转化率的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了紫外光固化体系中C=C双键在1 648~1 589 cm-1特征吸收峰面积,以此研究紫外光辐照后暗反应过程中的C=C双键转化率。系统地考察了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和光敏树脂等对紫外光固化暗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5 s的紫外光辐照后,体系中40%~85%的C=C双键转化是在暗反应过程中完成的,暗反应在1.75 h以后趋于平缓,但要达到95%的C=C双键转化率则需要24 h以上。体系中C=C双键的转化速率和最终转化率受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氧阻效应以及活性稀释剂的官能度影响较大,而光敏树脂的种类及其官能度只影响转化速率,但对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0年07期)

马建,王钧,段华军[7](2008)在《阳离子紫外光固化环氧树脂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叁芳基硫鎓六氟锑酸盐831和叁芳基硫鎓六氟磷酸盐832两种阳离子光引发剂与叁种不同类型的环氧树脂的阳离子光固化反应。通过凝胶时间的测试研究引发剂的种类、浓度和树脂种类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并通过凝胶率的测试研究其它组分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和环氧树脂体系的后固化现象。结果表明,831的引发活性高于832并在浓度为4%时光固化速度达到最大值;AG-80不能阳离子光固化;831引发CYD127进行阳离子光固化的效果最好,20s可实现表面凝胶;环氧稀释剂对CYD127环氧体系的光固化反应先促进后抑制;光敏剂蒽对CYD127环氧体系的光固化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831引发的CYD127光固化体系存在后固化现象,升高温度可以加速后固化。(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2-01)

王亚洲,陈立新,宋家乐,曹魏[8](2008)在《巯基化合物结构对巯基/乙烯基共聚体系紫外光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FTIR原位跟踪方法,以巯基和碳碳双键官能团转化率做为检测指标,研究了巯基化合物的结构对紫外光固化巯基/乙烯基共聚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苯硫酚的反应活性明显低于硫醇的反应活性;巯基化合物中吸电子基团(酯基)会使反应活性降低,而推电子基团(异丙撑基)会使反应活性提高.采用量子化学中密度函数理论B3LYP/6-31G*的方法和基组对巯基化合物中S与H的净电荷和键长计算结果表明:吸电子基团使S上的净电荷减少,其与H的共价键键长缩短;而推电子基团的作用则相反.此结果佐证了FTIR的实验结果,揭示了巯基化合物结构对巯基/乙烯基共聚体系紫外光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20期)

杨建文,吴博,曾兆华,刘晓暄,陈用烈[9](2008)在《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光脱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种羧甲基硫醚,3-羧甲基硫代丙烯酸甲酯(MCP),并研究了它在夺氢性光引发剂存在下的光脱羧反应。通过1H NMR 和 GC-MS 分析了光反应产物,发现单甲基硫醚 CH_3S-R 和亚乙基二硫醚 R-SCH_2CH_2S-R 为两种重要的光脱羧产物,探讨了羧甲基硫醚底物的光脱羧机理。进一步制备了一种含羧甲基的二元醇,叁羟甲基单羧甲基硫醚丙酯(TMCPE),将其引入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并用于水性光固化涂料中.在光固化过程中通过 ITX 同时引发光固化和光脱羧反应,切除了固化后涂层中的羧基,提高了涂层的耐水性。(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04-01)

李安梅[10](2007)在《多元醇丙烯酸酯的紫外光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光谱法跟踪多元四丙烯酸酯(DPEPH)体系的紫外光固化反应过程,以C=O基特征峰(1727 cm-1)为内标,检测C=C双键的特征峰(163.5 cm-1)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的变化,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双键转化率增大,但后期趋于平坦。比较了不同光引发剂的引发活性,发现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IR907)的引发活性显着大于二苯甲酮,而且随着光引发剂IR907浓度增加,固化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光引发剂的最佳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本文来源于《贵州化工》期刊2007年04期)

紫外光固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海松酸是湿地松松香中的重要树脂酸成分之一,是重要的医药及精细化工中间体化合物。由于异海松酸及其衍生物在紫外光作用下能够发生固化反应,有望直接在光化学领域得到应用。深入研究异海松酸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固化行为,有助于提高海松酸型树脂酸的利用价值,以便于最大限度和最有效地利用湿地松松香。本文研究了异海松酸甲酯的合成及其在紫外光作用下发生的光固化反应,得到了硬度、附着力、柔韧性都较好的固化膜,获得了热力学性能较优的固化产物。在对异海松酸甲酯的固化产物进行结构与物性研究基础上,采用制备型薄层色谱法从固化产物中分离得到经鉴定其化学结构为7-羰基-8,15-异海松酸甲酯的一种氧化副产物。运用透析膜分离技术初步揭示了异海松酸甲酯的紫外光固化产物组成特征。本研究取得如下重要结果:研究了异海松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及制备工艺条件。以自制的异海松酸为原料,采用酰氯化-酯化法合成了异海松酸甲酯,GC纯度为99.5%,通过FT-IR、MS、1H NMR及13C NMR等分析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其结果与异海松酸甲酯文献值一致。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获得了异海松酸酰氯和异海松酸甲酯的优化合成工艺条件:酰氯化反应中异海松酸与草酰氯物质的量之比为1.0:1.0,反应时间为3 h,异海松酸的羰基转化率为94.9%;酯化反应中异海松酸酰氯与叁乙胺物质的量为1.0:0.24,反应时间为80 min,异海松酸酰氯的羰基转化率为99.4%。研究了异海松酸甲酯在一定条件下的紫外光固化反应及固化膜的性能。通过研究光引发剂种类、光照强度、光照距离等对异海松酸甲酯相对固化速率的影响发现,光引发剂2959是异海松酸甲酯进行紫外光固化较好的光引发剂,光照距离最小为4.5 cm、光照强度最大为100%(600 W),此时的相对固化速率最大。固化膜的铅笔硬度为H,附着力为1级,耐冲击强度>50 kg/cm,柔韧性曲率半径为0.5±0.1 mm,具有一定的耐碱性和耐酸性、较好的耐盐性和耐水性。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固化产物组成很复杂。在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固化产物时发现,固化产物中存在有K带吸收的物质,采用制备薄层色谱法从固化产物中分离得到异海松酸甲酯的一种紫外光氧化副产物,即7-羰基-8,15-异海松酸甲酯,得率为3.4%。通过UV-vis、FT-IR、GC-MS、1H NMR、13C NMR等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及表征,还探讨了7-羰基-8,15-异海松酸甲酯可能的形成机理。通过对固化产物的TG、DSC、FT-IR、UV、GPC等分析,研究了异海松酸甲酯的紫外光固化产物的性质及初步的组成。异海松酸甲酯固化产物的DSC分析和TG分析结果表明,固化后得到了热力学性能较优的异海松酸甲酯固化产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异海松酸甲酯中有91.7%的端乙烯基发生了紫外光固化反应,另外在固化产物中明显出现了-OH(氢键)的吸收,也就是说在固化过程中可能还同时发生了氧化等副反应。利用透析膜分离技术对固化产物进行透析处理,将分子质量在1 000 D以下的物质如少量未发生反应的原料、发生了氧化或异构生成的副产物、二聚体、叁聚体等,与分子质量较大的聚合物质进行分离,而后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聚合物质进行GPC分析。固化产物在透析处理前后的GPC分析结果表明,异海松酸甲酯在引发剂作用下经紫外光照射后发生了固化聚合反应,但是其聚合物质的聚合度较低且分子质量分布较为分散,其中分子质量大于1 000 D的聚合物的重均聚合度为7,占固化产物质量的8.3%。除分离得到的氧化副产物7-羰基-8,15-异海松酸甲酯(质量分数为3.4%),小分子质量物质如未反应原料、其他副产物成分、二聚体和叁聚体等,约占固化产物质量的88.3%,详细组成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外光固化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春海.紫外光引发硫醇—烯烃点击反应制备环氧树脂和光固化膜及性能[D].中南民族大学.2016

[2].王迷霞.异海松酸甲酯的合成、紫外光固化反应及其产物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3].王颖.紫外光促进有机硅氧烷胶凝的反应机制研究及稀土发光玻璃的光固化制备[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吴建兵,凌丽霞,马国章,王宝俊.巯基-乙烯基点击反应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5].王青.基于巯烯基光点击反应机理的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的研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6].马国章,吴建兵,许并社.紫外光固化暗反应过程中C=C双键转化率的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

[7].马建,王钧,段华军.阳离子紫外光固化环氧树脂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研究[C].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8].王亚洲,陈立新,宋家乐,曹魏.巯基化合物结构对巯基/乙烯基共聚体系紫外光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8

[9].杨建文,吴博,曾兆华,刘晓暄,陈用烈.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光脱羧反应[C].第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2008

[10].李安梅.多元醇丙烯酸酯的紫外光固化反应研究[J].贵州化工.2007

标签:;  ;  ;  ;  

紫外光固化反应论文-刘春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