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体论文-吴海

学案体论文-吴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案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钱穆,学案,宋学精神,道德

学案体论文文献综述

吴海[1](2018)在《学案体与作为理想境界的宋学——钱穆《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之清学观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梁启超的"理学反动说"针锋相对,钱穆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对传统文化寄寓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更坚定的信心。《黄梨洲》一章附录揭示出黄宗羲在新学风下的不得已之变;对顾、黄、戴叁家论学宗旨的提炼,表达了其对追求学行合一、完美人格的宋明学术之赞许,对清季以降考据、实证之学的忧虑;《阎潜邱毛西河》一章的独特结构,更是在印证这一立场。钱穆认为学案应为学术开出方案,《章实斋》以后的章节均遵此而展开。在辨析各家学术渊源、宗旨、得失之后,钱穆主张对传统文化应秉持"性之"的态度,重视人本精神与道德精神,并以此为中西文化之鸿沟。(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关永礼[2](2016)在《学案体的创立、完善与嗣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宗羲编着的《明儒学案》,以总论、学者传略、学术资料选编叁段式结构的编纂体例创辟了学案体,开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先河;全祖望续撰《宋元学案》,加以发展,使学案体趋于完备;二书在中国思想史和史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此后,有关学案体的着述相继涌现,延绵不绝,表现出学案体这种着作形式独特的作用和学术生命力。(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姚文永[3](2014)在《浅析黄宗羲对学案体的设计——兼释《明儒学案》未列诸儒之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案体是一种重要的学术史题材,而《明儒学案》正是学案体的定型之作。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以自得与宗旨为大原则、师承为重要的参考条件、辟佛为必备条件,对入案标准、文献选择、案主评价等学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总体设计。这种总体设计保证了学案体整齐划一的有序性,但同时也使得许多本该入案的儒者与学案失之交臂。(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研究与工作》期刊2014年01期)

高淮生[4](2013)在《换一种眼光看红学——“学案体”红学史撰述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历史有叁个主要的方面:时、事、人,若分别以时、事、人为主线,则红学史可以有不同的写法,譬如"通史"的写法、"专题史"的写法、"学案体"的写法等。"学案体"的写法是红学史的新写法,即换一种眼光看红学学术发展过程和学术成就,这种新写法可谓"以人立案,提要钩玄;由人带史,综论通观。""学案体"的写法是一种长编着述,若以新时期小说批评派立案,则庶几于通解通释过程呈现新时期红学批评之概貌,彰显一代有一代学术之通则,以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李文辉[5](2009)在《从《伊洛渊源录》到《明儒学案》——学案体之体例演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案体的发生和发展,对中国学术史的撰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南宋朱熹以二程为中心的《伊洛渊源录》到清代黄宗羲《明儒学案》,二者对学案体的撰述有着各自的体例和特色。而明清学案体的鼎盛,以黄宗羲《明儒学案》为重点进行考查,应能对由宋到明清学案体体例演进获得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将就二书的结构、材料处理、编辑体例和学派传承进行比较,以窥看历史上学案体在编辑体例上之演进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刘兴淑[6](2008)在《“学案体”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如编年体、纪传体等史学体裁一样,“学案体”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清儒学案》、《百年学案》等学案体史籍,不仅展现了一个阶段儒家人物的思想特点,勾勒出学术流派的发展脉络、传承关系及学术宗旨,而且反映了该(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08年05期)

黄敦兵,雷海燕[7](2007)在《从哲学史学角度看黄宗羲学案体着述的哲学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儒学案》是深具中国特质的学案体断代哲学史,在中国哲学史的史学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其中"道非一家之私","圣贤血脉散诸百家"等精彩的哲学史观,已经吐露出了近代学术平等与学术民主的思想霞光。该着以儒学为大本,以心学为主线,清晰地勾勒了有明一代儒家哲学发展的脉络。(本文来源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黄敦兵,雷海燕[8](2007)在《黄宗羲学案体范式的问题意识——以《王畿学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明亡进行的深刻反思中,黄宗羲更多地对王学及其后学进行了同情的理解。如他在其所创立的学案体范式中,对王畿进行了“是非两存”式的哲学史重构。从王畿到黄宗羲,晚明学术思想界正经历着从价值重估到价值重建的激变,经历着从心性之学向实证之学的转变。在“合一”、“兼通”倾向中,梨洲采取的是遵师而不曲意回护、尊乡贤而不阿其短、“宗陆而不悖于朱”的学术立场。梨洲打破了宋代儒学之门户,从新的时代背景出发,对宋代儒学进行整合,对明代心学进行总结,他总结性的哲学史着述中有着可贵的问题意识:着史的客观态度,“通今致用”的学术经世取向,致力于“求真”、“贵创”、重“学脉”而创立了学案体范式。(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7年02期)

周春健[9](2006)在《《伊洛渊源录》与学案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学案”的概念进行了甄别,对关于朱熹《伊洛渊源录》是否为学案体着作存在着的两种对立观点进行了辨析,认为应当认定《伊洛渊源录》为学案体的发端之作。同时,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了《伊洛渊源录》等学案体着作对先秦迄汉诸子学术史论、正史《儒林传》及目录着作等具有学术史性质着作的营养的汲取。(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王俊才[10](2006)在《明清之际学术史的突变——学案体的趋新与定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学案体的成熟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体例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史学体裁的一大创新。《圣学宗传》、《理学宗传》和《明儒学案》即为该时期学案体的趋新与定型之作。《圣学宗传》具有明显的禅学风味,系为儒学正本清源而作;《理学宗传》系师宗理学传承及学理演变,摒弃门户之争的大作;《明儒学案》则是该时期学术史讨论的总结,不仅是17世纪学案体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学术史成熟的标志。(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06年03期)

学案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宗羲编着的《明儒学案》,以总论、学者传略、学术资料选编叁段式结构的编纂体例创辟了学案体,开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先河;全祖望续撰《宋元学案》,加以发展,使学案体趋于完备;二书在中国思想史和史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此后,有关学案体的着述相继涌现,延绵不绝,表现出学案体这种着作形式独特的作用和学术生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案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吴海.学案体与作为理想境界的宋学——钱穆《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之清学观再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关永礼.学案体的创立、完善与嗣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

[3].姚文永.浅析黄宗羲对学案体的设计——兼释《明儒学案》未列诸儒之原因[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

[4].高淮生.换一种眼光看红学——“学案体”红学史撰述述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李文辉.从《伊洛渊源录》到《明儒学案》——学案体之体例演进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

[6].刘兴淑.“学案体”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

[7].黄敦兵,雷海燕.从哲学史学角度看黄宗羲学案体着述的哲学特质[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

[8].黄敦兵,雷海燕.黄宗羲学案体范式的问题意识——以《王畿学案》为例[J].兰州学刊.2007

[9].周春健.《伊洛渊源录》与学案体[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0].王俊才.明清之际学术史的突变——学案体的趋新与定型[J].河北学刊.2006

标签:;  ;  ;  ;  

学案体论文-吴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