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凝集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流控检测,免疫凝集,混沌混合,检测时间
免疫凝集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郭建江,张荣标,杨宁,徐佩锋[1](2014)在《面向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的电控混沌混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系统往往具有混合不可控、混合室结构复杂以及芯片复用率低等缺点,提出一种面向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的电控混沌混合方法。该方法在微流控芯片混合室壁面布置电极并施加混沌电场来驱动流体混合,通过分析选用Lorenz混沌系统作为混合控制电场,并制作了相应的混沌电场控制器。以类风湿因子在微流控检测系统中的免疫凝集检测为例,依据免疫凝集过程中2种样品液体不同的光学特性,采用吸光度检测法对此混沌混合方法实现的混合效果进行了检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系统微混合室与受控流体系统体现出较高的控制性能,其相关系数为0.73,且在保证免疫凝集检测精度的条件下检测时间缩短48%,而芯片复用率也提高约7倍。(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杨宁,张荣标,徐佩锋,郭建江,成立[2](2013)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乳胶免疫凝集光电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胶免疫凝集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医学检测技术,然而传统检测过程中采用的免疫比浊法都是在宏观条件下进行的,该过程检出限较高且耗液量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乳胶免疫凝集光电检测方法。针对乳胶免疫凝集实验过程的特点设计了专用微流控芯片,并创建了具有完整乳胶免疫凝集检测过程(包括进样、混合、反应和检测)的自动化系统平台。以类风湿因子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免疫凝集检测为例,对微尺度乳胶免疫凝集系统的最佳条件参数进行了测定与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乳胶免疫凝集光电检测系统对类风湿因子的检出限比宏观尺度免疫凝集法降低了约60%,且试剂用量是传统免疫比浊法的千分之一。(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杨宁[3](2013)在《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凝集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领域的生化检测技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技术具有耗材量小、检出限低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是生化检测领域的一项国际前沿技术。然而该项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关键问题:1、在微尺度条件下如何摆脱层流系统的束缚,实现致敏乳胶试剂和抗体(抗原)间的充分混合;2、如何选定检测参量、减小检测干扰和误差,实现微尺度条件下的高精度定量检测,这两大关键问题也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根据上述关键问题,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微混合器和光电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依据免疫凝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方法,并针对实现该方法的关键技术作出了深入的讨论。论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1、阐述了所提出的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方法的基础理论,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理论可行性。2、分析了动态壁面电势驱动下的微流体运动状态,证明了通过驱动电极产生动态电势来促进流体混合的可行性,并建立了能够促进微混合所需要的物理模型、相应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筛选了壁面电极可施加的混沌反控制算法,并确立了完成混合混沌反控制的评价体系。3、根据微尺度条件下光电检测对粒度以及环境参数的敏感度较高的特征,在微尺度条件下对高精度光散射检测所需要的检测模型、工艺参数和误差补偿方法等进行了研究。4、为了验证所述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设计了专用的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以及混沌电场控制器。创建了从进样到混合再到光电检测的完整的实验平台。对于整机实验中混合过程与光电检测过程进行耦合使用所需参数,进行了设置并优化处理。同时将常规尺度下免疫凝集比浊法与论文所设计的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论文的创新点归纳成如下几点:1、对于电动混合方法,论文提出了混合混沌反控制概念,用混沌电场施加到微流控芯片的微电极来驱动控制流体进行混沌混合,并针对不同混沌算法对流体的控制进行了区别比较。2、针对混沌电场系统与混沌流体系统的特性,分别引入混沌尺度定量评价方法,针对流体系统的特殊性引入粒子追踪模拟仿真来实现其混沌尺度的评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混沌电场系统与混沌流场系统的广义同步关系。通过研究混沌尺度与混合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到大尺度混沌电场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混合效率的结论。3、针对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测量免疫凝集微颗粒的粒度参数的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显微图像处理技术的有效测量免疫凝集颗粒粒度的方法,并将该方法有效地用于凝集颗粒粒度大小与散射模型关系的研究中。论文对于各散射检测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并对微尺度条件下免疫凝集检测的最佳致敏乳胶颗粒粒度的进行了优化选择。针对微尺度条件下光散射检测的特殊性,探讨了粒度接近检测光波长的凝集颗粒所产生的散射模型渡越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最佳检测角度。4、分析了微尺度条件下短光程且恒定时,待测物随浓度变化所引起的检测误差变化,并建立了误差补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误差补偿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浓度的检测范围。5、设计出电控混合类型的微流控芯片,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混沌电场控制器;首次创建出基于电控混合式的微流控芯片测试系统,并建立了免疫凝集条件下的混合尺度验证模式。而目前国内外电控混合研究仅局限于仿真研究。采用优化后的各项工艺参数,在所设计的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定量检测实验并与常规尺度下的定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控混合免疫凝集定量检测方法实现了从进样到检测的全自动化过程,对于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精度也接近于常规尺度,而检出限则比常规尺度降低了60%~85%,且耗材量约为常规尺度的千分之一。该项研究为微流控芯片电控式微混合器开发,也为微尺度条件下一体化高精度光电检测设备的研发以及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免疫凝集检测微型自动化整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3-04-01)
刘凤华[4](2012)在《免疫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应用。方法:从我院接受HbA1c检测的受检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凝集法以及微柱法进行测定,同时对免疫凝集法进行线性实验、批内以及批间的精密度、回收试验以及干扰实验的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验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免疫凝集法进行批内以及批间的精密度检验,其变异系数均<2%,保证了良好的精密度;采用免疫凝集法进行测定,扰物对HbA1c的检测无干扰作用。结论:免疫凝集法对HbA1c检测具有良好的精密度,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特点。(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吴晓虹,沈雄文[5](2011)在《免疫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免疫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为临床在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时提供参考。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方法学评价方案,与美国BIO-RAD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的结果进行对比,同时监测放置时间对其结果的影响。结果免疫凝集法线性良好,稀释变异可接受,线性范围为0~5.2g/L,最低可检出限为0.074g/L。日间CV=4.33%,批内CV=3.02%,批间CV=3.39%,总CV=4.51%。血浆中高浓度胆红素、叁酰甘油和尿素干扰HbA1c的检测。全血标本4℃条件下放置2周后结果稳定;溶血标本4℃条件下放置6个月结果稳定。结论免疫凝集法检测HbA1c的线性范围、稀释变异均符合临床检测要求,最低可检出限度为0.074g/L,不精密度小于5%。与美国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用在4℃保存的溶血标本作为室内质控品。(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9期)
翟保评[6](2010)在《纳米金免疫凝集比率光度法检测IgG》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13nm胶体金,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通过它与牛血清蛋白(BSA)作用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其对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以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IgG)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作探针,基于金纳米粒子免疫聚集导致其消光系数和分散度的变化建立了人IgG的比率光度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金标记探针在人IgG浓度100ng/mL~1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加标法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以细胞色素C(CytoC)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两种蛋白质作对照实验,发现所制备的金纳米探针对IgG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刘佳,丁艳君,沈国励,俞汝勤[7](2008)在《基于金纳米颗粒免疫凝集的压电传感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利用金纳米颗粒免疫凝集的压电传感技术用于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以金纳米颗粒替代传统胶乳标记羊抗人IgG诊断血清(抗IgG),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直接灵敏响应因金纳米颗粒免疫凝集而引起溶液的非质量参数(密度、粘度等)的变化。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和抗IgG-金纳米颗粒浓度对免疫凝集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质控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技术毋需固定活性组分,可快速检测浓度下限0.38μg/mL的免疫球蛋白IgG。定量能力与经典ELISA法相接近,可基本满足临床疾病诊断的生化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08年04期)
邵君,高峰,尤晓刚,贺蓉,崔大祥[8](2008)在《量子点标记免疫凝集分析检测免疫球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量子点特殊的光学性能,结合免疫分析技术,建立快速、简便的免疫凝集分析检测方法.采用量子点标记羊抗鼠IgG,与溶液中的鼠IgG进行免疫反应,使量子点之间凝集形成网络结构,从而引起反应体系中量子点的荧光淬灭.随着鼠IgG量的增加,网络结构越来越大,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不断减弱.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检测溶液中鼠IgG的浓度.(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敖丽梅,高峰,潘碧峰,崔大祥,贺蓉[9](2006)在《胶体金标记免疫凝集光度法检测癌胚抗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胶体金特殊的光学性能,结合抗原抗体相互反应的免疫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基于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免疫凝集方法分析检测癌胚抗原.采用胶体金纳米粒子分别标记癌胚抗原的两种抗体,通过免疫夹心反应,使胶体金粒子之间凝集形成网络结构,从而引起反应体系光学性质的改变.随着癌胚抗原量的增加,抗原与胶体金粒子标记抗体的反应量不断增加,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大,使得胶体金粒子在646 nm处的吸收值不断增加.根据胶体金吸光值的变化,检测溶液中癌胚抗原的浓度,最低检测极限为15μg/L.该方法只需要测量胶体金光吸收值的变化,就可以检测癌胚抗原在溶液中的浓度,快速、简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易于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8期)
解宇[10](2005)在《使用抗体—生物纳米磁珠复合体的免疫凝集检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从磁性细菌体内提取的生物纳米磁珠,在磁珠表面联上特定的抗体,以玻片免疫凝集检测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结果表明使用5μg的CEA抗体-磁珠复合体,可以检测出100pg/ml浓度的CEA,在操作性、经济性上优于免疫荧光检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免疫凝集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乳胶免疫凝集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医学检测技术,然而传统检测过程中采用的免疫比浊法都是在宏观条件下进行的,该过程检出限较高且耗液量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乳胶免疫凝集光电检测方法。针对乳胶免疫凝集实验过程的特点设计了专用微流控芯片,并创建了具有完整乳胶免疫凝集检测过程(包括进样、混合、反应和检测)的自动化系统平台。以类风湿因子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免疫凝集检测为例,对微尺度乳胶免疫凝集系统的最佳条件参数进行了测定与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乳胶免疫凝集光电检测系统对类风湿因子的检出限比宏观尺度免疫凝集法降低了约60%,且试剂用量是传统免疫比浊法的千分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凝集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郭建江,张荣标,杨宁,徐佩锋.面向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的电控混沌混合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4
[2].杨宁,张荣标,徐佩锋,郭建江,成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乳胶免疫凝集光电检测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3
[3].杨宁.电控混合微流控芯片免疫凝集定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3
[4].刘凤华.免疫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应用评价[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
[5].吴晓虹,沈雄文.免疫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
[6].翟保评.纳米金免疫凝集比率光度法检测IgG[J].分析科学学报.2010
[7].刘佳,丁艳君,沈国励,俞汝勤.基于金纳米颗粒免疫凝集的压电传感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J].化学传感器.2008
[8].邵君,高峰,尤晓刚,贺蓉,崔大祥.量子点标记免疫凝集分析检测免疫球蛋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
[9].敖丽梅,高峰,潘碧峰,崔大祥,贺蓉.胶体金标记免疫凝集光度法检测癌胚抗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
[10].解宇.使用抗体—生物纳米磁珠复合体的免疫凝集检测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