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互动论文-宋迪翌

议题互动论文-宋迪翌

导读:本文包含了议题互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媒体,自媒体,议程互动,《我不是药神》

议题互动论文文献综述

宋迪翌[1](2019)在《基于《我不是药神》为议题的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议程互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癌药价高一直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难题,电影《我不是药神》以2015年“陆勇案”为原型,主题直指我国抗癌药物价格高这一民生话题,一上映便占领各大院线档期,获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人民网对其评论:“很久没有这么经典的中国电影了。”专业影评及观众一致给予《我不是药神》高度评价。就主题方面,电影引发群众高频和广泛热议,议题涉及“陆勇案”、“癌症药高价”、“医改”等敏感话题,引起各方媒体和机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交叉滞后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以议程设置和媒体间议程设置理论作为理论支撑,通过Python软件抓取7月5日至7月11日报纸媒体相关报道4098篇,腾讯微信、新浪微博自媒体相关报道31620篇作为研究对象,探寻该事件中我国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议程互动的关系和表现,并对该事件舆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规律,提出舆论引导的对策研究。通过对《我不是药神》引发的舆论事件进行量化研究后发现,在此次事件中,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存在媒体间议程互动:第一层面的互动表现为议题的重合与分化,在事件发展初期议题由自媒体流向传统媒体,而事件发展中后期,议题由传统媒体流向自媒体。在分类的9项议题中,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存在其中两项议题的高度重合,但对内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上仍存在较大分化;第二层面的互动表现为议题属性的共振和断裂。在事件发展初期存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议题属性共振,传统媒体的中性议题属性流向自媒体,引起自媒体在舆论中期的议题属性占比布局发生变化,但在中后期更多表现为属性的断裂,传统媒体以其专业性和基于客观事实的权威性调查分析对自媒体的议题属性产生影响,而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言论自由又让其产生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多情绪属性;本研究的第叁个层面基于舆论的发展进程,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互动表现为溢散和共鸣效应。在舆论的形成期溢散效应显着;中期和后期则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共鸣效应显着,自媒体通过溢散效应对舆论的传播进一步扩散。本研究最后针对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互动关系和表现进行反思,提出对策性建议:在加强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议程互动的层面上,传统媒体及时响应自媒体议题,发扬其自身专业与权威性,自媒体平台则加强自审、建立机制,增强理性引导和客观中性报道;另一方面,强化公众与媒体互动,发挥意见领袖对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自媒体报道议程的有效互动,提高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与正向引导舆论的能力。(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9-05-16)

宋奥琳[2](2019)在《危机传播中媒体、政府与公众的议题建构及互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折达公路事件为研究个案,以政府回应内容、媒体报道内容和微博中公众言论内容为分析材料,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折达公路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叁个危机传播主体建构的议题进行了呈现,并对不同主体间、相同主体内不同属性的个体间议题的差异和话语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进而提出构建危机传播叁方主体良性互动的相关建议。本文经过研究认为,媒体的议题建构在折达公路事件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内部分化。域外媒体的议题呈现出内容来源多元化、议题种类多样化的特点,建构的议题具有客观性和完整性,话语表达更注重问责,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本地媒体过度依赖地方政府的议题建构,缺乏主观能动性,议题内容和消息来源单一,话语表达宣传意味明显。地方政府在折达公路事件的议题建构过程中着力缩小责任归因范围和重建信任。公众议题数量多且分散,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受限,较难自发建构原创议题,多是在政府和媒体议题的基础上发表观点,建构议题,产生影响。从微观层面来看,公众的话语表达具有戏谑性、情绪化、攻击性的特点,存在不理性、不客观等不利于危机传播良性互动的因素。研究发现,折达公路事件中域外媒体与政府间对话与冲突并存,双方达成了高度的议题交互,同时,在责任归因以及对政府应对的评价认知方面也存在冲突和分歧。本地媒体成为当地政府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工具,二者是亦步亦趋的依附关系,并没有形成互动的条件。当地政府由于公信力低下、权威话语失灵等因素,丧失了与公众对话沟通的基础,建构的议题受到了公众的对抗式解读,双方形成冲突博弈局面。不同类型媒体与公众的互动情况差异极大,域外媒体与公众达成了高度的议题交互,进行了有效对话,而本地媒体由于议题的宣传框架太过明显,加之兰州晨报发文公然“回怼”域外媒体和网民的行为,加剧了公众与本地媒体的冲突。通过对折达公路事件的分析,本文认为,促进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需要叁方主体共同努力。政府需要转变传统思想,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要及时回应,将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听取媒体和公众的可行建议。媒体需要担任好政府和公众间沟通桥梁的角色,积极行使社会监督功能,把握好党、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的双重属性,既协助政府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维护人民利益。公众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理性、客观地进行意见表达,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避免极端情绪影响公共危机事件的解决。(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静君[3](2019)在《议题属性的互动:美国智库与政府涉华网络议程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68年“教堂山镇研究”以来,议程设置理论历经了40年的洗礼,目前发展到第叁阶段的网络议程设置。该理论突破了第一、二阶段议题显要性的线性传递,提出新闻媒介可以将议程网络的显要性进行传递。议程设置是媒体影响政府和公众议程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在西方社会,智库被称为“影子内阁”,同样也会运用议程设置来间接或直接影响政府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智库和政府间的议程网络关系值得深思。由于智库在美国起源以及中美关系的现实特殊性,本文基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选取两家代表性智库和主要政府部门,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探析美国的智库和政府在涉华属性议程网络上的互动关系,即智库和政府是否在涉华属性议程网络上互动关系?它们又分别构成了怎样的议程网络?以及这种互动关系在文本上又是如何呈现的。研究发现,在新的全球背景下,美国智库和政府都将贸易战、朝核问题、国家安全提上议程,其他属性如一带一路、南海争端等则退居末位,两个网络的议题属性呈现一致性和同步性,其中“North Korea”和“Trade war”在智库和政府的涉华议题中与其他属性同时出现的频率最高,都处于网络核心地位;在凝聚子群的分析中,智库和政府也都趋向于将“North Korea”和“Trade war”进行强制性地概念合并,共同构建涉华议题框架,但智库在构建涉华议题属性时,更加注重从中国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对美国造成的威胁,而政府则更多聚焦于贸易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个网络的属性议程存在较显着的相关性,具有互动关系。研究以“贸易战”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智库和政府对贸易战的关注度都符合议题的关注周期规律,政府方发布通稿后,智库方及时跟进,并且两个网络都倾向于将特定的属性关联起来,如“unfair trade”和intellectual property”;智库的“旋转门”制度也强化了双方的交互,但智库更偏向于劝服政府,既支持政府对华采取制裁,又不希望其过于激进。以上的研究发现都表明,在第叁阶段的议程设置上,美国智库和政府之间存在显着的议程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华宝,王为民[4](2019)在《议题式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本质在于师生互动。为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可以通过议题共构、问题探究、组织合作、观点辨析、思想引领等路径建构起师生互动的基本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生成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价值引领。(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郑燕峰[5](2019)在《议题设置 策划引领 视觉优先 强化互动——中国青年报“新春走基层”全媒体报道守正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青年群体的中国青年报以不一样的"新春走基层"活动策划,用看得见、体验佳的报道手法,大胆创新,通过一组组专题,呈现了青年群体的精神风貌。(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9年05期)

孙建政,荣森[6](2017)在《广饶县政协在提升协商成效上“做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今年以来,广饶县政协更加注重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多项举措,着重在提升协商成效上做文章。科学谋划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年度协商工作计划是开展协商活动的前提,决定着协商的内容和方向。广饶县政协严格按照《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本文来源于《联合日报》期刊2017-07-07)

沈鹏,花馨[7](2017)在《中美在北极议题上的良性互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北极冰融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北极利益更多的地缘争夺和关注。这推动美国和中国都加大了对北极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奥巴马政府执政后期,美国在北极事务中发挥的影响力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上升。这也使得中美关系中的北极议题这样一个新的领域凸显出来。中美围绕着南海争端的"针锋相对"与中美在北极事务上的"融洽合作"形成鲜明对比。无论是在现有的对话中,还是在包括北极理事会在内的国际组织中,两国在北极问题上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中美在北极航运、能源开发、环境和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上需要克服现有的困难和阻碍,才能更好地寻找到利益契合点。(本文来源于《美国问题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李东燕[8](2016)在《G20与联合国全球议题的积极互动及中国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于2016年9月4—5日在中国杭州相聚。作为东道主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年也适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5周年。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全球性问题,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将促进G20这一新兴多边治理机制与联合国这一最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积极互动,构建共享、共建、共治的合作关系。(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6年10期)

程金生[9](2016)在《议题化与制度化的双向互动——群体性突发事件制度化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现代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它源于利益冲突,起于社会融入困境,是特定社会群体权益无法有效实现的体现,是特定社会群体与特定社会结构的对接关系障碍的反映。其社会后果的严重性,社会代价的严峻性,必须使之得到有效治理。以政治途径为主,坚持"秩序优先"的原则,在现代国家建设和现代社会建设两大主题之下,克服政策上的发展导向和民生导向关系的偏颇、均等化的制度供给不足、体制性的"以官治官"、"对上负责"、追求"政绩工程"内生治理机制的缺陷,以制度供给与微观的议题化治理的双向互动、上下互动,建立系统治理架构,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本文来源于《政法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陈泳达[10](2016)在《市政府召开第59次常务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昨日,受市长唐琮沅委托,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杨丛主持召开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产城互动发展规划、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推进镇(街道)“四所合一”改革等议题。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振林,市领导李斌、李从佳、黄毅、梁辉、郭晓红,(本文来源于《钦州日报》期刊2016-07-08)

议题互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折达公路事件为研究个案,以政府回应内容、媒体报道内容和微博中公众言论内容为分析材料,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折达公路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叁个危机传播主体建构的议题进行了呈现,并对不同主体间、相同主体内不同属性的个体间议题的差异和话语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进而提出构建危机传播叁方主体良性互动的相关建议。本文经过研究认为,媒体的议题建构在折达公路事件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内部分化。域外媒体的议题呈现出内容来源多元化、议题种类多样化的特点,建构的议题具有客观性和完整性,话语表达更注重问责,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本地媒体过度依赖地方政府的议题建构,缺乏主观能动性,议题内容和消息来源单一,话语表达宣传意味明显。地方政府在折达公路事件的议题建构过程中着力缩小责任归因范围和重建信任。公众议题数量多且分散,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受限,较难自发建构原创议题,多是在政府和媒体议题的基础上发表观点,建构议题,产生影响。从微观层面来看,公众的话语表达具有戏谑性、情绪化、攻击性的特点,存在不理性、不客观等不利于危机传播良性互动的因素。研究发现,折达公路事件中域外媒体与政府间对话与冲突并存,双方达成了高度的议题交互,同时,在责任归因以及对政府应对的评价认知方面也存在冲突和分歧。本地媒体成为当地政府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工具,二者是亦步亦趋的依附关系,并没有形成互动的条件。当地政府由于公信力低下、权威话语失灵等因素,丧失了与公众对话沟通的基础,建构的议题受到了公众的对抗式解读,双方形成冲突博弈局面。不同类型媒体与公众的互动情况差异极大,域外媒体与公众达成了高度的议题交互,进行了有效对话,而本地媒体由于议题的宣传框架太过明显,加之兰州晨报发文公然“回怼”域外媒体和网民的行为,加剧了公众与本地媒体的冲突。通过对折达公路事件的分析,本文认为,促进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需要叁方主体共同努力。政府需要转变传统思想,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要及时回应,将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听取媒体和公众的可行建议。媒体需要担任好政府和公众间沟通桥梁的角色,积极行使社会监督功能,把握好党、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的双重属性,既协助政府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维护人民利益。公众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理性、客观地进行意见表达,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避免极端情绪影响公共危机事件的解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议题互动论文参考文献

[1].宋迪翌.基于《我不是药神》为议题的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议程互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

[2].宋奥琳.危机传播中媒体、政府与公众的议题建构及互动分析[D].兰州大学.2019

[3].王静君.议题属性的互动:美国智库与政府涉华网络议程设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4].王华宝,王为民.议题式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

[5].郑燕峰.议题设置策划引领视觉优先强化互动——中国青年报“新春走基层”全媒体报道守正创新[J].中国报业.2019

[6].孙建政,荣森.广饶县政协在提升协商成效上“做文章”[N].联合日报.2017

[7].沈鹏,花馨.中美在北极议题上的良性互动分析[J].美国问题研究.2017

[8].李东燕.G20与联合国全球议题的积极互动及中国的贡献[J].当代世界.2016

[9].程金生.议题化与制度化的双向互动——群体性突发事件制度化治理研究[J].政法学刊.2016

[10].陈泳达.市政府召开第59次常务会议[N].钦州日报.2016

标签:;  ;  ;  ;  

议题互动论文-宋迪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