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景游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名胜,巢湖,游赏系统,区域规划
风景游赏论文文献综述
孙权[1](2019)在《巢湖风景名胜区游赏系统构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巢湖风景名胜区的游赏系统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构建系统过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通过对巢湖风景区的现状条件的论述,确定具体的景区构建目标与思路。通过对景观景区、互动性、道路系统这几个方面的介绍分析,说明景区游览体系的建设方法,供相关研究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方洪伟[2](2018)在《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能提供给人们游憩、观赏以及多种丰富精神生活的健康活动的场所是尤为重要的。当人们在大自然中观赏风景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游赏路线来引领游赏活动。合理的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能够带给人们多种多样的观景体验和审美感受,能够满足各种游客的游赏需求。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规划设计既要满足人们最基础的游赏功能需求,又要满足人们对于风景美的感受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使人们可以在风景区游赏活动中得到精神升华。本文先是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对于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规划设计的相关着作资料,发现国内外都只是专门针对风景名胜区或者游赏路线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并没有对于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规划设计整体所提出来的理论体系,相关理论也不够完善。本文通过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和构建方法体系,预判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原则,提炼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核心思想,归纳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总结出从区域游赏路线和内部游赏路线两方面来对风景区游赏路线进行规划设计的构建方法体系。最后通过对黄山风景名胜区东海景区实际案例中的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研究,论证了本文所提出来的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完善了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的各项功能设计。本文的创新点就是综合借鉴国内外优秀的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实例,再结合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实情,针对我国的风景区归纳总结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风景区空间结构特性,从底层空间、中层空间和高层空间叁个空间层次入手提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构建方法。希望能给我国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现状带来一定的指导帮助。(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孙宇坤[3](2017)在《CLEs视觉下风景游赏认知系统的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区是承载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实体,领略自然禀赋、认知文化内涵成为风景区的两大任务。在传统风景区规划工作中,我们的重点往往聚焦于风景保护、交通组织、景点营造、景区构建、秩序组织、设施配套等功能与感官方面,对文化的体现往往以陈列展示手法为主,缺乏自觉性、参与性等更深层面的认知方法,也缺乏认知这些文化内涵的必要环境。风景游赏活动中其实包含着大量的认知活动,这是游客与风景资源之间得以“对话”的唯一途径。而获取丰富、深度的认知是人们游赏活动的目的,人们不仅需要感知到优美的景色、体验到身心的愉悦,更想了解隐形的文化内涵。因此,从认知心理和认知活动的角度出发来建构具有认知条件的游赏活动系统显得十分重要。学习环境设计理论(CLEs)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活动的分析为基础,以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为主导,以探究学习者与知识之间的“会话”“协作”关系为途径,以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高度认知为目标的教学设计理论。这种“会话”与“协作”同游客与风景资源之间的“对话”关系具有高度契合的认知过程与目标导向。因此,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对风景游赏认知系统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在对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教学组织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和认知活动的本质为切入点,剖析风景游赏认知系统组成的基本要素、运作机制、基本架构以及功能体现。并将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系统构成和教学组织方法,分别运用于风景游赏认知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和运行机制制定之中,推导出相应的规划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设计实践并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6-02)
金云峰,朱蔚云,黄竹[4](2015)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风景游赏专项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名胜总体规划中主要的专项规划,需兼顾风景资源保护与风景游赏行为2方面。文章关注风景游赏中的游赏主体,通过结合游赏感受以及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分析人的游赏心理、游赏行为和游赏意境,并阐述游赏项目、风景单元、游线组织和游程安排等内容,探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风景游赏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5年04期)
熊雨晨[5](2013)在《峡谷景观的风景游赏路线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风景区成为提供人民游览、休憩,进行多种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更好的接近大自然,是社会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景观风景游赏路线的合理设计,能够提供给旅游者丰富的观景感受,满足旅游者的不同的观景的需求。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变,地质情况复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区系和千姿百态的地貌自然景观,其中因河流侵蚀和新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而发育的峡谷地形,成为了我国各种自然地貌中的一大特色。峡谷中绚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既是我们宝贵的自然遗产,又为峡谷景观的风景游赏路线设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峡谷景观的风景游赏路线丰富了旅游者对自然的体验,引导旅游者对大自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由于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高,景观的风景游赏路线设计不仅要满足旅游者在游赏过程中获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要求,还应满足在其基础上精神层次的升华。我国峡谷景观游赏路线设计研究尚不完善,起步较晚,起点又低,各方面比较落后,可以借鉴国外峡谷景观风景游赏路线的设计,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对峡谷景观的风景游赏路线进行设计。文章从峡谷空间结构特点等方面融入风景游赏路线的设计内容,论述了峡谷景观风景游赏路线的设计,并以蜀南竹海挂榜岩风景区游赏路线为例,通过此类峡谷的风景游赏路线设计来证明不同空间结构内游线的设计方法,并且论述了各类空间游赏路线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对峡谷景观风景游赏路线设计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空间内峡谷景观风景游赏路线设计方法,并对峡谷景区的趣味性及游赏设施进行研究,完善峡谷景区内风景游赏路线的各项功能设计,提升峡谷景观游赏的趣味性,在自然保护的基础上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游赏路线,促进峡谷景观旅游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郭静[6](2013)在《基于地景文化的华清宫景区风景资源评价与游赏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的许多规划中,风景游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风景游赏规划往往流于形式,对风景区整体的提升起不到相应的指导作用。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理论内涵源自中国地景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涵的内容和意义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自古至今的营建活动。当前,许多历史遗址区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尤其唐代之前,因年代久远,营建的具体建筑、构筑等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些园林遗址地周边的大环境及空间格局等景观资源仍具价值对其进行挖掘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的思索,开始了本文对华清宫的游赏规划研究。论文以华清池为例,归纳总结了以历史场景为背景的游赏空间。首先,论文对地景文化、游赏规划进行阐述,分析其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其次,通过对人的认知过程和文化的概念梳理及华清宫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以“地景文化”为角度,以资源评价为基础的游赏规划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存在及应用发展过程。华清宫以唐时期风貌为基础,保护了御汤部分的历史遗迹与宫苑部分遗迹,结合地形、绿化、建筑和水体的现状,恢复了历史园林空间格局和文化内涵。针对以风景资源评价为基础,进行游赏设计理论的归纳。因此,通过华清宫规划设计这一研究过程,对华清宫风景资源价值评价,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今后面对遗址保护与当下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之努力解决这些题目尽微薄尝试。本文以自然为根本,以文化为源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在中国地景文化的角度下,组织景象空间的风景资源,利用多种的方式组织不同的游览路线,展示了以历史场景为背景的游赏空间等,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间段的需求。从游赏文化的视角来看,华清宫是极其珍贵的地景文化游赏资源之一,从游赏角度研究华清宫,对华清宫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吴承忠[7](2011)在《清代北京风景游赏地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北京风景浏览地可分为山景、水景、古迹、植物观赏地四类,共有风景游览地63处,其中山景观赏地21处,水景观赏地有33处,古迹6处,植物观赏地3处。清代北京风景地构成中,水景观赏地的比重最高,其次为山景观赏地,再其次为古迹和植物观赏地。清代北京风景地数量比明代明显增多,主要分布于城区及近郊;清代北京新开发的风景地以水景为主,共计19处,集中于外城西区和近郊。(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姚晓改,黄广荣[8](2010)在《浅析郑州市大枣园风景游赏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区旅游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包括风景观光规划与风景游憩规划两方面内容。现代风景名胜区规划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从风景观赏转向观赏与游憩并重,以游憩体验为核心。风景区游憩规划是建立在风景与生态双重标准基础上,而不单纯是景点与景区,它的立足点是游憩资源与游憩环境。本文试从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游赏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等方面对郑州市大枣园风景游赏做一个探析。(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0年08期)
何宇珩[9](2010)在《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规划——以广西龙脊风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风景区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域文化体现了风景区的精髓,提升了风景区的价值与品位。通过挖掘地方文脉和文化底蕴,将地域性文化融入风景游赏规划是我国风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广西龙脊风景区风景游赏规划为例,分析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模式。(本文来源于《广西城镇建设》期刊2010年06期)
何宇珩[10](2010)在《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区规划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功能,是风景区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在当今的许多风景区规划中,在当前“千城一面”、“万园同构”的时弊下,风景游赏仅仅追求简单的形式与过程,风景游赏规划也往往流于形式,忽略了风景区的地域文化内涵。地域文化体现了风景区的精髓,提升了风景区的价值与品位。通过挖掘地方文脉和文化底蕴,将地域文化融入风景游赏规划是我国风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地域文化和风景游赏规划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研究风景游赏规划的内涵,并通过对广西龙脊风景区的规划研究,初步构建了风景名胜区基于地域文化的结合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风景游赏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本文在风景区地域文化的基础之上,首先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理论、遗产保护理论、以人为本理念和中国传统景观美学理论等风景游赏规划相关理论和地域文化景观的深入探讨,并初步总结了风景游赏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以之作为展望风景游赏规划的基础。之后,论文就广西龙脊风景区风景游赏规划为例,着眼于景区地域文化景观资源,并针对风景游赏规划的现存问题,通过对地域文化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与评价,展开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规划的研究探索,梳理了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规划主要理论与方法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5-01)
风景游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能提供给人们游憩、观赏以及多种丰富精神生活的健康活动的场所是尤为重要的。当人们在大自然中观赏风景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游赏路线来引领游赏活动。合理的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能够带给人们多种多样的观景体验和审美感受,能够满足各种游客的游赏需求。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规划设计既要满足人们最基础的游赏功能需求,又要满足人们对于风景美的感受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使人们可以在风景区游赏活动中得到精神升华。本文先是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对于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规划设计的相关着作资料,发现国内外都只是专门针对风景名胜区或者游赏路线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并没有对于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规划设计整体所提出来的理论体系,相关理论也不够完善。本文通过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和构建方法体系,预判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原则,提炼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核心思想,归纳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总结出从区域游赏路线和内部游赏路线两方面来对风景区游赏路线进行规划设计的构建方法体系。最后通过对黄山风景名胜区东海景区实际案例中的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研究,论证了本文所提出来的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完善了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的各项功能设计。本文的创新点就是综合借鉴国内外优秀的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实例,再结合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实情,针对我国的风景区归纳总结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风景区空间结构特性,从底层空间、中层空间和高层空间叁个空间层次入手提出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的构建方法。希望能给我国风景区游线规划设计现状带来一定的指导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景游赏论文参考文献
[1].孙权.巢湖风景名胜区游赏系统构建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9
[2].方洪伟.风景名胜区游赏路线规划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3].孙宇坤.CLEs视觉下风景游赏认知系统的建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7
[4].金云峰,朱蔚云,黄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风景游赏专项规划方法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5
[5].熊雨晨.峡谷景观的风景游赏路线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6].郭静.基于地景文化的华清宫景区风景资源评价与游赏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7].吴承忠.清代北京风景游赏地的分布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8].姚晓改,黄广荣.浅析郑州市大枣园风景游赏规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
[9].何宇珩.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规划——以广西龙脊风景区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0
[10].何宇珩.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