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生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目的论,人工合成生命,自然性,主体性
伦理生命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龙[1](2019)在《人工合成生命的伦理地位探析——目的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合成生命触动了生命的自然性、主体性、自主性与内在价值,给认识人工合成生命的伦理属性带来了诸多困惑。原有从目的论出发对生命伦理地位得出的认识不能直接适用于人工合成生命,而只有依据目的论的推理逻辑对人工合成生命的目的性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其目的的有无或程度如何进行重新判断才能得出合理结论。从发生目的的维度看,人工合成生命是自然物和制作物之外的"制作的自然物",具有自然物的属性;从功能目的的维度看,人工合成生命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建造留下了生命自组织的空间,使其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从行为目的的维度看,人工合成生命仍然具有"有目的的行为",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整体目的的维度看,人工合成生命和生物圈其他部分具有发生多种联系的可能,体现了其内在价值的存在。因此,从总体上看,应当将人工合成生命作为与自然生命相同的伦理对象看待。(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6期)
韩凤师,王丽萍,邵淑红[2](2019)在《生命伦理视域下医学研究生心理耐挫力与生命意义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命伦理视域下,了解医学研究生生命意义感及心理耐挫力现状;探究生命意义感与心理耐挫力的关系。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心理耐挫力表对山东省叁所医学院校500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社会人口学医学研究生的生命意义感不同;医学研究生心理耐挫力水平存在差异;生命意义感和心理耐挫力存在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胡芮[3](2019)在《生命伦理教育价值、路径及其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伦理觉悟的形成与对生存环境的危机认识是密切相关的。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树立人的道德主体性认识。然而,实践中时常忽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现生命成长的过程,使得生命成为外在伦理规训、压制的对象。正确的生命伦理教育观应着眼于保持个体生命的健康与活力。同时,将道德理想教育和生命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唤醒受教育者道德主体意识,引导人从生活世界走向道德世界,实现"有尊严"的生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涛[4](2019)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的生命伦理之争鸣——“第十叁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5月10—13日,"第十叁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就生命伦理的公共政策蕴涵、机器人护理对生命伦理学的挑战、儒家家庭与古希腊家庭的比较、儒家视角下的人类尊严、"进化论、理性、道德与社会发展"、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儒家伦理反思等问题作了主题报告。与会的专家学者还从身体伦理、健康伦理、医患关系、死亡伦理、生命科技前沿伦理等当下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热点问题出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促进了对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相关问题的探讨,为助推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10期)
任丑,韩天琪[5](2019)在《祛弱权视阈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祛弱权视阈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关注国际生命伦理领域富有挑战性的前沿问题,研究视阈涵盖祛弱权的论证与内涵以及祛弱权的应用等相互纠葛的学术难题。这些问题在国际学术界虽已经历了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的探索,但远未能形成系统理论和法律形态意义的共识。这些都呈现了本(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0-09)
刘璐,李盼[6](2019)在《高中生物渗透生命伦理教育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高中生出现了残害生命的实例,这无疑体现了高中生生命观念的淡薄,而高中生物更直接的与生命伦理相关联,所以高中生物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高中生物为什么要加强生命伦理教育以及如何实现生命伦理教育两方面来探讨。(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28期)
张轶瑶[7](2019)在《生命的政治隐喻与生命政治的现代性伦理构序》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的实践性和体验性特征使得每个个体都不可避免地在经验世界中处于一种绝对内在的视角下,并依据某种身份认同而归属于某一政治共同体。这种生而为"承认而斗争"的伦理宿命就是人类生命中天然的政治隐喻。在现代性视域下,生命的自由和归属问题在终极价值解体和俗世王国权力建立的时代特征中展现为"解放"-"规训"两个伦理维度,生命政治的全部批判依照这两个伦理维度的内在张力而展开,并揭示了个体权利诉求和国家权力治理之间的叁重可能性矛盾和对立。其启示性意义在于重新审视生命管理主体的界定、技术合理性与政治合理性的区分以及文化选择合理性的实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郭恒涛,刘欣然[8](2019)在《身体的自由:体育的生命伦理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身体性(生命性)与文化性的融合统一。体育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在生命伦理的主体形态中,体育是人身体自由的表现形式,是自我存在的行为展示,是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是生命意义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身体的自由是通过生命的积极活动对外在的与内在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束缚的克服而得以展开和实现的。从生命伦理的视角来看,体育包含了人的生理自在、生物自知、生存自我、生活自觉与存在自由的不同层面,它们构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底层到高端的递进提升的紧密结构。人作为体育的主体,其生命伦理价值的维系主要体现在生理自在的身体属性、生物自知的存在基础、生存自我的本性解释、生活自觉的文化关怀和生命自由的本质实现中。(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萌,杨同卫[9](2019)在《生物医药类期刊应肩负起生命伦理知识传播的重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医药类期刊加强生命伦理知识传播的重要性与策略。【方法】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分析;对生物医药类期刊刊登"基因编辑伦理"论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我国基因编辑研究存在严重的伦理缺陷,我国生物医药类期刊对基因编辑伦理的传播不足。【结论】作为基因编辑学科知识传播载体的生物医药类期刊,应做好栏目设计,适时、足量刊登有关基因编辑伦理等方面的文章和信息,肩负起生命伦理知识传播的重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10](2019)在《中国的科学伦理、生命伦理反思与规制建设——访谈邱仁宗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辑:邱教授,您好!"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给我国的伦理规制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个事件或类似事件中反思些什么(法律、伦理和社会等方面)?邱仁宗:我个人认为,"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事出有因",不是从个人来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08期)
伦理生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生命伦理视域下,了解医学研究生生命意义感及心理耐挫力现状;探究生命意义感与心理耐挫力的关系。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心理耐挫力表对山东省叁所医学院校500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社会人口学医学研究生的生命意义感不同;医学研究生心理耐挫力水平存在差异;生命意义感和心理耐挫力存在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生命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龙.人工合成生命的伦理地位探析——目的论的视角[J].道德与文明.2019
[2].韩凤师,王丽萍,邵淑红.生命伦理视域下医学研究生心理耐挫力与生命意义感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3].胡芮.生命伦理教育价值、路径及其超越[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4].刘涛.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的生命伦理之争鸣——“第十叁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综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5].任丑,韩天琪.祛弱权视阈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N].中国科学报.2019
[6].刘璐,李盼.高中生物渗透生命伦理教育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J].高考.2019
[7].张轶瑶.生命的政治隐喻与生命政治的现代性伦理构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郭恒涛,刘欣然.身体的自由:体育的生命伦理审视[J].伦理学研究.2019
[9].李萌,杨同卫.生物医药类期刊应肩负起生命伦理知识传播的重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
[10]..中国的科学伦理、生命伦理反思与规制建设——访谈邱仁宗教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