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户资源禀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因素,农户资源禀赋
农户资源禀赋论文文献综述
邹煜恒,涂金玲[1](2019)在《农户资源禀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影响——基于江西636水稻种植户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户就业与收入结构的变动,农户资源禀赋出现较大分化,那么资源禀赋条件的异质性对农户不同环节的社会化服务购买有什么影响呢?文章基于江西11县稻农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回归方法,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各环节社会化服务购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家离乡镇距离、经营耕地平均面积、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是否担任过村组干部、网络社交软件的使用、接受专门培训等因素对农户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决策行为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影响。鉴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当代农村财经》期刊2019年10期)
温丹,陈美球,邝佛缘,王成量[2](2019)在《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户资源禀赋日益分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影响的规律性,对于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对江西省2 068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显着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常年在家务农人口、加入合作社、被认定为家庭农场、耕地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耕地面积表现出显着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人口则为显着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户耕地生态保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在"叁权分置"的基础上,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肖慧婷,谢芳婷,杜娟,朱述斌[3](2018)在《农户资源禀赋差异性对林地流转行为影响实证研究——基于江西集体林区10县503农户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江西省集体林区10县503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农户资源禀赋差异性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为规范集体林区林地流转市场提供理论依据。回归结果显示:(1)农户林地资源禀赋对其林地流转行为有显着影响。林地规模越大,人口聚集度越高,离镇距离越近,农户的林地转入行为发生比例就越高;人口聚集度和村经济水平对农户的林地转出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2)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有显着影响。担任村干部的户主趋向于转入林地;户主年龄越大,转入林地的概率越低;非农林收入型的家庭趋向于转出林地;家庭劳动力越多,农户转入林地的概率越高。(3)林权证带给农户的"安全感"越低,转出林地的概率越低;对林改政策满意的农户趋向于流入林地。(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8年11期)
易家林,郭杰,欧名豪,沈璐丹[4](2018)在《城市扩张与耕地利用强度:工业发展与农户资源禀赋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扩张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江苏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城市扩张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结合外部环境与内部禀赋因素,构建耕地利用强度影响模型,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城市扩张对耕地利用强度的综合影响,并通过加入交互项的方式研究区域工业化水平与农户资源禀赋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第一,由于稀缺效应和资本效应的相互弥补抵消,城市扩张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着。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城市扩张所产生稀缺效应以及资本效应不断变化,因此政策上更应该关注如何发挥其正向效应,消减其负向效应。第二,在寻找调节城市扩张影响耕地利用强度的中间变量时发现:(1)当工业总产值大于509. 73亿元时,城市扩张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偏效应为负,即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利用强度下降;反之,城市扩张将会促使耕地利用强度上升。(2)当地均机械投入大于816. 39 kW/km2时,城市扩张会促进耕地利用强度提高;相反,城市扩张将会阻碍耕地利用强度提高。(3)当户均耕地面积小于3. 36亩或大于13. 26亩时,城市扩张对耕地利用强度产生正向影响;当户均耕地面积介于3. 36~13. 26亩时,城市扩张对耕地利用强度产生负向影响。因此,为了引导城市扩张对农业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需要协调城市扩张与产业发展,同时提升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依托农地流转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应当尽快完成工业化快速发展区域基本农田和城市发展边界划定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1期)
梁凡[5](2018)在《秦巴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研究:资源禀赋与风险冲击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减少贫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中国的贫困人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大幅的下降,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贫困群体与非贫困群体的收入不均等,意味着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并不能达到降低贫困的目标,如何准确的识别贫困人口从而针对性的实施减贫政策措施对于减少贫困非常重要。目前贫困人口的识别主要依据的是个体或家庭当前的贫困状况,但是当前的贫困状态并不等于未来贫困,一个当前贫困的家庭未来可能会摆脱贫困,也可能会出现贫困的持续或加剧而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而当前并不贫困的家庭也会存在由于各种风险因素而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为了规避收入贫困的事后、静态测度的缺陷,贫困脆弱性逐渐成为研究贫困问题的重要视角,与收入贫困标准相比,贫困脆弱性能够通过预判个体或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对贫困的动态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弥补收入贫困标准的不足,因而,采用这一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减贫政策的有效性。虽然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返贫人口比例以及贫困的区域性集中现象,形成了减贫过程中的巨大困难。家庭脆弱性程度高并且缺乏各种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是隐藏在贫困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风险冲击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福利状况,而且会对家庭的生产、投资等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对家庭的长期发展产生作用,而家庭的资源禀赋能够反映家庭自身的发展能力以及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因此,从资源禀赋和风险冲击的双重视角对贫困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资源禀赋和风险冲击的双重视角,依据贫困相关理论、贫困脆弱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风险冲击理论等多维度理论体系的指导,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构建贫困脆弱性、资源禀赋与风险冲击叁者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秦巴山区664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与资料,测度农户贫困脆弱性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熵值法构建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资源禀赋指数,对农户资源禀赋特征及风险冲击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数理方法及模型,深入分析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制,以及资源禀赋缓解风险冲击作用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制与其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并从提高农户资源禀赋水平、降低风险冲击影响的角度提出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贫困山区减贫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期望贫困的测度结果,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发生率明显高于贫困发生率,高波动型(HV型)脆弱性是秦巴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主要类型,但是低均值型(LM型)脆弱性农户的脆弱性均值更高。老人+成年人+小孩家庭无论是在贫困状况还是贫困脆弱性特征方面都比其他叁类家庭呈现出更为严重的特点,该类家庭的HV型脆弱性发生率与LM型脆弱性发生率相等且都是最高的,其他叁类家庭的HV型脆弱性发生率都显着高于LM型脆弱性发生率。(2)秦巴山区农户的资源禀赋存量普遍较低,且脆弱性农户与非脆弱性农户之间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存在显着差异。人力资本是秦巴山区农户主要的资本形式,其存量高于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与非脆弱性农户相比,脆弱性农户的资源禀赋具有明显的劣势。非贫困但脆弱农户比贫困但非脆弱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更加堪忧,老年人+成年人+小孩家庭的资源禀赋总体水平都较低。(3)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相对要比其对其他收入水平家庭的影响更大一些,而社会资本则只会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农户家庭收入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随着农户脆弱性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作用逐渐加强,而社会资本对中等脆弱性农户的影响相对较大。(4)秦巴山区农户面临的风险冲击发生频率普遍较高且对农户的影响程度较深,而且很多风险冲击都是迭加发生的,脆弱性农户与非脆弱性农户之间的总体风险冲击存在显着差异,而且会显着增加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程度。健康风险、子女教育、农业灾害和逾期债务是农户经历风险冲击的主要形式,均会增加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风险冲击还会通过降低农户的风险偏好程度影响贫困脆弱性。(5)资源禀赋对农户风险冲击的缓解作用中,人力资本能够显着降低风险冲击总数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物质资本能够显着降低子女上学父母陪读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社会资本中只有农业灾害与联系人规模的交互项系数显着为负,社会资本对农业灾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资源禀赋能够缓冲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但是作用有限。(6)私人借贷、外出务工、动用储蓄是农户事后应对风险冲击的叁种主要措施,将私人借贷和外出务工作为主要应对策略的农户贫困脆弱性相对较低,劳动力工作经验会显着增加农户选择私人借贷和外出务工的可能性,劳动力人口数量会降低农户选择私人借贷的可能性,但对选择外出务工会产生促进作用,物质资产价值和联系人规模都会显着增加农户选择私人借贷的可能性。应该从提高农户资源禀赋水平、降低风险冲击影响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达到减贫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1)
翁贞林,徐俊丽[6](2018)在《资源禀赋、农户认知与农地转入行为——基于江西省619份样本农户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值得探讨。基于江西省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对农户资源禀赋和认知对其农地转入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收入低水平阻碍着农地的转入,农业收入比重和是否拥有农机具是其发生农地转入行为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及农户对职业农民的认知对农户转入农地行为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农户扩大经营规模而转入农地,应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人力禀赋较差的农户转出土地;推动具有较强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认知以及自家拥有农机具的农户转入土地,并给予其政策优惠和补贴,提高农户农业收入水平;提高农机服务的便捷性和服务质量,加大对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育和政策宣传,提高农户对职业农民的认知水平,让职业粮农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韩维,厉雨婷[7](2018)在《地区资源禀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扶贫政策匹配度的调节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浙江省54个典型贫困村的数据,探究扶贫政策实施的精准度是否能调节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的收入效应。根据估计结果,扶贫政策匹配度在资源禀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路径中存在调节效应,匹配度的提高将优化资源禀赋配置,促进贫困人群收入。因此,本文建议建立政策供需对接平台,通过有效整合扶贫资源对接区域产业基础与优势资源来提高扶贫效率。(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8年13期)
吴郁玲,石汇,王梅,冯忠垒[8](2018)在《农村异质性资源禀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与农户宅基地流转:理论与来自湖北省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的敏感度不同,并可能导致他们不同的宅基地流转响应行为。本文试图在分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基础上,利用倍差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评价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期待能为提高农村宅基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支持。研究表明:(1)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仅在近郊农村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有显着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在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不存在显着影响。(2)除确权因素外,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人口数、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占比和宅基地拥有状况对农户的宅基地流转行为也存在较显着的影响,但在3类农村地区的具体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认为,在当前中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但应根据农村资源禀赋的差异执行差别性的宅基地确权和流转管理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8年05期)
梁凡,朱玉春[9](2018)在《资源禀赋对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秦巴山区40个村庄6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户的脆弱发生率显着高于贫困发生率;人力资本、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都会显着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发生率,自然资产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为负;村庄外出务工比重、清洁用水比重等都会降低农户脆弱性;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会促进家庭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对脆弱性的缓解作用,但对社会资本降低脆弱性的作用会产生反向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萍,王军[10](2018)在《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资源禀赋与农民增收——基于广元市572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形成农村集体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新时代立论"。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是通过形成或壮大农村新型集体合作经济,将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联结起来,进而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等方式对农民的收入及其内在成分产生影响。利用试点地区四川省广元市572户农民问卷调查数据测算的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对农民增收会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且影响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农民个体拥有的资源禀赋差异会影响农民通过改革促进收入增加的程度,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拥有较多土地等自然资源并自愿投入改革项目,且选择留在家乡务农、工作和生活的农民,短期内存在总收入的增加不及进城打工收入的情况,但其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有增加;综合保障、区位差异和精准扶贫等其他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变化也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农户资源禀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农户资源禀赋日益分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影响的规律性,对于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对江西省2 068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显着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常年在家务农人口、加入合作社、被认定为家庭农场、耕地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耕地面积表现出显着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人口则为显着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户耕地生态保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在"叁权分置"的基础上,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户资源禀赋论文参考文献
[1].邹煜恒,涂金玲.农户资源禀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影响——基于江西636水稻种植户的实证[J].当代农村财经.2019
[2].温丹,陈美球,邝佛缘,王成量.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9
[3].肖慧婷,谢芳婷,杜娟,朱述斌.农户资源禀赋差异性对林地流转行为影响实证研究——基于江西集体林区10县503农户的调查[J].林业经济.2018
[4].易家林,郭杰,欧名豪,沈璐丹.城市扩张与耕地利用强度:工业发展与农户资源禀赋的调节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5].梁凡.秦巴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研究:资源禀赋与风险冲击视角[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6].翁贞林,徐俊丽.资源禀赋、农户认知与农地转入行为——基于江西省619份样本农户数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韩维,厉雨婷.地区资源禀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扶贫政策匹配度的调节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2018
[8].吴郁玲,石汇,王梅,冯忠垒.农村异质性资源禀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与农户宅基地流转:理论与来自湖北省的经验[J].中国农村经济.2018
[9].梁凡,朱玉春.资源禀赋对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李萍,王军.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资源禀赋与农民增收——基于广元市572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