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救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弱势群体,医疗机构,医疗救治
伦理救治论文文献综述
刘振[1](2019)在《社会特殊弱势群体医疗救治中的伦理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对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中面临很多的难题,构建和改善现有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对医疗机构对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中个人信息隐匿、用药不及时、医疗经费落实难、医疗机构管理不够完善等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如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知情同意执行力度、深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以及强化各部门联动,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特殊弱势群体医疗救治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同时最大化提高综合效益。(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期刊2019年11期)
厉俊海,辛松健,叶芷甸,钱贤挺[2](2019)在《社会支持视域下脑瘫患儿救治的伦理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社会支持视角下的脑瘫儿童研究现状及针对脑瘫患儿的社会支持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脑瘫儿童的救助现状以及存在的家庭外救助较少、基层医疗水平有待提高、脑瘫儿童及家长的心理行为障碍被忽视等主要问题。在社会支持方面,从对儿童家长的支持、社区工作的介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等角度进行了阐述。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对脑瘫儿童的现状、主要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嘉仪[3](2017)在《放弃还是坚持?—对救治严重缺陷新生儿的伦理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我国每年都有许多的缺陷婴儿出生,在医学实践不断发展的今天,有许多缺陷新生儿能够得到康复,也有许多的法律条文保护这一类生命,但是,对严重缺陷新生儿的伦理讨论从未停止,他们的临床治疗问题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义务论与生命神圣论一直坚持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任何生命都不应该被放弃,不管缺陷有多严重都应该受到医学治疗,而以功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等,主张要对生命产生的功利进行计算,从而允许放弃某些生命的治疗。本文将对支持治疗和撤销治疗的各种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各自的理论缺陷,并明确放弃某些严重缺陷生命的治疗是更符合医疗现实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围绕根据什么标准放弃严重缺陷新生儿的生命治疗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审视目前流行的标准,尝试提出一个更符合伦理要求、更具临床操作性的标准。(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守亚[4](2015)在《“叁无”女精神病人救治中的伦理思考与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住院"叁无"女精神病人的救治现状,探索其管理办法。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某医院收治的40例"叁无"女精神病人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40例"叁无"女精神病人中有3例因伴有躯体疾病死亡;2例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后由家人接回;10例由民政局接至养老院;25例仍滞留医院。结论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完善法律和现行"叁无"精神病人的救助体系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5年06期)
王维国[5](2015)在《管理型社会治理的伦理困境及救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植于工业文明的管理型社会治理具有效率优先、程序正义、民主平等、依法行政等理性精神。但它的"价值中立"原则、"官僚科层制"治理架构及"技术至上"治理路线,使其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表现出对伦理的排斥。因此,必须实现向服务型社会治理的伦理转向。在服务型社会治理中,伦理因素逐渐成为引导社会治理前行的基础力量,社会治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成为现实,从而使其处处表现出伦理化的治理倾向。(本文来源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维国[6](2015)在《“管理型”社会治理的伦理困境及其救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植于工业文明的"管理型"社会治理具有效率优先、程序正义、民主平等、依法行政等理性精神。但是,它的"价值中立"原则、"官僚科层制"治理架构及"技术至上"治理路线使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表现出对伦理的排斥。因此,必须实现向"服务型"社会治理的伦理转向。在"服务型"社会治理中,伦理因素是引导社会治理前行的基础力量,社会治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成为现实,从而使其处处表现出伦理化的治理倾向。当前,我们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社会治理由"管理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5年06期)
喻晓[7](2015)在《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医学伦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命伦理问题正变得日益迫切和突出,军事医学伦理面对战争的现实与残酷,亦陷入难以推行的尴尬境地,战场上的军事伦理与医学伦理发生着尖锐的冲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军队走出国门,参与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等国际军事行动日益频繁,并日趋常态化,维护战略通道安全,参加联合军事演练的机会也日渐增多。对于在战场医疗行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军事医学伦理问题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这是本文关注的主题。参战人员需要有完善明确的政策、法规或指导法则指导我军医务工作者妥善解决战伤救治中遇到的伦理学问题。国内军事医学伦理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尚不适应。现有的卫勤法规性文件对于伦理学方面的关注较少,对于一些争论热点问题的做法规定陈旧。在此背景下,结合国际讨论热点,对比借鉴外军做法,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对战伤救治中的医学伦理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我军卫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历史的事实为依据,采用实证分析、定性研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我军和地方卫生工作者对战救工作中伦理问题的认知水平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大家对战时伤病员救治中的伤员分类、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决权问题的看法,结合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得出解决我军相关问题的有益启示,并对我军事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和政策法规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回顾:针对本文所探讨的几个问题收集国内外相关军事医学伦理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梳理总结国内外对于相关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发现我军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战伤救治伦理问题认知情况调查:选取医学科研单位里的机关工作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及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生共139人,对战救工作执行者、管理者和法规制定人员对于伤员分类工作、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决权、战地安乐死和姑息疗法等问题伦理学角度的认知程度,2006版《战伤救治规则》的普及程度以及大家对其中分类原则及方法的看法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我军及地方卫生工作者对相关问题的伦理认知程度平均水平较低,且不同职业人群认知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法规的普及和了解以及参与现实工作的实践对于提高伦理认知有很大帮助,但在各类思潮影响下,因缺乏法规指引,许多人的伦理观念模糊矛盾,因此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十分重要。第叁部分是对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过程中相关医学伦理问题的讨论: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对战伤救治中的伤员分类问题、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决权问题,总结概念定义,对比分析我军与外军原则与做法,列举相关伦理纷争,讨论伦理困惑问题,并进行思考,对我军分类原则提出建议,并指出对伤员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决权问题讨论关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四部分是思考与建议:从宏观角度对我军事医学伦理学研究与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适应发展需要,认清差距、客观对待、取长补短,坚持我军优良传统,加强对军事医学伦理问题的关注与讨论;二是以军事需求为根本,以国际法规为核心,结合实践检验,确保可行性,加强军事医学伦理制度法规建设;叁是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公平性、改进战时医患关系,聆听诉求、关注伤员战后生活质量,加强后方医院建设、提高重伤员救治待遇,规范军医行为,从根本上提高伦理认知水平;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军事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文章最后的小结对本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内容的创新点和不足,并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建议。本课题对军队及地方卫生工作者对战救工作中医学伦理问题认知水平进行调查,并通过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客观展示了目前相关人群伦理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以及现行法规普及程度和可行性。在现实数据基础上,对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中的医学伦理重点问题中我军和外军的原则、伦理纷争和困惑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对比研究,总结提出对我军分类原则的建议,对以前关注讨论较少的伤员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讨论,并对相关问题研究及解决方案的制定进行有益探索,对推进我军军事医学伦理学学科和法规制度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未来军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战伤救治工作政策法规的修改与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5-05-27)
梁剑芳[8](2015)在《罕见病救治困局除了费用还有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你愿意拿1亿元换30年生命吗?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种罕见疾病——庞贝氏病有特效药(一种酶制剂)可治,需要终生用药,以目前的价格计算,30年的药费需要人民币1亿元!坚持还是放弃,成为很多家长、机构的两难之选。(4月13日《羊城晚报》) 庞贝氏病(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5-04-16)
李德华,傅静[9](2015)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救治中的伦理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于临终患者的救治出现了治疗与放弃治疗的不同观点,这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伦理问题,在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医疗资源相对和绝对都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救治过程中同样涉及上述问题。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救治后患者重返社会生活的现状分析,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治疗前所报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经受了没有预想到的痛苦,给家人造成了精神负担,部份患者经济遭受了严重的负担,社会医疗资源不同程度地浪费掉了。结合伦理学有益无害及自愿原则等思考,临终关怀,更能让患者无痛苦、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减少过度医疗,建立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以及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这是解决这一争论的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01期)
周袖宗,张华鸣[10](2014)在《灾害医学紧急救治的伦理冲突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实践,灾害医学紧急救治中的伦理冲突问题不可避免。本文对目前灾害救援中面临的医学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索提出了灾害医学救援的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本文来源于《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期刊2014年07期)
伦理救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介绍社会支持视角下的脑瘫儿童研究现状及针对脑瘫患儿的社会支持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脑瘫儿童的救助现状以及存在的家庭外救助较少、基层医疗水平有待提高、脑瘫儿童及家长的心理行为障碍被忽视等主要问题。在社会支持方面,从对儿童家长的支持、社区工作的介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等角度进行了阐述。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对脑瘫儿童的现状、主要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救治论文参考文献
[1].刘振.社会特殊弱势群体医疗救治中的伦理问题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9
[2].厉俊海,辛松健,叶芷甸,钱贤挺.社会支持视域下脑瘫患儿救治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3].李嘉仪.放弃还是坚持?—对救治严重缺陷新生儿的伦理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张守亚.“叁无”女精神病人救治中的伦理思考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
[5].王维国.管理型社会治理的伦理困境及救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
[6].王维国.“管理型”社会治理的伦理困境及其救治[J].理论导刊.2015
[7].喻晓.战时伤病员医疗救治医学伦理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
[8].梁剑芳.罕见病救治困局除了费用还有伦理[N].健康报.2015
[9].李德华,傅静.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救治中的伦理思考[J].科技资讯.2015
[10].周袖宗,张华鸣.灾害医学紧急救治的伦理冲突及对策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