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转换论文-伍思璇

文字转换论文-伍思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字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字编辑,角色转换

文字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伍思璇[1](2019)在《谈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字编辑如何进行角色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信息传播的话语权逐渐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兴媒体,媒体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媒体时代来临,势必要求传统媒体的文字编辑工作者转变角色,积极融入新媒体的新闻传播特点,运用新媒体文字编辑工具,使传统文字编辑从单一的文字编辑转变成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编辑,使新闻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调动受众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字编辑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字编辑如何进行角色转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研究结论能够为新闻媒体时代传统文字编辑工作提供一点可参考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21期)

本刊,齐琦[2](2019)在《斯坦尼剧院携歌剧《奥涅金》亮相上海大剧院:一次从文字到音乐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部歌剧作为全新演出季的开幕大戏,是上海大剧院延续多年的传统。如同往年一样,以"焕彩,一如初见"为主题的上海大剧院2019-2020演出季,仍希冀与观众一起回温经典、重拾感动,寻找爱上艺术、爱上剧院的那份初心。9月11日至14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以下简称斯坦尼剧院),携其歌剧团、交响(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9年09期)

陈姝[3](2019)在《手语瞬间转换成文字》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讯】( 陈姝)在昨日的“2019年数字生态大会”AI分论坛上,腾讯优图实验室联合负责人、杰出科学家贾佳亚透露,优图近期在AI手语识别上取得突破——推出基于自研算法的“优图AI手语翻译机”。只需要一个普通摄像头和一台高性能电脑,就可以识别手语(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9-05-23)

魏海龙,张剑,陈俊,张智[4](2019)在《民航地空通信语音文字转换辅助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空通话系统中麦克风、音量控制及音频信号等识别精度受环境噪声影响问题,提出了语音文字转换辅助系统的设计,以51单片机、语音模块、液晶显示器等模块组成,实现语音播放和文字显示以增强民航地空通信中的信息交流。(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04期)

祖生利[5](2018)在《元代直译体文字所反映的蒙汉语码转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接触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及国内个案研究,以元代直译体文字作为考察对象,系统探讨了其所反映的元代蒙式汉语的蒙汉语码转换机制,指出:中介语的语音系统匹配(对应)原则同样适用于语法系统;蒙式汉语的语法匹配以语法意义和功能的相近为首要和必要条件,以语法位置相同、语音相近为优选条件;匹配的结果包括简化和缺省、填隙和移植、调节和叠加、偏误和功能扩展等。匹配机制总体上导致了中介语语法系统的大为简化,但由于匹配落空和结构投射,中介语也从母语语法中移植了一些目标语原本没有的结构特徵;有标记特徵和无标记特徵的叠加,反映了中介语的回归和目标语的并合状态,通常无标记形式是旧有的,叠加形式则是后起的;中介语中存在大量母语迁移所造成的偏误,由于错误运用匹配原则,其中某些语法成分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发生了扩展、转移或缩小。语法成分匹配的复杂性决定了确定中介语某个干扰特徵的母语来源的难度,我们通常大致可以推测该干扰特徵主要是源自母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但却很难明确其全部可能的来源。(本文来源于《历史语言学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张玉霞,崔峰,贾梦[6](2018)在《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论《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视觉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文学作品在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包含历史元素的小说都纷纷被改编为影视剧,受众在文字与影视的历史图景的再现变换中,开拓自己的历史想象空间,从而能够更加激发文学阅读的兴趣。作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之大成,《聊斋志异》凭借浪漫新奇的想象,质朴流畅的语言,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读者众多,因此,《聊斋志异》在当前影视改编的浪潮中独具优势。怎样改编才能既忠实原着又有所创造,既吸引观众眼球又不违背原着精神,做到既与时俱进又传播传统文化?本文试图从改编优势、改编历史、改编的策略等几方面来探讨《聊斋志异》这部名着的影视改编问题,深入分析潜藏在文本中间与影视艺术的相通之处,以期对今后影视改编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蒲松龄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韩英[7](2018)在《双语者语言文字的转换及其代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希望可以更快地理解他人所说的内容,而双语者或是多语者在对语言进行识别过程中会产生转换,这种双语者从当前使用的一种语言转换到另外一种语言的现象被昂晨等(2016)人称为语言转换(language switch),早在1992年时,这种现象曾被Grosjean称为语言切换。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当双语者当前使用的词与之前不同属于一种语言时,则该词汇所用时间要比在同种语言条件下慢,Kolers(1996)将其称为转换代价(witching costs)。换言之,语言(L1)的转换代价是指该语言(L1)转换试次(trail)与其(L1)重复试次之间反应时差值或错误率差值。世界语言学家大会指出,应采取积极措施保护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这次会议的召开再一次掀起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热潮。长时间的语言转换能够促进双语者的中央执行功能,从而使双语者在抑制语言能力方面产生优势,这种优势被Kroll和Bialystok(2013)称为“双语认知优势效应”。而语言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语言转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前人在研究语言熟练度对语言转换时得出这样的结论:熟练双语者从L2到L1的语言转换代价比L1到L2的转换代价要更大;非熟练双语者从L1到L2的语言转换代价比L2到L1的转换代价要更大。但在改变一些条件后,如加入时间间隔条件,语言的转换代价就会发生变化。在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些蒙古族学生在大学比以后选择了与蒙古语无关的岗位就职,这就导致他们在工作期间不接触蒙古文,只会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蒙古语对话,他们对蒙古文字的接触明显减少,这种情况他们的语言转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字会被“遗忘”吗?就像提笔忘字?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动物词词汇判断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解决“不同熟练程度的双语者是否存在语言优势,是否产生不同的语言转换代价,以及语言文字是否有遗忘现象”的问题。实验一考察汉-英非熟练双语者的语言转换及其代价;实验二通过对比非在校与在校蒙汉熟练双语者的语言转换及其代价,考察语言转换的优势,旨在探讨离开母语文字环境后,对母语文字的转换及其代价。实验一结果显示,在以汉-英非熟练双语者作为研究对象时,对汉语(L1)的反应快于对英语(L2)的反应(p<0.001),其中,当目标文字为汉语(L1)时的非转换序列的反应时最快其次是目标文字为汉语(L1)时的转换序列、目标文字为英语(L2)时的转换序列,反应时间最长的是目标文字为英语(L2)时的非转换序列。结果还发现,汉语的转换代价与英语的转换代价存在显着差异(p=0.025),产生了非对称性的语言转换代价。实验二结果显示,在以蒙汉熟练双语者作为研究对象时,同样发现无论是在校还是非在校的蒙汉熟练双语者对汉语(L2)文字的反应均快于对蒙语(L1)文字的反应(p<0.001),且其转换序列反应时显着快于非转换序列的反应时(非在校蒙汉熟练双语者,p=0.006;在校蒙汉熟练双语者,p=0.002)。结果还发现,蒙汉熟练双语的语言转换代价呈现对称性(p=0.112),进一步发现,汉语文字的转换代价在蒙汉熟练双语者在校与否不存在显着差异(p=0.379),但蒙语文字的转换代价在蒙汉熟练双语者在校与否存在差异,非在校蒙汉熟练双语者的蒙语转换代价大于在校蒙汉熟练双语者的蒙语转换代价(p=0.056),且非在校蒙汉熟练双语者的反应时显着慢于在校蒙汉熟练双语者的反应时(p=0.004)。也就是说,相对与在校蒙汉熟练双语者,非在校蒙汉熟双语者在对蒙语文字进行识别时产生了更大的代价,即个体对文字识别的反应时间较长,出现了对母语文字识别的延迟现象。另外,在比较语言熟练程度对语言转换及其代价的影响时发现,熟练双语者的语言转换代价显着小于非熟练双语者(p=0.006),转换类型在语言熟练程度上也存在显着差异(转换序列,p=0.030;非转换序列,p<0.001),出现了双语优势现象。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非熟练汉英双语者与熟练蒙汉双语者均产生非对称性的语言转换代价。相较于非熟练汉英双语者,熟练蒙汉双语者存在双语优势现象。蒙汉熟练双语者在语言转换中出现了反母语优先的现象,且离开母语文字环境的个体在对母语文字进行转换时较一直处在母语文字环境的个体产生了文字识别延迟现象,即对母语文字产生了遗忘。(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徐小奇[8](2017)在《从文字到影像的发展与转换——以影视改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多媒体融合的大传播环境下,文字媒介和影像媒介已经不再像原来一样泾渭分明,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传媒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入的了解到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明确二者的具体呈现方式,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使用文字媒介和影像媒介,结合性的将二者的传播效果发挥到极致。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全面而细致的对两种媒介的转换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摸清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在原有的问题中进行改善,在基础作用中进行创新,找寻到把文字描写视觉化的方法,找寻到传媒领域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和潜力性。(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7年13期)

白玉静,陈淑仪[9](2017)在《“文字转换”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文学而言,翻译非常重要,但很多文学奖项并不重视译者。但京东文学奖对译者特别重视,为译者颁奖、赠予奖金,请问您怎么看?钟志清:我觉得这是京东的一个创举。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评选作家奖的时候,很少把奖颁给译者。把奖金分给译者是京东的首创,这是(本文来源于《新华书目报》期刊2017-06-09)

高秦艳[10](2017)在《文字设计的身份转换与图形语言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桌面排版革命至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改变了文字设计的工作流程和设计理念。大量案例印证,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文字设计领域出现了“身份转换”这一特殊现象。通过对现象的描述、分析,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动因,考察和梳理当代技术进步对当代文字设计地位转变的影响。技术革新直接导致了文字设计理念的升级,借助图形语言的创意手段,文字设计得以从图像解说的传统身份逐渐走向主动表现的位置,从而实现其身份与价值的转换。设计师可以运用图形语言的表现手段,将“文字”作为“被借用的对象”或一种创作元素来进行创意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文字设计身份的转换”造就了“文字即是图形”现象的产生,促发了一场在西方被称之为“革命性”的文字设计变革。运用案例分析法、作品评述法、统计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具有典型意义的设计案例进行解析。借助电子计算机、数字分析软件等设备和工具进行文档分类和数据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在诸多设计因素中,文字设计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技术的协助下,文字设计的表现性被不断地开发和应用。第二,在具体的设计案例应用中,文字设计的“身份”已逐渐从辅助说明转变为创造表现的中心。第叁,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境况下,文字设计的理念与表现路径也呈现出多样性和跨界性。第四,“图形语言”的表现手段同样适用于当代文字设计领域,并可以通过多重途径来进行建构。研究发现,文字设计的理念更新与技术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文字设计的发展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总体地看,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字设计“身份转换”的现象在国际平面设计界持续存在,并且呈现出愈加明显的态势。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文字”往往是被设计师借用的表现元素,它体现了文字设计中“图形语言”的建构形式,也是促成文字设计“身份转换”的关键因素之一。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当代文字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路径呈现非线性发展模式,技术的发展与设计理念的革新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7-04-25)

文字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一部歌剧作为全新演出季的开幕大戏,是上海大剧院延续多年的传统。如同往年一样,以"焕彩,一如初见"为主题的上海大剧院2019-2020演出季,仍希冀与观众一起回温经典、重拾感动,寻找爱上艺术、爱上剧院的那份初心。9月11日至14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以下简称斯坦尼剧院),携其歌剧团、交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字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伍思璇.谈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字编辑如何进行角色转换[J].西部广播电视.2019

[2].本刊,齐琦.斯坦尼剧院携歌剧《奥涅金》亮相上海大剧院:一次从文字到音乐的转换[J].歌剧.2019

[3].陈姝.手语瞬间转换成文字[N].深圳商报.2019

[4].魏海龙,张剑,陈俊,张智.民航地空通信语音文字转换辅助系统设计[J].科技视界.2019

[5].祖生利.元代直译体文字所反映的蒙汉语码转换机制[J].历史语言学研究.2018

[6].张玉霞,崔峰,贾梦.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论《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J].蒲松龄研究.2018

[7].韩英.双语者语言文字的转换及其代价[D].广西师范大学.2018

[8].徐小奇.从文字到影像的发展与转换——以影视改编为例[J].电视指南.2017

[9].白玉静,陈淑仪.“文字转换”是一种愉悦的体验[N].新华书目报.2017

[10].高秦艳.文字设计的身份转换与图形语言建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7

标签:;  ;  ;  

文字转换论文-伍思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