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和声着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声性调式和声,和声着作,比较研究
和声着作论文文献综述
成雯[1](2019)在《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着作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和声民族化进程中的两本五声性和声理论着作:樊祖荫着《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与杨天锡着《为汉族民歌曲调配置四部和声》的比较研究,总结他人的理论成果,窥探出五声性调式与传统和声技法的规律以及对五声性调式扩展和声技法的手段。从而看出近一百年以来,民族和声技法中实现风格化的途径和五声性调式和声系统化规范化的进程。笔者将结合两本书的特点,即“配置和声”与“写作教程”两者结合,回归到五声性调式民歌曲调本身,对基础性的和声理论知识和拓展性的和声技法运用结合分析。本文首先对两本书进行简要概述,总结出各个五声调式的特征并与中国音乐体系中的各民族音乐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再从五声调式和弦标记、和弦材料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五声性调式和弦配置的规则和调性扩张的思维,从为曲调而做的和弦配置、相对功能性的和声进行、五声性调式中的半音体系这叁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两本着作的互补性证实了先“建立”后“突破”的民族和声发展进程;并笔者将所总结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一是对五声性作品进行分析;二是对民歌曲调做和弦配置和改编创作。对从事音乐创作、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以及正在学习五声性调式和声理论和中国音乐风格作曲的学生起到参考作用,充分发挥两本着作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6-03)
鹿海燕[2](2016)在《和声着作中转调方法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音乐技术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以调性为中心的音乐作品。以调性为中心的音乐作品是音乐技术理论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一类。转调在音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在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向不同方向转调,所表现的音乐情感是不同的。从而出现了新调与原调之间的远近关系,以及不同的转调方法。本文从几本和声着作中对转调方法、类型进行归纳与总结,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3期)
陈诺[3](2012)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和声理论着作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外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我国和声理论迎来了一段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在理论着作的撰写、编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聚焦这一时期国内陆续出版的七十余部中外和声论着,横向分类比较它们在研究领域、写作侧重、内容深度、编排体例等方面的异同,纵向比较它们在阶段性成果特色、再版更新特征等方面的特点,以期客观地展现出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和声理论着作研究所达到的瞩目成就,并预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声理论新着的编写空间与研究趋向。(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2年15期)
夏楠[4](2009)在《六本和声着作比较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以来,和声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发展,涌现出大量和声学教科书,这些和声学教科书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理论观点也不尽相同,技术处理方法也不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音乐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旧的和声教学体系必然要随之改进,这样才能适应新兴作曲家的创作需求。随着艺术时代风格的演进,音乐由单纯走向丰富多变,和声也相应从简明向丰满甚至繁杂的程度发展。伊·斯波索宾等人合着的《和声学教程》、保罗·兴德米特着《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着《和声学实用教程》、柏西·该丘斯着《和声学》、泰奥多尔·杜布瓦着《理论与实践和声学教程》、瓦尔特·辟斯顿着《辟斯顿和声学》这六本和声教科书,是多年来沿用至今的六本较好的和声教材。通过对伊·斯波索宾等人合着的《和声学教程》、保罗·兴德米特着《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着《和声学实用教程》、柏西·该丘斯着《和声学》、泰奥多尔·杜布瓦着《理论与实践和声学教程》、瓦尔特·辟斯顿着《辟斯顿和声学》这六本和声教科书的比较对照,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总结各自的优缺点,这对于我们的和声教学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从理论体系框架、和弦标记方法、和弦运动的规则、调思维的观念四个大的方面分别对这六本和声教科书进行评述,反映出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理论观点。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体系框架方面对六本和声着述进行比较研究。其中从理论基础、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章节内容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和弦标记方面对六本着述进行比较研究。第叁部分:从和弦运动规则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分为两种,用和声连接法和旋律连接法的叁本教科书;没有提出明确连接法的和声书。第四部分:从调思维观念方面进行阐述。包括,单一调性,离调和转调。第五部分:浅谈和声教材编写中的一些不足及我国作曲理论家的一些和声着述。(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张楠[5](2008)在《一部探析西方和声风格演变的开拓性着作——解读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和声理论发展的进程中,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桑桐教授成就卓然,着述甚丰。桑桐先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和理论着述,为我国的和声理论教学与研究以及音乐创作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学界公认的和声学权威。桑先生近年出版的《半音化的历史演进》一书,则是一部备受学界(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和声着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音乐技术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以调性为中心的音乐作品。以调性为中心的音乐作品是音乐技术理论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一类。转调在音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在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向不同方向转调,所表现的音乐情感是不同的。从而出现了新调与原调之间的远近关系,以及不同的转调方法。本文从几本和声着作中对转调方法、类型进行归纳与总结,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声着作论文参考文献
[1].成雯.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着作之比较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2].鹿海燕.和声着作中转调方法的对比研究[J].明日风尚.2016
[3].陈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和声理论着作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12
[4].夏楠.六本和声着作比较之我见[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张楠.一部探析西方和声风格演变的开拓性着作——解读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J].音乐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