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列初期论文-赵蔚萍,雷先会,李璐

恒牙列初期论文-赵蔚萍,雷先会,李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恒牙列初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矢状骨面型,侧位体层片

恒牙列初期论文文献综述

赵蔚萍,雷先会,李璐[1](2018)在《恒牙列初期不同矢状骨面型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特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恒牙列初期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差异,为青少年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和错畸形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恒牙列初期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牙尖交错位的矫正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各组间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及髁状突位置的异同。结果:关节结节高度、关节窝前斜面与水平基准线的夹角、关节上间隙从大到小为Ⅱ类、Ⅰ类、Ⅲ类骨面型组(P<0.01);关节窝宽度从大到小为Ⅲ类、Ⅰ类、Ⅱ类骨面型组(P<0.01);关节后间隙从大到小为Ⅱ类、Ⅲ类、Ⅰ类骨面型组(P<0.01);Ⅲ类骨面型组关节窝高度和关节前间隙均小于Ⅰ类、Ⅱ类(P<0.01);Ⅱ类骨面型组关节窝前后斜面切线的夹角小于Ⅰ类、Ⅲ类(P<0.01)。Ⅰ类骨面型组的R值在+12~-12,Ⅱ类、Ⅲ类骨面型组的R值大于+12。结论:恒牙列初期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形态及髁状突位置有显着差异,Ⅲ类骨面型错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宽、平、浅,Ⅱ类骨面型错患者的关节窝窄、陡、深,Ⅰ类骨面型错患者关节窝形态介于Ⅱ类与Ⅲ类之间。Ⅰ类骨面型错患者髁状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Ⅱ类和Ⅲ类骨面型错患者的髁状突位置前移。(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冷军,刘慧,胡彬,李亚斌,王道富[2](2015)在《微型咬导板治疗恒牙列初期下颌后缩的临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氏Ⅱ类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错类型之一,约占错畸形的50%,且其中73%为下颌后缩型[1]。由于畸形形成的外貌特征和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就诊率高,临床诊断及治疗较为复杂。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功能矫治器治疗、固定矫治器治疗和正颌手术治疗[2]。临床上常采用功能矫治器在替牙期、恒牙早期进行矫形治疗,现有的导下颌向前功能矫治器包括肌激动器、生物调节器、功能调节器、推杆式导下颌向前的功能矫治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赵蔚萍,赵海源[3](2015)在《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颞下颌关节窝形态特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牙尖交错位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各组间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特点。结果:关节结节高度、关节窝高度、关节窝前斜面与水平基准线的夹角由大到小依次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关节窝前后斜面切线的夹角由大到小依次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关节窝宽度高角组比低角组、均角组明显增大。结论: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形态有显着差异,低角骨面型患者的关节窝深而陡,高角骨面型患者关节窝浅而平,均角骨面型患者介于两者之间。(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张桂香[4](2014)在《Twin-block矫治器对恒牙列初期下颌后缩或发育不足患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对恒牙列初期下颌后缩或发育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恒牙列初期下颌后缩或发育不足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对其治疗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进行Pancherz分析。结果治疗后磨牙关系与前牙覆盖得到改善,前牙覆盖改善24%为骨骼因素,76%为牙性因素。磨牙关系改善31%为骨骼因素,69%为牙性因素。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恒牙列初期下颌后缩或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吴艳[5](2012)在《恒牙列初期安氏Ⅲ类错唇形面部硬组织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型恒牙列初期安氏Ⅲ类错患者唇形的面部硬组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50例恒牙列初期安氏Ⅲ类错患者头颅侧位片,测量唇部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并与其可能相关的面部硬组织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各生长型下唇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均与下颌硬组织相关。②水平生长型组上唇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与上下颌硬组织均相关。③平均生长型组及垂直生长型组上唇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与上颌硬组织相关。结论:影响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国际颅面生长发育与功能研讨会、第十一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09-19)

李艳,吴艳,王豫蓉[6](2011)在《138例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唇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性别、生长型与骨性Ⅲ类错患者侧位唇形的关系。方法 选取138例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唇部矢状向及垂直向伸展度。结果 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中,男性唇矢状向及垂直向伸展度均大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型对骨性Ⅲ类错患者唇形影响表现为:水平生长型相对平均生长型和垂直生长型患者的上下唇较短、较厚且外翻明显。垂直生长型患者相对平均生长型和水平生长型患者的上下唇较长、较薄但无明显外翻。结论 性别及生长型与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的唇侧位形态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1年29期)

敬水源,谢康森,陈新,罗玲,税桦桦[7](2011)在《甘孜地区恒牙列初期错合畸形分类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颜面美观。甘孜州地区作为汉族人民和藏族人民共同居住的地区,其错合畸形有何特点,了解其特点和分类将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作者就甘孜州地区的中学生及四川泸州市的中学生进行了横向调查,泸州市为汉族居住地,两地学生的饮食习惯很不一致,通过对比的方式了解甘孜州地区错合的特点和分类。(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吴艳,彭明慧,陈嵩[8](2010)在《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唇形面部硬组织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型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唇形的面部硬组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44例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头颅侧位片,测量唇部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并与其可能相关的面部硬组织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各生长型上唇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均与上颌硬组织相关。②水平生长型组下唇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与上下颌硬组织均相关。③平均生长型组及垂直生长型组下唇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与下颌硬组织相关。结论:影响不同生长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唇矢状向位置及伸展度的面部硬组织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王晓玲,王红梅[9](2010)在《豫东地区恒牙初期正常牙列指数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豫东地区正常牙列指数的正常值范围,弥补豫东地区牙资料的空白,进一步分析豫东地区牙特征,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豫东地区150名正常青少年的牙模型150副,测量牙冠、牙弓宽度,建立豫东地区正常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正常值范围,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对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存在种族和地区差异。结论 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在正畸临床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参照本民族和地区的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赵蔚萍[10](2008)在《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别比较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治疗前、后与个别正常牙合之间上下颌骨位置关系、下颌旋转趋势、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的不同,分析正畸治疗对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颌生长发育及面部高度比例的影响,观察使用平面导板+Ⅱ类牵引和摇椅弓+Ⅱ类牵引治疗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引起下颌骨位置、下颌旋转方向、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变化的差异,了解两种治疗方法所引起下颌骨及相关面部比例改变的机理。方法从2005~200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收集的11~13岁和13~15岁的个别正常牙合中分别选取30名,男女比例为1:1,拍摄头颅侧位片。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正畸治疗患者26名,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12.11岁,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所有患者采用非拔牙直丝弓矫治,整个治疗时间约20~28个月。按打开咬牙合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用平面导板+Ⅱ类牵引和摇椅弓+Ⅱ类牵引打开咬牙合。用头影测量软件WenCeph8.0对个别正常牙合及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片进行描点测量,分别比较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治疗前、后与个别正常牙合之间下颌骨位置、下颌旋转趋势、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的不同,比较A、B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引起的下颌骨位置变化、下颌旋转方向、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1)与个别正常牙合比较,A、B两组治疗前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靠后,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前面高和前下面高相对较短,面部表现为水平型生长。(2)A组、B组治疗后的测量指标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发现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通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平面导板和Ⅱ类牵引,其面部比例、颏部形态的改变比直丝弓矫治器配合摇椅弓和Ⅱ类牵引明显,前者更接近个别正常牙合。(3)A、B两组治疗后上下颌在矢状向的相对关系均正常,治疗后A组SN-MP、Y轴较治疗前增大(P<0.05),而B组治疗后SN-MP增大,Y轴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A组下颌发生明显顺时针旋转,而B组下颌未发生旋转。虽然A、B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Me、ANS-Me、ANS-Me/N-Me(%)都有增加,但治疗后A组前面高和前下面高的增长,前下面高与前面高的比例变化比B组更明显。A、B两组治疗后均表现后牙升高,前牙唇倾,但A组后牙升高比B组明显,B组前牙唇倾比A组明显。A组治疗后颏高增加更明显,颏部突度较B组小。结论本研究发现不论是采用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还是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均能改善上下颌矢状向的不调,但前者引起的下颌旋转、面部高度比例及颏部形态的变化比后者明显。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与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打开咬牙合,均表现为后牙升高,前牙唇倾,不同的是前者主要是刺激下颌后牙槽的增长,升高下后牙,使得前面高与前下面高明显增大,下颌发生顺时针旋转,下前牙的唇倾没有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明显。后者主要为唇倾下前牙,对后牙的升高作用没有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显着,而且下颌未发生顺时针旋转。由于下前牙唇倾,还不能得出平面导板和摇椅弓可使下前牙压低的结论。对于面下1/3高度不足的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使用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优于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改善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面型的效果较摇椅弓配合Ⅱ类牵引明显,治疗时间相对较短,但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更高。(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08-05-01)

恒牙列初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氏Ⅱ类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错类型之一,约占错畸形的50%,且其中73%为下颌后缩型[1]。由于畸形形成的外貌特征和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就诊率高,临床诊断及治疗较为复杂。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功能矫治器治疗、固定矫治器治疗和正颌手术治疗[2]。临床上常采用功能矫治器在替牙期、恒牙早期进行矫形治疗,现有的导下颌向前功能矫治器包括肌激动器、生物调节器、功能调节器、推杆式导下颌向前的功能矫治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恒牙列初期论文参考文献

[1].赵蔚萍,雷先会,李璐.恒牙列初期不同矢状骨面型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特点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

[2].冷军,刘慧,胡彬,李亚斌,王道富.微型咬导板治疗恒牙列初期下颌后缩的临床探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

[3].赵蔚萍,赵海源.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颞下颌关节窝形态特点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

[4].张桂香.Twin-block矫治器对恒牙列初期下颌后缩或发育不足患者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

[5].吴艳.恒牙列初期安氏Ⅲ类错唇形面部硬组织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第十四次国际颅面生长发育与功能研讨会、第十一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6].李艳,吴艳,王豫蓉.138例恒牙列初期骨性Ⅲ类错唇形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1

[7].敬水源,谢康森,陈新,罗玲,税桦桦.甘孜地区恒牙列初期错合畸形分类统计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2011

[8].吴艳,彭明慧,陈嵩.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唇形面部硬组织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

[9].王晓玲,王红梅.豫东地区恒牙初期正常牙列指数测量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

[10].赵蔚萍.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

标签:;  ;  ;  

恒牙列初期论文-赵蔚萍,雷先会,李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