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飞行动力学论文-刘剑,陈晓白,徐登辉,李熊,陈晓松

非线性飞行动力学论文-刘剑,陈晓白,徐登辉,李熊,陈晓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飞行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力学连续时间无规行走,非线性阻尼,莱维飞行,周期势场

非线性飞行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剑,陈晓白,徐登辉,李熊,陈晓松[1](2016)在《非线性阻尼驱动的莱维飞行动力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力学连续时间无规行走方法,对受非线性阻尼驱动的莱维飞行在自由势场以及周期势场中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非线性阻尼取代斯托克斯阻尼,通过动力学连续时间无规行走方法体现在莱维随机行走粒子的每一步跳跃中.结果显示,非线性阻尼的强阻尼耗散作用导致莱维飞行的超扩散行为衰减为正常扩散,粒子速度定态分布呈现双峰与单峰的相互转化.周期势场的束缚作用会导致粒子扩散达到一个稳定态,而莱维粒子自身性质会使粒子存在极小概率跃出周期势阱的跳跃行为,表现为方均位移随时间的演化出现跃迁现象.(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6期)

张健,向锦武[2](2011)在《柔性飞机非线性气动弹性与飞行动力学耦合静、动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空长航时(HALE)飞机结构细长、具有柔性,在常规飞行条件下可发生结构大变形、气动失速以及结构低频振动与刚体运动耦合,这些现象显着影响其静、动态特性。基于几何精确完全本征运动梁模型、ONERA动失速气动力模型和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模型,建立了考虑几何非线性、动失速和材料各向异性等因素的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非线性气动弹性与飞行动力学耦合模型。使用常规布局和飞翼布局两种柔性飞机算例模型,对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非线性气动弹性与飞行动力学耦合配平、动稳定性和时域响应特性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机翼变形较小时,柔性飞机配平迎角小于刚性飞机配平迎角,整个翼展范围内均可能发生失速,全机升力损失显着,可导致飞行高度迅速降低;当机翼变形较大时,柔性飞机配平迎角大于刚性飞机配平迎角,失速发生于翼尖且范围有限;机翼变形增大可导致全机运动趋于不稳定,气动弹性剪裁有助于改善柔性飞机动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郑祥明[3](2008)在《微型飞行器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与智能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不断增长的应用前景刺激之下,微型飞行器正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热点。MAV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具有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外界非定常大气扰动、系统内的微型化和测量精度等因素,使得MAV自主飞行控制成为一个有别于常规无人机控制的复杂问题。MAV的自主飞行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一个非线性、非定常以及参数不确定性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针对MAV自主飞行系统的要求,本文着重于构建一个包括对象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在内的一体化研究体系。从固定翼MAV的特殊总体布局设计、低雷诺数气动分析、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分析以及非定常大气扰动影响研究出发,构建相应的智能导航与控制系统,以实现MAV自主飞行。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基于总体构型设计与气动特性研究的具有自主飞行能力MAV系统设计框架。针对MAV飞行的特点,确定了以MAV特殊总体构型设计、低雷诺数气动特性与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为基础,结合非定常大气扰动对MAV飞行的影响分析,以MAV组合导航技术、智能飞行控制策略为关键技术的一体化研究构架,构建相应的MAV智能自主飞行系统,并将MAV飞行仿真技术与飞行试验贯穿于MAV研究始终。(2)低雷诺数条件下的MAV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分析提出了一个MAV特殊总体布局设计方案,开展固定翼MAV低雷诺数风洞试验,结合MAV飞行试验数据辨识,研究固定翼MAV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针对飞翼式固定翼MAV的动阻尼导数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螺旋桨滑流作用的MAV飞行动力学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MAV全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飞行动力学特性全状态分析方法,研究了MAV在这个飞行包线内的飞行动力学特性非线性变化规律。(3)非定常大气扰动下的MAV飞行力学特性研究通过研究各类大气扰动现象的产生机理与表现特征,结合MAV飞行的特点,确定了对MAV飞行具有突出影响的几类典型大气扰动模型;研究了典型特征参数在风场模型中的作用,建立适合MAV飞行仿真的非定常大气扰动风场模型;研究非定常扰动对MAV飞行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非定常大气扰动影响的MAV飞行动力学模型。(4)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MAV组合导航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传感器技术的MAV分层次导航系统方案。引入四元数结构下的捷联惯导与GPS组合信息卡尔曼姿态滤波方案。在姿态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智能组合技术的MAV导航位置信息优化提取方案。(5)MAV自主飞行智能控制策略研究及稳定性分析建立了以MAV各个方向姿态稳定为基础,MAV全局轨迹导航为目标的分层次自主飞行系统设计方案。在MAV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研究以及实际飞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MAV自主飞行各子系统控制中可变控制参数集合的模糊超曲面,保证了特定状态范围内MAV姿态、高度以及航迹等各个子控制系统的稳定工作;引入专家控制思想,将MAV遥控飞行人员的领域知识以及经验技巧引入到整个系统的全局仲裁机构,对系统进行整体的协调与优化,实现了MAV全局稳定自主飞行控制;针对该类智能自主飞行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基于Lyapunov理论的MAV自主飞行系统稳定性分析。(6)MAV自主飞行仿真平台与飞行试验技术研究确定MAV自主飞行数学仿真平台构成,研究各分系统的数学建模技术,分析MAV系统内误差的类型与建模技术,建立真实有效的MAV自主飞行控制叁维动态数学仿真平台;分析了飞行试验在MAV自主飞行设计中的重要性,研究了MAV飞行试验中的关键技术;开展大量飞行试验,对MAV自主飞行控制设计提供必要的辅助与有效性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8-01-01)

龚正[4](2007)在《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系统分支分析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现代战斗机将在近距离空战中取得极大的空中优势。过失速机动能力已成为下一代战斗机设计的必需要求。过失速大迎角飞行状态下,非定常气动力、运动惯性耦合、控制系统非线性等因素综合作用,使飞行动力学系统呈现高度的非线性、非定常特性,常规的飞行动力学小扰动线化分析方法不再完全适用于过失速机动特性的研究。如何建立大迎角非定常气动模型,分析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并设计大迎角下的飞行控制律,这是现代战斗机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控制学科交叉耦合的关键技术问题,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采用了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的方法,根据非定常风洞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全量六自由度的非线性、非定常的大迎角气动力模型,并且以分支分析与突变理论为核心,分析非定常气动力对飞机飞行特性的影响。将分支裁剪技术与特征结构配置方法相结合,设计了闭环叁目标分支裁剪的大迎角控制律。基于XML建模语言,建立了新一代具有高可扩展性、通用性、跨平台特点的飞行仿真模型,开发了飞行仿真软件。经过数值仿真与人在环飞行模拟,验证了非定常气动力的影响与控制律设计的有效性。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文设计了非线性飞行动力学分析与控制律设计一体化软件框架,在开发完成气动与飞行动力学建模、飞行动力学分析、飞行控制律设计相应软件模块的基础上,将其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软件手段,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新一代及下一代战斗机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7-01-01)

郑祥明,昂海松[5](2006)在《微型飞行器非线性飞行动力学及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翼式微型飞行器(MAV)的非常规气动布局以及低雷诺数效应使得其飞行力学特性与常规飞行器有很大差异。本文以低雷诺敷风洞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飞翼式MAV空气动力学特性,并在MAV飞行速度范围内研究了其飞行力学特性数值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基于行为的控制策略,并将模糊控制技术融入其中,建立了一个基于模糊行为的MAV自主飞行控制系统。在行为决策环节,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MAV飞行状态张量的行为仲裁方法。仿真与试飞试验证明,本文的控制系统是稳定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期刊2006-05-01)

杨超,洪冠新,宋寿峰[6](1997)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射非线性系统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射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开展直升机非线性系统特性和控制律设计研究做准备.建模过程中,保证了控制量能在方程中线性表示,又保证了模型的精度.以UH-60A直升机为对象,进行定直飞行配平计算以及直升机对不同操纵输入的动态响应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飞结果吻合,与国外较成熟的非线性工程实时仿真模型相比有相当的精度,证明建模理论和方法的合理和有效.(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刘昶[7](1989)在《大迎角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二)》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大迎角飞行时动态特性研究方法飞机在大迎角飞行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研究与线性系统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像线性系统那样有一般性的有效的求解方法。由于系统非线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研究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其理论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二大类:解析的方法和几何的(或拓扑的)方法。对由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所描述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解析法通常可以分成叁种类型:“精确的”、“时间连续的”和“平均的”。存在有解析的、封闭形式的精确解的问题是极少的。时间连续法,众所皆知的Runge-Kutta数值积分法就是代表方法之一,其计算程序(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1989年03期)

刘昶[8](1989)在《大迎角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大迎角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知识——非线性系统特性,大迎角时空气动力特性,大迎角飞行时特殊现象,非线性系统的近似研究方法及其在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1989年02期)

刘昶[9](1987)在《飞行动力学中非线性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飞机大迎角时的一些重要的非线性现象,综合评述了研究飞机非线性动态特性的各种方法,着重讨论了近年来应用这些方法研究飞机非线性动态特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空气动力和力矩非线性对飞机动态特性的影响,空气动力纵向和横航向交叉耦合对飞机动态特性的影响以及高机动性飞机大迎角时全局稳定性的研究等。(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1987年01期)

非线性飞行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空长航时(HALE)飞机结构细长、具有柔性,在常规飞行条件下可发生结构大变形、气动失速以及结构低频振动与刚体运动耦合,这些现象显着影响其静、动态特性。基于几何精确完全本征运动梁模型、ONERA动失速气动力模型和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模型,建立了考虑几何非线性、动失速和材料各向异性等因素的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非线性气动弹性与飞行动力学耦合模型。使用常规布局和飞翼布局两种柔性飞机算例模型,对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非线性气动弹性与飞行动力学耦合配平、动稳定性和时域响应特性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机翼变形较小时,柔性飞机配平迎角小于刚性飞机配平迎角,整个翼展范围内均可能发生失速,全机升力损失显着,可导致飞行高度迅速降低;当机翼变形较大时,柔性飞机配平迎角大于刚性飞机配平迎角,失速发生于翼尖且范围有限;机翼变形增大可导致全机运动趋于不稳定,气动弹性剪裁有助于改善柔性飞机动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飞行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剑,陈晓白,徐登辉,李熊,陈晓松.非线性阻尼驱动的莱维飞行动力学性质[J].物理学报.2016

[2].张健,向锦武.柔性飞机非线性气动弹性与飞行动力学耦合静、动态特性[J].航空学报.2011

[3].郑祥明.微型飞行器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与智能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4].龚正.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系统分支分析与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5].郑祥明,昂海松.微型飞行器非线性飞行动力学及控制技术研究[C].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2006

[6].杨超,洪冠新,宋寿峰.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射非线性系统建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

[7].刘昶.大迎角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二)[J].飞行力学.1989

[8].刘昶.大迎角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一)[J].飞行力学.1989

[9].刘昶.飞行动力学中非线性特性研究[J].飞行力学.1987

标签:;  ;  ;  ;  

非线性飞行动力学论文-刘剑,陈晓白,徐登辉,李熊,陈晓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