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路径诱导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FID技术,交通信息采集,动态路径规划
动态路径诱导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哲,齐超,刘欢[1](2016)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各大城市道路运行状态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以郑州市主城区道路网为例,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研发了一套车辆动态路径诱导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RFID技术对道路网上的行驶车辆进行实时位置信息采集和交互,后台信息处理中心依据改进后的Dijkstra算法进行实时路径诱导,从而使出行者可以选择最优路径,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动态路径诱导技术是可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6年06期)
张思俊[2](2016)在《城市动态路径诱导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作为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诱导信息给予出行人路径诱导建议,宏观上可以均衡路网流量,使路网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微观上可以缩短出行费用和时间,实现交通设施运行效率的最大化。路径诱导的核心是最短路径的选择问题,不同的驾驶员对路径的选择有着各自的偏好,其中大部分驾驶员在出行中最关注的是行程时间。作为描述城市交通网络状态的重要参数——路段的行程时间即车辆通过某一路段所需的总时间,不仅能够客观地标明通行时长,还能直观地反映出道路的实际拥堵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路段行程时间为研究目标,对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部分关键技术——路网模型抽象、行程时间短时预测、动态最短路径算法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本文在满足实际导航需求的前提条件下,重点研究了如何降低路网模型的复杂度。研究提出了面向城市交通的简化路网系列模型,该系列模型仅要求采集相对较少的行程时间数据,却能间接地反映出城市交通的真实特性(交叉口内不同转向延误、路段通行速度、红绿灯和斑马线等复杂因素)对路段行程时间的影响,简单实用。2、继而,在上述简化路网系列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车牌图像识别的行程时间采集方法,并对其关键技术——车牌识别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后期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全面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同时研究了基于VISSIM微观仿真的行程时间采集方法,并依据真实路段信息进行建模,获取后续研究所需的路段行程时间等其它交通数据。3、其次,针对简化路网模型条件下行程时间的数据特点,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行程时间短时预测模型,并通过VISSIM仿真数据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4、最后,提出了路段动态行程时间权值的计算公式,并对现有的静态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动态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考虑了动态变化的交通信息对行程时间的影响,据此产生的诱导路径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通过Visual Studio编译开发工具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动态路径诱导部分关键理论与技术,对满足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的实际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3-21)
李鹏[3](2010)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动态路径诱导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路径诱导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对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构成与分类,并针对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0年08期)
王亚琼,王莉,齐一鸣[4](2008)在《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路径规划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径规划是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章分析了动态路径规划所涉及到的导航用电子地图、实时交通信息和路径规划算法,并阐述了在现有情况下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08年16期)
田新志,王文军[5](2008)在《基于瞬态混沌神经网络的动态路径诱导路由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最短路径问题映射到混沌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态混沌神经网络的动态路径诱导路由技术。仿真研究表明:将混沌神经网络应用于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求解最佳路径,总能保证网络收敛到全局最优,具有很高的搜索效率。对于单个和多个分组请求均能快速地找到最短路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08年08期)
王靖[6](2008)在《停车诱导系统中动态路径诱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路径诱导作为停车诱导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辅助出行者为到达目的地而选择最优路径。由于交通信息瞬息万变,如何为出行者提供动态的、有效的路径解决方案,正是国内外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路径诱导在处理变化的交通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路径诱导技术,具体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在对停车诱导系统功能需求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对当前国内外停车诱导系统以及动态诱导路径技术的调研与分析,将动态路径诱导技术应用于停车诱导系统中。其次,通过分析城市交通多变的特征,针对静态和动态时间权重的不同,结合交叉口交通流量预测的结果,确定静态和动态诱导的切换时刻,研究了城市道路路网模型的建立,为动态路径诱导算法提供数据支持,并对目前流行的路径诱导算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比较,结合本文的需求研究,选择Dijkstra算法作为路径诱导的基础算法,并对Dijkstra算法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在特定环境中对该算法进行搜索范围和诱导方式两方面的改进与调整。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环境下建立了路网模型,实现了路径诱导算法。通过实践表明,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最短路径的计算过程,减少了计算量,实现了静态和动态路径诱导的结合。应用表明,将该技术应用于停车诱导系统中,能为监控中心和出行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解决行车混乱问题。(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4-01)
朱能方,黄迪明[7](2007)在《基于动态路径诱导的网络路由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基于纯数学模型的路由算法已经面临新的挑战。针对网络路由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采用动态路径诱导算法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预测,可以解决传统的诱导算法存在的时变性差和收敛慢的问题。动态路径诱导算法基于神经网络时间预测模型和遗传算法,经仿真表明该动态路径诱导方法在网络繁忙时能显着改善网络路由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07年06期)
陈晓红,王艳娟,高永胜[8](2007)在《基于GIS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路经诱导系统是智能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数据挖掘的复合聚类分析算法,并且结合GIS系统在路经诱导系统中线路设计方面的应用,实践证明这种复合聚类算法比传统的算法更加有效。(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用户》期刊2007年02期)
文雅,陈群,晏克非[9](2007)在《基于蚂蚁算法的PGIS中动态路径诱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停车诱导系统(PGIS)将计算机、信息与多媒体等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领域,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分析了PGIS中一项关键技术——动态路径诱导的特点和实时诱导技术要求,根据该要求,介绍了一种生物界仿真算法——蚂蚁算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在最优路径搜索中的基本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搜索效率较高,可用于动态路径诱导技术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7年07期)
张赫,杨兆升,王炜[10](2004)在《基于实时交通流信息的中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行车路线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新兴交通科技,如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ITS)的研究和应用,以应对目前严峻的交通环境。笔者综合应用道路检测器检测的交通流量数据以及路段交通流量与路段行程时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增量加载最短路优化的方法对智能运输系统的核心技术—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UTFGS)中的中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的行车路线优化技术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04年09期)
动态路径诱导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作为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诱导信息给予出行人路径诱导建议,宏观上可以均衡路网流量,使路网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微观上可以缩短出行费用和时间,实现交通设施运行效率的最大化。路径诱导的核心是最短路径的选择问题,不同的驾驶员对路径的选择有着各自的偏好,其中大部分驾驶员在出行中最关注的是行程时间。作为描述城市交通网络状态的重要参数——路段的行程时间即车辆通过某一路段所需的总时间,不仅能够客观地标明通行时长,还能直观地反映出道路的实际拥堵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路段行程时间为研究目标,对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部分关键技术——路网模型抽象、行程时间短时预测、动态最短路径算法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本文在满足实际导航需求的前提条件下,重点研究了如何降低路网模型的复杂度。研究提出了面向城市交通的简化路网系列模型,该系列模型仅要求采集相对较少的行程时间数据,却能间接地反映出城市交通的真实特性(交叉口内不同转向延误、路段通行速度、红绿灯和斑马线等复杂因素)对路段行程时间的影响,简单实用。2、继而,在上述简化路网系列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车牌图像识别的行程时间采集方法,并对其关键技术——车牌识别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后期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全面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同时研究了基于VISSIM微观仿真的行程时间采集方法,并依据真实路段信息进行建模,获取后续研究所需的路段行程时间等其它交通数据。3、其次,针对简化路网模型条件下行程时间的数据特点,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行程时间短时预测模型,并通过VISSIM仿真数据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4、最后,提出了路段动态行程时间权值的计算公式,并对现有的静态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动态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考虑了动态变化的交通信息对行程时间的影响,据此产生的诱导路径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通过Visual Studio编译开发工具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动态路径诱导部分关键理论与技术,对满足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的实际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路径诱导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哲,齐超,刘欢.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研究[J].软件导刊.2016
[2].张思俊.城市动态路径诱导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
[3].李鹏.智能交通系统中动态路径诱导关键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
[4].王亚琼,王莉,齐一鸣.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路径规划的关键技术研究[J].今日科苑.2008
[5].田新志,王文军.基于瞬态混沌神经网络的动态路径诱导路由技术[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
[6].王靖.停车诱导系统中动态路径诱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苏州大学.2008
[7].朱能方,黄迪明.基于动态路径诱导的网络路由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07
[8].陈晓红,王艳娟,高永胜.基于GIS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07
[9].文雅,陈群,晏克非.基于蚂蚁算法的PGIS中动态路径诱导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10].张赫,杨兆升,王炜.基于实时交通流信息的中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行车路线优化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