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合破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拱形组合墙板,双钢板混凝土,局部荷载,破坏机理
组合破坏论文文献综述
孟令钊[1](2019)在《局部荷载下拱形组合墙板的破坏机理及抗爆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爆炸/冲击恐怖袭击以及意外事故的增多,建筑结构的防护安全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以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形成的防爆墙受到工程界的重点关注。为此,本文针对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在静力局部荷载下的破坏机理及其在爆炸荷载下的抗爆性能进行了试验与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制作了3个钢板厚度不同的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结构,钢板间采用钢筋连接件进行拉结。采用半球型锤头,对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进行顶部集中荷载下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试件在静力荷载下的加载变形过程、破坏模式、承载能力以及全过程力-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局部静力荷载下共经历四个阶段:近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以及破坏阶段;试件的变形以局部变形为主,破坏模式为试件连接件与下钢板连接处脱开,混凝土层碎裂以及锤头附近的上钢板发生开裂;连接件在试件达到屈服承载力前受拉,在强化阶段部分连接件退出工作。(2)基于有限元分析平台LS-DYNA进行了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的精细化建模,通过与试验获得的力-位移曲线和破坏模式等对比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与准确性;进行了不同混凝土厚度、钢板厚度以及矢跨比等因素对组合墙板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获得了上述因素对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屈服承载力、极限承载力、破坏特征、混凝土破坏程度与钢板的应力分布等的影响规律。(3)结合试验与数值模拟得到的试件变形特性、破坏过程与特征,获得组合墙板结构局部荷载下的破坏机理:在屈服阶段试件的破坏主要体现为正截面的受弯破坏,在强化阶段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上钢板发生开裂;基于力法方程与平截面假定,提出了在给定范围内适用的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结构屈服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得到了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验证。(4)建立了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在爆炸荷载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已有文献中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爆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爆炸荷载下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了试件在近距离地面爆炸、近距离中心点爆炸以及远距离爆炸下的不同破坏模式;验证了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作为一种防护结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其中混凝土层作为主要的耗能部分,两侧钢板及连接件起到约束混凝土并减小试件整体变形的作用;进行了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参数分析,获得了爆炸位置、炸药当量、混凝土层厚度、钢板厚度以及矢跨比对组合墙板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7-01)
曹棉[2](2019)在《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在轴向受力状态下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水运行业正快速发展。为满足内河航运对大型、专业化码头的需要,国内提出了大水位差(水位大于20m)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形式,在此形式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设计、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以达到充分了解其结构特性的目的。本文基于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其在轴力作用下的承载特性、结构变化和破坏模式,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性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9年06期)
肖晓春,樊玉峰,吴迪,丁鑫,王磊[3](2019)在《组合煤岩破坏过程能量耗散特征及冲击危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组合煤岩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规律,通过组合煤岩单轴压缩试验,从能量角度对组合煤岩失稳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分形理论,研究了声发射信号与煤岩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组合结构对组合煤岩破坏过程的能量耗散的影响,提出一种利用煤岩结构力学特性判定冲击危险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组合煤岩顶板岩石高度增加,试样整体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峰后应变软化过程缩短;岩石高度的增加,岩石与煤的弹性模量差值的减小均会导致冲击危险增加;通过对组合煤岩中岩石和煤的高度及其力学性质分析,提出了组合煤岩冲击倾向性判定指数,利用冲击倾向性判定指数对组合煤岩冲击危险进行评价,其准确度和实用性优于传统模糊判定的"四指标"方法,为深入开展煤岩组合结构冲击倾向评价提供了试验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冰,罗瑜,谢杰辉,曾晟[4](2019)在《N型组合节理类岩体单轴压缩破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工程中平行与交叉裂隙组合呈N字形裂隙岩体的稳定性问题,以N型组合节理为研究对象,开展了N型节理类岩体试件超声波检测试验和单轴静载试验,结合断裂力学理论,分析其强度特征、破坏特征和超声波波速衰减规律。结果表明:(1)N型组合节理类岩体的裂纹类型依次有翼型裂纹和次生倾斜裂纹,其扩展路径最终均趋向于主应力方向,不同于单节理下的裂纹发展规律;(2)当主节理倾角一定时,主次节理夹角和节理条数对试件的物理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各组合节理试件的波速衰减率范围在0.9%~9.6%之间,且15°和90°夹角节理试件的波速衰减最快,而60°夹角节理试件的衰减最慢;(3)组合节理类岩体的本构关系、峰值强度和破坏特征均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峰值强度分布规律基本服从M型分布,不同于单节理下的U型分布,其中15°、30°、45°、75°和90°夹角试件,以及完整试件呈准脆性破坏,其他夹角试件呈脆性破坏。(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卢守青,张永亮,撒占友,刘杰[5](2019)在《软硬组合煤体塑性破坏与突出能量失稳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复杂性阻碍了人们对瓦斯突出机理的探索,为了更好地定量评价软硬组合赋存时瓦斯突出失稳情况,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对采掘过程中软硬组合煤体的塑性破坏和失稳突出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巷道开挖后,构造煤的渗透率会骤增使得原来积聚大量的瓦斯突然间释放出来;构造煤分层还会通过界面应力诱发邻近的原生煤塑性体积和塑性变形最大值增加,促进原生煤内部的瓦斯的释放;初始瓦斯压力为0.74 MPa时,单位体积构造煤的突出能量约为原生煤的3倍,构造煤的突出耗散能量却仅是原生煤的0.11倍;构造煤的突出失稳判据大于1,而原生煤的突出失稳判据要小于1。原生煤和构造煤组合体的弹性能、解吸瓦斯膨胀能均是突出能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组合煤体的区域瓦斯防突措施主要是以降低瓦斯膨胀能为主,局部瓦斯防突措施要同时降低瓦斯膨胀能和弹性能。(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锋,郭立红,雷艳[6](2019)在《岩土工程边坡破坏模式探讨及多块体组合“刚体极限平衡法”稳定分析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筑坝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度大于200 m的超高土石坝(或拱坝)相继建成或处于前期规划阶段。高坝泄洪消能及雾化问题十分突出,尤其对窄深峡谷岸坡的稳定可能产生极大危害,甚至影响水电站的安全运行,且工程治理规模及投资往往较大。通过对岩土工程边坡破坏模式的探讨,并结合某工程案例对复杂岩质边坡在考虑侧向约束作用下,采用多块体"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分析,可减小工程治理规模和投资,取得了明显效益。(本文来源于《西北水电》期刊2019年05期)
黄城均,宋晓冰[7](2019)在《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平面内破坏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承受平面内薄膜内力的双钢板混凝土(SCS)组合单元,基于极限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开裂后混凝土的双轴受力性能,提出了简洁实用的SCS组合单元平面(主)应力空间的破坏准则。通过与Varma模型的对比可知:在压剪状态下,根据极限分析模型计算的抗剪承载力更高;在单轴受压状态下,根据SCS组合单元是否配置对穿拉结体系,极限分析模型得到的单轴抗压承载力有所不同。通过与Ozaki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验证了极限分析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极限分析模型能合理反映SCS组合单元在极限状态时的受力行为,可以用来对SCS组合单元破坏状态进行判断;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用来模拟SCS组合单元承受平面内薄膜内力的受力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4期)
王文苗,张培森,魏杰,安羽枫[8](2019)在《深部煤层开采软-硬-软互层组合底板应力分布与破坏特征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恒源煤矿Ⅱ633工作面为工程地质背景,运用FLAC3D5.0建立叁维计算模型,对软-硬-软互层特定沉积结构底板在深部开采条件下的应力、位移以及底板塑性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层底板经历了集中应力压缩-底板隆起卸压-顶板垮落再压缩的反复破坏,应力变化曲线呈类"M"形,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为1.74,采空区顶板垮落后,底板应力逐渐恢复到原岩应力的0.75~0.8倍左右;位移变化曲线呈"锯齿"状分布,最大向下位移量为-6.5 cm左右,最大底鼓量为+16.4 cm,工作面推进长度越长,底鼓跨距越大;工作面底板塑性区发育深度最大为12 m,发育范围逐渐扩大,且对比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可得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李修磊,李金凤[9](2019)在《考虑渗滤液作用的填埋场边坡组合破坏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卫生填埋场广泛采用复合衬垫结构,破坏面沿底坡衬垫界面和垃圾体内部的组合破坏形式是填埋场可能的失稳形态之一,相应的计算分析有待进一步完善。将潜在滑坡体划分为主动体和被动体两部分。其中,被动体沿底坡衬垫界面发生平移滑动破坏,主动体沿垃圾体内部破坏面发生转动破坏。首先,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被动体发生平移滑动时的临界启动荷载的表达式;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对主动体的转动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主动体剩余下滑力的计算表达式。然后,由主、被动滑体之间的作用力相等,且考虑渗滤液水位作用的影响,提出了填埋场发生组合破坏的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相比黏聚力,底坡衬垫界面的内摩擦角对填埋场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因而衬垫系统的修建宜选择内摩擦角较高材料;背坡渗滤液水位越高,填埋场发生大规模失稳的可能性越大;前坡渗滤液溢出点越高,靠近填埋场前坡的浅层垃圾体越容易发生局部破坏。实际工程中,渗滤液水位的升高会严重降低填埋场的稳定性,应引起足够重视,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营。(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孔杰,邱洪兴,杨原,孙建[10](2019)在《高强度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件破坏类型和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高强度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件受剪时的破坏类型、承载力以及影响参数,设计了16个试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芯板内混凝土、螺栓直径、螺栓预拉力、混凝土孔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厚度、芯板厚度、盖板厚度等参数对钢-混凝土组合件受剪承载力、连接部件之间的滑移及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主要发生孔壁承压破坏、螺栓剪断和盖板净截面拉裂3种破坏模式;芯板内填充的混凝土使高强度螺栓发生弯曲,可以提高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螺栓直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厚度、芯板厚度和盖板厚度的增加可以提高试件的峰值承载力,螺栓预拉力的增加可以提高滑移荷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2期)
组合破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水运行业正快速发展。为满足内河航运对大型、专业化码头的需要,国内提出了大水位差(水位大于20m)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形式,在此形式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设计、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以达到充分了解其结构特性的目的。本文基于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其在轴力作用下的承载特性、结构变化和破坏模式,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合破坏论文参考文献
[1].孟令钊.局部荷载下拱形组合墙板的破坏机理及抗爆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曹棉.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在轴向受力状态下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J].中国水运.2019
[3].肖晓春,樊玉峰,吴迪,丁鑫,王磊.组合煤岩破坏过程能量耗散特征及冲击危险评价[J].岩土力学.2019
[4].孙冰,罗瑜,谢杰辉,曾晟.N型组合节理类岩体单轴压缩破坏试验[J].黄金科学技术.2019
[5].卢守青,张永亮,撒占友,刘杰.软硬组合煤体塑性破坏与突出能量失稳判据[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
[6].李锋,郭立红,雷艳.岩土工程边坡破坏模式探讨及多块体组合“刚体极限平衡法”稳定分析案例[J].西北水电.2019
[7].黄城均,宋晓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平面内破坏准则研究[J].建筑结构.2019
[8].王文苗,张培森,魏杰,安羽枫.深部煤层开采软-硬-软互层组合底板应力分布与破坏特征模拟研究[J].煤矿安全.2019
[9].李修磊,李金凤.考虑渗滤液作用的填埋场边坡组合破坏稳定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10].孔杰,邱洪兴,杨原,孙建.高强度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件破坏类型和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