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穿刺拔针后所需按压时间。方法:选择血小板减少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结束后分别按压10min、15min、20min,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拔针后按压15min或更久可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静脉穿刺按压时间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缺乏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时间方法的经验和知识,按压时间不够及方法不对,造成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直接影响病人静脉的完整性,既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影响病人以后治疗的正常进行。笔者自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15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输液后不同按压时间皮下淤血的发生率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15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男性67例,女性83例,年龄16~45周岁,平均34岁。病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6例,白血病6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血小板(plt)<50×109/L。
1.2方法静脉输液完毕后由专人负责拔针。护士拔针时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病人皮肤,右手持针柄并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1],然后立即用左手拇指垫无菌干棉球沿血管纵向按压,并加胶布固定。A组按压10min,B组按压15min,C组按压20min。8h后由专门护士观察效果。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Oforwindows统计软件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按压时间效果比较
以上结果表明,B组与A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加强宣教,说明保护好静脉的重要性。有的病人在按压中途停止按压看是否出血或揉搓按压处,这样都会造成淤血的发生。因此我们在拔针前就要把拔针的原理,按压方法及按压的时间告知患者。提前加强此方面的宣教,对病人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配合护理工作,达到保护静脉的效果。
3.2静脉输液完毕后采用在拔出针头的一瞬间立即按压,减轻了锐利枕头对血管和皮下组织的切割力而使疼痛减轻,这种拔针方法文献上报道虽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但此法消除患者拔针时的恐惧感,避免皮下淤血的形成,有利于静脉的重复使用[2]。
3.3静脉穿刺后静脉管壁的完整性被破坏,压迫止血仍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方法。静脉穿刺时,针头穿进皮肤后前行0.5~1cm才刺入静脉,所以皮肤的针眼与血管上的针眼不在一个点上。本研究选择了临床上使用的一般大小的无菌干棉球,拔针后用胶布重新覆盖在棉球上再按压既增加了按压面积(同时按压皮肤及血管壁上的两个针眼),提高了按压效果,又保护了针眼预防感染。
3.4正常人的血小板凝集时间一般为2~5min[3],按压5min已能有效预防皮下出血。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除注意按压方法外,还须掌握按压时间,根据本组病人观察结果,按压15min或更久可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对保护病人静脉有明显效果。在临床工作中护理此类病人时还须注意,当plt<10×109/L时患者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危及生命[4],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压穿刺口时间还应该适当延长。
参考文献
[1]崔巍,李淑芹.保持静脉输液患者血管完善性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4):118.
[2]谢延香,单伟颖,刘玲.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74.
[3]韩洁,刘欣梅.血液磁极化静脉采血致皮下淤血原因分析及防护〔J〕护理学杂志,2004.19(3):49.
[4]龚经文,程本芳.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