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流中射流论文-高猛,槐文信,曾玉红

横流中射流论文-高猛,槐文信,曾玉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横流中射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孔射流,射流轨迹线,浓度分布,浓度衰减

横流中射流论文文献综述

高猛,槐文信,曾玉红[1](2018)在《横流中垂直出流式多孔射流稀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两相流混合模型对横流中垂直出流式多孔射流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室内水槽实验的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横流中多孔射流的浓度场.针对实验和模拟结果,给出了中心纵剖面浓度分布、射流轨迹线以及浓度的沿程变化规律,分析了水深和流速比对多孔射流稀释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观察到多孔射流的分叉和融合现象,可以定量地分析多孔射流的融合位置及其浓度的变化,为扩散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文斌,顾杰,匡翠萍,王媛[2](2018)在《基于PIV的横流中射流轨迹与扩散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横流中射流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其流动规律和轨迹特性的研究一直是市政排放工程设计、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热点。该文以性质稳定的蓝墨水溶液作为射流源,在U型水槽试验利用PIV测量技术结合CCD相机进行图像处理,对已知浓度值的溶液测定灰度进行标定,建立起射流浓度值与图像灰度值的标定曲线。通过不同的横流流速uc与射流流速uj进行横流中射流试验,首先以MATLAB为手段对试验数据拟合得到射流轨迹方程;然后分析射流浓度分布得到随横流速度减小或射流速度增大射流扩散宽度将增加,以及射流浓度符合高斯分布的变化规律;最后用量纲分析获得了合理的射流轨迹、半宽以及稀释度叁个无量纲关系式。(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8年02期)

肖洋,梁嘉斌,李志伟[3](2016)在《射流孔间距对横流中两孔射流稀释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射流孔间距对多孔扩散器污水稀释效率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Fluent软件中的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横流中不同射流孔间距条件下两孔射流横向有效流速、射流浓度轨迹线、速度场和浓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孔间距的增大,第1个射流对后面射流的遮挡作用减弱,第2个射流前的横向有效流速增大,射流浓度轨迹线的弯曲程度增大;在射流近区,浓度轨迹线与下游距离呈1/2的指数关系,与射流孔间距呈-0.27的指数关系,在射流远区,与下游距离呈1/3的指数关系,与射流孔间距呈-0.18的指数关系。射流孔间距对第1个射流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对第2个射流,射流孔间距越小,污染物浓度沿水流方向衰减速率越快,当距该射流孔超过8倍孔径后,浓度变化趋于一致。(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6年03期)

张仪[4](2015)在《平板横流中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两种流体在现实中的一种常见混合方式,横流中的射流既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又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论文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吹风比对JICF流动结构的影响,并对不同模拟方法进行了对比与评价。本文分别采用雷诺平均模拟(RANS)以及大涡模拟(LES)和分离涡模拟(DES)两种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吹风比为0.5和1.5两种工况下的JICF流动现象。计算结果表明,在小吹风比工况下,四种湍流模型和两种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JICF流场,其中S-A模型表现最优;在大吹风比工况下,四种湍流模型和两种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基本上能够准确预测JICF速度场,其中K-co湍流模型较为准确;与所用RANS模型相比,大涡模拟和分离涡模拟的预测效果在精确性上未体现出优势。本文还针对射流孔下游尾迹区流场的对称性问题,在总数约560万的网格条件下,对吹风比为0.5和1.0两种工况下的横流中的射流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得到了射流孔下游流场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最终依靠大涡模拟方法澄清了其他学者提出的临界吹风比现象。(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03-01)

李国能,郑友取,胡桂林,张治国[5](2014)在《横流中碰撞射流强化矩形平板对流传热(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n impinging jet in a cross flow.Several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jet-to-cross-flow mass ratio(X=2%-8%), the Reynolds number(Red=1434-5735)and the jet diameter(d=2-4 mm) were explored.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factor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jet-to-cross-flow mass ratio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but decrease with the jet diameter when other parameters maintain fixed. The presence of a cross flow was observed to degrade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respect to the effect of impinging jet to the target surface only. In addition, an impinging jet was confirmed to be capable of enhancing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in considerable amplitude even though the jet was not designed to impinge on the target surface.(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4年05期)

肖洋,朱小连,李开杰,王乃茹,韩柯尧[6](2013)在《横流中水平浮射流叁维运动轨迹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横流条件下水平浮射流的运动轨迹线为叁维、扭曲的曲线,通过设计一种可确定射流轨迹空间坐标的叁维图像测量技术,实现了横流条件下水平浮射流的叁维运动轨迹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受横流的作用,叁维轨迹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轨迹线显示了与横流中水平动量射流轨迹线相近的特性,受浮力的作用,在铅垂面上的投影轨迹线在垂向随着距孔口距离的增大逐渐呈线性抬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3年03期)

鲁俊,王玲玲,曹小红[7](2013)在《横流中射流及其温度标量输运大涡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动力拟序涡黏性亚格子应力模型拓展到温度标量亚格子模型中,数值模拟了横流条件下有、无温度标量场作用的射流,得到的横流条件下浮力射流的温度和速度分布与Anwar的试验值吻合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有、无温度标量场作用下射流回流区域大小和射流轨迹线特性,对比分析了回流区域内涡心和分离点处湍动能和耗散率、拟涡能以及边界层处拟序结构等湍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场的作用使射流的回流区域增大,射流速度轨迹线高度增加,回流区域内湍流的湍动能增加,边界处拟序结构的周期性不如无温度场时明显。(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3年02期)

李志伟,槐文信,钱忠东[8](2012)在《横流中单排多孔射流的流场与浓度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Realizablek-模对横流中单孔和多孔射流(n=2,3,4)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由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及LIF(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Realizablek-模能够较好预测横流中多孔射流流速场和浓度场.针对Realizablek-模计算结果,分析了横流中多孔射流在汇合前后流速及浓度变化特征.流速比同时,第一个射流弯曲度大于后面射流弯曲度,而最后一个射流贯入深度随着孔口数量增加而增大,前面射流对后面射流挡作用随着孔口间距增大而减弱;射流与横流互作用促使反向涡对(CVP)与发展,反向涡对存在,使浓度横断面现出肾分(汇合区除外),且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涡对中心位置处,涡心位置处浓度与中心平面轨迹上浓度比值在1.03~1.4之间.由于前面射流对后面射流挡作用,横流中多孔射流流动及稀释特性在汇合后区域与单孔射流完全同,本文结合了孔口数目,引入一个减系数,给出了多孔射流轨迹、半宽、稀释度变化统一公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肖洋,雷鸣,李开杰,刘贵平,闫静[9](2012)在《横流中多孔射流流动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横流中多孔射流的流动特性是揭示其输移扩散机理的基础。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量了横向流动条件下单孔、两孔和四孔射流的速度场,对射流主体范围内、射流的迎流面和各个射流之间的流场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多个射流中的第1个射流迎流面卷吸强度明显大于单个射流情况;两个射流之间的区域可分为两个部分,上游部分水体被卷吸进入上一个射流,下游部分水体被卷吸进入下一个射流;后面射流迎流面的横向流速明显低于第1个射流迎流面的横向流速,揭示了导致后面射流弯曲的横向有效流速沿程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了横向有效流速的沿程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03期)

肖洋,唐洪武,阿衣丁别克·居马拜[10](2011)在《横流中多孔射流的稀释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横向流动条件下多孔射流是污水排放中的一种常见流动,对其稀释特性研究对于污水排放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aser Induced Florescence)对横向流动条件下1、2和4孔射流的浓度场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多孔射流可分为未合并区、过渡区和已合并区;在未合并区内,多孔射流中的第一个射流浓度轨迹线和稀释度变化与单个射流情况相近,在射流近区和远区,无量纲浓度轨迹线与下游距离分别呈1/2和1/3指数关系;后面射流的浓度轨迹线和稀释度变化相近,受第一个射流的遮挡和卷吸作用,其弯曲度和稀释度变化小于第一个射流,说明作用于后面射流的横向流速小于第一个射流。(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1年05期)

横流中射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横流中射流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其流动规律和轨迹特性的研究一直是市政排放工程设计、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热点。该文以性质稳定的蓝墨水溶液作为射流源,在U型水槽试验利用PIV测量技术结合CCD相机进行图像处理,对已知浓度值的溶液测定灰度进行标定,建立起射流浓度值与图像灰度值的标定曲线。通过不同的横流流速uc与射流流速uj进行横流中射流试验,首先以MATLAB为手段对试验数据拟合得到射流轨迹方程;然后分析射流浓度分布得到随横流速度减小或射流速度增大射流扩散宽度将增加,以及射流浓度符合高斯分布的变化规律;最后用量纲分析获得了合理的射流轨迹、半宽以及稀释度叁个无量纲关系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流中射流论文参考文献

[1].高猛,槐文信,曾玉红.横流中垂直出流式多孔射流稀释特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李文斌,顾杰,匡翠萍,王媛.基于PIV的横流中射流轨迹与扩散特性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8

[3].肖洋,梁嘉斌,李志伟.射流孔间距对横流中两孔射流稀释特性的影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6

[4].张仪.平板横流中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2015

[5].李国能,郑友取,胡桂林,张治国.横流中碰撞射流强化矩形平板对流传热(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4

[6].肖洋,朱小连,李开杰,王乃茹,韩柯尧.横流中水平浮射流叁维运动轨迹测量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

[7].鲁俊,王玲玲,曹小红.横流中射流及其温度标量输运大涡模拟[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

[8].李志伟,槐文信,钱忠东.横流中单排多孔射流的流场与浓度特性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

[9].肖洋,雷鸣,李开杰,刘贵平,闫静.横流中多孔射流流动特性实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2

[10].肖洋,唐洪武,阿衣丁别克·居马拜.横流中多孔射流的稀释特性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1

标签:;  ;  ;  ;  

横流中射流论文-高猛,槐文信,曾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