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和动力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膜系统,有限元,多体动力学,曲柄滑块
运动和动力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祺,张洪伟,窦艳涛,俞建荣,冯昆鹏[1](2019)在《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节能型膜系统运动机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新工艺,但膜污染及曝气的高能耗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为了降低能耗,设计了一种基于曲柄滑块机构原理的往复运动膜系统。首先应用Matlab对曲柄滑块机构理论模型进行运动学计算,并与ANSYS Workbench计算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方法的无误性,为后续复杂模型计算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污水处理用机械往复运动膜系统,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多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定义了所需要的关节副,完成了动力学仿真计算,通过计算得出运动特性曲线,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机构运动情况,为膜系统往复机构的后续开发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春,罗天洪[2](2019)在《一种新型爬壁机器人越障过程的运动及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能满足不同避障要求的轮足复合式爬壁机器人,利用凯恩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爬壁机器人在极限运动状态下的吸附力方程,并建立稳定性裕度约束条件,获得满足稳定性要求最小吸附力与机器人极限运动状态的函数关系。在不同避障要求的工作环境下,为合理控制吸附力大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9期)
胡菲菲,狄勤丰,王文昌,秦垦,陈锋[3](2019)在《不同阻尼模型对钻柱动力学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钻柱在进行旋转向下的钻井工作时会受到各种阻尼力的影响,对阻尼力的分析研究将直接影响钻柱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本文在分析瑞利阻尼、柯西阻尼和克拉夫阻尼模型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叁种阻尼模型对钻柱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为正确理解和选择合理的阻尼模型提供参考依据。首先讨论了叁种阻尼模型的内在机理和区别,发现叁种阻尼模型均由质量和刚度的组合形式表示,但是叁种阻尼的组合形式不同而且选取用于计算的固有频率阶数不同。随后建立了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利用结合节点迭代法和Newmark方法对其进行了求解,模拟了叁种阻尼模型下钻柱的动态特性,比较了不同阻尼模型下钻柱的横向位移、横向加速度、涡动轨迹以及涡动加速度的变化特性。通过模拟和实测振动数据RMS(RootMeanSquare均方根)值的比较,得到如下结论:柯西阻尼不能用来很好地模拟井下实际阻尼对钻柱运动的影响,会导致钻柱的运动特性与实际振动不符,克拉夫阻尼和瑞利阻尼下的钻柱运动特性都比较贴合实际振动情况,但瑞利阻尼计算上更为简便,应用更加广泛。(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赵嫚,张强,闫鹏举[4](2019)在《含运动副间隙的涡旋压缩机驱动轴承动力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卧式涡旋压缩机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动涡盘倾覆力矩作用下运动副间隙对驱动轴承动力学特性影响问题,建立含运动副间隙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在ADAMS软件中添加气体力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运动副间隙对驱动轴承的加速度和碰撞力影响较大,轴承存在固定的偏磨区域,且间隙越大影响越显着,转子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越差。仿真结果为涡旋压缩机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压缩机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杨玉维,李彬,周海波,赵新华,宋阳[5](2019)在《计及非完美运动副的移动并联机械手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配合公差、设计及制造偏差等因素影响,导致机械手运动副间隙客观存在。而运动副间隙又可诱发系统冲击、振动,导致系统动力学性能下降(机械手动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末端执行器轨迹跟踪精度)。针对具有间隙、摩擦运动副的移动并联机械手动力学性能进行相关研究。基于弹性Hertz理论、LuGre摩擦模型与关节支反力,系统构建运动副间隙约束与力学模型。为了便于采用多体动力学分析系统力学性能,首次提出、采用碰撞冲击方向矩阵,将间隙运动副力学模型转化为外力,进而依次系统构建移动并联、双串联机械手动力学模型。针对不同运动副间隙量、跟踪轨迹、负载等参数,进行动力学性能数值仿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计及计及非完美运动副的移动并联机械手动力学分析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张旋[6](2019)在《基于大涡模拟下的叁种足球空气动力学分析及运动轨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式分别对普通足球、团队之星足球、C4D NIKE顶级比赛用球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通过SolidWorks构建模型,PointWise划分网格及计算域,利用WALE亚格子湍流模型封闭方程组以加强计算精度对以往数据进行修正,以对不同表面沟壑类型的足球升力、阻力和基于Q准则的涡量图进行分析。计算出在不考虑足球自转和角度影响下的足球运动轨迹偏离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不同足球表面沟壑类型在不同速度飞行下其影响关系及涡脱落造成的飘球产生机理,进一步利用傅里叶变换和对速度对时间进行积分获得的位移量可较为清晰的判断足球运动轨迹和规律,由此得出普通足球香蕉球弧度最大,团队之星足球电梯球弧度最大,而C4D NIKE顶级足球速度最快,直线威胁最大并制作飞行轨迹示意图对守门员预判来球方向做出预警,同时对后续研究者提供更多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靳俊[7](2019)在《具有胰岛素分泌时滞及有氧运动的血糖代谢模型动力学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患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上升,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慢性疾病之一.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现状,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去描述血糖和胰岛素等关键生理变量在不同代谢和行为条件(餐前/餐后、运动/休息、压力/放松)下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模型不仅能够为糖尿病的诊断提供帮助,而且可以结合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长期管理,从而推迟甚至阻止糖尿病患者因长时间高血糖或低血糖引起的并发症.本文主要基于血糖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对应的模型,进而分析了胰岛素分泌时滞和有氧运动的强度对血糖的影响.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糖尿病的生物学背景,研究意义和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根据血糖的代谢机制,主要考虑了胰岛素的分泌时滞以及将胰岛素分为了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建立了一个血糖代谢模型,该模型结合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能有效评估个体的胰岛素敏感性.理论上,研究了模型的基本性质及其平衡点的稳定性,进一步分析了由时滞引起的Hopf分支.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拟合了4个真实的健康受试者的IVGTT实验数据,与理论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第叁章,考虑了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建立了有氧运动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低、中、高)有氧运动下1型和2型糖尿病(T1DM,T2DM)患者的血糖规律,并对相应的胰岛素注射策略做了优化.为了消除糖尿病患者因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本文对所得到的最优注射策略进行了普适性分析,证实了该结果有助于增进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方面定量的认识,从而便于调节和管理运动模式下的血糖.第四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后续可以研究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怡欣[8](2019)在《考虑运动副间隙的可控机构式焊接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机构综合了闭环机构和开链机构的优点,运行速度高、承载能力强、控制简单且具有一定的柔性,很好地适应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将“多自由度可控机构”应用到机器人机构领域,在振动大小、残余振动时间、工作速度、工作效率等方面都相对现行串联式机器人具有优势。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该类机器人有时会出现一种较大的异常振动,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对这类多自由度可控机构机构式机器人动态性能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这种异常振动的原因。而运动副间隙是影响机械系统平稳、高效、准确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运动副间隙对可控机构式机器人动态性能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价值。本文以一种可控机构式焊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对不考虑和考虑间隙状态下的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对间隙导致的末端位移误差进行了补偿。本文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可控机构式焊接机器人构型,利用D-H法则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接触间隙副模型,并对该模型下考虑间隙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与理想焊接机器人对比,得到考虑间隙状态下的机器人末端位置误差。采用叁状态间隙模型,建立了考虑间隙的转动副模型,对不考虑和考虑间隙的可控机构式焊接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对不考虑和考虑间隙状态下的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和对比分析。分析了不同间隙大小、不同驱动速度、不同运动副材料下的考虑间隙的机器人动态响应,为该机器人装配精度选择,运动副材料选择,和工作速度范围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建立了存在间隙非线性环节的机器人关节控制系统,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参数识别。对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考虑间隙的可控机构式焊接机器人末端位移误差,提高机器人运行精度。(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加启[9](2019)在《高速四足机器人液压支腿动力学分析及运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足式移动机器人相较于传统的轮式以及履带式等移动式机器人对非结构化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但其系统复杂,在目标移动速度方面尚未达到传统轮式以及履带式等移动机器人的移动速度,出于真实背景对步足式移动机器人速度的需求,在保证步足式机器人对非结构化环境适应能力基础上如何提高其移动速度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步足式移动机器人家族中的代表即四足式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结合仿生学原理,从四足机器人整机实现高速奔跑目标出发分析得到四足机器人实现高速奔跑关键在于其单腿运动性能,单腿运动性能与其结构参数和控制策略密切相关。从分析四足机器人运动特点出发,将四足机器人奔跑过程分解为单腿腾空运动相和单腿落地支撑运动相。根据是否考虑液压缸和活塞杆质量,分别建立腾空简化动力学模型和腾空动力学模型,分析液压缸和活塞杆质量在单腿腾空运动相下对液压缸出力的影响。在腾空简化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结合单腿运动学,提出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优化的足端轨迹生成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的轨迹可有效减少单腿腾空运动相下液压缸的出力,为单腿腾空运动相控制提供了基础。根据是否考虑液压缸和活塞杆质量,分别建立单腿落地支撑运动相下简化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分析液压缸和活塞杆质量在单腿落地支撑运动相下对液压缸出力的影响,为液压缸出力设计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结果,并且结果表明单腿在大负载下落地支撑运动中液压缸和活塞杆质量影响不可忽略,同时为单腿落地支撑运动控制提供基础。基于腾空动力学模型和落地支撑动力学模型给出单腿的运动控制算法,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使用ADAMS软件搭建了单腿虚拟样机,使用SIMULINK搭建了运动控制算法,使用ADAMS和SIMULINK联合仿真手段实现单腿目标速度的控制,初步验证本文所提单腿运动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姜永正,李学军,何宽芳,沈意平,刘炽健[10](2019)在《基于柔性动力学的辊道窑烧结过程匣钵运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盛装锂电正极材料的匣钵在辊道窑烧结过程中极易出现异常横向运动,为此基于柔性动力学分析辊道柔性对传动过程匣钵运动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柔性动力学建立匣钵-辊道传动动力学简化模型,分析辊棒弹性变形及传送时匣钵运动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建立相应的匣钵-辊道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刚性和柔性两种辊棒传送条件下匣钵运动特性的变化以及不同辊棒挠度下匣钵横向运动的变化,揭示辊道柔性对匣钵运动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原有辊棒进行了改进并开展实验验证改进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由于弹性变形的影响,匣钵在前行的同时,匣钵之间间隙出现了明显向外扩张趋势,而当辊棒呈现刚性时匣钵则几乎无外扩现象;辊棒挠度对横向运动有重要影响,在辊棒挠度从0到2 mm区间变化时,其匣钵扩展间隙随挠度增加而呈增大趋势,而当辊棒挠度超过2 mm后,匣钵扩展间隙随挠度增加反而呈减小趋势。改进实验效果表明,适当增大辊棒刚度可显着减轻匣钵异常横向运动现象。(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运动和动力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能满足不同避障要求的轮足复合式爬壁机器人,利用凯恩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爬壁机器人在极限运动状态下的吸附力方程,并建立稳定性裕度约束条件,获得满足稳定性要求最小吸附力与机器人极限运动状态的函数关系。在不同避障要求的工作环境下,为合理控制吸附力大小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和动力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祺,张洪伟,窦艳涛,俞建荣,冯昆鹏.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节能型膜系统运动机构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9
[2].杨春,罗天洪.一种新型爬壁机器人越障过程的运动及动力学分析[J].机械传动.2019
[3].胡菲菲,狄勤丰,王文昌,秦垦,陈锋.不同阻尼模型对钻柱动力学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4].赵嫚,张强,闫鹏举.含运动副间隙的涡旋压缩机驱动轴承动力学仿真分析[J].压缩机技术.2019
[5].杨玉维,李彬,周海波,赵新华,宋阳.计及非完美运动副的移动并联机械手动力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9
[6].张旋.基于大涡模拟下的叁种足球空气动力学分析及运动轨迹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7].靳俊.具有胰岛素分泌时滞及有氧运动的血糖代谢模型动力学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9
[8].刘怡欣.考虑运动副间隙的可控机构式焊接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9
[9].李加启.高速四足机器人液压支腿动力学分析及运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姜永正,李学军,何宽芳,沈意平,刘炽健.基于柔性动力学的辊道窑烧结过程匣钵运动特性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