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口服疫苗论文-夏瑞阳,徐新龙,董明娣,陈俐静,祁来芳

微囊口服疫苗论文-夏瑞阳,徐新龙,董明娣,陈俐静,祁来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囊口服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肠杆菌,口服疫苗,微囊包被,免疫

微囊口服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夏瑞阳,徐新龙,董明娣,陈俐静,祁来芳[1](2017)在《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大鼠免疫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笔者拟对采用微囊包被技术制备的羊大肠杆菌灭活口服疫苗对大鼠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将制备的羊大肠杆菌蜂胶佐剂灭活苗作为芯材,天然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囊化口服疫苗。微囊化口服疫苗的含菌量为7.52×1011菌·g-1。100只成年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组和微囊包被口服疫苗组(再分为基础剂量、10倍基础剂量和20倍基础剂量叁组),免疫后采用微量凝集试验和本室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并对细胞和黏膜免疫进行检测。微量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7d各试验组即可产生抗体,免疫后28d时抗体效价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4d各试验组特异抗体转阳,并持续到28d。口服组的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注射组无差异(P>0.05),且各口服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免疫后35d口服试验组特异抗体转为阴性,而注射组可维持到35d;T淋巴细胞转化结果显示,免疫7d后,叁个口服剂量组的SI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注射组(P<0.05)。免疫后口服各剂量组的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和注射组,21d后sIgA含量达到高峰。微囊包被口服疫苗能够产生与注射组同样的体液免疫,同时还可以刺激大鼠机体产生较好的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夏瑞阳[2](2016)在《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优化及免疫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给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本病的防治主要以药物治疗和疫苗注射免疫为主。疫苗注射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也会引起动物应激,且费时费力。而口服疫苗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刺激动物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反应和系统体液免疫反应,因此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研究拟采用微囊包被技术制备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灭活口服疫苗,以期为研制防治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口服疫苗新剂型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1、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佐剂筛选获得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作为芯材,高分子海藻酸钠天然材料作为壁材。对叁种常用包被方式:喷雾干燥法、乳化冻干法和锐孔-凝聚浴法进行包被方法筛选,测定所得产品包被率,以此优化该口服疫苗包被工艺。2、不同佐剂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小鼠免疫效果的研究选取健康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设立弗氏佐剂注射组、铝胶佐剂注射组、蜂胶佐剂注射组及对照组,经微量凝集试验和建立的间接ELISA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评价不同佐剂疫苗免疫效果。选取最佳佐剂微囊化口服疫苗对小鼠进行口服免疫效果评价实验,并进行攻毒实验,评价不同剂量下该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3、微囊化大肠杆菌蜂胶佐剂口服灭活疫苗对羔羊免疫效果研究采用7日龄湖羊60只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注射组(1 mL/只)和口服组:低剂量组(0.5 g口服疫苗干粉/只)和高剂量组(1 g口服疫苗干粉/只)进行免疫保护试验,采用微量凝集法、间接ELISA法、淋巴细胞转化法及羔羊粘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检测,对羔羊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粘膜免疫不同指标进行测定,并且对羔羊进行攻毒实验来验证该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囊化产品包被率最高,达75.23%,粒径平均小于10μm,经优化后所制得微胶囊的含菌量为7.52×1011个菌/g干粉,并具有良好的释放性和耐酸性。叁种佐剂筛选表明蜂胶佐剂攻毒实验中的免疫保护效果最佳,小鼠死亡只数为0只,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达到100%。使用蜂胶佐剂制备的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经微量凝集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检测,自免疫第7天后口服组和注射组就可产生抗体,注射组在免疫第7天至35天的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该疫苗液具有良好免疫效果。口服实验组在免疫第7天至35天的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口服实验组能够产生免疫保护。口服实验组在免疫第28天时免疫效价显着低于注射组(P<0.05),其它免疫天数下无差异性(P>0.05),证明口服实验组除免疫第28天以外,均能产生与注射组相同的免疫效果。免疫后口服实验组中的20倍基础剂量OD 492/630高于5倍基础剂量,且21天、28天、35天的抗体效价差异显着(P<0.05)。在不影响血清抗体效价情况下可以考虑将5倍基础剂量组作为推荐剂量。在7日龄湖羊的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疫苗免疫效果实验中发现,本实验中高倍剂量组的抗原量在高出注射组抗原量的75.2倍时可以产生优于注射疫苗的细胞免疫。各试验组羔羊在免疫第28天的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均有升高,含量最高为口服组中的高剂量组,达15.88μg/mL。攻毒实验中,注射组和口服组中的高剂量组羔羊腹泻只数为0只,对羔羊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微囊化羊源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刺激羔羊产生特异性免疫保护,其中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良好免疫应答。本实验结果表明该微囊化大肠杆菌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在进一步优化免疫剂量和最佳免疫时间等基础上有望用于羔羊腹泻疾病防治生产实践。(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任燕,张小江,陶家发,李宁求,石存斌[3](2015)在《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微囊疫苗的制备及其对斜带石斑鱼的口服免疫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 K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微囊疫苗,并检测其对斜带石斑鱼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采用乳化-复乳化法将壳聚糖、海藻酸钠包裹哈维弧菌重组外膜蛋白Omp K,制备微囊疫苗,测定其粒径、包裹率及载抗原量;经口灌服免疫斜带石斑鱼,2周后进行加强免疫,设Omp 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免疫后斜带石斑鱼血清及后肠黏膜上清抗体水平;于免疫后30 d,经斜带石斑鱼腹腔注射1.0×107 CFU/ml的哈维弧菌,计算各组相对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结果微囊为球形或类球形,粒径5.0~20.0μm,平均粒径10.6μm;微囊中蛋白平均包裹率为71.26%,平均载抗原量为1.67%。微囊疫苗组血清抗体效价峰值为29,明显高于Omp K蛋白组(P<0.01);微囊疫苗组后肠黏膜上清的吸光值(A450-A630)明显高于Omp 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微囊疫苗组的RPS达62.5%,高于Omp K蛋白组(P<0.01)。结论制备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微囊疫苗口服石斑鱼后,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作为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李瑞伟[4](2013)在《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微囊制备与口服免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鱼出血病是我国养殖草鱼最为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草鱼出血病流行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对草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我国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草鱼出血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对草鱼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疫苗免疫是预防草鱼出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草鱼主要以注射免疫或浸泡免疫为主。口服疫苗免疫接种方便,不受鱼体大小、养殖规模等条件限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关注。但是,口服疫苗因疫苗抗原蛋白易受消化系统酶的破坏,而导致其研究与应用受到限制。疫苗微囊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降低了疫苗抗原的损失,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微囊疫苗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微囊壁材,以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为微囊芯材,采用复凝聚法研究了海藻酸钠-壳聚糖(SA-CS)微囊疫苗的制备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壳聚糖溶液pH以及加入疫苗体积五个因素对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优化了草鱼出血病口服微囊疫苗的制备工艺,并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最后,通过微囊疫苗的外观观察和体外释放试验,研究了微囊疫苗的外观形态、释放性能以及耐酸碱性能。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制备SA-CS微囊疫苗时,海藻酸钠浓度宜保持在1.5%左右,壳聚糖浓度宜保持在1%左右,壳聚糖溶液pH宜保持在4-5之间,氯化钙浓度宜保持在4%左右,最适加入疫苗体积为2mL;正交试验筛选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藻酸钠浓度>疫苗加入量>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制备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1.5%,壳聚糖浓度1%,氯化钙浓度4%,加入疫苗体积2mL;微囊疫苗体外性能研究显示,光镜下观察微囊呈类圆形,平均粒径为(7.02±3.95)μm,平均包封率为60.53%,平均载蛋白量为8.12mg/g,在pH7.4的PBS溶液、生理盐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将保存不同时间的SA-CS微囊疫苗分别口服免疫草鱼,通过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研究该微囊疫苗的稳定性;经过鱼体免疫,以间接荧光免疫技术证实该疫苗能够被草鱼肠道摄取;免疫草鱼后,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取草鱼的血液和内脏组织(肝、脾、肾),通过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比较微囊免疫组、细胞疫苗口服组和对照组血清抗体效价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法检测草鱼免疫相关基因IgM、Mx的表达量差异,从而确定该微囊疫苗的免疫效果;通过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104攻毒试验,确定该微囊疫苗的免疫保护力。SA-CS微囊疫苗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保存1个月、3个月、6个月的SA-CS微囊疫苗在免疫草鱼后,3个组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检测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微囊疫苗可在4℃条件下保存6个月;免疫草鱼后,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在第7d,免疫组抗体水平显着上升,细胞疫苗口服组的抗体水平(83.61±11.02)显着高于SA-CS微囊疫苗组(69.72±2.37)(P<0.05);在第14d,免疫组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第21d时,SA-CS微囊疫苗组(101.56±4.28)显着高于细胞疫苗组(79.89±9.04)(P<0.05)。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IgM在免疫7d后,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第14d后,差异极显着(P<0.01);而Mx表达量在免疫3d后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第7d后,差异极显着(P<0.01)。攻毒试验研究结果显示,SA-CS微囊疫苗免疫组的草鱼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该微囊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力(RPS)为62.5%。(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3-04-01)

曲向阳[5](2008)在《嗜水气单胞菌微囊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是淡水鱼类的重要病原菌,给淡水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淡水鱼类的出血性败血症,具有高死亡率。因此,规模化养殖场嗜水气单胞菌免疫与防控尤为重要。口服免疫是规模化鱼类养殖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免疫方式。但是由于胃肠复杂环境对疫苗抗原成分的降解,其免疫效果往往不佳。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包裹有全菌抗原的微囊传递系统,开发嗜水气单胞菌口服疫苗。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壳聚糖(Chitosan)为材料,利用改良喷雾-离子交联技术制备嗜水气单胞菌微囊(Microsphere,MS)口服疫苗。通过对影响微囊粒径的细菌浓度、海藻酸钠浓度、喷雾速度及搅拌速度等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正交筛选,确定最优的制备技术路线,并对该口服疫苗微囊的形态、直径、包被效率、载药量、体外模拟释放性、抗原稳定性、安全性、储存稳定性等特性进行检测。所确定的最优微囊制备参数为:SA浓度2%(W/V),细菌浓度5×10~9 cfu/mL,搅拌速度800rpm,喷雾速度7mL/min;微囊圆整,平均粒径为11.010±0.145μm,粒径分布较均匀,83%的微囊直径小于15μm;包被率约(96.52±0.17)%;载菌量为(2.41±0.32)×10~8 cfu/mg;微囊在模拟胃肠条件下稳定,表现出较好的突释性与缓释性;微囊中细菌抗原性保持良好,疫苗安全性与储存稳定性较好。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嗜水气单胞菌微囊传递系统各项特性较理想,有进一步开发的前景。为了评价所研制的嗜水气单胞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Ah-ACMS)口服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采用不同剂量、不同剂型(有无佐剂)的Ah-ACMS疫苗分别口服免疫BALB/C小鼠,对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淋巴细胞主要细胞因子相对表达量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多个免疫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并通过攻毒试验对疫苗的保护效率进行了评价。初次免疫四周后,高、中、低口服疫苗免疫组的各项免疫学参数与细菌口服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均差异显着(P<0.05),高、中剂量口服疫苗组间大部分免疫参数差异不显着(P>0.05)。Ah+SA+Ch口服组与空白对照组的脾淋巴细胞主要细胞因子表达及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免疫指标差异显着。各免疫组小鼠的相对保护效率分别为:ACMS高剂量组46.7%;ACMS佐剂组53.3%;Ah腹腔注射组86.7%;而空白对照组与细菌口服对照组的小鼠100%死亡。结果表明所制备微囊口服疫苗对Ah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所用口服佐剂(MonTanide IMS1312)能显着增强微囊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使小鼠的相对保护率提高了13.3%。由于哺乳动物与鱼类的体温、免疫系统及胃肠环境等生理参数有较大差异,为了科学评价所开发微囊口服疫苗的对水生动物的免疫效果,采用不同剂量,不同剂型(佐剂有无)的Ah-ACMs疫苗分别口服免疫银鲫,以腹腔注射福尔马林灭活的Ah(FKC)为阳性对照。初次免疫四周后,对免疫银鲫的血清抗体水平、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免疫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并通过攻毒试验对疫苗的保护效率进行了评价。低剂量的口服Ah-ACMS组的各项免疫指标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佐剂可显着增强所开发微囊口服疫苗的免疫原性。低剂量Ah-ACMS组,佐剂Ah-ACMS组及腹腔注射组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32.1%、50.0%、82.1%,而FKC口服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鲫鱼死亡率分别为96.7%和93.3%。结果表明所开发的Ah-ACMS疫苗对鲫鱼具有一定的免疫效应,可保护鲫鱼抵抗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开发的聚合物微囊抗原传递系统可有效保护全菌抗原的免疫原性,对复杂的胃肠环境耐受,可诱导小鼠及鲫鱼产生免疫应答。该研究以期能为后继的聚合物微囊口服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有望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他鱼类病原菌口服疫苗的开发。(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田继远[6](2008)在《淋巴囊肿病毒口服微囊核酸疫苗的研制与免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LCD)是由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LCDV)引起的一种鱼类病毒性传染病。淋巴囊肿病在我国北方养殖牙鲆中大规模发生,给养殖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我国的海水养殖业。面对淋巴囊肿病的蔓延,如何实施预防以及有效地治疗该病毒病,就成了养殖产业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一般是DNA)与真核表达载体质粒重组,利用某种方法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使带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针对该抗原蛋白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D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质粒DNA非常稳定且易于贮存和运输。更为重要的是DNA疫苗的抗原基因能在体内长期表达,不断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达到免疫效果。另外它可组成多价疫苗,形成对多个抗原表位的免疫保护作用。目前,水产养殖业对鱼类疾病采用的免疫途径基本上为肌肉注射方式。一般认为,注射方式产生的免疫效果强于浸浴和口服,但该方式也伴随着一些负面问题,例如较高的人力和设备成本,注射量不易控制,养殖鱼个体差异较大,偶而出现鱼类皮肤破损。对于养殖的鱼类而言,用口服疫苗免疫是一条有效的免疫途径。然而,由于各种酶的存在以及恶劣的胃肠条件,以DNA为基础的疫苗会被水解或者发生变性,这使核酸疫苗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本文根据DNA疫苗的特征,运用油包水(W/O)和水包油包水(W/O/W)乳化技术制备了叁种不同的淋巴囊肿病毒微囊核酸疫苗:海藻酸盐微囊核酸疫苗;聚丙交酯乙二醇酸(PLGA)微囊核酸疫苗和壳聚糖微囊核酸疫苗。载有抗淋巴囊肿病毒核酸疫苗的海藻酸盐微囊能通过油包水乳化方式(W/O)被成功制备。这种海藻酸盐微囊的产率,载药量和包被效率分别为90.5%, 1.8%,92.7%。制备的海藻酸盐微囊直径小于10μm,而且其表面形态为圆形。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相对于海藻酸钠,载疫苗的海藻酸钠微囊中出现了明显的DNA单键与双键峰值。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在包被过程中,有少量超螺旋质粒DNA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被转变成开环和线性质粒。质粒DNA的累积释放试验表明:在pH = 2.0的酸性介质中,从载药微囊中释放的pDNA少于10%,而在pH = 9.0的碱性介质中有少于6.5%的释放。RT-PCR和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在进行口服管理之后10到90天内,pDNA表达了RNA和绿色荧光蛋白。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表明(indirect ELISA),与裸露质粒DNA(pDNA)免疫过的鱼相对照,用载有质粒DNA(pDNA)的海藻酸盐微囊免疫牙鲆之后,从第3周到第16周的这段日期里,鱼的血清免疫响应呈阳性(O.D≥0.3)。本论文通过改良的水包油包水(W/O/W)双乳化技术,质粒DNA(pDNA)能成功地包被进聚丙交酯乙二醇酸(PLGA)胶囊里。这种胶囊的包被效率,载药百分比和产率分别是78-88%,0.5-0.7%和83.5-86.5%,它的粒径小于14μm。在模拟胃肠液及体液累积释放试验中发现,在模拟胃液中,它的累积释放能力依次为pH 2.0 > pH 9.0 > pH 7.4。裸露质粒(pDNA)与胶囊中质粒(pDNA)超螺旋比例分别为80%和89%左右,这表明在包被过程中有少量的超螺旋质粒(pDNA)发生降解。反转录技术(RT-PCR)说明,载药胶囊口服免疫后10到90天,含有主要衣壳蛋白基因(MCP gene)信息的RNA广泛存在于牙鲆各种组织内。免疫荧光照片显示:服用载药PLGA胶囊后,淋巴囊肿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在牙鲆供检组织内得到了有效表达。除此之外,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表明,从口服后第1周到第24周血清的免疫响应呈阳性(O.D≥0.3),而口服裸露核酸疫苗后,血清的免疫响应呈阴性。基于壳聚糖在水溶液中带正电荷,核酸疫苗在水溶液带负电荷,两者能互相吸附的特征,本论文运用油包水乳化法(W/O)技术,构建了一种壳聚糖微囊核酸疫苗。这种微囊的产率,载药百分比及包被效率分别是93.6%, 0.3%和94.5%。扫描电镜照片表明,载淋巴囊肿病毒核酸疫苗壳聚糖微囊呈球形且具有光滑的外表。琼脂糖电泳分离结果显示相对于开环质粒和线性质粒疫苗(pDNA),该微囊含有高比例的超螺旋质粒,充分说明核酸疫苗在包被前后的转染效率没有大的改变。模拟胃肠环境下的体外缓释实验表明,被包被于壳聚糖微囊中的质粒疫苗(pDNA)在酸性介质中比在碱性介质中有更快的释放速度。壳聚糖微囊核酸疫苗在磷酸缓冲液(PBS,pH 7.4)中的释放曲线揭示,微囊被肠道吸收以后能持续释放的时间可以达到42天。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用淋巴囊肿病毒壳聚糖微囊核酸疫苗对牙鲆进行口服免疫之后,在10-90天里,均能检测到包含淋巴囊肿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遗传基因信息的RNA存在于鱼的各供检组织内,在组织切片中同时也发现含有荧光表达蛋白的抗原蛋白被核酸疫苗表达。除此之外,用口服淋巴囊肿病毒壳聚糖微囊核酸疫苗免疫牙鲆之后,显示了抗体浓度明显增加,其免疫响应呈阳性(O.D > 0.3)。从免疫效果来分析, PLGA微球疫苗效果最好,但PLGA价格相对另外两种材料稍贵,加工工艺相对复杂,口服管理前要保证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壳聚糖微球疫苗与海藻酸盐微球疫苗均采用油包水(W/O)技术制备,前者免疫效果要优于后者,主要是因为壳聚糖本身带正电荷,核酸疫苗带负电荷,它们两者本身发生吸附,所以壳聚糖会提供更好的缓释和保护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盐微囊,PLGA微胶囊及壳聚糖微囊均是理想而富有前景的药物载体。这些包被技术因为易于操作,原料价格低廉以及显着的免疫功效而具有广阔的前景,它们有可能在药物传输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4-01)

陈进喜,陈汉忠,谢婷,周天政,李芳[7](2006)在《鸡球虫微囊型口服疫苗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本研究室研制的微囊型口服鸡球虫疫苗,通过拌料口服免疫法,测定了微囊型口服鸡球虫疫苗不同免疫次数的免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两次拌料口服免疫的鸡只在实验性攻虫后,其发病率、死亡率、病变记分、血便记分、料肉比等各项指标均低于一次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说明在免疫两次后鸡机体对鸡球虫产生了较好的免疫力,有了明显的抵抗鸡球虫的能力,而只免疫一次的鸡只较免疫两次的鸡只抗鸡球虫的能力弱。微囊型口服鸡球虫疫苗使用方便,易于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微囊口服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给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本病的防治主要以药物治疗和疫苗注射免疫为主。疫苗注射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也会引起动物应激,且费时费力。而口服疫苗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刺激动物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反应和系统体液免疫反应,因此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研究拟采用微囊包被技术制备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灭活口服疫苗,以期为研制防治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口服疫苗新剂型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1、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佐剂筛选获得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作为芯材,高分子海藻酸钠天然材料作为壁材。对叁种常用包被方式:喷雾干燥法、乳化冻干法和锐孔-凝聚浴法进行包被方法筛选,测定所得产品包被率,以此优化该口服疫苗包被工艺。2、不同佐剂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小鼠免疫效果的研究选取健康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设立弗氏佐剂注射组、铝胶佐剂注射组、蜂胶佐剂注射组及对照组,经微量凝集试验和建立的间接ELISA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评价不同佐剂疫苗免疫效果。选取最佳佐剂微囊化口服疫苗对小鼠进行口服免疫效果评价实验,并进行攻毒实验,评价不同剂量下该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3、微囊化大肠杆菌蜂胶佐剂口服灭活疫苗对羔羊免疫效果研究采用7日龄湖羊60只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注射组(1 mL/只)和口服组:低剂量组(0.5 g口服疫苗干粉/只)和高剂量组(1 g口服疫苗干粉/只)进行免疫保护试验,采用微量凝集法、间接ELISA法、淋巴细胞转化法及羔羊粘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检测,对羔羊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粘膜免疫不同指标进行测定,并且对羔羊进行攻毒实验来验证该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囊化产品包被率最高,达75.23%,粒径平均小于10μm,经优化后所制得微胶囊的含菌量为7.52×1011个菌/g干粉,并具有良好的释放性和耐酸性。叁种佐剂筛选表明蜂胶佐剂攻毒实验中的免疫保护效果最佳,小鼠死亡只数为0只,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达到100%。使用蜂胶佐剂制备的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经微量凝集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检测,自免疫第7天后口服组和注射组就可产生抗体,注射组在免疫第7天至35天的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该疫苗液具有良好免疫效果。口服实验组在免疫第7天至35天的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口服实验组能够产生免疫保护。口服实验组在免疫第28天时免疫效价显着低于注射组(P<0.05),其它免疫天数下无差异性(P>0.05),证明口服实验组除免疫第28天以外,均能产生与注射组相同的免疫效果。免疫后口服实验组中的20倍基础剂量OD 492/630高于5倍基础剂量,且21天、28天、35天的抗体效价差异显着(P<0.05)。在不影响血清抗体效价情况下可以考虑将5倍基础剂量组作为推荐剂量。在7日龄湖羊的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疫苗免疫效果实验中发现,本实验中高倍剂量组的抗原量在高出注射组抗原量的75.2倍时可以产生优于注射疫苗的细胞免疫。各试验组羔羊在免疫第28天的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均有升高,含量最高为口服组中的高剂量组,达15.88μg/mL。攻毒实验中,注射组和口服组中的高剂量组羔羊腹泻只数为0只,对羔羊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微囊化羊源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刺激羔羊产生特异性免疫保护,其中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良好免疫应答。本实验结果表明该微囊化大肠杆菌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在进一步优化免疫剂量和最佳免疫时间等基础上有望用于羔羊腹泻疾病防治生产实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囊口服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夏瑞阳,徐新龙,董明娣,陈俐静,祁来芳.微囊化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对大鼠免疫效果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7

[2].夏瑞阳.微囊化羊大肠杆菌口服灭活疫苗制备工艺优化及免疫效果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

[3].任燕,张小江,陶家发,李宁求,石存斌.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微囊疫苗的制备及其对斜带石斑鱼的口服免疫效果[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

[4].李瑞伟.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微囊制备与口服免疫效果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

[5].曲向阳.嗜水气单胞菌微囊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6].田继远.淋巴囊肿病毒口服微囊核酸疫苗的研制与免疫效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7].陈进喜,陈汉忠,谢婷,周天政,李芳.鸡球虫微囊型口服疫苗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6

标签:;  ;  ;  ;  

微囊口服疫苗论文-夏瑞阳,徐新龙,董明娣,陈俐静,祁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