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氢致马氏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氏体,压痕,微裂纹,时效
氢致马氏体论文文献综述
郜欣,乔利杰,宿彦京,高克玮,褚武扬[1](2005)在《氢致马氏体对316不锈钢的纳米压痕蠕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拉伸实验工作表明,氢能促进室温蠕变。对于316奥氏体不锈钢,充氢会发生马氏体相变,利用纳米力学探针可以在表面局部区域内研究室温蠕变,以此来区分不同相的力学性能。1实验过程316奥氏体不锈钢单晶加工成直径10mm厚约1mm的圆片,表面为(100)面。机(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郜欣,乔利杰,宿彦京,高克玮,褚武扬[2](2005)在《氢致马氏体对316不锈钢的纳米压痕蠕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拉伸实验工作表明,氢能促进室温蠕变。对于316奥氏体不锈钢,充氢会发生马氏体相变,利用纳米力学探针可以在表面局部区域内研究室温蠕变,以此来区分不同相的力学性能。1实验过程316奥氏体不锈钢单晶加工成直径10mm厚约1mm的圆片,表面为(100)面。机(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6-30)
何健英,高克玮,乔利杰,褚武扬[3](2004)在《氢化物和氢致马氏体对TiNi合金断裂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充氢时形成的氢致马氏体和氢化物可使合金的K_IC明显下降,相对损失高达96%,但其氢致马氏体对K_IC相对损失的贡献仅约1.8%,而且不随氢浓度而改变。因此氢致K_IC下降几乎全部归因于氢化物,氢化物引起的相对损失△K_(IC)~(TiNiH)/K_Ic和氢化物的含量(质量分数,%)W_(TiNiH)有关,即当充氢电流i≥15mA/cm~2时,在氢化物处能产生微裂纹,但微裂纹不会使断裂韧性进一步下降。(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陈浩,王燕斌,褚武扬,高克玮,乔利杰[4](2002)在《氢致马氏体对304不锈钢在MgCl_2中应力腐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解充氢后除气,即可在304奥氏体不锈钢中引入不同数量的氢致马氏体(ε+α’,其中ε占 2/3);同时并未明显改变试样的强度和位错密度.氢致马氏体使304不锈钢脆化,塑性损失随马氏体含量升高而升高.在沸腾MgCl2溶液中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表明,随氢致马氏体含量升高,应力腐蚀敏感性也升高;但当马氏体总量超过10%之后,应力腐蚀敏感性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2年10期)
潘川,李正邦,田志凌,梁东图,褚武扬[5](2002)在《氢和氢致马氏体导致不锈钢氢脆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子氢和氢致马氏体在奥氏体不锈钢氢脆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当氢浓度C0大于临界值(30×10-6)后就会出现氢致马氏体(ε+α'),它随C0升高而升高,即 M(ε+α')=62-82.5exp(-C0/102),氢致马氏体引起的塑性损失Iδ(M)随马氏体含量线性升高,即Iδ(M)=0.45 M=27.9-37.1exp(-C0/102).动态充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减去充氢除气试样的塑性损失就是原子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H),它随C0升高而升高,但当C0>100×10-6后,Iδ(H)趋于稳定值,即Iδ(H)max=40%.随应变速率ε升高,Iδ(H)逐渐下降至零,即Iδ(H)=-21.9-9.91gε.氢致滞后断裂只和原子氢有关,其门槛应力强度因子为KIH=91.7-10.11nC0.其断口形貌和KI以及C0有关,当KI高或C0低为韧断,KI低或C0高则为脆断.韧断和脆断的分界线方程为KI-54+exp(-C0/153)=0.(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期刊2002年03期)
氢致马氏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量拉伸实验工作表明,氢能促进室温蠕变。对于316奥氏体不锈钢,充氢会发生马氏体相变,利用纳米力学探针可以在表面局部区域内研究室温蠕变,以此来区分不同相的力学性能。1实验过程316奥氏体不锈钢单晶加工成直径10mm厚约1mm的圆片,表面为(100)面。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致马氏体论文参考文献
[1].郜欣,乔利杰,宿彦京,高克玮,褚武扬.氢致马氏体对316不锈钢的纳米压痕蠕变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5
[2].郜欣,乔利杰,宿彦京,高克玮,褚武扬.氢致马氏体对316不锈钢的纳米压痕蠕变的影响[C].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2005
[3].何健英,高克玮,乔利杰,褚武扬.氢化物和氢致马氏体对TiNi合金断裂韧性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4
[4].陈浩,王燕斌,褚武扬,高克玮,乔利杰.氢致马氏体对304不锈钢在MgCl_2中应力腐蚀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2
[5].潘川,李正邦,田志凌,梁东图,褚武扬.氢和氢致马氏体导致不锈钢氢脆的定量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