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颞下窝径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术径路,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型颞下窝径路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郑宏良,陈世彩,郑贵亮[1](2013)在《颞下窝恶性肿瘤手术径路的选择与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颞下窝恶性肿瘤的手术径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颞下窝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1岁-75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1-13个月。肿瘤病理分型:腮腺恶性肿瘤9例、下颌骨髁状突骨肉瘤4例、转移癌3例、横纹肌肉瘤3例、鼻咽癌3例、鼻窦癌颞下窝侵犯3例、恶性组织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恶性肌上(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10-17)
周慧芳,王宏亮,邱明哲,王长月,李崇谦[2](2000)在《国人颈静脉孔区神经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颞下窝径路、乙状窦后径路应用解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颞下窝手术径路和乙状窦后径路对 30侧头部标本进行解剖 ,获得国人颈静脉孔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参数。 1面神经的行程和有关结构的参数 :鼓乳裂外端 -茎乳孔 12 .96± 1.6 3mm,二腹肌嵴前端 -茎乳孔 9.0 9± 1.6 7mm,面神经水平段 12 .58± 1.6 1mm,垂直段 15.88± 1.55mm,茎乳孔 -腮腺段 18.4 5± 1.76 mm。 2颈静脉球的有关参数 :颈静脉球的穹隆顶骨壁厚度 4 .32± 2 .2 8mm,颈静脉窝与颈动脉管的骨壁厚 4 .92± 2 .0 3mm,颈静脉球 -后半规管壶腹端 3.81± 2 .94 mm,颈静脉球 -面神经垂直段 8.80± 2 .6 6 mm。 3颈内动脉岩骨段的有关参数 :颈内动脉垂直段 9.73± 1.0 4 mm,水平段 18.0 0± 2 .0 4 mm,水平段与脑膜中动脉的距离 6 .80± 2 .0 0 mm,鼓膜张肌腱与水平段及膝部的距离 2 .2 0±1.2 0 mm。以咽鼓管、鼓膜张肌腱、脑膜中动脉为标志定位颈内动脉的水平段 ,颞下窝径路具有暴露好 ,可变通的特点。以上述解剖参数 ,对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彻底切除、减少合并症、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均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00年05期)
耿军,陈明振,伍国号,吴新建,陈晓雷[3](2000)在《改良Mickey氏额颞-颞下窝入路结合面前径路切除中颅凹底大型内外沟通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经过改良Mickey氏额颞-颞下窝入路结合面前径路(鼻侧切开或唇-上颌窦入路)切除中颅凹底大型内外沟通性瘤。方法:回顾分析我们1992年1月至1998年6月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结果:成功切除了鼻咽癌6例,上颌窦腺鳞癌4例,脑膜瘤2例,血管纤维瘤2例,软骨肉瘤1例,尤文氏瘤1例。其中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2例。结论:1、该手术入路对向前、内侧侵及上颌窦、翼腭窝、筛窦及蝶窦的大型中颅凹底内外沟通瘤暴露充分,肿瘤得以广泛切除。2、采用改良的Mickey氏额颞-颞下窝入路,复位后的额颞骨瓣由于来自颞肌血运保留,有利于骨瓣的成活及与正常颅骨的融合。同时颞肌在额颞骨附着点的保留,有利于术后患者咀嚼功能。(本文来源于《癌症》期刊2000年01期)
王林古,李随勤[4](1999)在《经颞下窝径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32岁。以“伸舌偏斜1年,声音嘶哑8个月,吞咽困难6个月”为主诉于1992年5月6日入院。曾在外院以“多发性神经炎”治疗无效。体检:舌右侧萎缩,伸舌舌尖偏右。咽反射迟钝,有唾液积聚,软腭右侧活动度小,悬雍垂左偏。间接喉镜下见右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1999年09期)
刘良发,姜泗长,杨伟炎,顾瑞,钟世镇[5](1999)在《侧颅底神经血管的应用解剖学——颞下窝径路的外科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关系。结果:颈静脉球可分为隆起型(占66.7%)和低平型(占33.3%)。岩下窦开口部位有叁种类型。Ⅸ脑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的前内侧,Ⅹ、Ⅺ脑神经多位于其内侧。Ⅺ脑神经与岩下窦末端关系密切,可分叁种类型。颈内动脉水平段距鼓膜张肌平均为2.2mm,距脑膜中动脉和下颌神经分别平均为6.8mm和6.9mm。结论:避免手术损伤后脑神经的关键是充分暴露,辨认清楚后明视下操作。鼓膜张肌、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是预测和辨认颈内动脉水平的良好标志。(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1999年02期)
赵永红,孙志庭[6](1989)在《颞下——耳前颞下窝径路切除侧和后颅底巨大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底肿瘤常侵犯相邻的脑组织、血管及神经,将其广泛切除时并发症多,危险性大。近年来,由于对颅底解剖的进一步研究,新手术径路的应用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作者等即采用颞下——耳前颞下窝径路切除累及中、后颅底的肿瘤。手术方法;全麻,于额部作一弧形切口至(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期刊1989年01期)
柳端今[7](1980)在《颞骨和颅底肿瘤的颞下窝径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位于迷路下、岩尖区和颅底附近肿瘤的手术径路迄今仍是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有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已经采用过经迷路径路、颅中窝径路或经腭-经咽径路乃至经耳蜗径路,但对上述部位的肿瘤如较大的颈静脉球体瘤,斜坡脊索瘤、胆脂瘤、癌等,均不能提供足够的术野。这类肿(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期刊1980年02期)
型颞下窝径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模拟颞下窝手术径路和乙状窦后径路对 30侧头部标本进行解剖 ,获得国人颈静脉孔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参数。 1面神经的行程和有关结构的参数 :鼓乳裂外端 -茎乳孔 12 .96± 1.6 3mm,二腹肌嵴前端 -茎乳孔 9.0 9± 1.6 7mm,面神经水平段 12 .58± 1.6 1mm,垂直段 15.88± 1.55mm,茎乳孔 -腮腺段 18.4 5± 1.76 mm。 2颈静脉球的有关参数 :颈静脉球的穹隆顶骨壁厚度 4 .32± 2 .2 8mm,颈静脉窝与颈动脉管的骨壁厚 4 .92± 2 .0 3mm,颈静脉球 -后半规管壶腹端 3.81± 2 .94 mm,颈静脉球 -面神经垂直段 8.80± 2 .6 6 mm。 3颈内动脉岩骨段的有关参数 :颈内动脉垂直段 9.73± 1.0 4 mm,水平段 18.0 0± 2 .0 4 mm,水平段与脑膜中动脉的距离 6 .80± 2 .0 0 mm,鼓膜张肌腱与水平段及膝部的距离 2 .2 0±1.2 0 mm。以咽鼓管、鼓膜张肌腱、脑膜中动脉为标志定位颈内动脉的水平段 ,颞下窝径路具有暴露好 ,可变通的特点。以上述解剖参数 ,对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彻底切除、减少合并症、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颞下窝径路论文参考文献
[1].周莹,郑宏良,陈世彩,郑贵亮.颞下窝恶性肿瘤手术径路的选择与疗效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2].周慧芳,王宏亮,邱明哲,王长月,李崇谦.国人颈静脉孔区神经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颞下窝径路、乙状窦后径路应用解剖学[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
[3].耿军,陈明振,伍国号,吴新建,陈晓雷.改良Mickey氏额颞-颞下窝入路结合面前径路切除中颅凹底大型内外沟通瘤[J].癌症.2000
[4].王林古,李随勤.经颞下窝径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
[5].刘良发,姜泗长,杨伟炎,顾瑞,钟世镇.侧颅底神经血管的应用解剖学——颞下窝径路的外科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
[6].赵永红,孙志庭.颞下——耳前颞下窝径路切除侧和后颅底巨大肿瘤[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9
[7].柳端今.颞骨和颅底肿瘤的颞下窝径路[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