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动力电动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辆工程,汽车测试技术,重型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车论文文献综述
陈正先[1](2019)在《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类与能耗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技术分类及测试技术的发展,从各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入手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耗测试的方法,并且提出了测试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对比GB/T 19754-2005和GB/T 19754-2015,阐述了我国测试技术的进步并分析新版国标。核心目的是通过分析现有的测试方法并结合不同的混合动力形式,提出新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2期)
S.HOFFMANN,S.GELLINECK,J.MARTIN,S.MEAD,范明强[2](2019)在《12V混合动力电动增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汽车欧洲技术中心与集成动力传动技术公司已合作开发出了1款用于轿车的新型驱动方案,由1台4缸1.7L柴油机与1套名为"Supergen"的12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组成。后者将1台混合动力电机与1个电动压气机组合布置于紧凑的壳体中。这种新型的12V电压技术是借助于发动机低速化而能显着降低CO2排放的低成本方法。与采用电动压气机的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其在相同的行驶功率情况下具有系统总成本更低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汽车与新动力》期刊2019年05期)
张德水,周炯明[3](2019)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热管理试验工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散热系统更复杂,发动机舱结构紧凑,热管理需求高。设计1个更加适合的试验工况,覆盖大多数用户的使用情况,在控制开发成本的前提下,满足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热管理的需求,这对汽车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李心月[4](2019)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公司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和技术,其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电池及其管理技术和车辆控制技术,指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7期)
万亚宁,李燕斌,肖俊明,朱永胜,杨璐[5](2019)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磁通切换永磁电机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进行了优化对比研究,在满足2010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最低性能指标要求下,得到了12个定子极磁通切换电机的最优设计参数。首先,对4种具有不同结构转子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的性能进行了定性分析比较;其次,在对比丰田普锐斯混合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性能指标下,建立了这些磁通切换永磁电机的统一优化设计模型,并基于多层优化方法进行了优化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拓扑结构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具有不同的优化结构参数,在输出功率和效率方面,13个转子极的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具有最佳性能。该方法可应用于高维结构参数下不同拓扑结构电机的定量比较优化研究。(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助春,陈刚,王东涛[6](2019)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仿真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结合数字建模与物理建模开发出一个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模型,搭载一个简单的整车控制策略,在车辆匀速、加速、减速叁种循环工况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模型速度跟踪性良好,发动机、驱动电机及发电机的能量曲线正确响应控制策略,符合实际汽车运行状况,能够有效支持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设计,提高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研发效率。(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2期)
宋佳,王鑫海,徐文龙,吕钊钦,穆桂脂[7](2019)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并联式、串联式、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的结构与特征,首先说明了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点。然后分别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分析了串联式混合动力在不同负荷下的行驶状态;对并联式混合动力的驱动模式进行分析;最后分别分析同轴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行星齿轮传动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0期)
刘木楠[8](2019)在《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传统燃油汽车所暴露出来的弊端日益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化石能源的供求失衡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推进当今社会节能环保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其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中应用较为常见的一种,在能量转换方面具良好的控制品质和应用前景,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源,各动力源之间的能量分配由控制策略决定。越先进的控制策略,所需要的计算量与实验数据就越庞大,这就需要较好的平衡控制的准确度与难易性。在传统的控制策略中,燃油经济性及排放问题虽然得到较好的解决,但电池电荷状态(SOC,State of Charge)下降较快、难以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在模糊控制策略中,可以依据工程经验来制定控制规则,将输入量模糊化,经由数据库处理之后,获得精确的输出量,既保证了燃油经济性与排放又兼顾了控制的准确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车辆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建模,包括了发动机模型、电动机模型、电池模型、传动系模型、驾驶员模型等,并在CRUISE软件内进行整车模型仿真。其次将车辆的运行工况划分为纯电机驱动、发动机驱动、行车充电、制动、并行混动等不同模式,采用Matlab/Stateflow设计流程切换逻辑,分别使用两种策略在欧洲的续航测试标准(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最后对扭矩分配控制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得出模糊控制器的引入既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同时又保持了电池的SOC状态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的结论,验证了模糊控制策略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6)
田口义晃,孙娜[9](2019)在《交流架线与蓄电池混合动力电动车组主回路系统的开发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节能和降低维修成本,开发了一种由交流架线与蓄电池共同提供牵引动力的BEC819系电动车组,其搭载大电容量(360 kW)、高电压(1 598 V)锂离子蓄电池。该动车组于2016年10月在筑丰交流电气化干线以及若松非电气化线路上投入商业运行。介绍BEC819系动车组主电路系统的特点和主要设计方法,与之前开发的817系试验动车组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蓄电池的电气保护和冷却性能。根据试运行结果,对主电路系统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期刊2019年03期)
C.,Danzer,J.Liebold,E.Schreiterer,J.Müller,范明强[10](2019)在《用于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低成本传动模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混合动力的技术开发费用依然较为昂贵,生产成本也较高,因而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并无较高吸引力。在该观点的引导下,IAV汽车工程公司开发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小型化传动模块,从而制成了一种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专用的混合变速器(DHT),该变速器也是针对48 V汽车而设计的。该传动模块以一种具有3种行驶速度等级的齿轮组为基础,仅用1个摩擦离合器就能根据当前负荷状态来进行换档。(本文来源于《汽车与新动力》期刊2019年02期)
混合动力电动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汽车欧洲技术中心与集成动力传动技术公司已合作开发出了1款用于轿车的新型驱动方案,由1台4缸1.7L柴油机与1套名为"Supergen"的12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组成。后者将1台混合动力电机与1个电动压气机组合布置于紧凑的壳体中。这种新型的12V电压技术是借助于发动机低速化而能显着降低CO2排放的低成本方法。与采用电动压气机的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其在相同的行驶功率情况下具有系统总成本更低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动力电动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正先.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类与能耗测试技术[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S.HOFFMANN,S.GELLINECK,J.MARTIN,S.MEAD,范明强.12V混合动力电动增压系统[J].汽车与新动力.2019
[3].张德水,周炯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热管理试验工况探索[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4].李心月.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9
[5].万亚宁,李燕斌,肖俊明,朱永胜,杨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磁通切换永磁电机优化设计[J].大电机技术.2019
[6].刘助春,陈刚,王东涛.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仿真模型设计[J].时代汽车.2019
[7].宋佳,王鑫海,徐文龙,吕钊钦,穆桂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研究综述[J].时代汽车.2019
[8].刘木楠.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糊控制策略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田口义晃,孙娜.交流架线与蓄电池混合动力电动车组主回路系统的开发与评价[J].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2019
[10].C.,Danzer,J.Liebold,E.Schreiterer,J.Müller,范明强.用于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低成本传动模块[J].汽车与新动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