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策略论文-张扬蕾

社会化策略论文-张扬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化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织社会化策略,工作适应性,内容策略,社会策略

社会化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张扬蕾[1](2019)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适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新经济形势下,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大力推进,互联网行业已成为助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而互联网企业的员工一般呈现流动率偏高且平均在职时间仅18个月的情况,这极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非常不利于互联网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新员工作为人力资源的生力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企业来说,为了获取发展的主动权,迫切希望新员工在进入当前组织后,能对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在较少时间内掌握,对组织运作方式尽快了解并融入,从而更快更好地施展个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终输出企业期望的绩效结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竞争力,而企业积极开展有效的组织社会化策略则是促成新员工更快融入组织的关键途径。S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企业线上生态建设、品牌互动营销、外贸电商综合推广与电商人才培训等服务的互联网民营企业。随着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及风险投资趋近理性,S公司经营战略正处于由B2B平台模式到企业线上生态建设服务模式的转型期,员工由于不适应工作及漫长的行业前景而离职的情况屡见不鲜。本论文通过案例研究方式,以组织社会化策略为理论基础,选取S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25名新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该企业实施组织社会化策略的现状,深入研究组织社会化策略的情景策略、内容策略与社会策略对新员工工作适应性的影响关系,重点对比内容策略与社会策略对工作适应四个维度的具体影响差异,最终提出如何通过实施有效的组织社会化策略来更好提升新员工工作适应性的管理建议。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S公司新员工工作适应性处于中等;(2)内容策略与社会策略均对新员工的工作掌握维度有显着正向影响;(3)社会策略对新员工的角色清晰维度有显着正向影响;(4)内容策略与社会策略均对新员工的人际关系维度有显着正向影响;(5)社会策略对新员工的文化适应维度有显着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0)

王鹏杰[2](2019)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7年间累计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5700万人。应届毕业生是企业的新生力量,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每年花高昂费用招聘应届毕业生作为储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但是应届生每年的离职率非常高,研究统计,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第一年的离职率约为25%,且他们离职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工作幸福感的缺乏。95后新员工更加看重工作幸福感的体验,工作幸福感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新员工工作幸福感低会导致组织承诺低、工作绩效低、离职率高等问题。因此,研究中国背景下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组织社会化策略的维度出发,以毕业1年以内的大学生(2016届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关系,引入组织社会化结果中的工作胜任和人际关系做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组织社会化策略各维度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2)工作胜任在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工作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人际关系社会化在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工作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充实了组织社会化策略及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创新点及意义如下:(1)本文将组织社会化策略作为自变量,以工作胜任与人际关系作为中介变量,研究自变量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细化了组织社会化策略领域及工作幸福感领域的研究。(2)提出从组织社会化策略的角度研究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并引入工作胜任和人际关系作为中介变量,本研究弥补了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空白。(3)加入2个中介变量,构建了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工作幸福感的正向关系,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8)

赵新华[3](2019)在《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社会化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各高校的图书馆也随之发展,因此图书馆情报服务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了改变,进而图书馆的情报服务给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和同学们都是从网络上来获取信息,所以图书情报服务也要运用网络技术的力量来更好的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图书情报服务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来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推行更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的模式,从而提高图书情报服务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4期)

郭云贵,张珂,唐春清,黄雨婷[4](2018)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24名企业员工施测组织社会化策略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和组织认同量表,考察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策略与新员工的组织认同、工作投入呈显着正相关,新员工的组织认同与工作投入呈显着正相关;组织社会化策略显着正向影响新员工的工作投入;组织认同能够中介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工作投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宁[5](2018)在《组织社会化策略、组织支持感对90后员工离职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90后在2008年开始踏入职场。随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社会大军,并逐渐在企业中承担重要的岗位职责,企业管理方式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90后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没有过多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个性得到极大释放。他们自我意识强,更加注重个人感受而不是外界评价,他们貌似任性的“闪辞”,使很多企业束手无策。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无疑处在企业成功的核心地位。大量研究已证明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容忽视。研究者们在长期的研究中,也始终认为,员工的角色的认知、组织适应和组织认同是影响员工离职倾向十分重要的因素,而组织社会化策略是可以提供给组织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因此本研究选取组织社会化策略视角,研究员工离职倾向的产生机制。与此同时,这个信息时代和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赋予了 90后更多的选择权,他们看起来更容易受到诱惑,更容易“见异思迁”?或者,不同特质的个体有着明显的差异?主动性人格研究的兴起,为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研究模型,以组织支持感作为个体构建的认知表现,探讨其在外界环境——组织社会化策略与个体行为倾向——离职倾向之间的作用,同时,加入主动性人格,研究个体特质差异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在研究结构上,本文首先阅览了国内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提炼总结;其次,对前人的研究概念、相关变量关系和理论依据进行构思,建立本文研究假设和模型;再次,选取成熟的变量量表进行再检验以确保问卷数据的有效性;然后,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结论并进行对比探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变量视角出发提出降低90后员工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回收有效问卷401份,用spss软件进行问卷信度分析和模型验证,用Mplus 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效度。结果显示:(1)组织社会化策略、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均为显着负相关关系;(2)组织支持感部分中介组织社会化策略与离职倾向的关系;(3)主动性人格负向调节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结果为企业实施组织社会化策略并通过组织支持感放大其效应起到启示作用。具体来说,企业要针对组织期望不同,慎重选择组织社会化策略方式;在人才选拔聘用方面,要考虑员工特质与企业或岗位要求的匹配性;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支持性的人力资源实践以提高员工组织支持感,放大组织社会化策略的效应,并通过组织氛围的塑造和企业的适当引导,提高员工的行为主动性,以此在促进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30)

徐向龙,黄玉文,伍致杭[6](2018)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个人—组织匹配的影响——主动社会化行为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及竞争加剧,新员工个人—组织匹配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问题,新员工一方面要求得到满意的薪酬和良好的组织环境,另一方面也渴望自身与组织能够实现相似和互补。个人—组织匹配强调个人和组织间的互动,选取组织视角的组织社会化策略变量和个人视角的主动社会化行为变量,以490位新员工为调研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个人—组织匹配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主动社会化在该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孙霞[7](2018)在《嵌入性组织社会化策略对高校毕业生新员工职业成长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疆界职业生涯时代,就业者个体的职业流动日趋频繁,为提高就业安全性,个体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职业成长。高校毕业生新员工,正处于从职业探索期向职业建树期的过渡阶段,尤其注重职业成长及自我价值实现;另一方面,其初入组织往往面临职业迷茫和现实冲击,也是流失率最高的那部分群体。研究表明,新员工离职主要源于未完成或失败的组织社会化。无效的组织社会化策略会导致低组织承诺、高工作怠倦及高离职率,不仅严重阻碍了个体的职业成长,而且使组织遭受人力资源成本的严重侵蚀。高校毕业生新员工作为组织人力资本更新的基础性人力资源和新鲜血液,从组织社会化视角厘清高校毕业生新员工职业成长的微观组织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工作嵌入理论和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构建了组织社会化策略与高校毕业生新员工职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弥补以往研究领域的缺憾,引入了工作嵌入中介机制和职业成熟度调节机制,探究了高校毕业生新员工职业成长的形成机理。通过理论演绎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组织社会化策略显着正向影响高校毕业生新员工的职业成长;工作嵌入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和高校毕业生新员工职业成长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职业成熟度正向调节了工作嵌入与高校毕业生新员工职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适应的管理启示,拟实现高校毕业生新员工职业成功与组织可持续竞争的共赢发展。(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6)

王乐[8](2018)在《跨界: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社会化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主要方向,跨界发展是其主要手段,包括知识跨界、能力跨界和价值跨界叁个方面。知识跨界即教师知识积累的跨领域拓展,要求师范学习阶段建构知识拓展的社会化态度,实习阶段建构知识拓展的社会化方向和任教阶段建构知识社会化拓展的学科教育价值;能力跨界主要是教师业务能力的阅历化拓展,要求教师基于课堂生活的对接功能实现生活经历拓展以及基于师生生活共享实现自身阅历拓展;价值跨界即教师职业价值的跨界实现,表现为教师从教学价值到教育价值实现的课堂拓展以及从教育价值到社会价值实现的人格拓展。(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5期)

杨春江,王玉婷,郭楠,张慧南[9](2018)在《企业组织社会化策略对员工适应期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组织匹配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员工适应期阶段如何通过组织社会化策略来影响员工与组织的匹配,进而影响到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以社会认同理论和个人-组织匹配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组织匹配在两类典型的组织社会化策略(接受培训和组织理解)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326名新入职员工为样本,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应用Mplus软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1)接受培训和组织理解均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呈显着正相关;(2)组织匹配在接受培训、组织理解与知识共享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最后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18年01期)

安明玲[10](2017)在《环境监测社会化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由此环境监测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如今随着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的推行,如何贯彻落实和有效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化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刻探讨的话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主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环境监测的相关策略研究。(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7年08期)

社会化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7年间累计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5700万人。应届毕业生是企业的新生力量,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每年花高昂费用招聘应届毕业生作为储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但是应届生每年的离职率非常高,研究统计,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第一年的离职率约为25%,且他们离职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工作幸福感的缺乏。95后新员工更加看重工作幸福感的体验,工作幸福感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新员工工作幸福感低会导致组织承诺低、工作绩效低、离职率高等问题。因此,研究中国背景下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组织社会化策略的维度出发,以毕业1年以内的大学生(2016届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关系,引入组织社会化结果中的工作胜任和人际关系做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组织社会化策略各维度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2)工作胜任在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工作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人际关系社会化在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工作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充实了组织社会化策略及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创新点及意义如下:(1)本文将组织社会化策略作为自变量,以工作胜任与人际关系作为中介变量,研究自变量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细化了组织社会化策略领域及工作幸福感领域的研究。(2)提出从组织社会化策略的角度研究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并引入工作胜任和人际关系作为中介变量,本研究弥补了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空白。(3)加入2个中介变量,构建了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工作幸福感的正向关系,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化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张扬蕾.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适应性的影响[D].河南工业大学.2019

[2].王鹏杰.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

[3].赵新华.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社会化策略探究[J].中国文艺家.2019

[4].郭云贵,张珂,唐春清,黄雨婷.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

[5].张宁.组织社会化策略、组织支持感对90后员工离职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8

[6].徐向龙,黄玉文,伍致杭.组织社会化策略对新员工个人—组织匹配的影响——主动社会化行为的中介效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孙霞.嵌入性组织社会化策略对高校毕业生新员工职业成长影响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8].王乐.跨界: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9].杨春江,王玉婷,郭楠,张慧南.企业组织社会化策略对员工适应期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组织匹配的中介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

[10].安明玲.环境监测社会化策略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

标签:;  ;  ;  ;  

社会化策略论文-张扬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