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改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误读,影响的焦虑,影视作品改编,《倚天屠龙记》
改编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林煜圻[1](2019)在《浅析2019版《倚天屠龙记》改编的文化立场——基于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误读"广泛存在于阅读的过程中,但并非就是贬义的,反之,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解读,赋予了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更为广阔的意义。近几十年来金庸武侠小说多次被翻拍成影视剧,每一版出于某种文化立场的考虑有着不同的改编,是"误读"的具体应用。本文以2019版《倚天屠龙记》为例,从情节的改编和人物的改编两个方面分析该剧对原着的改编情况,并指出改编背后的家国情和爱情并行、人性化的注解和平民化的趋向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8期)
林煜圻[2](2019)在《游戏改编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系列的叙事策略研究——基于热奈特的叙事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内游戏改编电视剧的开山之作,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系列在影视市场掀起过一阵波澜,是一次大胆且成功的尝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该系列剧在叙事策略上的谋篇布局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本文借助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提出的叙事理论,以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作为3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叙事策略在剧集创作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熊金凤[3](2019)在《琳达·哈钦改编理论视阈下的《驯悍记》改编动机》一文中研究指出《驯悍记》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喜剧,主要讲述的是意大利维罗纳的青年男子彼特鲁乔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驯服帕多瓦美貌多金但脾气火爆的凯瑟丽娜的故事。这部戏剧在国内外的改编本层出不穷,本文旨在运用琳达·哈钦的改编理论从改编主体的角度探讨《驯悍记》的改编动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5期)
庄洁[4](2019)在《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浅析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编——以苏教版与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叁大主题认为:生活是和教育息息相关的;社会也是我们学习中的一部分;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将教学,学习和实际应用叁者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介绍这叁大主题和小学语文教材选材之间的关系,强调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与实际应用方面的相关内容。(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林侠[5](2018)在《中国电影学派:如何理论,怎样创新?——以国外改编理论研究为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事实,激发了中国文化、艺术、学术、理论的本体性意识。作为中国学术、中国理论的重要部分,中国电影学派如何影响世界,就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难题。国外改编研究的演进体现了理论生成与创新的规律,对中国电影学派如何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基本思路。概言之,人文学科研究是一个增多增厚的互补过程,是一个推翻前理论但又吸取其合理内容的辩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的核心从"是什么"开始,却又逐渐偏移,集中于如何更合理地阐释的"为什么"。其中,理论极端化可谓至关重要,成为创新动力,体现了理论的洞见与盲视。(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李思雨[6](2018)在《其味无穷的对话——以互文性理论探讨《西游记》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互文性理论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对文学名着《西游记》的互文性改编更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这场后现代语境下的改编就像是一场与古典名着之间其味无穷的对话,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2期)
陈佳慧,李儒俊[7](2018)在《作品改编对颂莲形象塑造及作品主题的影响——从场域理论入手》一文中研究指出"场域"概念源于法国社会学大师布迪厄对各种位置间存在的相对独立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构型,它在关注行为发生的物理环境之余将与之关联的多方他类因素考量在内。得益于场域理论的科学性与可延伸性,社会各领域场域研究广受关注。从文化场域视角看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与张艺谋改编版电影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南、北文化场域选择对主人公颂莲形象塑造及作品主题的影响,对深入考察颂莲形象的现实典型性,把握文学作品中女性地位及话语权的消解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迎春[8](2018)在《性别理论视野中的电影改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原有对电影与性别关系的认知因女性主义思潮的渗入而得到拓展。女性主义者逐渐认识到好莱坞叙事影像所表达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并不不符,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表达,是一种鉴于性别权力关系而刻意建构的视觉体系,于是女性主义电影批评随之兴起。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女性主义电影批评逐渐进入繁荣期,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美国迅猛发展并挑战了美国电影批评理论的既定模式,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对女性主义电影的认识。到90年代后期,新的女性主义流派出现,如第叁世界女性主义、跨国女性主义兴起等。更进一步的将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推广到一个全球范围之上。在跨国女性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女性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研究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虽然中国没有西方国家强大的女性运动背景,但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与女性主题研究在中国电影研究中却从没有缺席过。只是在中国,一直以来有关性别的讨论往往将电影女性人物同现实历史中女性的社会、政治、以及阶级地位挂钩。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理论界才开始认识到性别研究的独立意义,性别研究也开始从国家和官方政治话语中逐渐脱离。到了90年代,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在中国电影研究中才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近年来,海派风格女性作家的作品改编受到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者的广泛关注。上海这座中国较早具有现代性的城市催生了最早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新女性”,也为这类形象的丰满和成熟提供了成长的空间。深受上海都市文化影响的海派作家的作品中总会有一个在上海都市背景下生活,不与世俗合流的“摩登女郎”或“新女性”。因此,上海文学界形成了以上海都市文化为背景,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城市书写,。这种书写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这种风格尤其体现在海派女性作家的作品中被一大批作家吸纳、借鉴,如张爱玲、王安忆、卫慧、李碧华、严歌苓等。她们以都市为背景,以女性为故事的叙事焦点,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海派风格特点。在她们笔下,都市被读解成具象化的女性形象,变成了一位男性难以或者说是无法再去“凝视”的个体存在。新时期以来她们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从性别角度出发,按照常理而言女性导演在改编时往往更能把其作品的内涵挖掘出来。实则不然,男性导演也可以改编出成功的电影。他们拥有不同于女作家、女导演的性别态度,反而能够使影片产生多种文化意味。但无论女性导演改编,还是男性导演改编,几乎所有的被改编作品都难逃女性主题被重构的命运。因此,本文主要以新时期以来海派风格女性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电影改编为研究对象,在性别视野中探讨文学向电影转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复杂关系,补充中国电影改编研究理论,同时为文学更好地转换成电影语言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8-06-01)
刘鑫[9](2018)在《后现代视域下电影改编短片与信息理论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客观世界的叁大要素之中,物质与能量是其必要的支撑体系,而信息则是沟通、融合、获取、增值物质与能量的关键。正因为信息要素的存在,客观世界才呈现出一种有序性、科学性、客观性;由此可见,信息要素是认识、探索、掌控客观世界的关键。随着人类社会快速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相关理论亦在诸多方面越来越重要地影响着人类认知。影视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固定时长的信息产品,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冗余信息,而针对影视艺术作品进行(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8年10期)
陈婕茜[10](2018)在《琳达·哈琴改编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比较文学教授琳达·哈琴于2006年出版《改编理论》。该着作是哈琴改编研究实践成果精华的集中体现,对于改编研究领域以及对改编有兴趣的研究者而言是一部理想的指南。但由于该书出版时间不久,国内外对哈琴改编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着作进行细读,旨在研究哈琴改编理论的来源、提炼其核心观点,并以改编实例加以补充,以期促进哈琴改编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哈琴《改编理论》的写作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分析哈琴改编理论的一种基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主要受到的叁种理论影响——复制基因理论、互文性理论以及认知科学。第叁部分分析哈琴改编理论的核心,即哈琴对改编的独特界定及叁种分类方法。第四部分为哈琴改编理论包含的独特视角,即在关于改编主体与认知主体的问题中,改编主体是谁、改编主体的生产动机以及互文性介入的认知过程。最后一部分为论文的结语,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改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国内游戏改编电视剧的开山之作,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系列在影视市场掀起过一阵波澜,是一次大胆且成功的尝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该系列剧在叙事策略上的谋篇布局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本文借助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提出的叙事理论,以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作为3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叙事策略在剧集创作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编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林煜圻.浅析2019版《倚天屠龙记》改编的文化立场——基于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J].视听.2019
[2].林煜圻.游戏改编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系列的叙事策略研究——基于热奈特的叙事理论[J].新闻研究导刊.2019
[3].熊金凤.琳达·哈钦改编理论视阈下的《驯悍记》改编动机[J].青年文学家.2019
[4].庄洁.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浅析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编——以苏教版与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9
[5].陈林侠.中国电影学派:如何理论,怎样创新?——以国外改编理论研究为核心[J].社会科学.2018
[6].李思雨.其味无穷的对话——以互文性理论探讨《西游记》改编[J].戏剧之家.2018
[7].陈佳慧,李儒俊.作品改编对颂莲形象塑造及作品主题的影响——从场域理论入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8].李迎春.性别理论视野中的电影改编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8
[9].刘鑫.后现代视域下电影改编短片与信息理论的融合[J].电影评介.2018
[10].陈婕茜.琳达·哈琴改编理论研究[D].温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