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红珍
(山西省永济市人民医院儿科044500)
【摘要】目的评价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2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儿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0.00%,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率为42.50%,有效率为75.00%;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且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具有较好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喜炎平
【中图分类号】R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36-01
临床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等,另外一小部分是由于细菌感染或病毒以及细菌混合感染所致[1]。临床症状一般是常伴有咽痛、鼻塞、打喷嚏、咳嗽、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情况,治疗上一般以退热、抗病毒、抗菌、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不及时则可能进一步引发中耳炎、鼻窦炎、心肌炎、气管炎以及肾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0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80例,全部患儿病程<3d,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扁桃体红肿、流涕等症状。将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2组,平均每组40例,治疗组40例,其中女17例,男23例,患儿年龄11个月~7.4岁;对照组40例,其中女19例,男21例,患儿年龄10个月~7.8岁。2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比较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一般为退热、止咳等治疗,合并有细菌感染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5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滴,连续7d。对照组同时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每公斤体重10~15mg,分2次给药,连续7d。详细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监测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以及血、尿、粪三大常规。
1.3疗效标准治愈:患儿症状消失,3天内退热,胸片正常,双肺无啰音,咽部充血水肿消失,血常规结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均正常;显效:患儿症状明显好转,3天内退热,双肺呼吸音稍粗,胸片纹理增粗减轻或正常,咽部充血水肿明显减轻,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用药3天症状无改善,双肺啰音,胸片示肺部病变无改善或加重,咽部充血水肿无变化。
2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90.00%,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率为42.50%,有效率为75.00%,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05),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36(90.00)2(5.00)2(5.00)95.00
对照组4017(42.50)13(32.50)10(25.00)75.00
3讨论
小儿急性上感大约70%~80%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病毒、腺病毒、鼻病毒、以及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小儿急性上感特点是起病急骤,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伴有流涕、咽痛、喷嚏、咽部不适等症状,严重者患儿可引起扁桃体肿大以及咽后壁充血,大多数患儿表现为体温增高,时间一般持续2~3d,严重者可以持续1周左右。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瘟病范畴,感冒、流感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属“表证”和“外感热证”。寒热异常、温凉失节、是感冒的主要病因。体虚邪凑,外感疫疬之邪,则病邪侵入人体,先从肺卫开始,风蒸之邪多从口鼻而入,风寒之邪则多从皮毛而入。目前以高热起病的上感病人有增多趋势且发热病程较长,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继发细菌感染,并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对患儿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肌炎或其它慢性病病情加重。持续高热还影响人体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故对上感积极有效地治疗尤显必要。目前临床治疗一般是采用抗病毒、退热等基本治疗,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需要加用抗炎治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抗生素应用过度等情况,这样一来滥用抗生素减弱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容易导致抗生素耐药、菌群失调,长期会影响患儿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因此正确及时地选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因经济原因、技术条件限制,不可能对每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
喜炎平注射液为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穿心莲乙素)经磺化引入亲水性基因后制成,保障了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其毒副作用更小,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感染及抗炎清热作用,尤其是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灭活作用,可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渗出物的渗出量,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还可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强细胞免疫能力。其解热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保护溶酶体,抑制炎症发展[3],减轻呼吸道症状。本次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病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3天后即可使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明显。病毒唑又称三氮唑核苷,是广谱抗病毒药。对大多数DNA和RNA病毒均有活性,临床进一步证实其对常见呼吸道病毒如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毒有确切疗效但其在长期应用中易产生致畸、致癌、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结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病毒唑[4][5](x2=6.27,P<0.05),副作用又少于病毒唑。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加速病情减轻,加速退热过程,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且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0.
[2]王卫平,毛萌,等.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6-268.
[3]刘建红,张卫东,王国团,等.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2):93-95.
[4]马利维.喜炎平治疗118例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3):61.
[5]杜东玲,丁黎.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40例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