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论文-由宏新,招聪,曲斌,刘润杰,官国清

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论文-由宏新,招聪,曲斌,刘润杰,官国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硬模板,积炭

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由宏新,招聪,曲斌,刘润杰,官国清[1](2016)在《硬模板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_(0.5)Cu_(0.5)Ba_(0.05)O_x包覆管状SDC立体阳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有效利用干甲烷为燃料,需制作多孔立体阳极。采用硬模板法和浸渍法制备Ni_(0.5)Cu_(0.5)Ba_(0.05)O_x包覆管状SDC阳极材料(Ni_(0.5)Cu_(0.5)Ba_(0.05)O_x/SDC),为作对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粉末状Ni_(0.5)Cu_(0.5)Ba_(0.05)O_x,机械混合SDC粉末制备Ni_(0.5)Cu_(0.5)Ba_(0.05)O_x-SDC。将这两种阳极材料分别制作电解质支撑的单电池Ni_(0.5)Cu_(0.5)Ba_(0.05)O_x/SDC|YSZ|LSMYSZ与Ni_(0.5)Cu_(0.5)Ba_(0.05)O_x-SDC|YSZ|LSM-YSZ,并进行发电性能测试以及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800℃下,干甲烷环境中,Ni_(0.5)Cu_(0.5)Ba_(0.05)O_x-SDC为阳极的单电池最大功率密度为324.99 m W/cm2,运行10 h后,电压下降5.60%;而以Ni_(0.5)Cu_(0.5)Ba_(0.05)O_x/SDC为阳极的单电池最大功率密度达到384.54 m W/cm2,运行100 h后,电压未严重衰减。实验后阳极的SEM照片表明,Ni_(0.5)Cu_(0.5)Ba_(0.05)O_x-SDC阳极内孔隙狭小,易被积炭堵塞;而Ni_(0.5)Cu_(0.5)Ba_(0.05)O_x/SDC阳极呈立体多孔结构,有利于燃料气体与反应后气体的扩散。催化剂颗粒均匀地包覆在SDC纤维管表面,有利于增加叁相界面,提高电池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刘燕[2](2013)在《便携式锥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采用固体陶瓷材料作为电解质,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全固态电化学发电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锥管串接式SOFC可以使电堆在较小的空间内有相对高的电压和输出,良好的抗热冲击性和热循环能力,特别适合于重量轻、体积小的SOFC电堆便携式能源领域应用。本论文围绕锥管状SOFC的便携式应用这个主题展开,主要对锥管状SOFC的制备工艺、新型电极材料及其抗积碳机理、便携式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进行了研究与开发,旨在推进锥管状SOFC的便携式应用的产业化进程。本论文采用凝胶注模成型法成功制备了锥管状阳极生坯,并组装成单电池和电池组,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凝胶注模成型法制备的电池微观结构较理想,将阳极生坯和电解质在1350°C共烧结制备的电解质致密,并与阳极和阴极接触良好。制备的单电池在750°C和800°C以氢气为燃料时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600mW/cm~2和900mW/cm~2,开路电压约为1V。制备的叁节串联电堆以加湿氢气为燃料800°C最大功率输出为2.8W,以加湿甲烷为燃料时电堆在800°C和850°C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达到3.0W和4.0W,说明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的电池性能较好。电堆在850°C以甲烷为燃料10mA/cm~2的恒电流密度下放电4.5h后电堆的性能下降,因此寻找抗积碳的新型阳极使SOFC在碳氢化合物中稳定运行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开发了一种新型阳极材料(Ni_(0.75)Fe_(0.25)-5MgO)/YSZ。通过对合成的Ni_(0.75)Fe_(0.25)O粉体进行XRD表征发现, Fe已经进入了NiO的立方晶格,形成了Ni_(0.75)Fe_(0.25)O固溶体。研究了MgO的掺杂量对SO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中加入一定量的Fe和MgO后,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增大,但加入过多的MgO其性能反而下降。以(Ni_(0.75)Fe_(0.25)-5MgO)/YSZ为阳极的SOFC使用加湿甲烷为燃料时800°C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648mW/cm~2,确定了MgO的最佳掺杂量为5wt.%。不同阳极的SOFC的恒电流放电曲线表明,以Ni0.75Fe0.25/YSZ为阳极的SOFC在甲烷中很快衰减,当阳极中加入一定量的MgO后,电压在整个20h的测试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原因可能是阳极中加入一定量的稳定金属氧化物MgO可以抑制碳纤维的生长,或者使得YSZ骨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来承受由于碳纤维的生长对其产生的应力。对各电池经稳定性测试后阳极SEM图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机理推测。本章充分证明了(Ni0.75Fe0.25–5MgO)/YSZ阳极在直接使用甲烷为燃料的锥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应用的可行性。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以(Ni_(0.75)Fe_(0.25)-5MgO)/YSZ为阳极的SOFC直接使用CO为燃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以H2为燃料的电池性能都要高于以CO为燃料的性能,而以干燥CO为燃料的电池性能都要高于以加湿CO为燃料的性能。稳定性测试表明,以(Ni_(0.75)Fe_(0.25)-5MgO)/YSZ为阳极的单电池在800°C以83mA/cm~2的恒电流测试的40h内电压都相当稳定,而以Ni/YSZ为阳极的单电池工作了10h后电压快速下降为零,并且水对以(Ni_(0.75)Fe_(0.25)-5MgO)/YSZ为阳极的单电池使用CO为燃料时的稳定性没有影响。SEM测试结果表明,使用CO为燃料时,在Ni/YSZ阳极表面的积碳比(Ni_(0.75)Fe_(0.25)-5MgO)/YSZ阳极的严重。制备的两节串联电堆使用加湿CO为燃料时,在800°C的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分别为2V和4W,电堆在以83mA/cm~2的恒电流密度下放电的90h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进一步证明(Ni_(0.75)Fe_(0.25)-5MgO)/YSZ新型阳极非常适合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使用含碳燃料的便携式应用。本论文设计并开发了一种适合于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便携式应用的装置。证明了碳燃料中加入适量的FemOn能催化炭的Boudouard反应,提高电池性能。以担载5wt.%Fe催化剂的活性炭为燃料,制备的便携式DC-SOFC单电池850°C的开路电压达1.05V,最大功率密度达到280mW/cm~2。寿命测试结果表明,电池以小电流放电时,电压维持较稳定,随着运行电流的增大,电池的寿命减小。小电流放电后容器内剩余的红褐色粉末经EDX测试分析主要为铁的氧化物,表明炭已消耗完。制备的便携式叁节串联DC-SOFC电池组使用担载5wt.%Fe的活性炭为燃料时电化学性能较低。这是由于该便携式装置的密封难度大,如何解决该装置的密封问题也是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李成新,李长久[3](2012)在《基于热喷涂工艺制备金属陶瓷支撑型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具有高温自密封、较好的抗热循环能力及易于大功率化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1][2]。西安交通大学开发了一种金属陶瓷支撑型管状SOFCs。这种管式SOFCs全部采用热喷涂工艺制备,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异等显着特点。本研究着重介绍这种管式SOFCs的成型工艺以及单管和由单管组装成电堆的相关性能。(本文来源于《第16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下一代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06)

李连和[4](2010)在《相转化法制备锥管状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锥管状阳极支撑体,预烧结后组装出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单电池和电池组并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实验结果为:单电池在700 oC时开路电压为1.0 V,在800 oC时时最大功率密度达到410 m W / cm2;两个单电池串联电池组在650 oC时开路电压为1.85 V,800 oC时最大功率为1.45 W;叁个单电池串联电池组的开路电压在600 oC时为2.65 V,在800 oC时的最大功率为1.52 W。阻抗谱图分析显示:在单电池中,界面电阻占总电阻的大部分,优化电解质和电极的接触是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在电池组中,优化电池间的连接和提高单个电池的性能同一性是下步工作目标。扫描电镜(SEM)分析显示:阳极和阴极均呈现出疏松多孔结构,满足作为电极的要求,与电解质层接触良好且有明显的接触界面。论文研究了阳极支撑体的烧结过程并得出了合适的阳极烧结程序。比较了不同造孔剂对阳极支撑体微观结构的影响,认为在阳极支撑体中添加10 %的石墨造孔剂较佳。作为一种阳极支撑型锥管状SOFC制备工艺,相转化工艺流程简单,制备出生坯强度高,是一种净尺寸成型工艺,非常利用串接;制备出来的阳极结构疏松多孔、有利于燃料气在其上的催化氧化,且组装出的单电池及电池组的欧姆电阻非常小,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途。但要实现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解决阳极层的厚度控制以及阳极支撑体烧结时的变形问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06-01)

张龙山[5](2009)在《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支撑体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新型的发电装置,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燃料的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当今全球能源短缺、能源供应形式相对单一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被寄予厚望。随着SOFC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商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面对传统的SOFC在高温(1000°C左右)下运行所带来的材料技术和成本方面的问题,以及氢气作为SOFC燃料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深刻地认识到降低电池的成本和使用碳氢化合物作为燃料对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开发新的电池制备技术和降低运行温度来实现。降低电池运行温度就需要提高电解质材料的电导率、降低电解质厚度和提高电极性能。通过电极结构的优化、修饰和开发新型电极材料,进而获得高催化活性和抗积碳的阳极,则是SOFC使用碳氢燃料的必要前提。鉴于此,本论文的出发点就是探索SOFC的低成本制备技术,并且制备出单电池对其显微结构、输出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进行研究。另外,采用新技术制备出的管状阳极支撑体的孔隙率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调整,使后续的表面修饰成为可能。阳极经过修饰后的电池在通入氢气和甲烷时的稳定性测试和抗积炭问题得到进一步研究。论文的第一章简单介绍了SOFC的操作原理,综述了SOFC各关键材料,重点讨论了SOFC的结构与制备和以碳氢燃料相关的阳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概述了SOFC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确立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关键材料的制备和电池制作工艺是SOFC技术的基础,对电极、电解质以及电池进行精确和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综合评估SOFC的性能。因此第二章就本论文探索的制备工艺,烧结工艺和评价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总的来讲分为电池阳极支撑体的制备和单电池的制作。管状阳极支撑体是采用注凝成型工艺(gel-casting)制备的Ni/YSZ金属陶瓷。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注凝成型技术把陶瓷粉末和有机单体等制成低粘度高固相含量的浓悬浮体,然后在温度和引发剂的作用下,使悬浮体中的有机单体交联聚合成叁维网状结构,从而使悬浮体原位固化成型。近乎实现了净尺寸成型复杂形状的阳极支撑体,并且支撑体的强度足够,Ni和YSZ两相以及气孔分布均匀合理。详细研究了石墨作为造孔剂其添加量对支撑体的烧结收缩率和孔隙率的影响。单电池制作方法为阳极过渡层(dip-coating工艺)-电解质(dip-coating工艺)-阴极(涂覆工艺)。烧结工艺也是电池制备的关键。本论文采用的烧结工艺为阳极支撑体生坯预烧1150 oC-阳极及过渡层共烧1200 oC左右-阳极和电解质共烧1350 oC。表征方法有交流阻抗谱技术及激光粒度分布仪、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等。论文第叁章介绍了在以氢气为燃料气的情况下,阳极支撑体浸渍SDC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石墨使支撑体在还原前孔隙率接近30%,SDC的最佳浸渍量为273 mg/cm3,电池的极化阻抗降低了47%,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提高了60%在700 oC时。电池分别在700 oC、750 oC和800 oC进行了I-V和I-P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接近理论电压,并且浸渍的管状电池在800 oC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了550 mW/cm2。电池在800 oC长期运行很稳定。电池测试过后的电镜图片表明电极与电解质接触良好,电解质很致密。另外,对浸渍的纳米级SDC颗粒在电池还原和测试过程中的形貌变化进行了详细讨论。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它占居了世界总能源的13%。生物质气通过SOFC发电,能够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顺应了世界能源体系的发展方向。此时,开发高活性抗积碳阳极就成为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论文第四章介绍了在以甲烷为燃料气的情况下,管状阳极支撑体浸渍SDC后的抗积炭性能。以SDC浸渍8次的电池为研究对象,对电池在直接通入甲烷作为燃料的稳定性能进行测试和氢气-甲烷不断切换下的循环性能进行测试。用SDC修饰的阳极在通入甲烷燃料气的情况下可以长期稳定的运行,而没有修饰的电池在24小时内性能衰减近50%。浸渍的SDC有效地抑制了积炭的发生。氢气和甲烷循环测试表明燃料气的切换对电池的稳定性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通入相同流量的燃料气时,通甲烷时的功率密度明显高于通氢气时的功率密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05-01)

隋静,刘江[6](2006)在《锥管状电解质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石膏模注浆成型法制备了摩尔分数为8%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的致密锥管状电解质。在1500℃下煅烧4h,样品的相对密度达到97.7%。锥管的大开口端直径为16.5mm,小开口端直径为15mm,管壁长为12mm,壁厚为0.177mm。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超细电极材料。将制备的锥管状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组装成电解质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单电池,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研究了该电池的性能。结果表明:电池开路电压(opencircuitvoltage,OCV)随温度的变化与理论结果一致,在800℃时,OCV达1.013V,最大输出功率约为190mW。阻抗谱测量结果表明:电解质的欧姆电阻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李成新,宁先进,李长久[7](2004)在《热循环对金属陶瓷支撑型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制造成本,本研究采用热喷涂方法制备SOFC单电池,探讨了单电池的工作温度与单电池空载电压和输出功率密度的关系以及热循环对单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对研制的SOFC单电池采用H2/O2测试气体测试,结果表明,单电池的空载电压可达在600℃可达1.2V;工作在1000℃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150mW/cm2;经过10次热循环试验后,对输出特性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4-01)

贺天民,裴力,吕哲,刘江,苏文辉[8](2001)在《管状YSZ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 8mol %钇稳定化氧化锆 (YSZ)为原料 ,以阿拉伯树胶为分散剂和粘接剂 ,采用改进注浆法制备出长度为 2 2 6~2 60mm、壁厚为 0 .4~ 0 .9mm的致密YSZ电解质薄管。设计并制出带有一定锥度的空芯石膏模 ,研究了球磨时间对成型料浆稳定性的影响 ,烧结温度对YSZ样品致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球磨时间在 75~ 14 0min的范围内料浆的稳定性较好 ,随烧结温度的升高 ,样品的致密度提高。用这种YSZ薄管制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池的电学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提高 ,叁节电池串联的最大功率为 2 .2W。(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1年01期)

马紫峰,林卓旸,张煜,林维明[9](1996)在《CH_4-O_2型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试验系统,电池的结构形式分别是:(一)Pt|YSZ|Pt(+)和(-)Pt|YSZ|La(Sr)MnO_3(+)以CH_4为燃料,O_2为氧化剂气体,对所研制的管状SOFC试验电池的电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500~700℃温度范围内的电流电压特性和电流功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无需经水蒸汽转化,直接送入SOFC试验电池系统,就有明显的电流产生,电池的输出电流和输出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着提高.分析了甲烷在SOFC内直接进行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固体电解质可作为离子源或离子接受体,形成反应活性位,控制金属电极催化剂的功函,促进甲烷在阳极的氧化反应.(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1996年03期)

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采用固体陶瓷材料作为电解质,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全固态电化学发电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锥管串接式SOFC可以使电堆在较小的空间内有相对高的电压和输出,良好的抗热冲击性和热循环能力,特别适合于重量轻、体积小的SOFC电堆便携式能源领域应用。本论文围绕锥管状SOFC的便携式应用这个主题展开,主要对锥管状SOFC的制备工艺、新型电极材料及其抗积碳机理、便携式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进行了研究与开发,旨在推进锥管状SOFC的便携式应用的产业化进程。本论文采用凝胶注模成型法成功制备了锥管状阳极生坯,并组装成单电池和电池组,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凝胶注模成型法制备的电池微观结构较理想,将阳极生坯和电解质在1350°C共烧结制备的电解质致密,并与阳极和阴极接触良好。制备的单电池在750°C和800°C以氢气为燃料时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600mW/cm~2和900mW/cm~2,开路电压约为1V。制备的叁节串联电堆以加湿氢气为燃料800°C最大功率输出为2.8W,以加湿甲烷为燃料时电堆在800°C和850°C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达到3.0W和4.0W,说明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的电池性能较好。电堆在850°C以甲烷为燃料10mA/cm~2的恒电流密度下放电4.5h后电堆的性能下降,因此寻找抗积碳的新型阳极使SOFC在碳氢化合物中稳定运行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开发了一种新型阳极材料(Ni_(0.75)Fe_(0.25)-5MgO)/YSZ。通过对合成的Ni_(0.75)Fe_(0.25)O粉体进行XRD表征发现, Fe已经进入了NiO的立方晶格,形成了Ni_(0.75)Fe_(0.25)O固溶体。研究了MgO的掺杂量对SO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中加入一定量的Fe和MgO后,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增大,但加入过多的MgO其性能反而下降。以(Ni_(0.75)Fe_(0.25)-5MgO)/YSZ为阳极的SOFC使用加湿甲烷为燃料时800°C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648mW/cm~2,确定了MgO的最佳掺杂量为5wt.%。不同阳极的SOFC的恒电流放电曲线表明,以Ni0.75Fe0.25/YSZ为阳极的SOFC在甲烷中很快衰减,当阳极中加入一定量的MgO后,电压在整个20h的测试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原因可能是阳极中加入一定量的稳定金属氧化物MgO可以抑制碳纤维的生长,或者使得YSZ骨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来承受由于碳纤维的生长对其产生的应力。对各电池经稳定性测试后阳极SEM图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机理推测。本章充分证明了(Ni0.75Fe0.25–5MgO)/YSZ阳极在直接使用甲烷为燃料的锥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应用的可行性。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以(Ni_(0.75)Fe_(0.25)-5MgO)/YSZ为阳极的SOFC直接使用CO为燃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以H2为燃料的电池性能都要高于以CO为燃料的性能,而以干燥CO为燃料的电池性能都要高于以加湿CO为燃料的性能。稳定性测试表明,以(Ni_(0.75)Fe_(0.25)-5MgO)/YSZ为阳极的单电池在800°C以83mA/cm~2的恒电流测试的40h内电压都相当稳定,而以Ni/YSZ为阳极的单电池工作了10h后电压快速下降为零,并且水对以(Ni_(0.75)Fe_(0.25)-5MgO)/YSZ为阳极的单电池使用CO为燃料时的稳定性没有影响。SEM测试结果表明,使用CO为燃料时,在Ni/YSZ阳极表面的积碳比(Ni_(0.75)Fe_(0.25)-5MgO)/YSZ阳极的严重。制备的两节串联电堆使用加湿CO为燃料时,在800°C的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分别为2V和4W,电堆在以83mA/cm~2的恒电流密度下放电的90h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进一步证明(Ni_(0.75)Fe_(0.25)-5MgO)/YSZ新型阳极非常适合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使用含碳燃料的便携式应用。本论文设计并开发了一种适合于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便携式应用的装置。证明了碳燃料中加入适量的FemOn能催化炭的Boudouard反应,提高电池性能。以担载5wt.%Fe催化剂的活性炭为燃料,制备的便携式DC-SOFC单电池850°C的开路电压达1.05V,最大功率密度达到280mW/cm~2。寿命测试结果表明,电池以小电流放电时,电压维持较稳定,随着运行电流的增大,电池的寿命减小。小电流放电后容器内剩余的红褐色粉末经EDX测试分析主要为铁的氧化物,表明炭已消耗完。制备的便携式叁节串联DC-SOFC电池组使用担载5wt.%Fe的活性炭为燃料时电化学性能较低。这是由于该便携式装置的密封难度大,如何解决该装置的密封问题也是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由宏新,招聪,曲斌,刘润杰,官国清.硬模板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_(0.5)Cu_(0.5)Ba_(0.05)O_x包覆管状SDC立体阳极[J].燃料化学学报.2016

[2].刘燕.便携式锥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李成新,李长久.基于热喷涂工艺制备金属陶瓷支撑型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C].第16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下一代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2

[4].李连和.相转化法制备锥管状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5].张龙山.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支撑体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6].隋静,刘江.锥管状电解质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6

[7].李成新,宁先进,李长久.热循环对金属陶瓷支撑型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C].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8].贺天民,裴力,吕哲,刘江,苏文辉.管状YSZ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2001

[9].马紫峰,林卓旸,张煜,林维明.CH_4-O_2型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性能的研究[J].电源技术.1996

标签:;  ;  ;  ;  

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论文-由宏新,招聪,曲斌,刘润杰,官国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