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论文-李宁,吴彬,杜明亮,杨鹏年,刘江

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论文-李宁,吴彬,杜明亮,杨鹏年,刘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水,同位素,化学特征,两河流域

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李宁,吴彬,杜明亮,杨鹏年,刘江[1](2019)在《托克逊两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同位素指示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托克逊两河流域32组水样中的化学成分及环境同位素进行测定,运用聚类、Piper叁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法对化学组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区水环境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作用及组分来源。结果表明:沿阿拉沟渠从出山口山前砾质洪积平原→细土平原→盐沼平原过渡区地下水由HCO_3型→HCO_3·SO_4型、SO_4·HCO_3型→SO_4·CL型;地下水化学作用同时受蒸发浓缩作用、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来自盐类矿物的溶解;地下水δ~(18)O平均值为-0.889%,δD平均值为-5.668%,浅表层水δ~(18)O平均值为-0.938%,δD平均值为-6.005%,山区降水经二次转化对地下水补给产生一定的影响,远离当地大气降水线的水样受补给源和人工开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3期)

秦子元,高瑞忠,张生,贾德彬,杜丹丹[2](2019)在《西北旱区盐湖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源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吉兰泰盐湖盆地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与管理,系统采集区域内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以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为依据确定特征污染物,利用因子分析(FA)确定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因子分类,以地质统计学插值绘图揭示不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APCS-MLR(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量化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ρ(Cr~(6+))、ρ(As)、ρ(NH_4~+)、ρ(F~-)、ρ(Cl~-)、ρ(NO_2~-)、ρ(COD_(M n))、ρ(TDS)、pH等9项地下水水质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ρ(NH_4~+)、ρ(Cl~-)、ρ(F~-)超标较为严重.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6个公因子,即溶滤-富集作用因子(F_1,贡献率为24.61%)、农业活动因子(F_2,贡献率为20.38%)、原生地质-农业生产、生活污染因子(F_3,贡献率为11.72%)、工业生产污染因子(F_4,贡献率为10.38%)、地质环境背景因子(F_5,贡献率为10.78%)、原生地质因子(F_6,贡献率为10.61%),其中F_1、F_5、F_6为环境影响因子,F_2、F_3、F_4为人类活动影响因子.采用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得到因子得分,巴音乌拉山一带整体污染因子得分较高,乌兰布和沙漠存在点状高值区,图格力高勒沟谷上游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而盐湖盆地东南大部分区域水质相对较好,其分布与变化受到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APCS-MLR得到各水质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线性拟合优度)均大于0.7,APCS-MLR可较好地评估各因子对水质的贡献率.研究显示,因子分析与AP CS-MLR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地下水化学组分进行定性识别与定量解析.(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吴豪,吴彬,杜明亮,钟瑞森[3](2018)在《二塘沟流域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是二塘沟流域居民生活饮用、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水化学环境与可再生能力,以便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叁线图解法以及Gibbs图分析了二塘沟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水水化学类型是HCO_3~-—Ca~(2+),北盆地浅层地下水由地表水补给,经过硫酸盐矿物溶滤,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42-—Na++Ca~(2+),再经过南盆地平原绿洲区含氯化物矿物溶解及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类型为SO42-+Cl-—Na++Ca~(2+),最终排向艾丁湖附近形成Cl-—Na+型水。北盆地地表水水质较好,而地下水有变差趋势,即在火焰山北部山前有明显上升;南盆地地下水在山前及灌区四周水质较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磊,何江涛,张振国,赵鹏,张小文[4](2018)在《基于信息筛选和拉依达准则识别地下水主要组分水化学异常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异常值识别是获取水化学背景值的重要的一环,以往提出的基于水化学各组分内在联系的计算背景值的水化学图法及Durov图法在柳江盆地的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水化学图法的计算步骤繁多,过程复杂,对采样精度要求严格.因此,为简化计算过程,快速识别异常,本文借鉴英国地调局识别异常的方法,以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针对该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资料,利用信息筛选法替代水化学图法,对研究区内水化学主要组分进行异常识别,并将不同识别方法的识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存在两种方法单独识别出的异常数据较多,但是水化学图法+拉依达准则和信息筛选法+拉依达准则对地下水主要组分的异常识别效果均较好,异常识别后的剩余数据的阈值范围较为一致,信息筛选法能够在大尺度区域内精度较低条件下,有效地替代水化学图法快速识别出异常值.(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小文,何江涛,彭聪,张昌延,倪泽华[5](2017)在《地下水主要组分水化学异常识别方法对比:以柳江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异常识别是构建水化学背景值及开展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识别量化的重要基础.以往提出的基于5种水化学图的主要组分异常识别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该方法考虑的水化学图种类过多,计算复杂.为简化水化学图法,本文以柳江盆地为例,尝试采用Durov图替代5种水化学图,对地下水主要组分进行异常识别.为此,分别对比分析了水化学图与数理统计法组合出的7种异常识别方法的剔除效果,并进行方法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数理统计法与水化学图法结合识别地下水异常相对于两者单独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其中3σ准则+5种水化学图法和3σ准则+Durov图法对地下水主要组分异常识别效果最好;并证实采用Durov图可以有效替代5种水化学图进行地下水主要组分的异常识别,既保留了水化学识别异常的科学性,又大大简化了异常识别计算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8期)

胡筱,张永祥,王一凡,张晓叶,兰双双[6](2015)在《地下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及其质量浓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热力学平衡常数法,建立了地下水水质组分存在形式及其质量浓度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程序,对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水中化学组分的存在形式包括单一离子、复阴离子、络合离子以及络合分子;游离态的Ca2+、Mg2+、SO2-4占各自离子总质量浓度的百分数分别为85.26%,87.01%,69.85%,表明水样分析质量浓度与计算质量浓度间存在差异;p H值对地下水中游离离子的质量浓度将产生影响,造成离子迁移能力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5年02期)

阎泽洲[7](2014)在《论大同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同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中无机常规化学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的超标及分布变化情况逐一分析,可知大同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水化学特征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变化也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水平分带及变化规律性。(本文来源于《华北国土资源》期刊2014年02期)

汪铁山,周蒙,陈伯恒[8](2014)在《黄石市区地下水化学组分增高和污染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重点分析湖北省黄石市区地下水中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砷、酚等化学组分含量增高和污染原因,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杨丽芝,曲万龙,张勇,刘春华[9](2013)在《基于水化学组分和环境同位素信息探讨山东德州深层承压地下水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海河流域平原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选择德州深层水分布区作为重点研究区,以深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及同位素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深层地下水起源与更新性。研究结果表明,德州深层水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盛期较寒冷的大气降水淋滤,在形成及径流过程中,遭遇较强烈的蒸发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形成以HCO3-Na型水为主要成因类型,具有高氟、高钠、低钙、偏碱性的水化学特征,和氢氧稳定同位素低,氚含量低的同位素特点;深层地下水循环缓慢,更新能力较弱。(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杨平恒,袁道先,叶许春,谢世友,陈雪彬[10](2013)在《降雨期间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运移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水系统出口姜家泉的水物理化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获取高分辨率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来源;结合水物理化学数据的变异系数,探讨化学组分在岩溶含水层中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水-岩作用和农业活动,以及水土流失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K+,Na+,NO3,Cl和PO43等离子从地表输入后,与碳酸盐岩溶解产生的Ca2+,Mg2+,Sr2+和HCO3等一并存储于裂隙、孔隙和溶隙等岩溶非饱和带中,受岩溶非饱和带的调蓄.这些离子在降雨期间随扩散流补给地下河,其浓度较为稳定,变异系数低.而全Fe、全Mn和Al3+等未经岩溶非饱和带的调蓄,在降雨期间随坡面漫流直接通过落水洞灌入地下河,其浓度极不稳定,变异系数高.农业活动和水土流失输入的物质严重威胁着岩溶地下水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因而有必要加强岩溶生态系统管理工作,从控制岩溶地下水外界物质输入端的源头抓起.(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18期)

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对吉兰泰盐湖盆地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与管理,系统采集区域内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以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为依据确定特征污染物,利用因子分析(FA)确定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因子分类,以地质统计学插值绘图揭示不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APCS-MLR(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量化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ρ(Cr~(6+))、ρ(As)、ρ(NH_4~+)、ρ(F~-)、ρ(Cl~-)、ρ(NO_2~-)、ρ(COD_(M n))、ρ(TDS)、pH等9项地下水水质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ρ(NH_4~+)、ρ(Cl~-)、ρ(F~-)超标较为严重.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6个公因子,即溶滤-富集作用因子(F_1,贡献率为24.61%)、农业活动因子(F_2,贡献率为20.38%)、原生地质-农业生产、生活污染因子(F_3,贡献率为11.72%)、工业生产污染因子(F_4,贡献率为10.38%)、地质环境背景因子(F_5,贡献率为10.78%)、原生地质因子(F_6,贡献率为10.61%),其中F_1、F_5、F_6为环境影响因子,F_2、F_3、F_4为人类活动影响因子.采用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得到因子得分,巴音乌拉山一带整体污染因子得分较高,乌兰布和沙漠存在点状高值区,图格力高勒沟谷上游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而盐湖盆地东南大部分区域水质相对较好,其分布与变化受到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APCS-MLR得到各水质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线性拟合优度)均大于0.7,APCS-MLR可较好地评估各因子对水质的贡献率.研究显示,因子分析与AP CS-MLR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地下水化学组分进行定性识别与定量解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宁,吴彬,杜明亮,杨鹏年,刘江.托克逊两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同位素指示作用分析[J].节水灌溉.2019

[2].秦子元,高瑞忠,张生,贾德彬,杜丹丹.西北旱区盐湖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源解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9

[3].吴豪,吴彬,杜明亮,钟瑞森.二塘沟流域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4].王磊,何江涛,张振国,赵鹏,张小文.基于信息筛选和拉依达准则识别地下水主要组分水化学异常的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5].张小文,何江涛,彭聪,张昌延,倪泽华.地下水主要组分水化学异常识别方法对比:以柳江盆地为例[J].环境科学.2017

[6].胡筱,张永祥,王一凡,张晓叶,兰双双.地下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及其质量浓度的计算[J].水资源保护.2015

[7].阎泽洲.论大同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J].华北国土资源.2014

[8].汪铁山,周蒙,陈伯恒.黄石市区地下水化学组分增高和污染原因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

[9].杨丽芝,曲万龙,张勇,刘春华.基于水化学组分和环境同位素信息探讨山东德州深层承压地下水起源[J].地球学报.2013

[10].杨平恒,袁道先,叶许春,谢世友,陈雪彬.降雨期间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运移路径[J].科学通报.2013

标签:;  ;  ;  ;  

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论文-李宁,吴彬,杜明亮,杨鹏年,刘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