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于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评价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患者WHO-QOL量表下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环境各维度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老年性脑梗塞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而促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31-02

Analysisofthequalityofnursingserviceintheapplicationofsenilecerebralinfarctionclinicalnursingeffect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qualityofnursingserviceintheapplicationofsenilecerebralinfarctionclinicalnursingeffect.Methods:ourhospital’s76casesofsenile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38cases)andthecontrolgroup(38cases).Patientsofthecontrolgroupwerenursedbyroutinenursing;patients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nursedbyhighqualitynursingcare.Beforeandafternursing,patients’motorfunctionwereevaluatedbyFugl-Meyerscoringmethod,patientswithabilityofdailylifewereevaluatedbyBarthelindex,patients’qualityoflifewereevaluatedby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inventory(WHOQOL).Results:after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ithanaverageFugl-MeyerscoreandBarthelscorewerehigherthancontrolgroup(P<0.05).Atthesametime,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HO-QOLscaleafternursingpsychology,physiologicalfunction,independentability,socialrelationships,andenvironmentofeachdimensionmeanscorewerehigherthan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insenilecerebralinfarctionclinicalnursingqualityofnursingservicecaneffectivelyimprovetherehabilitationeffectofpatients,thuspromotethemovementfunction,dailylifeabilityandtheimprovementofqualityoflife.

【Keywords】senilecerebralinfarction;Nursing;Highqualitycare

脑梗死是因脑组织供血障碍致脑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局限性脑坏死或脑软化,老年人因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基本疾病,加之嗜好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为该病的高危人群。临床上,该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显著特点,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而护理作为临床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护理学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护理工作的内涵亦不断拓展,其在辅助疾病临床治疗、促进疾病康复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优质护理是当前护理学所倡导的新型护理模式,即以患者为中心,以强化基础护理,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为护理原则,最终实现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塞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55~75岁,平均(64.3±6.5)岁;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轻型36例,中型28例,重型12例。随机将本组76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2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临床治疗干预,于临床护理中:

对照组3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一般健康指导、注意事项交代及简单功能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38例患者行优质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服务优化和完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务实基础护理

(1)优化病房环境。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对促进患者生理、心理获得良好的调适,促进梗塞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中,加强病房的清洁护理,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病房内安静,通风良好,光线适宜,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患者情绪的刺激。同时,病区张贴温馨防滑、防摔倒标示,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2)体位护理。急性期,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以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组缺血症状;稳定期,协助患者取瘫痪肢体功能位,即保持仰卧或侧卧,抬高头部15°~30°,上肢前臂半屈曲,下肢膝关节微屈曲,小腿与足呈90°,脚尖向正上,以防止肢体挛缩[2]。(3)系统性健康宣教。在了解患者基本病情、身体状况、生活行为方式等综合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系统性的健康宣教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流程及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促进患者及家属自觉采纳有益疾病康复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减轻疾病危险因素,促进疾病的康复。

1.2.2重视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及负性心理刺激是加重梗塞病情,阻碍疾病康复的重要危险因素。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及积极的心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并通过临床观察,在了解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需求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对策,以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叮嘱患者家属予以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安慰、鼓励、陪伴患者度过心理低落期。另外,组织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疾病康复的信心[3]。

1.2.3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临床上,因患者年龄大、机体功能下降及卧床期活动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优质护理实践中,一方面,适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加强患者受压部位的按摩护理,及时更换被褥,以预防压疮;另一方面,加强患者皮肤的清洁护理,尤其是加强会阴部的清洁,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另外,针对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加强口腔、拍背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必要时予以吸痰护理,以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1.2.4制定合理的功能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康复进程、机体耐受力,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得以循序渐进的恢复,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卧床期。协助患者维持良好的体位,指导患者开展适量的被动运动,尤其是加强瘫痪肢体的运动锻炼,如肢体的平举、抬高、上举、屈伸等运动,坐卧练习,并逐渐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4]。(2)离床期。适当增加功能锻炼强度,包括关节功能的运动锻炼,如掌指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的弯曲运动和屈伸运动;以及肢体平衡训练,包括坐位、床上转移、起立、站立等平衡训练。后期,待肢体功能得以基本恢复后,协助、指导患者适当开展日常自理活动锻炼,如吃饭、穿衣、洗漱、如厕等,以逐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5]。(3)步行期。主要是加强患者站立行走能力的训练,以尽可能的提高步行能力。

1.3观察指标

1.3.1康复效果

于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越好[6];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高[7]。

1.3.2生存质量

于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分为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环境五个维度,26个问题,每个问题按程度由轻到重记1~5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护理前,WHO-QOL量表下2组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环境各维度的平均评分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自2010年国家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核心内涵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转变服务理念,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并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从影响患者疾病康复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各因素出发,为患者提供全面、规范、科学、专业的护理服务措施,以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即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患者脑梗塞病情的康复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首先,通过基础护理服务的务实,能更好的提高基础护理工作的全面性,通过病房环境、体位护理及健康宣教,能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为疾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并促进患者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能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调适,减轻不良情绪及心理刺激而加重脑梗塞病情;其次,通过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不仅能有效防止各并发症的发生加重梗塞病情,更能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的加快,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合理功能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能在明确康复护理目标、制定康复护理流程的基础上提高康复护理措施的科学性,进而有效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因此,于老年性脑梗塞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而促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欣.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03):369-370.

[2]张芹英.为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143.

[3]曾明梅,李瑞英,马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16):83-85.

[4]胡红艳.优质护理服务在51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3):109+111.

[5]张清云.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6):109-110.

[6]揣松阳.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4,8(05):27-29.

[7]汪益琼.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7):150-151.

[8]韩微,夏义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9):2958-2960.

作者简介:

冯菊华、女1967年10月出生,汉族,籍贯:四川广元,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护理

标签:;  ;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