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配置论文-刘文霞,龙伟迪,宫琦,王凌飞,安英海

静态配置论文-刘文霞,龙伟迪,宫琦,王凌飞,安英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态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功优化配置,微网,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双层规划模型

静态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霞,龙伟迪,宫琦,王凌飞,安英海[1](2019)在《计及微网负荷特性的配电网动、静态无功设备优化配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容量光伏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配网后的电压越限和经济性问题,本文建立了微网运行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可投切并联电容器组(C)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协调规划的无功补偿设备优化配置方法。首先考虑了微网内多种电源和储能出力特征、运行成本和电价机制,构建了基础微网发电控制策略规则和微网并网负荷的概率多场景通用出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静态无功设备协调配置的双层优化规划模型,下层模型考虑设备最优运行方式;上层模型优化了无功设备的配置方式。通过修改的IEEE 33节点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含大容量随机性电源的微网并网情况能有效提高电压合格率、降低网损,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9年04期)

姚波,谷美萱,王福忠,何新[2](2019)在《基于扇形区域极点配置的静态输出反馈H_∞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线性定常系统,研究了扇形区域内极点配置的静态输出反馈H_∞控制问题。设计能够达到H_∞性能指标且符合区域极点配置要求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以解决外部的扰动和区域对极点的限定问题;利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的方法,将具有H_∞指标约束和区域极点配置要求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成求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问题,借助MATLAB-LMI工具箱进行有效求解,得到了符合要求的可靠控制率,完成了扇形区域内H_∞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其中的H_∞控制器为次优H_∞控制器)。所得结论不仅能使极点配置在给定的扇形区域内,也能够使闭环系统保持稳定性且达到给定的H_∞性能指标,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实现了期望的闭环极点。最后的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任振宇[3](2019)在《提高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储能配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储能装置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本文首先基于潮流可解性研究了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L指标,并基于弥尔曼定理研究了储能配置位置对L的影响,并通过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验证。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在配电网电压较低的位置配置储能,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气开关》期刊2019年03期)

王武[4](2019)在《含源配电网动态和静态无功补偿综合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电网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国家对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力扶持,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各地区用电负荷日益增多,给传统无功补偿配置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无功补偿综合优化配置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分别对无功补偿及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无功补偿设备类型的选择问题,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的情形分析其对无功补偿设备配置的影响,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可投切电容器配置成本低,而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具有双向、平滑的调节能力,因此,本文研究两种补偿设备的综合配置方法,通过协调控制提高电网经济性。为了体现动态、静态无功补偿设备在时序控制和对电网经济性影响上的不同,本文在宏观层面考虑电网总体经济性、在微观层面采用多时段优化的方法,提出一种含源配电网的动态-静态无功补偿设备综合优化配置模型。在算例仿真上,为提高优化效率,采用双层优化的方法,以年费用最小作为上层优化目标,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和电容器的安装位置与容量作为上层优化变量;以网损年费用和电容器调节代价年费用最小作为下层优化目标,各时段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的无功出力以及电容器投切状态作为下层优化变量。针对如今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渗透率不断提高的现实背景,本文通过算例仿真研究不同渗透率下分布式电源对无功补偿配置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推荐配置比,为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无功补偿配置容量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陈阳[5](2019)在《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以中兴1800-2S型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使用中兴1800-2S型号路由器,对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终实现了电脑A、B之间的网络连通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9年03期)

赵学作,赵少农[6](2019)在《伪静态技术的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伪静态技术,也就是URL Rewrite(URL重写),它利用正则表达式将动态URL地址进行修改,以静态地址的方式显示,使得url地址变得整洁,并可以提高收录检索机率。伪静态是相对真实静态来讲的,伪静态实质上还是动态的,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上和动态的一样,当然这也是以牺牲运行效率为代价的。(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期刊2019年02期)

喻伟,陈恩耀,马海燕,祝周荣,宋雷军[7](2018)在《一种基于时延配置表的FPGA静态时序分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关键路径的延时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时延配置表的静态时序分析算法。算法建立了一种基于单元延时与互连线延时配置表的时延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工艺角变化对延时参数的影响,同时在时序分析过程中,通过分析路径始节点与终节点的时钟关系,实现了复杂多时钟域下的路径搜索与延时计算。实验结果表明,与公认的基于查找表的项目评估技术(PERT)算法和VTR算法相比,关键路径延时的相对误差平均减少了8.58%和6.32%,而运行时间平均仅增加了19.96%和9.59%。(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曹新燕[8](2018)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及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可再生分布式发电以微电网的形式并入大电网中,与大电网并列运行,形成分布式发电和电网各部之间能量与信息双向互动的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可再生分布式清洁能源以其清洁环保、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独特优势成为目前电力能源技术发展下的幸运儿,受到广泛青睐。但是分布式电源与大电网并联运行的供电方式使得大量的分布式电源装置并入配电网中,虽然能有效减轻大电网的供电负担,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程度,减少能源损耗等,但同时也使得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复杂化,对配电网的管理、规划及安全稳定运行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进行合理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本文针对目前现有的几种典型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仔细研究其发电机理及技术特征。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之上,从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的并网点位置、并网容量及功率因数的变化叁个角度分别分析其对馈电线路节点电压分布以及系统电压稳定性所造成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其次,针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的规划问题,建立以网损量最低、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最大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基于权重系数法把多目标函数优化转化成综合目标函数优化的问题,使各个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合理协调,最终实现各目标函数的整体优化。然后,通过对比各种算法之间的差异,研究了一种集合多智能体(MAS)技术和标准粒子群算法(PSO)算法各自优点的多智能体粒子群(MAPSO)算法。该算法在充分发挥MAS中Agent间的竞争合作、自主学习优势的同时,还汲取了PSO算法进化机制的优点,与全局最优的Agent完成知识共享,而且还能依据自身经验来不断修正每个Agent的行动策略,使算法能够精确而迅速的收敛到全局最优的可行解。另外,通过仿真分析把MAPSO算法与PSO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MAPSO算法的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的特性。最后,采用MAPSO算法对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求解,得到在综合优化目标下,配电系统中DG的最优配置结果,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DG优化配置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汪东[9](2018)在《智能变电站信息流静态计算与VLAN精细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输、变、配、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衔接点,变电站内起着保护、控制、监测等功能的系统都通过通信网络来实现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通信网络在智能变电站中扮演着“神经系统”的角色,是连接站内各种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的纽带,其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智能变电站的可用性。目前,对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性能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在现有的网络仿真软件平台(如OPNET)上搭建相应的模型,模拟仿真不同网络状态下随机事件的动态行为,这种分析方法面对规模庞大和结构多样的网络系统时,显得异常复杂而且耗时很长。同时,现有智能变电站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主要是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来完成,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出现人为错误且工作量大,这制约了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性能的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报文传输时延的组成部分,分析了报文的排队处理过程,结合网络演算理论,不再以突发的角度看待报文传输过程,推导出准确且简化的报文排队时延上界计算公式,并与现有的公式推导过程相比较,突出其改进部分。然后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信息流的静态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端口连接和VLAN配置模型,借鉴可达矩阵在乘幂过程中通过矩阵相乘来描述下一可达节点的思想,获取通信网络中的报文传输路径情况,应用推导出的时延上界计算公式,进而求取信息端到端传输时延上界,实现对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性能的分析。最后,借鉴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由中心向外逐层访问的思想以及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中访问点出入栈的过程,提出适用于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确定报文传输路径的双邻接条件搜索(Double Adjacency Conditional Search,DACS)算法,结合“信源-信宿”为单位的虚拟局域网划分方案及基于Trunk-Hybrid/Hybrid-Hybrid(简称T-H/H-H模式)的交换机端口设置规则来配置智能变电站虚拟局域网,进一步优化网络流量和减小报文以太网传输时延。(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龚文涛,郎颖莹[10](2018)在《静态黑洞路由网络架构在校园网应用的配置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路由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包含内部网络协议和外部网络协议,高校常见的网络协议是静态路由及OSPF路由.本文分析和总结OSPF协议及静态路由相关概念,针对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需求,引入静态黑洞路由来主动查封部分网络服务.基于此,本文将黑洞路由网络架构引入到校园网的安全管理中,给出核心网络架构及具体的配置流程,借助黑洞路由能第一时间快速查封事故点降低二次危害,并降低其对整个校园网络的负面影响,最终通过网络测试其黑洞路由配置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静态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线性定常系统,研究了扇形区域内极点配置的静态输出反馈H_∞控制问题。设计能够达到H_∞性能指标且符合区域极点配置要求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以解决外部的扰动和区域对极点的限定问题;利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的方法,将具有H_∞指标约束和区域极点配置要求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成求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问题,借助MATLAB-LMI工具箱进行有效求解,得到了符合要求的可靠控制率,完成了扇形区域内H_∞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其中的H_∞控制器为次优H_∞控制器)。所得结论不仅能使极点配置在给定的扇形区域内,也能够使闭环系统保持稳定性且达到给定的H_∞性能指标,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实现了期望的闭环极点。最后的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态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霞,龙伟迪,宫琦,王凌飞,安英海.计及微网负荷特性的配电网动、静态无功设备优化配置方法[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

[2].姚波,谷美萱,王福忠,何新.基于扇形区域极点配置的静态输出反馈H_∞控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任振宇.提高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储能配置方法研究[J].电气开关.2019

[4].王武.含源配电网动态和静态无功补偿综合优化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陈阳.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以中兴1800-2S型号为例[J].福建电脑.2019

[6].赵学作,赵少农.伪静态技术的配置[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19

[7].喻伟,陈恩耀,马海燕,祝周荣,宋雷军.一种基于时延配置表的FPGA静态时序分析算法[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8].曹新燕.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及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9].汪东.智能变电站信息流静态计算与VLAN精细化配置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10].龚文涛,郎颖莹.静态黑洞路由网络架构在校园网应用的配置方案[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8

标签:;  ;  ;  ;  

静态配置论文-刘文霞,龙伟迪,宫琦,王凌飞,安英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