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次生物质论文-韩宪琪,李雪娇,冯淑娟,成卫宁,朱克岩

小麦次生物质论文-韩宪琪,李雪娇,冯淑娟,成卫宁,朱克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次生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品种,玉米象,选择性,抗生性

小麦次生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韩宪琪,李雪娇,冯淑娟,成卫宁,朱克岩[1](2017)在《小麦籽粒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与其对玉米象抗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生产栽培小麦品种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抗性机制,采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法系统评估了9个小麦品种对玉米象的抗性,并分析了小麦籽粒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与其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小麦品种对玉米象的抗性存在显着差异,其中陕麦139和西农88的不选择性和抗生性较弱,小偃22、周麦16和周麦11较强;玉米象成虫对西农165选择性最强,虫口数为152.00头,而卵至子代成虫发育历期最长,为35.06 d,子代成虫数、重量损失率和敏感系数均较低,分别为19.67头、5.37%和8.30;对周麦18选择性最差,敏感性居中。玉米象成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选择性与各物质含量,以及总酚、蛋白质含量与各抗性指标均无显着相关性,但阿魏酸含量与子代成虫数、敏感系数及重量损失率显着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子代成虫数、敏感系数及重量损失率显着正相关,与卵至子代成虫发育历期显着负相关。表明小麦品种对玉米象的抗生性与其籽粒中阿魏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关,阿魏酸含量越高、可溶性糖含量越低,小麦对玉米象的抗性越强。(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高勇[2](2008)在《小麦次生物质的生态管理功能在害虫生态治理项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21世纪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挑战,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最高活力和最具实力的新兴产业。由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大害虫,不仅能传播病毒病,而且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本文以对麦长管蚜的治理为例,利用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2种重要的小麦次生物质(wheatvolatiles)研究了生态管理在害虫田间生态治理中的效果,这对控制农药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小麦次生物质对田间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进行生态管理在害虫生态治理项目中的作用将对田间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生态管理纳入害虫生态治理项目,通过使用小麦次生物质—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2种化合物调节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的种群动态和天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利用小麦次生物质进行害虫种群控制,虽然没有明显改变麦长管蚜的田间种群变动趋势,但能显着降低了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而且,小麦次生物质的使用能够恶化麦长管蚜的生存环境,使有翅蚜数量明显增加。尽管小麦次生物质处理区的天敌物种丰富度有所下降,天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也均低于对照区,但燕麦蚜茧蜂、异色瓢虫等优势天敌的种群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而且发生时间延长。因此,利用小麦次生物质对田间害虫及其天敌种群进行生态管理,在害虫生态治理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利用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及小麦次生物质调节寄生性天敌燕麦蚜茧蜂的生态功能达到对麦长管蚜的田间生态治理效果通过在对麦长管蚜具有不同抗性的4个小麦品种(系)上,使用小麦次生物质—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明确了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及2种小麦次生物质对麦长管蚜和燕麦蚜茧蜂的生态调节功能。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在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上,小麦次生物质处理区的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种群密度显着降低,但是麦长管蚜有翅蚜的种群密度没有因无翅蚜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并且水杨酸甲酯处理区的麦长管蚜有翅蚜密度显着增加。另外,小麦次生物质处理区的燕麦蚜茧蜂数量和僵蚜率也显着增加。试验中还发现,在不使用小麦次生物质的条件下,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上麦长管蚜、燕麦蚜茧蜂和僵蚜率的关系均为KOK<JP_1<小白冬麦<红芒红。但是在使用小麦次生物质的条件下,抗性较高的品种(系)上的僵蚜率较高。以上结果也表明,小麦次生物质与小麦品种(系)的抗性,在对麦蚜的田间生态治理中具有一致性。3、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及小麦次生物质在害虫田间生态治理项目中的效果评价以麦长管蚜为例,通过在不同抗性的4个小麦品种(系)上,使用小麦次生物质—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评价了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结合小麦次生物质对害虫的田间生态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小麦次生物质处理区的天敌与麦长管蚜数量的比值均显着高于对照区。达到高峰时天敌与麦长管蚜数量的比值顺序均为:对照区<6-甲基-5-庚烯-2-酮处理区<2种小麦次生物质混合处理区<水杨酸甲酯处理区。在不使用小麦次生物质的条件下,抗性低的小麦品种(系)上天敌与麦长管蚜数量的比值较高,但在使用小麦次生物质的条件下,抗性高的小麦品种(系)上天敌与麦长管蚜数量的比值较高。通过对僵蚜率与麦长管蚜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方程自变量系数的绝对值的顺序为:水杨酸甲酯处理区<2种小麦次生物质混合处理区<6-甲基-5-庚烯-2-酮处理区<对照区。相同的处理条件下,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上的方程自变量系数的绝对值的关系为:KOK<JP1<小白冬麦<红芒红。此外,种群数量控制指数和校正防治效果的评价结果均为:6-甲基-5-庚烯-2-酮处理区<2种小麦次生物质混合处理区<水杨酸甲酯处理区。在相同处理条件下,高抗品系KOK上的种群数量控制指数和校正防治效果均为最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3-16)

蔡青年,张青文,高希武,王宇,周明牂[3](2003)在《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对麦蚜的抗性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7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品种 (系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 ,并通过酶标仪法测定了来自不同抗级小麦穗部麦长管蚜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的差异 ,以此研究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及其抗麦长管蚜的关系和抗性生化机制。结果表明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不同 ,表现出对麦长管蚜种群影响的差异。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麦长管蚜蚜量比值之间呈极显着的负相关 ,相关指数R =- 0 .9896。而旗叶吲哚生物碱、旗叶总酚和穗部总酚含量与麦长管蚜蚜量比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82 6、- 0 .4 2 0 8和 - 0 .5 6 2 3,相关性均不显着。取食不同抗蚜品种 (系 )穗部的蚜虫羧酸酯酶活性与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呈显着相关性 (R =0 .96 4 6 ) ,而与穗部总酚含量相关性不显着 (R =0 .4 95 3)。与总酚含量相比 ,小麦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高低与小麦对麦长管蚜抗性关系更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3年08期)

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程登发[4](2003)在《小麦几种主要次生物质对麦长管蚜几种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麦蚜人工饲料研究明确了小麦几种主要次生物质单宁酸、总酚 (没食子酸 )和香豆素对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的存活、生长和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抗蚜阈值浓度分别为 0 0 6 %、 0 0 8%和 0 0 6 5 %。用昆虫酶系体外抑制法 ,研究上述叁种次生物质的抗蚜阈值浓度对麦长管蚜的糖转化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0 0 6 %单宁酸强烈抑制麦长管蚜蔗糖酶、海藻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活力 ;0 0 8%没食子酸显着抑制蔗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活力 ;0 0 6 5 %香豆素极显着地抑制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力。(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小麦次生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21世纪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挑战,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最高活力和最具实力的新兴产业。由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大害虫,不仅能传播病毒病,而且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本文以对麦长管蚜的治理为例,利用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2种重要的小麦次生物质(wheatvolatiles)研究了生态管理在害虫田间生态治理中的效果,这对控制农药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小麦次生物质对田间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进行生态管理在害虫生态治理项目中的作用将对田间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生态管理纳入害虫生态治理项目,通过使用小麦次生物质—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2种化合物调节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的种群动态和天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利用小麦次生物质进行害虫种群控制,虽然没有明显改变麦长管蚜的田间种群变动趋势,但能显着降低了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而且,小麦次生物质的使用能够恶化麦长管蚜的生存环境,使有翅蚜数量明显增加。尽管小麦次生物质处理区的天敌物种丰富度有所下降,天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也均低于对照区,但燕麦蚜茧蜂、异色瓢虫等优势天敌的种群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而且发生时间延长。因此,利用小麦次生物质对田间害虫及其天敌种群进行生态管理,在害虫生态治理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利用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及小麦次生物质调节寄生性天敌燕麦蚜茧蜂的生态功能达到对麦长管蚜的田间生态治理效果通过在对麦长管蚜具有不同抗性的4个小麦品种(系)上,使用小麦次生物质—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明确了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及2种小麦次生物质对麦长管蚜和燕麦蚜茧蜂的生态调节功能。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在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上,小麦次生物质处理区的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种群密度显着降低,但是麦长管蚜有翅蚜的种群密度没有因无翅蚜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并且水杨酸甲酯处理区的麦长管蚜有翅蚜密度显着增加。另外,小麦次生物质处理区的燕麦蚜茧蜂数量和僵蚜率也显着增加。试验中还发现,在不使用小麦次生物质的条件下,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上麦长管蚜、燕麦蚜茧蜂和僵蚜率的关系均为KOK<JP_1<小白冬麦<红芒红。但是在使用小麦次生物质的条件下,抗性较高的品种(系)上的僵蚜率较高。以上结果也表明,小麦次生物质与小麦品种(系)的抗性,在对麦蚜的田间生态治理中具有一致性。3、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及小麦次生物质在害虫田间生态治理项目中的效果评价以麦长管蚜为例,通过在不同抗性的4个小麦品种(系)上,使用小麦次生物质—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评价了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结合小麦次生物质对害虫的田间生态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小麦次生物质处理区的天敌与麦长管蚜数量的比值均显着高于对照区。达到高峰时天敌与麦长管蚜数量的比值顺序均为:对照区<6-甲基-5-庚烯-2-酮处理区<2种小麦次生物质混合处理区<水杨酸甲酯处理区。在不使用小麦次生物质的条件下,抗性低的小麦品种(系)上天敌与麦长管蚜数量的比值较高,但在使用小麦次生物质的条件下,抗性高的小麦品种(系)上天敌与麦长管蚜数量的比值较高。通过对僵蚜率与麦长管蚜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方程自变量系数的绝对值的顺序为:水杨酸甲酯处理区<2种小麦次生物质混合处理区<6-甲基-5-庚烯-2-酮处理区<对照区。相同的处理条件下,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上的方程自变量系数的绝对值的关系为:KOK<JP1<小白冬麦<红芒红。此外,种群数量控制指数和校正防治效果的评价结果均为:6-甲基-5-庚烯-2-酮处理区<2种小麦次生物质混合处理区<水杨酸甲酯处理区。在相同处理条件下,高抗品系KOK上的种群数量控制指数和校正防治效果均为最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次生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韩宪琪,李雪娇,冯淑娟,成卫宁,朱克岩.小麦籽粒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与其对玉米象抗性的关系[J].植物保护学报.2017

[2].高勇.小麦次生物质的生态管理功能在害虫生态治理项目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蔡青年,张青文,高希武,王宇,周明牂.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对麦蚜的抗性作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

[4].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程登发.小麦几种主要次生物质对麦长管蚜几种酶活力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3

标签:;  ;  ;  ;  

小麦次生物质论文-韩宪琪,李雪娇,冯淑娟,成卫宁,朱克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