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论文-叶丝鸣

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论文-叶丝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叙事声音,女性话语权,女权意识,日记体小说

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论文文献综述

叶丝鸣[1](2017)在《《一个好邻居日记》的女性叙事声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2007年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个好邻居日记》是莱辛众多的作品之一,标志着莱辛的写作风格重回现实主义。小说以私人日记体形式展现给读者一位新时代女性的声音和自我发现的旅程。国内外部分学者已对小说的结构、主题和人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全新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声音,探讨了当代不同女性角色的生存困境及女性争取话语权的夙愿。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多丽丝·莱辛的生平以及《一个好邻居日记》的故事情节。梳理了国内外对莱辛作品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其理论基础的阐释。将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同结构主义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简要的区分比较。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优点体现在分析作品时不片面地看问题,除去强调叙事技巧外,还重点分析小说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分别对小说中个人型叙事声音和集体型叙事声音加以分析。首先通过小说中叁位主要女性角色的不同个人型叙事声音多角度审视女性在男权意识下的压迫以及反抗的意愿和行为。其次分析了集体型叙事声音中叁种不同的声音模式在小说中的体现。集体型叙事声音往往为边缘女性发声。第叁章介绍了女性如何建立话语权的过程。首先是对性别政治的思考,解读女性在男权主义大背景下的他者地位,以及现代女性为靠近社会中心所付出的努力。其次分析莱辛如何通过叙事策略解构男性话语。最后探讨了女性话语权的建构。莱辛为避免来自男权思想的诟病而采取私人日记体小说形式来建构女性话语权。结语部分阐释了莱辛的叙事策略及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现实意义。莱辛在《一个好邻居日记》中通过多个女性角色多角度展示了不同的女性叙事声音,以此展现其女性思想,表明其建构女性话语权的夙愿。(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范立[2](2014)在《浅谈日记体小说汉译的写作风格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风格根源于内容而表现于形式,而日记体小说尤为如此。日记体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采用日记的结构形式,并以第一人称和内在自我的表现为重,强调话语本身,将焦点转向自我,因而比一般传统小说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各种复杂情感,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翻译日记体小说时,着重再现小说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等的外在表现形式,将有助于重现原作风格,帮助译文读者更好欣赏原作,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鉴于此,本文在确认译文功能的基础上,以功能翻译理论体系中诺德的功能类型学观点及其翻译策略作为依据,以多丽丝·莱辛的《一个好邻居的日记》的汉译为例,结合日记体小说的写作特点,主要从词汇、短句、不完整句、及句序调整等方面进行阐释,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在译文中再现日记体小说的特点,直接、真实地表达出小说主角的心理变化及面临的生活困境,并进一步引发译文读者对于原作主题的深入思考。通过分析实例,总结出几种可行的翻译策略,希望对以后此类作品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5-01)

林斌[3](2013)在《“恐老症”与都市生活的隐形空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的越界之旅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3年05期)

郭龙娟[4](2012)在《浅析《一个好邻居的日记》揭示的老年问题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医疗、卫生、饮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显着下降,世界人口迅速向老龄化发展,老年问题也日益突出。该文从《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老年人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入手,分析了缓解这一系列问题的办法及启示。(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2年03期)

谈笑[5](2011)在《女性成长视角下的《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女性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当代英国女作家莱辛后期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简·萨默斯是如何实现精神的成长、自我的完善。并呼吁现代人要学会付出、给予、感恩、珍惜自已所拥有的一切。(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谈笑[6](2010)在《精神救赎,自我实现——论《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简·萨默斯延宕的成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女性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当代英国女作家莱辛后期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简·萨默斯是如何实现精神的成长、自我的完善。并呼吁现代人要学会付出、给予、感恩、珍惜自已所拥有的一切。(本文来源于《魅力中国》期刊2010年06期)

史忆[7](2009)在《需求满足与个人成长——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解读莱辛《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关键作品——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评论。并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解读《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分析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缺失的生活状态,提出本部小说的现实意义之一即在现代社会中,贫苦老年人需要关爱和尊重,也值得人们的关爱和尊重;现代人看似独立时尚,但缺乏爱的能力,人格是缺失的,他们只有学会关爱他人才能实现自我成长,从而拥有成熟完整的人格。(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9年21期)

史忆[8](2009)在《多丽丝·莱辛及其晚期作品《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介绍了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生活经历、重要作品以及后期关键作品——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这部小说对于我们较为全面地理解莱辛一生的创作以及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评论。这些评论有助于读者在诸多方面理解莱辛的此部小说,有些评论有着其独到之处。(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09年05期)

苏彩琴[9](2008)在《老年及其隐喻——解读多丽丝·莱辛的《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好邻居的日记》是莱辛重返现实主义后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她尝试老年问题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书中莱辛细致﹑生动的描述了以莫迪为首的伦敦老年女性的悲惨处境。从中我们得知:变老不仅意味着生理和心理的衰老,而且意味着必须承受社会文化加载的重压。本文拟从老年女性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改变出发,结合对战后英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分析,探究老年女性处境的根源并揭示在发达工业国家老年的社会含义。(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8年06期)

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风格根源于内容而表现于形式,而日记体小说尤为如此。日记体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采用日记的结构形式,并以第一人称和内在自我的表现为重,强调话语本身,将焦点转向自我,因而比一般传统小说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各种复杂情感,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翻译日记体小说时,着重再现小说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等的外在表现形式,将有助于重现原作风格,帮助译文读者更好欣赏原作,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鉴于此,本文在确认译文功能的基础上,以功能翻译理论体系中诺德的功能类型学观点及其翻译策略作为依据,以多丽丝·莱辛的《一个好邻居的日记》的汉译为例,结合日记体小说的写作特点,主要从词汇、短句、不完整句、及句序调整等方面进行阐释,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在译文中再现日记体小说的特点,直接、真实地表达出小说主角的心理变化及面临的生活困境,并进一步引发译文读者对于原作主题的深入思考。通过分析实例,总结出几种可行的翻译策略,希望对以后此类作品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论文参考文献

[1].叶丝鸣.《一个好邻居日记》的女性叙事声音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范立.浅谈日记体小说汉译的写作风格再现[D].苏州大学.2014

[3].林斌.“恐老症”与都市生活的隐形空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的越界之旅探析[J].外国文学.2013

[4].郭龙娟.浅析《一个好邻居的日记》揭示的老年问题及其启示[J].海外英语.2012

[5].谈笑.女性成长视角下的《一个好邻居的日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6].谈笑.精神救赎,自我实现——论《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简·萨默斯延宕的成熟[J].魅力中国.2010

[7].史忆.需求满足与个人成长——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解读莱辛《一个好邻居的日记》[J].名作欣赏.2009

[8].史忆.多丽丝·莱辛及其晚期作品《一个好邻居的日记》[J].电影文学.2009

[9].苏彩琴.老年及其隐喻——解读多丽丝·莱辛的《一个好邻居的日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标签:;  ;  ;  ;  

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论文-叶丝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