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乡产业互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区位选址,信息网络技术,城乡产业互动
城乡产业互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子珍[1](2016)在《城乡产业互动视角下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区位选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以城乡产业互动为研究视角,在归纳传统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进行创新性探讨,对包括传统影响因子、新形势下影响因子和制度影响因子叁个层次的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阐释,并采用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对阐述部分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理论部分阐述的合理性。研究表明:新形势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企业区位影响的变化,在弱化传统区位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区位因素;城乡产业互动背景下便利的交通通讯、发达的网络环境,会改变企业"实体"约束,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企业空间组织在农村会出现"分散的集中",使企业在农村分散化布局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6年03期)
刘炳序[2](2015)在《基于城乡产业互动的城镇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迈向了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也紧跟其后,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城乡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而城乡产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发展,为此如何大力发展城乡产业,改变城乡产业薄弱的现状,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实现以城带乡,叁大产业协调发展是当今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突破口。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和支撑。本文围绕城乡产业发展进行阐述,研究探讨了城乡产业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城镇化建设不同历史时期其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国城乡产业互动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分析和总结了日、韩、英、美等国家在城乡产业互动影响城镇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要素的双向流动,实行城乡产业分工合作;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加大城乡环境整治等。为完善我国城镇化和提升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提供有效参考,这在当前我国实际国情条件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5-03-20)
张妮妮,宋徽,蔡雪洁[3](2014)在《产业链视角下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乡产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关联度不高以及产业结构趋同的突出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产业链的角度,提出农业内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和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两条路径来实现城乡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最后,从外部推动机制、内部驱动机制、组织与载体机制、资金支持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方面构建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良性机制,以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杜渐[4](2014)在《让城乡统筹下的产业互动发展落地生根》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柳同志的新着《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产业互动研究》,在缜密的理论梳理和进村入户调查基础上,对城乡统筹下的产业互动发展机理及其在平原、丘陵、山区不同村落的实践进行了研讨,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该书阐明,植根于产业分工和关联的产业互动是产业演进的一般趋势。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门类,数字技术又促使原本各自独立的产业部门整合、融合。国外学者将此趋势称为"产业融合互动"。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既面临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梁耀予[5](2014)在《我市精心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4月,正值春暖花开的好时节,走在安县“花城果乡”的乡间公路上,两旁桃花、梨花、海棠花竞相绽放,一片花的海洋,扑面而来的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气象:园中果、林间菜、房前花、荷下鱼,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城在花中、人在画中”的美好画卷。这是我市打造新农村(本文来源于《绵阳日报》期刊2014-04-29)
陈保林[6](2013)在《城乡产业互动问题研究——试论产业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叁产业转移是缩小城乡差异、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而实现农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叁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针对中国目前的产业布局,按照产业转移理论对中国城乡产业布局重新进行调整,让农村承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加快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从而实现中国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老区建设》期刊2013年24期)
罗萍[7](2012)在《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以裕大华纺织集团为中心(1919—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1919-1937年,当绝大多数中外纱厂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时候,少数民族棉纺织企业另辟蹊径,迈出了深入内地设厂的步伐。期间,裕华、大兴、大华叁个彼此相联的民族棉纺织企业先后成立并设厂内地,继而构建了叁足鼎立雄踞华中、辐射华北和西北的裕大华纺织集团。以内地乡村购销市场为依托的城乡互动的棉纺织产业链是裕大华成长发展的基石,裕大华由此不仅避开了东部沿海中外纱厂竞争的漩涡,而且赢得了购销取近的市场竞争优势。裕大华立足"内地-内需-乡村"市场的企业发展路线,展现了后发型国家充分发掘本土经济内在动能,实现城乡双主体平等互动的工业、半工业、农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条工业化路径。(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2年07期)
杨旺力,唐韬[8](2012)在《产业互动 城乡共融》一文中研究指出沐浴着明媚的阳光,五月的武胜大地一派生机盎然。行走在武胜农村,美丽的景象掠过眼帘。在钢架大棚里,各种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在标准养殖场内,生猪膘肥体壮;在道路两旁,一排排新颖别致的楼房拔地而起……现代农业的魅力正在这片沃野上尽情绽放。 而在这(本文来源于《四川政协报》期刊2012-05-07)
赵良庆,吴奇志,宋燕平[9](2011)在《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的特征分析——以合肥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产品加工业能够促进城乡产业互动,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在成长初期农业的关联最强,与工业和服务业的关联较弱,产业互动的要素主要是自然资源和资本。在成长期,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趋势增强,产业互动的要素主要是知识和技术。进入成熟期,其与其他产业互动的能力增强,且产业互动的要素更高级、互动模式更多样。文章并以合肥市为例进行阐述。最后提出政府应根据农产品加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23期)
张涛[10](2011)在《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产业互动发展中的优势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对小城镇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我国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建制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我国广义上的小城镇,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也就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1年08期)
城乡产业互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迈向了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也紧跟其后,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城乡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而城乡产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发展,为此如何大力发展城乡产业,改变城乡产业薄弱的现状,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实现以城带乡,叁大产业协调发展是当今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突破口。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和支撑。本文围绕城乡产业发展进行阐述,研究探讨了城乡产业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城镇化建设不同历史时期其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国城乡产业互动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分析和总结了日、韩、英、美等国家在城乡产业互动影响城镇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要素的双向流动,实行城乡产业分工合作;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加大城乡环境整治等。为完善我国城镇化和提升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提供有效参考,这在当前我国实际国情条件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乡产业互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子珍.城乡产业互动视角下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演变研究[J].经济问题.2016
[2].刘炳序.基于城乡产业互动的城镇化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3].张妮妮,宋徽,蔡雪洁.产业链视角下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杜渐.让城乡统筹下的产业互动发展落地生根[J].社会科学研究.2014
[5].梁耀予.我市精心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N].绵阳日报.2014
[6].陈保林.城乡产业互动问题研究——试论产业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J].老区建设.2013
[7].罗萍.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以裕大华纺织集团为中心(1919—1937)[J].江汉论坛.2012
[8].杨旺力,唐韬.产业互动城乡共融[N].四川政协报.2012
[9].赵良庆,吴奇志,宋燕平.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的特征分析——以合肥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
[10].张涛.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产业互动发展中的优势和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