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子植株论文-陶炼,谢红江,杨文渊,王永清,潘翠萍

小种子植株论文-陶炼,谢红江,杨文渊,王永清,潘翠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种子植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枇杷,退化种子植株,性状,叶形态

小种子植株论文文献综述

陶炼,谢红江,杨文渊,王永清,潘翠萍[1](2016)在《基于叶形态学的枇杷小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小种子育种途径出发,以79份大五星小种子再生植株为试材,通过测量各份单株植株的13个叶形态特征值,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化种子植株在叶形态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D=0.785),其中叶长(D=0.991),叶宽(D=0.994),叶柄长(D=0.982),叶柄宽(D=0.995),叶片厚度(D=0.987)等多样性指数居于前列,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个特征变异幅度很大,变异系数在9.84%~40.09%;UPGMA法将79份材料分为了6大类群,各个类群间叶表型各异且丰富;第Ⅰ类和第Ⅵ类表现最为特殊,明显区别于母本大五星。其中Ⅰ类表型为:叶片大型、叶柄粗长、叶色浓绿、质地厚实、坚硬。Ⅵ类表现为叶片细小、叶柄细长、叶色黄绿、质地偏薄软,为枇把优良种质选育和核心种质构建的重要类群。鉴于退化种子植株在叶形态上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少数植株表现显着特殊,因此退化种子途径可作为一个新思路进行枇杷新品种新品系选育,为小种子途径开拓种质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严娟[2](2012)在《枇杷小种子植株多样性分析和优异种质筛选及种子退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农业大学枇杷品种选育课题组独创性地通过小种子(枇杷中度退化种子)无菌萌发再生创制了一批小种子植株,为开拓和创新枇杷种质资源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研究第一部分内容从细胞和形态学等层次对小种子植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育种价值评价,并通过各种优良性状和特异性状的比较,特别依照枇杷品种选育目标筛选具有较高研究和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第二部分内容进行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粉和胚珠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同时首次从雌蕊构造角度入手,探讨雌蕊结构和繁殖特征与种子退化的关系,对全面弄清枇杷退化种子的来源和了解枇杷生殖特性、胚胎发育及科学利用退化种子创新枇杷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种子植株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重要类群倍性鉴定小种子植株叶遗传多样性指数D=0.785,各特征变异系数在9.84%~40.09%之间,具有丰富的多样性。UPGMA法将79份材料分为了6大类群,第Ⅰ类和第Ⅵ类表现最为特殊,明显区别于母本“大五星”,为枇杷特异种质选育的重要类群。其中Ⅰ类表型为叶片大型、叶柄粗长、叶色浓绿、质地厚实、坚硬,具有多倍体特征。利用本实验室优化的适于枇杷染色体计数根尖压片方法,对第Ⅰ类小种子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确定1号,115号,137号和249号为叁倍体(2n=3x=51),为无籽枇杷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叁倍体植株形态学上表现为叶大、花大、果大、钟形,果皮橙黄色,无籽。2小种子植株花期、果实种子性状多样性与特异优良材料筛选小种子植株花期多样性丰富,并结合育种和生产实际,筛选到212号早花型单株和6060号晚花型单株,为培育枇杷早熟晚熟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小种子植株在果实种子性状上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平均为27.92%,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482;并综合枇杷育种目标,初步筛选出了大果型单株203号,少核型单株C1号和白肉型单株4-1-5号,为培育大果、少核和优质白肉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3枇杷小种子植株抗寒性调查及抗寒株系初步筛选小种子植株平均冻害指数为25.34,对冻害的反应表现出多样性。种胚受冻率及二年生秋稍落叶率变幅分别达65.4%、90%。落叶率和种胚受冻率不具有相关性(R=0.2911);种胚受冻率和花期早晚呈现出显着负相关(R2=0.9137),种胚受冻率随花期的延后逐渐降低;并以种胚受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落叶情况,初步筛选出抗寒株系6-3.10和C2,为抗寒基因的定位及抗寒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4枇杷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和胚珠细胞形态学观察枇杷(早钟6号为材料)减数分裂Ⅱ期异常的占3.9%,表现为不分裂或不同步分裂,产生了异常二分体(0.3%),四分体(0.5%)和六分体(0.1%),未减数配子的频率为0.28%;花粉细胞有21.6%的形态结构异常,且均出现在单核期,包括空腔、无细胞核以及畸变小孢子等。枇杷(大五星为材料)胚珠石蜡切片结构观察发现,有13.3%存在异常现象,包括小胚囊、雌性生殖器退化、胚囊退化和胚珠退化等4类。减数分裂异常,花粉异常畸变可导致枇杷花粉败育,从而引起授粉受精不良,同时异常的胚珠结构不能提供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场所,最终导致种子退化。5枇杷柱头和花柱的形态分析及其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系枇杷(以“大五星”、“早钟6号”和“龙泉1号”为材料)每花内5个花柱长短差异显着。枇桤(以“大五星”为材料)每花内长、中和短型花柱的柱头乳突细胞、柱头可受性、分泌大量黏液的持续时间,以及花粉萌发数量和花粉管生长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长的花柱比短的花柱更有利于接受花粉及随后的花粉萌发;并且不同长度的花柱其花粉原位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也有较明显的差异,表现为短型花柱柱头花粉萌发量、中部和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均依次低于中型和长型花柱。由此推论枇杷柱头、花柱的形态繁殖特性与种子高退化率及不同退化程度间具有相关性。6枇杷的雌蕊结构及其与种子生产和退化的关系通过徒手切片和去柱头人工控制授粉等措施,首次查明了枇杷的5个柱头和5个心室在形态结构和繁殖特性上均是完美的一一对应关系。枇杷雌蕊结构为子房被隔膜分为5个心室,5个花柱离生,基部分离,并且每个花柱分别对应一个心室;通过去掉4个柱头,只留一个柱头进行人工授粉后,只在一个心室中有种子产生,其它4个心室的胚珠均未受精而萎蔫。其中有76.7%的果实符合模式Ⅰ即同一心室中同时产生两颗正常的种子,有23.3%的果实符合模式Ⅱ,即同一心室中有一颗正常的种子,另外一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在只有一个柱头时,种子的败育率为11.7%。根据以上结果首次讨论了枇杷雌蕊结构与种子败育之间的关系,推论同一心室中的败育种子有一定几率是由刺激产生的单倍体。对去4柱头授粉得到的42粒退化种子进行无菌培养和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得到一份单倍体材料(n=x=17),证实了推论。同时,还获得一份非整倍体材料(n=x-3=14),为非整倍体的获得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契机。(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2-04-20)

严娟,王永清,陶炼,杨芩,邓仁菊[3](2012)在《枇杷小种子植株重要类群染色体数目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农业大学批把品种选育课题组具独创性地通过小种子(枇杷中度退化种子)无菌萌发再生创制了一批小种子植株,为开拓和创新批把种质资源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中一部分材料表现为叶片大型、叶柄粗长、叶色浓绿、质地厚实、坚硬,具有多倍体特征,为枇杷特异种质选育的重要类群之一。本研究对该部分小种子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通过树干基部黑胶膜覆盖,生根(图组1),并取根尖在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在0-4℃下预处理24 h,卡诺氏固定液Ⅰ室温固定24 h,再用1mol/LHCI(60±1)℃恒温解离10min,最后用改良卡宝品红染色压片,用OLYMPUS(CX21)显微镜观察和照相。结果确定Ⅰ号,115号,137号和249号为叁倍体(2n=3x=51)(图组2),为无籽枇杷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来源于《2012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4-13)

陶炼,王永清,严娟,彭思维,邓群仙[4](2011)在《枇杷小种子植株抗寒性调查及抗寒株系初步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2份小种子枇杷植株为试材,调查幼果和叶的耐寒性,测定种胚受冻率和二年生秋梢落叶率。结果表明:52份材料的冻害反应表现出多样性,种胚受冻率及二年生秋稍落叶率变幅分别达65.4%、90%。相关分析表明:落叶率和种胚受冻率无相关性(R=0.2911);种胚受冻率和花期早晚呈显着负相关(R~(2w)=0.9137),种胚受冻率随花期的延后逐渐降低;从种胚受冻角度计算了52份材料的冻害指数,平均冻害指数为25.34,并以种胚受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落叶情况,初步筛选出抗寒株系3-2-2、4-1-5、6-3-10、6-6-10、6-11-9、C2。(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5-01)

董燕妮[5](2008)在《枇杷小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100份枇杷小种子植株个体材料、1份母株材料以及1份母株砧木材料进行变异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首先对枇杷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以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用于RAPD分析。然后对枇杷RAPD反应体系体系进行优化,建立最佳RAPD扩增体系,筛选出适合枇杷RAPD分析的随机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对样品的RAPD图谱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采用改良CTAB法,成功地从新鲜和硅胶保存的枇杷嫩叶中提取DNA,产率较高,OD_(260)/OD_(280)为1.80—2.05范围内,符合RAPD分析的要求。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提取的DNA质量高,完整性好。(2)优化了枇杷RAPD最佳反应体系:PCR扩增的总体积为25μL,包括50ng的模板DNA,10×PCR buffer 2.5μL,2.0mmol/L MgCl_2,0.2mmol/L dNTP,0.3μmol/L引物,Taq酶1.2U。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1min,38℃退火1.5min,72℃2min,45个循环后在72℃延伸10 min,结束后在4℃条件下保存。最后用2.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扩增产物。(3)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120个引物进行筛选,经过叁次重复,筛选出多态性和扩增重复性好、谱带清晰且较多的9个引物。(4)利用9个筛选出的RAPD引物对枇杷小种子植株群体、母株及其砧木材料进行扩增,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共产生100条谱带,其中83条为多态性带,占8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11.11条,多态性带9.22条。根据扩增结果建立了个体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将102份单株划分为5大类。(5)通过POPGENE32 1.32软件的分析,获得了枇杷小种子植株群体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信息含量指数。枇杷小种子植株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存在大量的变异单株,为枇杷选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6)分析了枇杷小种子植株材料的分子性状,发现多份单株具有各自的特异性谱带,4号在s273-250、34号在s22-600、49号在s285-900、61号在s1002-200、63号在s22-250、75号在s1002-600、88号在s22-1400处分别有各自的特异分子标记。可作为这些单株今后成为新品种或株系的分子指纹标记。(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祝进[6](2007)在《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 (L.)Burm.F.)小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离体培养和温室盆播的方式获得了大量尤力克柠檬的小种子苗,再通过RAPD技术、染色体根尖压片技术、形态观察等手段,对这些小种子苗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小种子的界定及其出现频率本实验对156个成熟尤力克柠檬中的大、小种子出现情况做了统计,结果表明:饱满小种子的平均粒重只有0.034克,约为普通种子粒重的1/4。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实际的操作,我们把重量只有或不及普通种子粒重1/3的种子称为小种子,其中包括能达到要求的瘪粒小种子。在出现频率上,平均每个果实中有0.865颗饱满小种子和1.359颗瘪粒小种子存在。饱满小种出现频率为3.5%,瘪粒小种子出现频率为5.6%,总的小种子出现频率为9.1%。2.离体培养(1)最佳接种培养基为不附加任何其它物质的MS基本培养基,萌发率可达90.0%,成苗率可达85.0%。(2)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mg/L6-BA+0.5mg/LKT+0.1mg/LNAA,平均增殖倍数可达4.4。(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0mg╱LNAA+0.5mg/LIBA,平均每芽生根数可达8.14条。3.RAPD鉴定(1)本实验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结果表明:幼嫩的组培苗叶片提取效果相当好,不易褐化,得到的DNA量大,产率达到198-372ng/mg鲜叶;质量好,A_(260)/A_(280)的比值为1.71-1.92,无需去除RNA就能用于RAPD分析,符合RAPD反应的要求。(2)对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5μl,其中引物浓度1.5μmol/L,Mg~(2+)的浓度为2.5 mmol/L;dNTP的浓度为150μmol/L;Taq酶的浓度为1.4U;Buffer25mmol/L;DNA模板浓度为40 ng。加去离子水补充总体积至25μl。(3)反应程序:93℃预变性2min,93℃变性1min,36℃复性1min,72℃延伸2min,42次循环。最后一次72℃延伸10min,4℃保存。(4)从7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条带数量多且清晰、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用于本实验的扩增。总共得到2032条清晰谱带,其中特异性谱带347条,占总条带数的17.8%。随机选取的11株小种子苗均表现出遗传上的差异,而普通种子苗却与之相反,没有一株表现出差异。4.形态鉴定形态鉴定的结果表明,与普通种子苗相比,小种子苗在形态上表现出差异,叶片偏圆、偏厚,叶色更浓绿,叶形指数(长/宽的比值)变小。小种子苗的平均长/宽值为1.53,而普通种子苗的平均长/宽值为2.22,在p=0.01水平差异显着。5.染色体计数本实验对随机选择的14株组培小种子苗进行了根尖染色体压片分析,结果发现,14株小种子苗中有5株小苗的染色体数目为27条,而普通的柠檬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条数为18条,表明这5株幼苗是叁倍体植株,叁倍体出现频率达到35.7%。(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小种子植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川农业大学枇杷品种选育课题组独创性地通过小种子(枇杷中度退化种子)无菌萌发再生创制了一批小种子植株,为开拓和创新枇杷种质资源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研究第一部分内容从细胞和形态学等层次对小种子植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育种价值评价,并通过各种优良性状和特异性状的比较,特别依照枇杷品种选育目标筛选具有较高研究和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第二部分内容进行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粉和胚珠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同时首次从雌蕊构造角度入手,探讨雌蕊结构和繁殖特征与种子退化的关系,对全面弄清枇杷退化种子的来源和了解枇杷生殖特性、胚胎发育及科学利用退化种子创新枇杷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种子植株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重要类群倍性鉴定小种子植株叶遗传多样性指数D=0.785,各特征变异系数在9.84%~40.09%之间,具有丰富的多样性。UPGMA法将79份材料分为了6大类群,第Ⅰ类和第Ⅵ类表现最为特殊,明显区别于母本“大五星”,为枇杷特异种质选育的重要类群。其中Ⅰ类表型为叶片大型、叶柄粗长、叶色浓绿、质地厚实、坚硬,具有多倍体特征。利用本实验室优化的适于枇杷染色体计数根尖压片方法,对第Ⅰ类小种子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确定1号,115号,137号和249号为叁倍体(2n=3x=51),为无籽枇杷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叁倍体植株形态学上表现为叶大、花大、果大、钟形,果皮橙黄色,无籽。2小种子植株花期、果实种子性状多样性与特异优良材料筛选小种子植株花期多样性丰富,并结合育种和生产实际,筛选到212号早花型单株和6060号晚花型单株,为培育枇杷早熟晚熟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小种子植株在果实种子性状上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平均为27.92%,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482;并综合枇杷育种目标,初步筛选出了大果型单株203号,少核型单株C1号和白肉型单株4-1-5号,为培育大果、少核和优质白肉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3枇杷小种子植株抗寒性调查及抗寒株系初步筛选小种子植株平均冻害指数为25.34,对冻害的反应表现出多样性。种胚受冻率及二年生秋稍落叶率变幅分别达65.4%、90%。落叶率和种胚受冻率不具有相关性(R=0.2911);种胚受冻率和花期早晚呈现出显着负相关(R2=0.9137),种胚受冻率随花期的延后逐渐降低;并以种胚受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落叶情况,初步筛选出抗寒株系6-3.10和C2,为抗寒基因的定位及抗寒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4枇杷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和胚珠细胞形态学观察枇杷(早钟6号为材料)减数分裂Ⅱ期异常的占3.9%,表现为不分裂或不同步分裂,产生了异常二分体(0.3%),四分体(0.5%)和六分体(0.1%),未减数配子的频率为0.28%;花粉细胞有21.6%的形态结构异常,且均出现在单核期,包括空腔、无细胞核以及畸变小孢子等。枇杷(大五星为材料)胚珠石蜡切片结构观察发现,有13.3%存在异常现象,包括小胚囊、雌性生殖器退化、胚囊退化和胚珠退化等4类。减数分裂异常,花粉异常畸变可导致枇杷花粉败育,从而引起授粉受精不良,同时异常的胚珠结构不能提供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场所,最终导致种子退化。5枇杷柱头和花柱的形态分析及其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系枇杷(以“大五星”、“早钟6号”和“龙泉1号”为材料)每花内5个花柱长短差异显着。枇桤(以“大五星”为材料)每花内长、中和短型花柱的柱头乳突细胞、柱头可受性、分泌大量黏液的持续时间,以及花粉萌发数量和花粉管生长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长的花柱比短的花柱更有利于接受花粉及随后的花粉萌发;并且不同长度的花柱其花粉原位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也有较明显的差异,表现为短型花柱柱头花粉萌发量、中部和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均依次低于中型和长型花柱。由此推论枇杷柱头、花柱的形态繁殖特性与种子高退化率及不同退化程度间具有相关性。6枇杷的雌蕊结构及其与种子生产和退化的关系通过徒手切片和去柱头人工控制授粉等措施,首次查明了枇杷的5个柱头和5个心室在形态结构和繁殖特性上均是完美的一一对应关系。枇杷雌蕊结构为子房被隔膜分为5个心室,5个花柱离生,基部分离,并且每个花柱分别对应一个心室;通过去掉4个柱头,只留一个柱头进行人工授粉后,只在一个心室中有种子产生,其它4个心室的胚珠均未受精而萎蔫。其中有76.7%的果实符合模式Ⅰ即同一心室中同时产生两颗正常的种子,有23.3%的果实符合模式Ⅱ,即同一心室中有一颗正常的种子,另外一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在只有一个柱头时,种子的败育率为11.7%。根据以上结果首次讨论了枇杷雌蕊结构与种子败育之间的关系,推论同一心室中的败育种子有一定几率是由刺激产生的单倍体。对去4柱头授粉得到的42粒退化种子进行无菌培养和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得到一份单倍体材料(n=x=17),证实了推论。同时,还获得一份非整倍体材料(n=x-3=14),为非整倍体的获得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契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种子植株论文参考文献

[1].陶炼,谢红江,杨文渊,王永清,潘翠萍.基于叶形态学的枇杷小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

[2].严娟.枇杷小种子植株多样性分析和优异种质筛选及种子退化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3].严娟,王永清,陶炼,杨芩,邓仁菊.枇杷小种子植株重要类群染色体数目鉴定[C].2012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2

[4].陶炼,王永清,严娟,彭思维,邓群仙.枇杷小种子植株抗寒性调查及抗寒株系初步筛选[C].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5].董燕妮.枇杷小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8

[6].祝进.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L.)Burm.F.)小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小种子植株论文-陶炼,谢红江,杨文渊,王永清,潘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