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底物论文-魏欢,李翔宇,于全平,陈勇

酚类底物论文-魏欢,李翔宇,于全平,陈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酚类底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酚酸,芦丁,鞣花酸,体外发酵

酚类底物论文文献综述

魏欢,李翔宇,于全平,陈勇[1](2018)在《添加5种植物酚类化合物对高精料底物瘤胃体外发酵及产甲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烷排放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瘤胃微生物发酵会排放大量甲烷,因此减少反刍动物排放甲烷已引起广泛关注。本试验旨在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技术,研究在精粗比为65∶35的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0、0.05%、0.10%、0.20%)的单宁酸、对羟基苯甲酸、鞣花酸、丁香酸及芦丁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在体外条件下,添加0.05%及以上的单宁显着降低NH_3-N水平(P<0.05),添加0.20%的单宁显着降低发酵终点pH(P<0.05),并显着提高48h累积产气量和乙丙比(P<0.05)。添加0.10%及以上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可显着降低NH_3-N和乙酸浓度并提高累积产气量(P<0.05);除乙酸外,对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鞣花酸后显着降低CH4产生和乙丙比(P<0.05);当添加水平达到0.10%后TVFA(总挥发性脂肪酸)显着下降(P<0.05),达到0.20%后pH和NH_3-N显着下降(P<0.05)。添加丁香酸后NH_3-N和累积产气量显着下降(P<0.05);当添加水平达到0.10%后,CH_4和TVFA显着增加(P<0.05)。添加芦丁显着降低NH_3-N并增加TVFA(P<0.05),当添加水平达到0.10%时,乙丙比显着下降(P<0.05);达到0.20%时pH下降而累积产气量显着增加(P<0.05)。由此可见,添加一定水平的酚酸和芦丁能降低NH_3-N浓度,增加产气量;丁香酸和芦丁可增加TVFA水平,而鞣花酸降低TVFA水平;仅鞣花酸能抑制甲烷产生,而丁香酸促进甲烷的产生。(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齐艳兵,朱吉人,孙尧金,杜芸,褚建君[2](2014)在《漆酶与酚类模式底物的结合及反应活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及量子化学计算,对21种邻对位取代酚类模式底物与漆酶的结合能力以及反应活性进行了探讨.生物信息学结构比对分析发现漆酶的活性口袋含有Asp/Glu206,Asn/His208,Asn264,Gly392和His458等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编号以Trametes versicolor漆酶为例,PDB:1KYA);采用MM-GBSA方法计算了21种酚类模式底物与T.versicolor漆酶的结合自由能.分子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漆酶与底物的结合力主要来自Asp206和Asn264等残基与底物分子形成的分子间氢键,并且Phe265残基和酚类底物的芳香环形成π-π相互作用.量子化学计算表明,芳环上取代基的推拉电子效应显着影响协同电子转移的底物去质子化过程,其中推电子能力较强的—NH2,—OH,—OCH3和—CH CHCH3等基团能够明显增强酚羟基反应活性,而吸电子的—CONH2和—Cl则具有相反的效应.(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张艳芬,蒋娟,姜丽,侯田莹,郁志芳[3](2011)在《荠菜中酚类物质与过氧化物酶作用底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荠菜在贮运保鲜过程中的变质问题,以与衰老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荠菜中的酚类物质,并研究不同浓度的酚类物质对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荠菜中酚类提取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13nm,初步确定荠菜中的主要酚类物质是焦性没食子酸,POD的最适底物是绿原酸,酶促反应的最佳底物浓度为8mmol/L。(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1年12期)

袁江,张绍铃,曹玉芬,吴俊,田路明[4](2011)在《梨果实酚类物质与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分属不同栽培系统及种间杂交种的10个梨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相液相色谱法可检测到梨果中10种酚类物质,不同系统及品种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很大,其中绿原酸平均含量最高,香草醛、芦丁、表儿茶素、儿茶素含量较高,为主要的酚类物质;咖啡酸平均含量最低。对总多酚、绿原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抗氧化活性与褐变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梨果实总多酚含量对褐变度影响最大,绿原酸含量对褐变度影响其次,果实抗氧化活性对褐变的影响最小。不同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且与多酚氧化酶结合能力最强,为最主要的褐变底物。(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罗耀红,左莹,苏钰琦,马惠玲[5](2008)在《漆酶对酚类化合物生物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以儿茶酚和表儿茶素为模式底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腐菌漆酶为试材,儿茶酚和表儿茶素为模式底物进行了酶促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以儿茶酚和表儿茶素为底物,漆酶催化氧化的产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88和408nm,作用最适pH值分别为5.5和5.75;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5℃。漆酶对2种底物的催化氧化反应均符合米氏方程规律。在25℃反应条件下测得儿茶酚和表儿茶素2种底物的Km值分别为0.279和0.145mol/L;Vmax分别为0.114和1.139A/(U.min)。漆酶对表儿茶素的催化活性大大高于对儿茶酚的,作用于其混合物时需以儿茶酚的酶用量为准,即底物浓度0.5mol/L时加酶0.04U/mL。(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08年03期)

王清章,彭光华,金悠,李洁,严守雷[6](2004)在《莲藕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分析及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TLC和HPLC法分析了莲藕中提取的酚类物质。莲藕中含有多巴、儿茶酚、没食子酸、D (+) 儿茶素和L ( ) 表儿茶素。对莲藕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莲藕中PPO的最适酚类底物为没食子酸。(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邓耀杰,林鹿,詹怀宇[7](1999)在《白腐菌处理亚硫酸盐浆CEH漂白废水及对氯代酚类纯底物的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白腐菌对草类亚硫酸盐浆CEH漂白废水的处理,并进一步探讨了白腐菌对废水中污染物质的纯底物的降解情况。研究表明:(1)白腐菌处理效果与漂白废水的pH值有关;(2)白腐菌处理后的漂白废水再经化学处理,可提高处理后废水排放等级标准;(3)白腐菌对漂白废水中重要污染物质———氯代酚类化合物的降解能力与氯原子的取代位置、取代数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1999年S1期)

王光辉,花建丽[8](1995)在《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X)──叔丁基儿茶酚类底物的漆酶催化氧化和漆酶的微环境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6个含叔丁基的儿茶酚类底物的离解和漆酶催化氧化反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叔丁基的存在,有利于增进对底物的结合,并可以利用漆酶活性中心周围提供的pH环境和质子载体性质,促进底物的离解,使这类底物能在远低于其一级离解的弱酸性环境中进行反应。由于叔丁基的特性和漆酶的微环境效应的共同作用,这些底物在pH=6.0的水溶液环境中都能顺利地氧化成相应邻醌,并具有合成价值。ESR结果证明:这些底物在弱酸性条件下的漆酶催化反应经历了质子转移和单电子氧化步骤。(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5年11期)

王光辉,花建丽,王世军[9](1995)在《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Ⅸ.含叔丁基的儿茶酚类底物的漆酶催化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分光光度法对6个含叔丁基的儿茶酚类底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离解和漆酶催化氧化行为进行了考察,测定了它们在PH8.0时的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叔丁基的疏水性较好地适应了漆酶对底物疏水程度的要求,使这类底物更容易为漆酶所包结;漆酶活性中心周围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中的ω-羧基阴离子所提供的pH环境和质子转移作用,促进了这类底物的离解,使这类底物能在远低于其一级离解所需pH的环境中进行反应.速度常数数据显示,取代基的疏水作用和取代基参与双齿配位的能力是影响这类底物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在叔丁基的存在下,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这类底物的反应速度的影响变得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2期)

马林,孙旭东,董爱武,黄仲立,由得林[10](1995)在《非水介质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酚类底物聚合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荧光测活法研究了非水介质中不同的对位取代基团对酚类底物HRP催化聚合的反应速度的影响,发现反应速度既同对位取代基团的空间位阻效应有关,又同反应中间态的自由基活性有关,两者共同影响反应速度。同时还考察了有机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杂志》期刊1995年01期)

酚类底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及量子化学计算,对21种邻对位取代酚类模式底物与漆酶的结合能力以及反应活性进行了探讨.生物信息学结构比对分析发现漆酶的活性口袋含有Asp/Glu206,Asn/His208,Asn264,Gly392和His458等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编号以Trametes versicolor漆酶为例,PDB:1KYA);采用MM-GBSA方法计算了21种酚类模式底物与T.versicolor漆酶的结合自由能.分子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漆酶与底物的结合力主要来自Asp206和Asn264等残基与底物分子形成的分子间氢键,并且Phe265残基和酚类底物的芳香环形成π-π相互作用.量子化学计算表明,芳环上取代基的推拉电子效应显着影响协同电子转移的底物去质子化过程,其中推电子能力较强的—NH2,—OH,—OCH3和—CH CHCH3等基团能够明显增强酚羟基反应活性,而吸电子的—CONH2和—Cl则具有相反的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酚类底物论文参考文献

[1].魏欢,李翔宇,于全平,陈勇.添加5种植物酚类化合物对高精料底物瘤胃体外发酵及产甲烷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

[2].齐艳兵,朱吉人,孙尧金,杜芸,褚建君.漆酶与酚类模式底物的结合及反应活性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

[3].张艳芬,蒋娟,姜丽,侯田莹,郁志芳.荠菜中酚类物质与过氧化物酶作用底物研究[J].食品科学.2011

[4].袁江,张绍铃,曹玉芬,吴俊,田路明.梨果实酚类物质与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J].园艺学报.2011

[5].罗耀红,左莹,苏钰琦,马惠玲.漆酶对酚类化合物生物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以儿茶酚和表儿茶素为模式底物[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

[6].王清章,彭光华,金悠,李洁,严守雷.莲藕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分析及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4

[7].邓耀杰,林鹿,詹怀宇.白腐菌处理亚硫酸盐浆CEH漂白废水及对氯代酚类纯底物的降解[J].中国造纸学报.1999

[8].王光辉,花建丽.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X)──叔丁基儿茶酚类底物的漆酶催化氧化和漆酶的微环境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

[9].王光辉,花建丽,王世军.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Ⅸ.含叔丁基的儿茶酚类底物的漆酶催化氧化[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10].马林,孙旭东,董爱武,黄仲立,由得林.非水介质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酚类底物聚合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J].生物化学杂志.1995

标签:;  ;  ;  ;  

酚类底物论文-魏欢,李翔宇,于全平,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