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皮肤科甘肃兰州730050)
1一般资料
现病史:患者,女,52岁,农民。颈部丘疹、斑块伴痒2年。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颈后部出现1约绿豆大小淡红色丘疹,后逐渐发展成边缘隆起,略有浸润的环状斑块,偶瘙痒。半年后颈前部及左侧颈部相机出现多个类似皮损,亦呈环形扩大,日晒后加重,自觉瘙痒。2017年12月在当地某中医院就诊,未予明确诊断,给予“青鹏软膏、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及自制药”,用药1周,自觉疗效较差故停药。2018年3月就诊于某诊所,给予外用软膏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未见明显改善。近来上述症状继续加重,为明确诊治前来我科就诊。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史及其他疾病。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疫源接触史。患者系农民,1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露天工作。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及其他遗传病史。
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情况:颈项部可见数十余个大小不等的、正常皮色或淡红色环状或者半环状的、光滑的隆起性斑块,略有浸润,皮疹触之较硬。环直径约0.5~3.0cm,斑块中央皮肤正常或略见萎缩,部分皮损相互融合,皮损表面未见鳞屑。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见图1、图2)。
皮损组织病理(颈后部)示:表面上皮萎缩,真皮层可见大量淡紫色弹性纤维,弹性纤维多变粗、卷曲,皮损边缘隆起处可见多核巨细胞及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皮肤附属器、皮下组织未见明显改变(见图3、图4)。特殊染色结果:PAS(-),抗酸(-)。
诊断:光线性肉芽肿。
治疗: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天,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1次/天,外用10%尿素乳膏及卤米松软膏治疗半个月后,斑块较前明显平复,继续治疗1个月后,可见部分斑块消退,且无新发皮疹,目前患者仍在治疗随访中。
2讨论
1975年由O’Brien[1]首先提出了光线性肉芽肿(ActinicGranuloma,AG)的概念,认为AG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多由于长期遭受日光曝晒所引起,热带或亚热带易见。本病发病机制不是十分的清楚,可能由于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光化性反应,引起弹力纤维的变性,从而机体对弹力纤维上的一种弱抗原决定簇发生了细胞免疫应答有关。另外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在炎症浸润区域CD4+细胞较CD8+细胞占优势也支持本理论[2]。
本例患者病程长达2年,常年在户外工作,皮疹均分布于日晒部位,颈项部可见典型的、相互融合的环状肉芽肿样皮损,在组织病理上也有AG的典型改变[3][4],因以诊断明确。本病可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与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结节病相鉴别[5]。
本病皮损常持久存在,治疗主要是口服氯喹、烟酰胺等,局部外用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PUVA治疗等疗效差或不确定。本例患者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及“复方甘草酸苷片”,局部外用卤米松软膏后取得较好效果。除了上述治疗外,个人防护方面嘱患者外出时注意物理防晒,或使用遮光剂,穿长袖衣服,戴宽边帽也可防止新皮损的出现[6]。
参考文献
[1]O'BrienJP.Actinicgranuloma:anannularconnectivetissuedisorderaffectingsun-andheat-damaged(elastotic)skin[J].ArchDermatol.1975,111(4):460.
[2]万远芳,柯丹,阎衡.环状弹性组织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0):1068-1069.
[3]陈锡唐.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240.
[4]AsahinaA,ShiraiA,HoritaA,etal.Annularelastolyticgiantcellgranulomaassociatedwithprostatecarcinoma:demonstrationofhumanmetalloelastase12expression[J].ClinicalandExperimentalDermatology,2012,37(1):70-72.
[5]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91-692.
[6]张莹.光化性肉芽肿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