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310018
【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种产后并发症,产妇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形成异常的行为举动,其身心健康会受到损害,同时会影响其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对于产后康复进程产生干扰和妨碍,甚至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而产后抑郁的形成,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重点结合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产妇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关键词】产后抑郁;社会心理因素;心理护理
产妇在分娩后,其生理、心理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产妇在分娩后表现出敏感、焦虑和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稳定,并会产生异常的行为举动,说明产妇出现了产后抑郁症状[1]。产后抑郁所引发的心理障碍,会影响其家庭功能,不利于产后恢复。产后抑郁的形成,主要与分娩因素、内分泌因素有关,应做好产后护理工作,注重日常生活的保健,加强对生活作息、饮食、运动锻炼的管理,改善其营养状态,维持内分泌和代谢稳定[2]。而在心理护理方面,则需要关注家庭、社会因素对于产妇心理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笔者查阅了有关产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报道,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对于疾病发生、进展的影响,并对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1.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1.1家庭关系
妊娠、分娩是较为辛苦、困难的过程,产妇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并需要忍受分娩阵痛和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在产后恢复期间,产妇会感到身心疲惫,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妇产后的情绪状态。在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产妇与家人之间产生矛盾,容易产生抑郁情绪[3]。缺乏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则会增加其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逐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与此同时,生活、工作压力也是影响产妇情绪和精神状态的主要因素。在孕期和产后恢复阶段,产妇接触到负性生活事件(失业、亲友病丧),会对其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在产后恢复期间,产妇的生活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心理状态。在高温、寒冷或噪声干扰的环境下,产妇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
1.2角色转变
苗喜乐在临床研究中指出[4],产妇在分娩之后,其人生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但是很多产妇尚未做好成为母亲的准备,尤其是初产妇,其对于新生儿抚养存在着一定的担心和忧虑,对于育婴技巧、母乳喂养缺乏了解,亲子关系不够密切。部分产妇过度重视自身的角色转变,出现角色行为强化的行为,对于新生儿护理十分紧张,时刻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表现出现焦虑和敏感[5]。
2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
2.1保持家庭关系的和谐
在产后抑郁产妇的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对产妇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与产妇的家人进行沟通[6]。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产妇的实际情况告知其家人,说明孕期保健及产后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着重强调产后抑郁的危害性,引起产妇家人的重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产妇家人能够掌握基础性的护理方法。在家庭生活中,能够理解产妇,并给予其支持和帮助,尽可能满足产妇的需求。与此同时,产妇家人应该体谅产妇的辛苦,并克制好情绪,避免与产妇发生矛盾。产妇家人能够陪伴在身边,谈论产妇感兴趣的话题,一起看电影、听音乐、做游戏。经常走到户外散步,欣赏自然风景,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精神压力[7]。室内保持清洁、安静、温度、湿度调节至体感舒适的范围内,让产妇获得良好的休息。保持家庭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产后抑郁的防治[8]。
2.2健康教育
在产妇的产后恢复期间,应密切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考虑到分娩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开展健康教育,实施认知行为干预[9]。安排已婚已育的女性护理人员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其经验,给予产妇以共情支持。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便于指导其护理技巧,同时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能够让产妇更快、更好的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变,了解自身的角色行为[10-12]。
2.3自我形象管理
针对产妇的自我形象紊乱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办法。观察产妇分娩后的阴道松弛状态、乳房形态以及身材体型,指导其进行恢复训练。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鼓励产妇进行锻炼,并以产后恢复良好的产妇作为范例,提高产妇的信心,更加积极、自觉的加强自我形象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建议,佩戴合适尺码的胸衣,改善产妇的乳房形态。产后第1~2周,产妇能够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取平卧位,做脚踝运动、呼吸运动、腹直肌分离矫正运动、骨盆摇摆运动以及颈部运动。在此基础上,做胸部、乳房、腿部、臀部以及腹部运动。在持续的锻炼过程中,能够增强胸部肌肉,预防乳房下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身形。乳房形态以及身材体型的良好恢复,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信心,避免产生负面情绪。而在产后6~8周,护理人员需要在性生活恢复方面给予指导,说明性生活期间的注意事项,恢复性生活正常形态,对于纠正角色紊乱有着积极的影响。
2.4延续性护理
在产妇出院后,需要做好跟踪随访工作,实施延续性护理。利用微信与产妇保持联系,了解其产后恢复情况,询问其内心感受,并在日常作息安排、饮食、运动锻炼等方面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在微信中发送图文和视频信息,进行产后保健、新生儿护理、产后抑郁防治相关知识宣传,方便产妇进行学习。在家庭生活中,产妇能够认真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13-14]。刘奕琛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微信健康教育与个体化心理护理是产后延续性护理的有效方法,对于产后抑郁的防治有着积极的影响[15]。建立微信群,产妇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从中分享感受与体验,其心理压力可以得到释放。
3结论
综上所述,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产妇不适应自身角色转变,是引发产后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关注产妇的家庭生活,面向产妇及其家人,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其家庭关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认知行为。在产妇家人的配合与支持下,实施心理疏导,调节产妇的情绪状态。在产妇出院后,持续关注其身心健康状况,开展延续性护理,对于改善其产后予以症状和促进产后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文英,史丹红,邓俊炳.深圳市龙岗区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04):630-634.
[2]刘璐,姬栋岩.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02):269-272.
[3]程小霁,王英,杨芳雪,等.产后抑郁心理的诱发因素及心理保健服务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1):1612-1618.
[4]苗喜乐.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2):171-172.
[5]袁维,康林,杨静.产后抑郁的心理因素调查及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9):1285-1288.
[6]倪保臻,信维亮,宋玉萍,等.产妇的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与产后抑郁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3):34-35.
[7]王月云,张莉娜,王红,袁世新,龚林,刘红蕾,周琳.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6(06):704-708.
[8]方晓敏,林艳.产后抑郁筛查工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7,24(21):23-27.
[9]黄晓洁,何红,何秋山.产妇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5093-5096.
[10]李瑶,秦春香,孙玫,等.因胎儿异常引产孕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9):1-6.
[11]靳宇倡,丁美月.产后抑郁的预测因素及神经生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07):1145-1161.
[12]李丽君,胡卫疆,高雅坤,等.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05):19-21+25.
[13]李青,田建丽,徐晓慧,等.产前风险问卷预测产妇产后抑郁的适用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08):1406-1409+1421.
[14]李密密,张国琴,李琰,戴荣.妇幼保健人员对产后抑郁认知问卷的编制及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4):566-571.
[15]刘奕琛,周桂枝.微信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改善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295-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