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文化身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外混合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文化身份
混合文化身份论文文献综述
万寅佳[1](2018)在《小组合作教学对中外混合课堂学生文化身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合作学习叁种方式,即课堂讨论,团队课堂展示,团队论文,开展课堂学习。以少数群体成员和多数群体成员的四阶段身份发展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数据收集,本文研究中国本土学生与留学生文化身份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中外学生之间的跨文化冲突。(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4期)
许静[2](2015)在《析小说《诺斯托罗莫》的混合文化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拉德于1857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别尔吉切夫,尽管康拉德出生于时为波兰殖民地的乌克兰,但康拉德在文学创作中大都使用英文,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家,利维斯曾评价康拉德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之一。在康拉德的小说中,《诺斯托罗莫》是最为着名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许多评论者认为是最为优秀的作品,本文将以《诺斯托罗莫》为视点,结合康拉德的特殊身份与人生经历,解读康拉德小说中的混合文化身份。(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5年02期)
杨嘉悦[3](2014)在《混合文化身份的“合成者”之中国歌剧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在文化殖民视野下对中国当代歌剧进行再解读,通过不同的语境对中国当代歌剧再认知。(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4年12期)
陈蕊[4](2014)在《文学世界的漂泊者——探析奈保尔混合文化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维·苏·奈保尔是一位英籍印度裔作家,他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其对个人文化身份的一种寻求。本文将通过文化研究理论中文化身份、意象及后殖民主义等理论,结合作家人生经历,从其作品中与文化观念相契合的意象分析入手,探寻其混合文化身份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4年20期)
黄必辉[5](2009)在《论《印度之行》中被殖民主体混合文化身份的嬗变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E..M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展示的后殖民时期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下,本文着重分析了以阿齐兹为代表的被边缘化的殖民地知识分子在异质文化冲突中文身份的嬗变与重构,阐述了现代启蒙思想对殖民地被殖民主体的民族意识的唤醒和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混合文化身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拉德于1857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别尔吉切夫,尽管康拉德出生于时为波兰殖民地的乌克兰,但康拉德在文学创作中大都使用英文,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家,利维斯曾评价康拉德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之一。在康拉德的小说中,《诺斯托罗莫》是最为着名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许多评论者认为是最为优秀的作品,本文将以《诺斯托罗莫》为视点,结合康拉德的特殊身份与人生经历,解读康拉德小说中的混合文化身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文化身份论文参考文献
[1].万寅佳.小组合作教学对中外混合课堂学生文化身份的影响[J].文学教育(上).2018
[2].许静.析小说《诺斯托罗莫》的混合文化身份建构[J].芒种.2015
[3].杨嘉悦.混合文化身份的“合成者”之中国歌剧艺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
[4].陈蕊.文学世界的漂泊者——探析奈保尔混合文化身份[J].作家.2014
[5].黄必辉.论《印度之行》中被殖民主体混合文化身份的嬗变与重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