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64排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放射科454002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临床上怀疑有鼻骨骨折的病人先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拆薄重建后,传入随机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MPR,VR),观察两种方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MPR或VR对鼻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轴位图像,二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应用确诊率高于单独使用。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全面地反映鼻骨骨折的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鼻骨骨折;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影像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valueof64slicespiralCTpost-processingtechniqueinthediagnosisofnasalbonefracture.Methods98patientswithclinicalsuspicionofnasalbonefracturepatientsfirst64rowspiralCTvolumescanning,imagereconstructionandthin,afferentrandomworkstationforimageprocessing(MPR,VR).ObservationoftwomethodsindiagnosisofnasalfractureResultsMPRorVRonthedetectionrateofnasalbonefractu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ventionalaxialCTimages,thedetectionrateoftwowithout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mbinationofdiagnosisratethansingleuseConclusion64slicespiralCTpost-processingtechniquecanreflectthenasalbonefractures,andhas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

KeywordsThenasalbonefracture,MultislicespiralCTAftertreatmenttechnologyDiagnosticimaging

鼻骨骨折是颌面部外伤最常见疾病之一,由于鼻骨骨质结构小而薄,周围结构复杂,常规X线(DR)检查容易漏诊和误诊,CT的出现把鼻骨骨折诊断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由于受到扫描层厚和间距的影响,特别是常规CT空间分辨率的不足,在诊断准确性上还是存在着缺陷。64排螺旋CT是容积扫描,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可以重组出高质量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为临床上鼻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经64排螺旋CT检查的98例临床高度怀疑鼻骨骨折患者影像资料,探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容积重建技术(VR等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8例,其中男77例,女21例;年龄8-74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为鼻根部肿胀青紫、鼻出血、鼻梁塌陷等畸形,程度不一,检查前一周内均行鼻骨X线检查或常规CT检查。

1.2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Brilliance64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眼眶上缘至硬腭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S;512×512矩阵,层厚1.0mm,探测器64×0.625mm,螺距0.818:1,重建层厚0.5-1.0mm,重建间隔0.6mm。将重建后的数据传送到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根据需要分别采用骨算法(Kernel:B60-70fsharp)和软组织算法(Kernel:B31-40fmediumsmooth+)进行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容积重建技术(VR)。扫描时注意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保护,并同时尽力避免晶状体的X线直接照射,对患儿应用儿童扫描模式以减低辐射损伤。

1.3影像分析

将能与鼻骨细微结构相鉴别,完整显示鼻骨骨折形态,可做出明确诊断定为可检出;将不能完整显示鼻骨骨折全貌及周围结构毗邻关系,不能与正常鼻骨细微结构做出明确鉴别定为未检出[1]。由3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一同对CT轴位图像、MPR和VR图像采取共同阅片,一起做出诊断。意见不一致采取商讨确定。比较CT轴位图像、MRP、VR、MRP+VR对鼻骨骨折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样本率差异采取u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98例患者,排除鼻骨骨折22例,确诊76例,确诊率为78%。其中确诊骨折的76例患者,CT轴位像显示52例,检出率为68%,MPR检出63例,检出率为83%,VR检出61例,检出率为80%。

3.讨论

鼻骨突出于面部中央,临床上颅面部外伤常波及鼻骨,鼻骨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鼻骨较小,且不规则,骨质较薄,与周围组织密度差别较大,毗邻结构复杂。常规X线图像是二维图像,解剖结构相互重叠,不能很好地区别正常解剖和骨折线,在诊断鼻骨骨折有许多局限性。线性骨折,骨碎片小;骨折移位不明显,合并颌面骨复合骨折常是平片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2]。常规CT的多层影像,对平行于扫描基线的微小骨折也往往容易遗漏。将正常鼻骨孔或鼻骨下缘先天缺损变异误诊为骨折线。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进步,Z轴上的分辨率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了各个方向上的扫描同性,可以进行任意方向上的图像重组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技术(MRP)是最可靠及常用的重组方式,重组时可随时矫正因体位不正带来的问题【3】,能以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斜面重组,充分显示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片的移位方向,特别是对没有移位的线样骨折,全方位多角度地显示鼻骨的细微结构。容积再现技术(VR)则是先确定容积采集范围内的像素密度的直方图,以直方图不同的峰值代表不同的组织结构,运用计算机得到每一个像素中的各组织的百分比;然后换算为不同灰阶显示,以不一样灰阶或色彩显示容积采集内的各组织,可以显示鼻骨等颌面骨的三维立体形态,是近似于真实的骨骼解剖学标本,并且图像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病变,是二维图像的重要补充,能直观、立体的显示鼻骨骨全貌。直观地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三维的信息,对于骨折有明显移位、骨质塌陷、粉碎性骨折与复合颌面骨骨折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有帮助[4]。不足之处是对细小骨折容易漏诊。

MPR后处理技术可以进行兴趣结构的多平面联合观察。有利于细微骨折的显示,从而互为印证,互为补充,还有利于骨折线与正常解剖结构的鉴别,有利于对颌面骨联合骨折线的清晰显示和准确诊断[2]。VR技术可以显示鼻骨等颌面骨的三维立体形态,能直观的、立体的显示颌面骨的全貌。能正常判断鼻骨孔、鼻颌缝、鼻额缝等结构。鼻骨孔在轴位及MPR图像中,均表现为类似骨折线的低密度线状透亮影,易误诊为线样骨折,而在VR像中可清晰显示其孔状结构,从而减少误诊[5],将MPR与VR图像结合起来,并相互验证会得到更加可靠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会对骨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关系会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已成为临床鼻骨骨折诊断的重要手段,单纯的轴位图像诊断鼻骨骨折存在一些不足,结合MPR+VR后处理技术能较为逼真地显示鼻骨骨折,解剖关系直观明确,大大提高鼻骨骨折的检出率,减少对鼻骨骨折的漏诊和误诊,为临床准确及时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马子堂,徐卓东,雷振,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29):76.

[2]渐楠,毕万利.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2012,22(2):268-269.

[3]李玉华,高煜,薛建平,等.筛窦解剖变异的多排螺旋CT研究

[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702-1703.

[4]滕国春,纪文华,白志勇,等.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5):67.

[5]王辉.多层螺旋CT在鼻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09,3:9-10.

标签:;  ;  ;  

64排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