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复合句及其修辞功能

重叠复合句及其修辞功能

一、重叠复句及其修辞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徐阳[1](2020)在《中国学习者对英语“热情”语音情态的韵律感知》文中认为韵律在言语交际中不仅可以传递语言信息,更能表达大量的副语言信息,传递说话人的态度等。对此Ohala提出频率代码(Frequency Code),认为不同语言之间韵律表达的意义具有普遍性。基于此有学者进行了跨语言的态度韵律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语言背景被试,表明态度韵律的感知即有跨语言的普遍性也受到母语背景的影响。但是在已有的成果中缺乏关于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态度韵律的感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英语母语者为参照组,考察中国学习者对英语热情态度韵律的感知以及影响因素。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英语母语者表达热情态度在音高,音强,时长三个方面有哪些特征?(2)中国学习者对英语热情态度韵律的感知与英语母语者有何异同?本研究以英语母语者表达热情/冷漠(不热情)问好和欢迎的124个目标句为语料,选取10名英语母语者和20名中国学习者参与感知实验,他们使用1-7分语义差异量表(1代表非常冷漠,7代表非常热情)对目标句的热情度进行评分。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母语者通过提升音阶和增大调域表达热情,与音强和时长没有显着相关关系。(2)与英语母语者相似,中国学习者能感知和区分热情和冷漠,验证了Ohala提出的韵律意义的普遍性。(3)相比英语母语者,中国学习者对热情/冷漠的感知存在显着差异。在对热情进行评分时,中国学习者的评分明显低于英语母语者,相反对于冷漠,前者的分数显着高于后者。表明相比英语母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对热情/冷漠的感知较差。通过结合英语母语者表达热情的韵律特征和英汉表达态度的差异分析,表明中国学习者的母语是影响感知的主要原因。第一汉语由于受到每个音节(字)声调的限制,音高变化没有英语灵活,因此中国学习者对于英语中主要使用音高手段表达热情的感知相对较差。第二,相比非声调语言(英语),声调语言(中文)的听者由于较少使用基频的短时变化(基频曲线携带词汇信息)表达态度,因此对态度韵律的识别比非声调语言的听者更差。第三,相较英语,除了使用韵律特征,汉语还使用重复表达热情态度。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相比英语母语者,中国学习者对于英语热情态度韵律的感知较差,应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加强对使用韵律表达态度的关注,为二语语音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付欣晴[2](2013)在《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系统地观察同区方言及方言区之间、各词类重叠现象间的异同,本文以比较的视角观察分析了汉语各方言和各词类中的重叠现象,即以各词类为经、各方言区为纬对汉语方言重叠的整体面貌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调查、描写、分析、比较和解释。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重叠在方言中不仅可以用来构词,也可以用来构形。其中“构词”作用体现为形容词、动词、量词通过重叠后的“名词化”(以官话为代表),也包括名词、动词重叠后的“形容词化”(以闽语为代表)。从构形作用看,方言中的动词、形容词和量词都存在共有重叠形态,具体包括两类:形式相同且意义、功能也相同;形式相同而意义、功能不同。后者又包括两类,一类指动词和量词有形式相同但韵律结构不同表示意义也不相同的重叠形态(往往共存于同一方言中),如北方方言中兼表“遍指”和“小称”义的单音节量词“AA”重叠;另一类指形容词中有重叠形式与韵律结构都一样但表示意义也不相同的情况(不同方言间的共有重叠形态),如某些粤方言和西南官话中双音节状态形容词“ABAB”重叠式表示性状量的减弱,不同于其他方言。方言特有重叠形态除了出现在官话名、代、副词中,其他并不多见,只有诸如闽语中的联合式双音节动词一般只重叠前字构成AAB式表示“动作量小”义,粤语中单音节形容词的完全重叠式可以改变前一音节调值的手段来表示性状量的加深等。不论哪类重叠形态,其主要语法意义都是表示一定的客观“量”,也有部分重叠形态的语义焦点是表示说者对量的主观评价或对事物的主观感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前者如性质形容词的单纯重叠形态,后者如集中于湘、客、赣及西南官话中的量词带中缀重叠式和赣语中的单音节形容词带后缀重叠式等。方言各重叠形态的历史层次非常复杂,但从其成因看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规律:传承或接触、融合。如表示“遍指”的量词重叠形态传承于汉末及六朝时期古通语中的同类现象;现代吴、闽、粤语及部分江淮方言中表“量大”的动词重叠式能与补语共现,可能是古方言(也许是古吴语,而非古通语)的语法存留;广东惠州方言(客语)中形容词重叠的语法音变现象是因长期与粤方言地理接触,受其影响而借贷进的;广西、广东和川贵一些方言中双音节状态形容词以“ABAB”形式重叠后表示程度量较低,与其他大部分方言表示程度量高的语义有别,而且未见于古语中,但周边其他民族语言也存在,因此可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等。从各词类重叠形态的分布及内在规律看,汉语方言现有格局可谓三足鼎立:官话、吴闽粤、湘客赣。官话不仅重叠词类最多(包括名、动、形、量、代词和副词),而且以单纯重叠形式为主;吴闽粤语次之(动、形和量词);湘客赣语最少(只有形容词和量词),而且有丰富的带缀重叠形式。西南官话是一个特殊区域,它兼有各区的特点:名、代、副词能重叠(与其他官话相同),没有表“小量”义的动词重叠形态但有丰富的加缀量词重叠形态(与湘客赣语相同),有表“大量”义的动词重叠形态(与吴闽粤语相同)。这种格局既反映了各方言形成之初的亲缘关系,也说明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地缘的远近亲疏等因素对其的现实影响。

宋富英[3](2012)在《应用于人际关系的拒绝言语的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拒绝"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在社会中使用非常普遍,因为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合作性"经常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关系,所以要注意这一言语行为的策略性使用。考虑到拒绝言语策略的特定功能,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拒绝求婚"和《水浒传》里"拒绝美差"的话白,探讨不同的人际社会的拒绝言语行为的拒绝策略;同时注意到,如果交际双方关系紧密,则可以忽略考虑听者的面子。无论交际双方的面子是否受到威胁,都很有必要自觉地使用拒绝策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顾暄[4](2010)在《重复在口语中的重要作用》文中认为重复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者们从修辞的角度对书面语中的重复进行了研究。而口语中的话语重复现象却很少有学者涉足。本研究通过分析口语中的重复话语,试图发现其在口语中的重要作用。

安美丽[5](2010)在《汉语口语中的重复话语模式和语用功能探讨》文中指出重复是汉语口语运用的一大特色。重复在实际运用时,其表达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说话人对语言的策略运用。它违背了会话的合作原则,却产生了另外的表达效果,使话语产生最佳关联,是说话人的元语用自我监控策略。

马洪海[6](2002)在《重叠复句及其修辞功能》文中研究指明 汉语里有一类句子很特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分句构成,我们把这类句子称为重叠复句。例如: (1)眼睛,眼睛,眼睛……(谌容《人到中年》) (2)喜儿来啦,是喜儿来啦!(《贺敬之等《白毛女》) 重叠复句与一般语法着作所讲的并列复句不同。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在讲到并列复句时说:“每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

南金[7](2002)在《《修辞学习》2002年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云,杨红[8](2000)在《附录:重叠研究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二、重叠复句及其修辞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叠复句及其修辞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学习者对英语“热情”语音情态的韵律感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2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Literature Review
    2.1 Prosody
        2.1.1 Definition of Prosody
        2.1.2 Prosodic Features
        2.1.3 Attitudinal Meaning of Prosody
        2.1.4 Frequency Code
        2.1.5 Prosodic Realization of Attitud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2 Previous studies on Attitudinal Prosody
        2.2.1 Cross-linguistic Perception of Attitudinal Prosody
        2.2.2 Prosodic Features of Attitudinal Speech
    2.3 The Present Study
Chapter3 Methodology
    3.1 Speech Data
        3.1.1 Stimuli
        3.1.2 Speakers
        3.1.3 Procedure
        3.1.4 Annot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3.2 Perceptual Experiment
        3.2.1 Participants
        3.2.2 Procedure
        3.2.3 Data Analysis
Chapter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Analysis of Prosodic Features of Warmth
        4.1.1 Descriptive Analysis
        4.1.2 Mixed Effects Models Analysis
        4.1.3 Discussion
    4.2 Analysis of Perceptual Judgements
        4.2.1 Results
        4.2.2 Discussion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aster Degree

(2)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汉语重叠的研究现状
        1.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主要内容
        1.2.3 研究思路
        1.2.4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及语料来源
        1.3.1 论文结构
        1.3.2 语料来源
        1.3.3 相关说明
第二章 名词重叠
    2.1 名词的构词重叠
    2.2 一般名词的构形重叠
        2.2.1 事物名称类单音节名词的构形重叠:
        2.2.2 事物名称类双音节名词的构形重叠
    2.3 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的构形重叠
        2.3.1 方位词重叠形式特点、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
        2.3.2 时间名词重叠形式特点、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
    2.4 名词重叠现象的历时考察
        2.4.1 名词“AA”重叠式
        2.4.2 双音节名词“AABB”重叠式
        2.4.3 双音节名词不完全重叠式ABB和AAB
    2.5 小结
第三章 量词重叠
    3.1 量词的构词重叠
        3.1.1 重叠式能独立成词
        3.1.2 重叠式不能单独使用,后面还必须带名词性语素
        3.1.3 重叠式不能单用,只能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计量方式
    3.2 量词的构形重叠
        3.2.1 “遍指”义量词重叠现象的方言考察
        3.2.2 “小称”义量词重叠现象的方言考察
        3.2.3 量词重叠现象的历时考察
    3.3 量词加缀“AXA”重叠式与主观量
        3.3.1 关于“主观量”
        3.3.2 方言中的量词加缀重叠现象
    3.4 数量词语的重叠
        3.4.1 “一AA”和“一A一A”的方言分布
        3.4.2 两种重叠式的语法语义和语法功能
        3.4.3 对方言“一AA”重叠式的思考
    3.5 小结
第四章 动词重叠
    4.1 动词的构词重叠
    4.2 单音节动词的构形重叠
        4.2.1 单音节动词重叠现象的发展历史
        4.2.2 AA1的方言考察
        4.2.3 AA2的方言考察
        4.2.4 AA3的方言考察
        4.2.5 小结
        4.2.6 余论——关于动词重叠式表示“尝试”及方言中的动词多叠式
    4.3 双音节动词的构形重叠一——完全重叠
        4.3.1 双音节动词完全重叠现象的方言考察
        4.3.2 双音节动词重叠现象的历时考察
        4.3.3 小结
    4.4 双音节动词的构形重叠二——不完全重叠
        4.4.1 双音节动词不完全重叠现象的方言考察
        4.4.2 双音节动词不完全重叠现象的历时考察
        4.4.3 小结
    4.5 小结
        4.5.1 动词各种重叠式的方言分布
        4.5.2 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4.5.3 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
第五章 形容词重叠
    5.1 形容词的构词重叠
    5.2 单音节形容词的构形重叠
        5.2.1 单音节形容词二叠现象的方言考察
        5.2.2 单音节形容词多叠现象的方言考察
        5.2.3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历时考察
        5.2.4 小结
    5.3 双音节形容词的构形重叠
        5.3.1 双音节形容词二叠现象的方言考察
        5.3.2 双音节形容词多叠现象的方言考察
        5.3.3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历时考察
        5.3.4 小结
    5.4 多音节形容词的构形重叠
        5.4.1 三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方言分布
        5.4.2 四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方言分布
        5.4.3 多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特点
        5.4.4 多音节重叠现象的历时考察
        5.4.5 小结
    5.5 小结
        5.5.1 形容词重叠式的形式特点
        5.5.2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5.5.3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
第六章 代词和副词重叠
    6.1 代词重叠
        6.1.1 方言中代词重叠的形式
        6.1.2 代词重叠式的语义
    6.2 副词的重叠
        6.2.1 方言中副词重叠的形式
        6.2.2 副词重叠的形式及分布特点
        6.2.3 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6.2.4 重叠式的语法功能
    6.3 小结
第七章 问题讨论
    7.1 关于重叠构词
        7.1.1 重叠与“名词化
        7.1.2 重叠与“形容词化”
        7.1.3 重叠构词的规律及原因
        7.1.4 重叠构词与构形的辨识标准
    7.2 重叠与音变
        7.2.1 轻重音
        7.2.2 变声
        7.2.3 变韵
        7.2.4 变调
        7.2.5 长短音
    7.3 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7.3.1 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7.3.2 重叠式的语法功能
第八章 小结
    8.1 本文的主要观点
    8.2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应用于人际关系的拒绝言语的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相关概念
    1.人际社会距离与面子威胁行为
    2.拒绝策略
三、 社会距离与拒绝策略的案例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语

(4)重复在口语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什么是重复
3 重复———说话人的语用策略
    (1) 重复是说话人表达自己态度、某种情绪和情感的手段
    (2) 重复是说话人减少听话人话语加工努力和引导听话人准确理解话语的手段
    (3) 重复是说话人为自己留出更多时间计划后续话语的手段
4 结语

(5)汉语口语中的重复话语模式和语用功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复研究
二本文的重复研究及语料收集
三汉语口语中话语重复模式
    1. 完全重复前面的话语。
    2. 重复话语是在被重复话语前面加上表示修饰的程度、时间等副词或限定词或话语标记词, 例如:
    3. 在被重复话语后面加上别的成分, 这种情况有2种:
    4. 在被重复话语中间插入一部分成分, 例如:
四重复——说话人的语用策略
    1. 重复是说话人表达自己态度、某种情绪和情感的手段
    2. 重复是说话人减少听话人话语加工努力和引导听话人准确理解话语的手段
    3. 重复是说话人为自己留出更多时间计划后续话语的手段
    4. 重复是说话人元语用自我监控策略
五结论

四、重叠复句及其修辞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学习者对英语“热情”语音情态的韵律感知[D]. 徐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2]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D]. 付欣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1)
  • [3]应用于人际关系的拒绝言语的策略分析[J]. 宋富英. 宜春学院学报, 2012(03)
  • [4]重复在口语中的重要作用[J]. 顾暄.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8)
  • [5]汉语口语中的重复话语模式和语用功能探讨[J]. 安美丽.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04)
  • [6]重叠复句及其修辞功能[J]. 马洪海. 修辞学习, 2002(06)
  • [7]《修辞学习》2002年目录[J]. 南金. 修辞学习, 2002(06)
  • [8]附录:重叠研究索引[A]. 刘云,杨红. 华中语学论库(第二辑)——汉语重叠问题, 2000

标签:;  ;  ;  ;  

重叠复合句及其修辞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