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论文-黄开,杨金华,潘文明

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论文-黄开,杨金华,潘文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椎弓根钉棒系统,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生物力学,扭矩

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黄开,杨金华,潘文明[1](2019)在《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与常规椎弓根钉棒系统(Legacy)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枢法模公司Legacy钉棒系统进行改良,原横断面为圆形的连接棒改良成横断面为类圆形的连接棒,即将60°圆周角对应的弧形面磨削成平面。准备改良钉棒系统与常规Legacy钉棒系统各24套,分成3组(每组8套),分别进行叁点弯曲试验、拔出力试验及扭转试验试验。结果在弯曲载荷50~500 N时,2种连接棒中点平均位移均成线性增大,而且在不同弯曲载荷下两类连接棒之间的位移值无明显差异。改良组连接棒在钉槽中滑动时的拔出力为(8 197±347)N,常规组为(5 349±286)N。改良组旋转滑动扭矩为(18.3±3.1)N·m,常规组为(13.1±2.2)N·m。改良组拔出力明显高于常规组,旋转滑动扭矩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与常规Legacy钉棒系统比较,在强度不变的基础上具有更大的抗滑动及抗旋转力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秦研鹏,刁晓明[2](2016)在《改良万向头椎弓根钉棒系统在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万向头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骨盆后环骨折及关节分离中的应用。方法笔者自2013-01—2015-01收治10例骨盆后环骨折或关节分离采用改良万向头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获得3~24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8个月。术后复位按Matta评定标准:解剖复位9例,复位满意1例;按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1例。结论改良万向头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骨盆后环骨折及关节分离的治疗上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6年S1期)

夏鸿,赵林,王大峰,李建华,马俊[3](2015)在《自制改良植骨器Wiltse入路经椎弓根打压植骨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制改良椎体植骨器Wiltse入路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云南省个旧市红河州第叁人民医院自行设计的椎体内植骨器,采用后正中单切口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将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打压植骨于伤椎椎体内,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29例新鲜胸腰椎骨折。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10~14个月伤椎全部骨替代完成达骨愈合标准,伤椎压缩高度由术前28%~65%上升到术后86%~98%,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较术后无明显丢失,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该手术入路及器械操作简单、安全,对椎旁肌和胸腰背神经后支损伤小,不易出现腰背痛。植骨器不容易导致伤椎椎弓根破裂,可明显缩短植骨手术时间,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可防止内固定出现松动、断裂和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可缩短骨愈合时间。(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5年36期)

汤长华,张晓慧,周晓宇,赵曙,张杰[4](2014)在《改良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患者31例,其中L1~S12例,L2~55例,L2~S12例L3~S19例,L4~S113例。腰椎不稳、滑脱部位:L1~52例,L2~45例,L2~52例,L3~59例,L4~513例。峡部裂性滑脱12例(外伤性2例),退变性滑脱19例。采用改良TLIF入路椎管减压、GSS或SINO内固定装置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混合植骨、单侧单枚cage治疗。分析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按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31例均获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按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改善率达90%~98%(平均96%)。结论应用改良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微创植骨易融合、神经副损伤少等优点,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4年01期)

雷云坤,刘思波,刘伟,谢旭华,李天鹏[5](2010)在《单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与单侧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改良LOVE手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比单节段后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与单节段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3例首次发现椎间盘突出者,MRI显示L5-S1或是L4-L5腰椎间盘突出向单侧或是偏外侧(侧隐窝型)者,分A,B两组各行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和后路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单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9分法)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A组13例平均手术时间1.7 h,术中平均出血320 ml。13例均获平均23.6个月随访,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JOA评分平均改善率73.1%。B组20例平均手术时间2.3h,术中平均出血480ml,20例均获平均24.9个月随访,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JOA评分平均改善率75,6%,A,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量有显着差异,在手术前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有叁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腰痛,其中一人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痛,,椎间植骨时间较B组长,平均在6-8个月左右获骨性融合。B组随访比较均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椎间植骨均在4-6个月获骨性融合,均未出现下腰痛症状。结论:单节段后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在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单节段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改良LOVE手术)在远期疗效上有优势,但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改良LOVE手术有优势,我们推荐单节段后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文来源于《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7-16)

芦淼[6](2009)在《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研制与生物力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侧凸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脊柱畸形,发病率较高。目前脊柱侧凸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对年龄较小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对于这部分患者,不仅需要能够有效的矫正脊柱畸形,还需要保持脊柱的生长能力、扩大胸腔容积,减小脊柱、胸廓畸形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发育的影响。大部分患者早期都会尝试支具治疗,然而由于支具治疗的种种弊端及患儿大多数年龄较小难以配合导致支具治疗常难以奏效,一旦支具治疗失败,手术就成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标准的后路植骨融合术虽然能够很好的矫正畸形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由于早期植骨融合导致患儿躯干短小不成比例、发生曲轴畸形以及肺组织生长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通气功能障碍等等。几十年来,国外生长棒技术因其在矫正脊柱畸形的同时能够保留患儿脊柱的生长潜能而被诸多脊柱外科医生运用于低龄儿童的脊柱侧凸的治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内固定并发症(脱钩、断棒、钢丝断裂等)、伤口感染及脊柱的自发融合等等,这些最终都导致脊柱的生长能力受到抑制从而影响生长棒技术的运用。为此我们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结构特点[1],设计了一种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可能减少或避免以上出现的问题。本实验应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对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与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脊柱固定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目的对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与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在脊柱固定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以测试改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⑴设计一种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该内固定器械为中段锁定两端滑动设计,其特点是对生长的保留是靠随脊柱的生长、椎弓根钉在矫形棒上的自动滑移来实现,不需要多次的延长手术,一次手术完成,手术次数少,减小感染以及皮肤愈合的风险。⑵采用12具猪新鲜脊柱标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和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测量不同工况下T12椎体的位移,并计算其强度和刚度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和通用组无论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情况下,主应变、位移变化及固定强度、刚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能够达与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相同的矫形效果及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不影响或少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9-04-01)

廖可国,孙磊,宁志杰,田敏,赵汉平[7](2008)在《改良脊柱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随访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度驼背畸形安全有效的矫正和内固定方法,探索其早、晚期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后路横形多节段后、中柱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长节段叁维内固定。[结果]最大矫正度64°,最少矫正度 50°,站立身高最多增加30 cm,最少增加22 cm,无死亡、截瘫及不完全瘫。2例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者经及时有效处理,相应症状5 d内消失。平均随访5年8个月,全部病例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矫正度未见明显丢失,外观畸形明显改善,能平卧,双目能平视前方,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改良脊柱后路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叁维内固定,增加了脊柱截骨后的稳定和融合点,加强了内固定钉棒两端的集体抓握力,对脊柱的良好融合,长期稳定和矫正度数少丢失或不丢失起到重要作用,是治疗重度驼背畸形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叁届海峡两岸OS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07-01)

廖可国,孙磊,宁志杰,田敏,赵汉平[8](2007)在《改良脊柱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随访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度驼背畸形安全有效的矫正和内固定方法,探索其早、晚期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后路横形多节段后、中柱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长节段叁维内固定。[结果]最大矫正度64°,最少矫正度 50°,站立身高最多增加30cm,最少增加22cm,无死亡、截瘫及不完全瘫。2例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者经及时有效处理,相应症状5d 内消失。平均随访5年8个月,全部病例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矫正度未见明显丢失,外观畸形明显改善,能平卧,双目能平视前方,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改良脊柱后路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叁维内固定,增加了脊柱截骨后的稳定和融合点,加强了内固定钉棒两端的集体抓握力,对脊柱的良好融合,长期稳定和矫正度数少丢失或不丢失起到重要作用,是治疗重度驼背畸形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08-01)

孙元,武文忠,崔明星,李庆春,蒋化龙[9](2002)在《改良椎弓根钉棍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以来[5— 6,8— 10 ] ,我们在配合解放军总医院、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北大医院、人民医院等开展人工关节研究的同时 ,也逐渐开始了脊柱外科用新产品的研究。我们配合人民医院进行改良Zielke钉棒系统研制[2 ] ;配合协和医院[1,4(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孙元,武文忠,崔明星[10](2001)在《改良椎弓根钉棍系统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制用于颈、胸、腰椎体滑脱、骨折、椎间盘突出等实行后路减压、复位或加植入融合器后的椎体固定使用的椎弓根钉棍系统(以改良Zielke,CCD,TSRH等为主)方法 1、选材:使用符合医用国家标准规定的317L不锈钢和TC-4钛合金棒材加工.2、设计:按国人体形及医用标准设计杆部为不对称深牙螺纹的松质骨螺钉,其直径为φ3-6.5mm,长度为25-70mm,头部为立U型或横U型加双侧锁紧螺母或立U型开口顶部和双侧叁向锁定螺母.3、配套工具:主要为钉夹及螺母改锥、扳手、拉压棍、攻丝头等.结果 1.改良Zielke钉棍系统1986年北医大人民医院原骨科主任蒋化龙提出,经博士论文评审通过(1992年),在该院和全国近百家医院应用近千例,取得较好结果,但个别病例出现断钉、断棍(少于1%),目前正在改进中(主要增加M6mm的钉棍系统)2.改良CCD、TSHR等系列产品目前正在与301医院等单位合作研制,已有几家医院初步应用取得良好的结果,目前正在试制、应用推广中.结论 1.改良Zeilke钉棍系统经10多年使用是脊柱滑脱、骨折、矫形的良好产品,目前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应予进一步推广.2.改良CCD,TSRH等是新一代脊柱产品,急待我们进一步总结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叁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1-10-01)

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改良万向头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骨盆后环骨折及关节分离中的应用。方法笔者自2013-01—2015-01收治10例骨盆后环骨折或关节分离采用改良万向头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获得3~24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8个月。术后复位按Matta评定标准:解剖复位9例,复位满意1例;按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1例。结论改良万向头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骨盆后环骨折及关节分离的治疗上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黄开,杨金华,潘文明.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测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2].秦研鹏,刁晓明.改良万向头椎弓根钉棒系统在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

[3].夏鸿,赵林,王大峰,李建华,马俊.自制改良植骨器Wiltse入路经椎弓根打压植骨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J].当代医学.2015

[4].汤长华,张晓慧,周晓宇,赵曙,张杰.改良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J].微创医学.2014

[5].雷云坤,刘思波,刘伟,谢旭华,李天鹏.单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与单侧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改良LOVE手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C].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2010

[6].芦淼.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研制与生物力学测试[D].第四军医大学.2009

[7].廖可国,孙磊,宁志杰,田敏,赵汉平.改良脊柱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随访观察[C].第十七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叁届海峡两岸OS会议论文汇编.2008

[8].廖可国,孙磊,宁志杰,田敏,赵汉平.改良脊柱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随访观察[C].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

[9].孙元,武文忠,崔明星,李庆春,蒋化龙.改良椎弓根钉棍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

[10].孙元,武文忠,崔明星.改良椎弓根钉棍系统的研制与临床应用[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叁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1

标签:;  ;  ;  ;  

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论文-黄开,杨金华,潘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