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脉波论文-张斐,王斌,黄君涛,余俊宏

多脉波论文-张斐,王斌,黄君涛,余俊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脉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脉波整流,自耦变压器,缺相检测

多脉波论文文献综述

张斐,王斌,黄君涛,余俊宏[1](2018)在《多脉波整流电路缺相检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多脉波整流电路在机载电子设备中应用时,需要设计缺相检测电路进行故障检测上报。文中分析了多脉波整流电路的特点,基于P型18脉波整流电路进行了缺相工作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缺相检测方法,并给出了自耦变压器设计约束条件。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袁野,孙玉坤,孟凡刚,孟高军[2](2018)在《输入侧断相对多脉波整流器直流侧谐波抑制方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描述多脉波整流器断相时的故障特征,分析了断相对使用直流侧谐波抑制方法的多脉波整流器的影响。以使用两抽头变换器的24脉波整流器和使用有源平衡电抗器的12脉波整流器为例,分析了正常工作和断相运行时整流器各处的电压和电流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断相会导致两整流桥输出电压的瞬时差等于零,进而使抽头变换器和有源平衡电抗器不能产生环流去抑制输入电流谐波;同时,断相运行也将使负载电压纹波显着增大,即断相将导致输入侧和负载侧电能质量恶化。相关结论可为并联型多脉波整流器断相故障的分析和实时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赵寿旺[3](2018)在《永磁风力发电直流侧谐波抑制的多脉波整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性能优异,是当前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等级的进一步提高,给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机侧谐波问题,更高量级的定子电流和电压,谐波和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永磁风力发电机常用的整流器为二极管整流器和电压型PWM整流器,二极管整流器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但是机侧定子电流谐波含量大,功率因数低,机组转矩脉动大,而PWM整流器能够在单位功率因数运行,但数量众多的功率开关增加了整流器的成本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尤其大功率永磁风力发电场合,全控型器件容量、价格的限制,单纯的提高器件的功率等级已经很难满足风力发电对变流器的要求。多脉波整流技术由于其拓扑简单,可靠性高,价格低廉且具有显着的谐波抑制效果等优点,成为大功率场合解决谐波问题的主要方法,为了满足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对机侧整流器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多脉波整流的谐波抑制能力,提高功率因数,本文将多脉波整流技术与直流侧谐波抑制技术相结合,做了以下的研究。多脉波整流器不能完全消除定子电流低次谐波,对于高次谐波抑制效果不明显,且输出电压不可调,在常规的12脉波整流电路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带叁个Boost变换器级联的并联型18脉波整流器,分析了理想状态下直流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谐波抑制机理,利用开关函数法,推导了18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与叁个Boost变换器电感电流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了整流器输入电流为正弦时所需要的Boost变换器的电感波形,并给出了可实现的近似线性Boost变换器输入电流波形,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表明,当Boost变换器输入电流满足特定六倍频叁角波的时候,使用叁个Boost变换器可以有效抑制整流器输入电流波形,通过与传统的18脉波整流电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18脉波整流电路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直流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控制方法谐波抑制效果更加显着。对于18、24、36等更多脉波数的整流电路,需要借助移相变压器产生多组移相电源,移相变压器和更多的二极管整流桥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体积,制约着多脉波整流电路在永磁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和系统功率密度的提高,以及多脉波整流电路采用多组整流桥并联连接的方式,需要借助平衡电抗器,同时也不利于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提高,因此,研究了一种基于直流侧电流直接注入法的低谐波高功率因数运行的六相永磁同步发电机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通过在两组整流桥输出侧并联可控电流源注入补偿电流以控制整流桥输出电流满足特定波形,借助六相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移相作用,使得定子合成电流接近正弦波,且能够实现六相永磁发电机高功率因数运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串联型六相永磁风力发电机直流侧有源谐波抑制12脉波整流器,定子电流较补偿前,5~(th),7~(th)谐波含量加倍,11~(th),13~(th)等高次谐波显着消除,通过电机的移相作用,两定子电流5~(th),7~(th)谐波相互抵消,定子合成电流谐波畸变率接近1%,具有较高的的功率因数。直流侧无需平衡电抗器,机侧无需工频变压器,减少了多脉波整流器磁性元件的体积和成本。使用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性能更优,满足大功率永磁风力发电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5)

丁培培[4](2018)在《基于FPGA的多脉波电力电子变流设备控制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电子变流设备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实现控制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晶闸管正常工作所必需的高性能智能数字触发器,日益成为当今主功率器件为晶闸管的电力电子变流设备研究的重要方向。本论文在详细分析了晶闸管触发器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某研究院拟建设的一套150V/40kA单机24脉波运行的整流电源系统的需求,研制出一种能够实现脉冲移相、脉冲分配、相序自适应、缺相保护、过压、过流、外部故障、人机交互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性能晶闸管数字触发器。设计过程中采用FPGA作为核心控制器件,再辅以DSP进行DMA初始化、信号调理、PID控制和数据处理,同时配以同步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脉冲隔离驱动、串口通信电路等来完成硬件的设计,并借助C语言和VHDL语言对脉冲调制、双窄脉冲形成以及触发精度等进行实现,再通过软件仿真进行相关功能的仿真验证,最后是对控制器进行脉冲触发调试、脉冲移相调试和相序自适应调试。通过一系列的试验以及对试验波形和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晶闸管触发器能够准确产生对称性好、响应速度快的24路触发脉冲,达到控制灵活、可靠、精度高、输出波形对称度好、减少交流侧输入电流谐波、提高功率因数等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5)

王琳[5](2018)在《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直流侧混合谐波抑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在大功率交流电机调速、蓄电池充电等场合有着广泛应用。传统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单独使用无源或有源谐波抑制方法,难以兼顾交、直流侧的电能质量。为此,本文从建立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的解析模型入手,研究直流侧无源谐波抑制方法、混合谐波抑制方法及其负载适应性。为确定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交、直流侧电量的定量关系,并为直流侧谐波抑制奠定理论基础,建立了带恒压负载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的解析模型。根据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的结构,研究其等效模型以及等效电流源波形;应用开关函数法,分析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的工作模态,进一步分析负载电压和隔离变压器输入电压的定量关系;引入等效电阻的概念,并据此建立整流器的解析模型;利用电路方程和安匝平衡原理,计算输入电流、输入功率因数以及整流桥输出电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解析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的行为特性,且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优点。为减小串联型12脉波整流电路中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提出了一种直流侧无源谐波抑制方法。该方法由注入变压器和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实现。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析无源谐波注入电路的工作模态;分析隔离变压器输入电压24阶梯波的形成过程,确定隔离变压器输入电压、注入电压谐波和负载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从隔离变压器输入电压THD值最小的角度出发,对注入变压器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电感方程,并结合归一化方法,计算电感电压和输入电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直流侧无源电压谐波注入法的谐波抑制效果显着,且注入变压器的容量仅占负载功率的2.3%,谐波抑制代价较小。为同时提高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交、直流侧的电能质量,并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损耗,提出了一种直流侧混合谐波抑制方法。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析混合谐波注入电路的工作模态;分析隔离变压器输入电压36阶梯波的形成过程,确定隔离变压器输入电压、注入电压谐波和负载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从隔离变压器输入电压THD值最小的角度出发,优化设计注入变压器以及开关管的导通角,并设计整流器的控制电路。该方法利用无源方法抑制输入电流中的低次谐波,并增加负载电流脉波数,利用有源方法消除输入电流中的高次谐波。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直流侧混合电压谐波注入法后,整流器交、直流侧的电能质量均显着提高,且注入变压器容量仅占负载功率的2.4%,谐波抑制代价较小。为提高直流侧混合谐波抑制方法的负载适应性,研究了大电容滤波条件下负载参数改变对整流器谐波抑制能力的影响。在电阻负载和阻感负载条件下,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整流桥输出电流和注入变压器原边绕组电流;利用电容方程,并结合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分析负载电压和负载电阻之间的关系;分析整流器工作在36脉波整流状态的充要条件,确定输出电容和负载电压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不同负载类型下的输出电容选取方法。若使用本文所提出的电容选取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电阻负载、阻感负载以及负载突变时,直流侧混合谐波抑制方法仍具有较好的谐波抑制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郝春玲[6](2017)在《基于叁角—多边形移相自耦变压器的多脉波整流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非线性和时变性,整流系统向公用电网注入大量的电流谐波,不仅给电网带来额外负担,而且给用户带来负面影响,并降低了设备的效率。因此,抑制网侧谐波,实现节能减排,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由于MPR(Multipulse Rectifier,多脉波整流电路)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和可靠性高的优点,其在大功率整流领域应用广泛,是消除网侧谐波成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MPR能够实现谐波消除的核心器件是移相变压器,相比于隔离变压器,自耦变压器可以有效地降低MPR的成本、体积、重量和损耗。在分析MPR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叁角-多边形自耦变压器的24脉波整流电路,给出了叁角-多边形24脉波自耦变压器的设计过程,改进了该变压器的结构以适用于传统的6脉波整流应用设备,该变压器的等效容量仅为负载功率的17.4%。建模、仿真并分析了基于叁角-多边形自耦变压器的24脉波整流系统,结果表明,在负载变化时,网侧电流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谐波总畸变率)保持在6.1%以下,且输入PF(Power Factor,功率因数)接近于1,可应用于要求网侧电流THD小于8.0%的场合。为了使整流系统适用于更严苛的环境,设计了基于叁角-多边形自耦变压器的36脉波整流电路,给出了叁角-多边形36脉波自耦变压器的设计过程,该变压器的等效容量仅为负载功率的18.5%。建模、仿真并分析了基于叁角-多边形自耦变压器的36脉波整流系统,结果表明,在负载变化时,网侧电流THD保持在4.3%以下,且输入PF接近于1,可应用于要求网侧电流THD小于5.0%的场合。因叁角-多边形24和36脉波自耦变压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困难,提出了基于直流侧有源谐波抑制技术的12脉波叁角-多边形自耦变压整流电路,分析了基于直流侧有源谐波抑制技术的谐波电流补偿原理。建模、仿真并分析了该12脉波叁角-多边形自耦变压整流电路,结果表明,在负载变化时,网侧电流THD保持在2.4%以下,输入PF接近于1,且减小了电压不平衡对线电流中谐波成分的影响,整流系统中电磁元件的总等效容量仅占输出功率的23%。因此,将MPR和直流侧有源谐波抑制技术相结合,达到了更好的抑制谐波效果,减小了整流系统的成本和损耗以及电源电压的不平衡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整流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5)

骆霁嵘[7](2017)在《多脉波整流器直流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整流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整流器件的强非线性和时变性给电网带来了严重的谐波污染。多脉波整流技术是解决大功率整流系统谐波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多脉波整流器的谐波抑制性能,本文将多脉波整流技术与直流侧谐波抑制技术相结合,在常规12脉波整流器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带Boost变换器的12脉波整流器,在有效抑制输入电流谐波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为减小整流器的体积,提高系统功率密度,研究了星形联结自耦变压器的最优结构。通过定义位置参数和比例参数,描述了星形联结自耦变压器的绕组结构;通过计算位置参数和比例参数间的数量关系,推导了不同绕组结构下的绕组电压和绕组电流;通过建立等效容量与位置参数的关系,从最小等效容量的角度出发,得到了星形联结自耦变压器的最优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结构最优的星形联结自耦变压器的等效容量为仅为21.18%,每个芯柱仅含有3个绕组,具有最简绕组结构。为在直流侧抑制12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研究了12脉波整流器直流侧谐波抑制机理。利用开关函数法,分析了交流侧与直流侧的电流特性,得到了整流器交流侧输入电流与直流侧电感电流的函数关系,明确了直流侧电感电流的调制方案;计算了采用直流侧调制后系统磁性器件的容量,并与常规12脉波整流器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表明,当电感电流调制为特定正弦包络线时,输入电流为理想正弦波;加入直流侧调制后会改变星形联结自耦变压器的绕组电流,会导致星形自耦变压器的容量增加。为验证直流侧谐波抑制方法对12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的抑制作用,对带Boost变换器的12脉波整流器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分析。从输入电流谐波最小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各模块的硬件电路,同时确定了主电路中器件的参数及选型;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带Boost变换器的12脉波整流器的仿真模型,并研制了一台1.2k W的实验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整流器能具有优良的谐波抑制性能,其输入电流谐波总畸变率(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为4.6%;同时,该整流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其磁性器件等效容量为28.21%。(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韩啸[8](2017)在《多脉波升压式负载换流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换流逆变器(Load Commutated Inverter,LCI)具有高功率因数,容量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同步调相机、大型空气压缩机、大功率水泵风机等兆瓦级电气传动场合。在这些电气传动场合,采用多脉波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网侧和电机侧的谐波含量,提高网侧功率因数。驱动器采用高压-低压-高压结构可以降低器件耐压值,提高装置可靠性。另外,LCI装置具有能量回馈功能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效率。研究多脉波升压式LCI驱动装置的控制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推导了多脉波LCI驱动装置的基本方程。针对于12脉动情况下LCI驱动装置,本文分析了其驱动信号的工作状态,提出了一种4脉冲触发方法,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并针对几种常见的多脉波LCI驱动装置,从谐波、功率因数、转矩脉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LCI装置采用多脉动结构谐波含量更低,转矩脉动更小的结论。其次,对于高压-低压-高压结构的LCI驱动装置,其输出侧升压变压器工作在不同的输出频率下,因此建立了变压器低频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分析了其工作在较低频率时的运行状态,以及对输出容量、损耗等的影响。由于实际使用中,极低频率时通常将变压器旁路,因此分析了LCI驱动装置的数学模型以及切换时电流冲击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前馈控制策略,解决了驱动系统在变压器切换时和断续换流到负载换流切换时电流的冲击问题。再次,针对于LCI驱动装置能量回馈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装置运行在能量回馈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给出了LCI驱动装置由电动运行切换到能量回馈状态时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控制电机端电压,从而控制能量回馈时的制动电流的控制策略,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LCI能量回馈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搭建了15k W的多脉波LCI驱动同步电机实验平台,进行了相应的硬件电路设计,其中包括多脉波触发信号电路等。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2的多脉波LCI控制系统,对所提出的多脉波负载换流逆变器控制、变压器低频穿越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多脉波LCI控制策略和变压器切换控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尢大千[9](2016)在《LED叁相多脉波移相增压整流直流供电系统(直流四线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LED灯是一种直流低电压光源,目前均采用交流220V经降压、整流、稳流后供电。网侧电流谐波含量高、电能损耗大,成本高。建议采用叁相多脉波移相增压整流直流供电系统,可以提高LED照明供电质量,减少线损,增大供电半径,降低照明装置和照明工程成本。(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9-08)

邱浩[10](2016)在《基于之字形移相自耦变压器的多脉波整流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非线性和时变性,整流系统向公用电网注入大量的电流谐波,降低了设备的效率,并给邻近的用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消除网侧谐波成分,实现节能减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MPR(Multipulse Rectifier,多脉波整流电路)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和可靠性高的优点,其在大功率整流领域应用广泛,是抑制网侧谐波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移相变压器是MPR实现谐波消除的核心器件,相比于隔离变压器,自耦变压器可以有效地降低MPR的成本、体积、重量和损耗。在分析MPR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之字形自耦变压器的24脉波整流电路,给出了之字形24脉波自耦变压器的设计过程,改进了该变压器的结构以适用于改造现有设备,该变压器的等效容量仅为负载功率的18.0%。建模、仿真并分析了基于之字形自耦变压器的24脉波整流系统,结果表明,在负载变化时,网侧电流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谐波总畸变率)保持在6.0%以下,且输入PF(Power Factor,功率因数)接近于1,可应用于要求网侧电流THD小于8.0%的场合。此外,与传统的?/Y/?隔离变压器和其它自耦变压器相比,使用之字形自耦变压器可以显着地降低磁性元件的等效容量。为了使整流系统适用于更严苛的环境,设计了基于之字形自耦变压器的36脉波整流电路,给出了之字形36脉波自耦变压器的设计过程,改进了该变压器的结构以适用于改造现有设备,该变压器的等效容量仅为负载功率的19.1%。建模、仿真并分析了基于之字形自耦变压器的36脉波整流系统,结果表明,在负载变化时,网侧电流THD保持在4.0%以下,且输入PF接近于1,可应用于要求网侧电流THD小于5.0%的场合。与24脉波整流电路相比,36脉波整流电路谐波抑制能力更强,但变压器的等效容量更大,系统结构更为复杂。因之字形24和36脉波自耦变压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困难,提出了基于抽头变换器的12脉波之字形自耦变压整流电路。分析了抽头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对基于抽头变换器的12脉波之字形自耦变压整流电路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整流系统不仅消除谐波的能力与24和36脉波整流电路接近,而且可以显着地简化移相自耦变压器的结构并减少叁相整流桥的数量。因此,使用抽头变换器来代替传统的平衡电抗器能够达到较好的抑制谐波效果,降低整流系统的损耗,提高整流系统的可靠性等。(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6-17)

多脉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描述多脉波整流器断相时的故障特征,分析了断相对使用直流侧谐波抑制方法的多脉波整流器的影响。以使用两抽头变换器的24脉波整流器和使用有源平衡电抗器的12脉波整流器为例,分析了正常工作和断相运行时整流器各处的电压和电流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断相会导致两整流桥输出电压的瞬时差等于零,进而使抽头变换器和有源平衡电抗器不能产生环流去抑制输入电流谐波;同时,断相运行也将使负载电压纹波显着增大,即断相将导致输入侧和负载侧电能质量恶化。相关结论可为并联型多脉波整流器断相故障的分析和实时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脉波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斐,王斌,黄君涛,余俊宏.多脉波整流电路缺相检测问题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

[2].袁野,孙玉坤,孟凡刚,孟高军.输入侧断相对多脉波整流器直流侧谐波抑制方法的影响[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8

[3].赵寿旺.永磁风力发电直流侧谐波抑制的多脉波整流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4].丁培培.基于FPGA的多脉波电力电子变流设备控制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

[5].王琳.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直流侧混合谐波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郝春玲.基于叁角—多边形移相自耦变压器的多脉波整流系统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7].骆霁嵘.多脉波整流器直流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8].韩啸.多脉波升压式负载换流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尢大千.LED叁相多脉波移相增压整流直流供电系统(直流四线制系统)[C].2016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6

[10].邱浩.基于之字形移相自耦变压器的多脉波整流系统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标签:;  ;  ;  

多脉波论文-张斐,王斌,黄君涛,余俊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